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凤凰影视文化基地闻松轩旅游度假村项目可行性谋划书.doc

31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44726882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7.50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湘西原生态文化家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凤凰影视文化基地“闻松轩旅游度假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目 录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一、建设的背景 7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9第二章 项目概况 11一、项目定位 11二、项目目标、功能和关键点 121、项目建设目标 122、项目建设功能 123、项目建设关键 124、项目建筑风格 12三、可行性报告的依据 131、本报告的依据 132、本报告的范围 133、本报告的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 13四、项目投资主要指标 14第三章 项目建设基本条件 14一、项目区域概况 14二、项目场地 14三、项目建设基本条件 141、地形地貌条件 14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条件 153、交通条件 154、征地拆迁条件 155、通讯、供水供电等施工条件 15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内容 16一、项目产品的设计:从民族文化资源到项目产品的转化 16二、项目的基本内容构成 17三、项目建设的总体风格和功能 17四、项目建设的细分内容设计 18第五章 市场分析 20一、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20二、接待能力现状及预测 22三、城区扩容对项目市场的影响分析 22第六章 经济效益分析 23一、投资估算 231、投资估算依据 232、投资基本数据 233、投资估算 244、资金来源 27二、财务分析与评价 271、收入估算 282、费用、成本、税项数据估算标准 28第七章 结论 2926吉首大学商学院 湖南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编制 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由于本项目是依托湘西凤凰旅游业,营运湘西民族原生态文化获得项目创意产品,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背景和有利条件进行分析。

      一、建设的背景1、快速发展的凤凰旅游业是项目实施的依托近年来,凤凰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运作,文化与旅游业结合,以文兴旅、以旅促文,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旅游经济增长迅速,2006年,凤凰县共接待游客350.2万人次,其中国(境)外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7亿元,主要景点门票收入8021.5万元其中五一黄金周收入1.43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在旅游产业拉动下,全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原来的1:2:3调整为3:1:2旅游从业人员达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8%,平均每15人中就有1人从事旅游业旅游市场渐趋成熟,已由过去的张家界旅游附属地发展成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超常规发展,为凤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国家和湖南省政府在大湘西开发规划中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尤其是2006年9月州委、州政府再次明确了“文化立州”、“文化兴州”、“文化强州”的战略思想,规划了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表演、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图书音像、民族工艺等为内容的文化产业体系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凤凰旅游的发展是文化和旅游结合的缩影,是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的载体,既解决了发展中的凤凰旅游也面临着由低端旅游向高端旅游转型的问题,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找到突破口,正是有这样的发展机遇和思路使得本项目的建设有了可行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旅游文化品位提高通过整治古城、新建星级公厕和垃圾转动站、维修古城街道和码头等措施,改善了环境同时挖掘民间技艺15项,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评审工作,人文、自然、民俗三大特色进一步彰显旅游产品品牌更响凤凰古城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地质公园,被列入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湖南十大优秀文化遗产”,被世界著名媒体NHK电视台推介为“世界名镇”,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齐名为“中国三大古城”2、凤凰文化旅游的发展理念是项目的灵魂凤凰以民族特色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理念,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是综合运用市场手段,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走向深入,2006年11月凤凰召开了《建设文化湘西既湘西文化名人研讨会》,大会上由著名画家黄永玉统领,荟萃来自湘西各地的100多位名人,共商以文促旅、发展民族文化大计二是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民居搬迁工作,维修古城一批主题景点,突出抓好古城内名人故居、特色民居、祠堂馆院的整理、恢复,还景点给古城,还古城给游客,使古城景点多起来三是实施沱江亮化工程,积极开发沱江夜游,打造沱江风光带,使沱江夜景亮起来,提高游客在凤凰的过夜率四是实施南华山整体开发,恢复古城“老八景”,建设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同时,通过与香港凤凰卫视一道打造“天下凤凰聚凤凰”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凤凰的影响力3、湖南确立旅游支柱产业发展战略是项目的机遇《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旅游业作为湖南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2006年9月8日,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第34次常委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把旅游产业培育壮大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永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本次会上,原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伯华也指出,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旅游发展到什么地方,思想观念就解放到什么地方,现代文明就延伸到什么地方,扶贫帮困就落实到什么地方,湖南旅游业进步很快,应当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湖南省新一届领导已明确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为项目实施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4、湘西、凤凰的本土文化名人是项目的精神财富凤凰县钟灵毓秀,人杰辈出,文化底蕴深层凤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合流,整合出凤凰古城独特的文化景观,孕育很多才华横溢、卓尔不凡的名人佳士从清道光二十年至光绪元年的36年间,先后出了20名提督、总兵21人、副将43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级。

      民国初年至1949年,出了7名中将,27名少将一时凤凰上空群星璀璨,名噪三湘特别是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文学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祖春、原中国武警部队政委李振军、两院院士肖纪美等名人名家的出现,当今凤凰更是人才辈出此外,古城内现还有6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大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本土文化名人和工艺大师是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的核心和主力,有他们提供智力和行动的支持,项目成功有了精神保障二 项目建设必要性1、是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湘西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和文化变革与发展,现代化技术的进步和通信手段的完善,使得拥有千百年悠久历史渊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严重的威胁因此保护和弘扬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前湘西已有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们是:土家族打溜子(器乐类)、土家族摆手舞(歌舞类)、苗族鼓舞(歌舞类)、土家族茅古斯舞(歌舞类)、辰河高腔(曲艺类)、土家族织锦工艺(工艺类)、苗族银饰锻制工艺(工艺类)。

      我们看到,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很少,国家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并不是只保护这几项,只是作一个保护的示范,湘西还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需要保护本项目将承担湘西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任项目建成后,将从民间邀请一些奇人异士及民间手工艺人在园中生活工作、授徒传艺,全面展示各类特色人士及工匠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独特的才艺在园区内,可采用现场演示、教学、培训、学术专著、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2、是打造沱江沿河风光带,加快凤凰城镇建设的需要湖南省建设厅在《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05年-2020年)中,已确立在未来的25年内,把凤凰与吉首、新宁一起作为大湘西旅游城镇建设的重点,建成全国型旅游城市凤凰县城扩容的核心部位是沿沱江两岸打造风光带本项目择址于沈从文墓地对岸的地基150亩,打造沿河建筑景区,充分发挥凤凰的文化底蕴,激发文化魅力,扩充沱江沿河风景范围,拓展沿河旅游空间,延长旅游时间,进一步加快凤凰旅游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凤凰城知名度,带动城市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符合省建设厅关于湘西旅游城镇建设的要求3、是提升凤凰旅游业层次和品质的需要目前凤凰旅游业正处于上升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旅游服水平有待提升。

      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湘西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品质最高、服务最好、形象最佳的文化保护区和观光游览、歌舞展演、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居住度假、商务会议一体化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本项目建成之后,凤凰景区增添了新的景点,拓宽了旅游环境容量,文化旅游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可以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为凤凰旅游业作出新的贡献4、是带动周边山寨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本项目形成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积极与周边山村、山寨、农场进行合作,建立“公司+农户”的模式,开发无公害蔬菜基地、无公害水果基地、畜牧肉食水产基地、山区野生菜采集加工基地,以保证游客吃到最新鲜、无污染的饭菜、水果、零食和其它土特产品,使周边农村的农副产品有稳定的销路,带动周边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本项目采用湘西民族民居的建筑风格,极力营造湘西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家居氛围,遵循“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树立湘西土家族苗族山寨新农村村容的典范,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带动湘西农村进行村容村貌改观5、是实现民族原生态文化市场价值的需要文化是人类应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挑战而形成的经验系统费孝通认为文化系统包含三个不同层次,即生产工具、生产条件等有器物层次,政治组织、宗教组织、生产组织、国家机器等组织层次,价值观念的精神层次。

      自古以来,湘西作为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已形成独特的器物、组织和精神的文化层次结构,其源远流长、沉淀深厚、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传统非常宝贵,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湘西人民的精神财富,具有无可估量的社会价值文化不仅具有社会价值属性,同时也具有商业价值属性、经济价值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以文化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为基础,不立足于经济价值而空谈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无现实意义的,缺乏可操作性2006年12月11日,在吉首举办的“湖南西部论坛”上,就有专家指出,傩文化是极具特色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懂傩文化技艺的人,找不到传承人,儿子不愿学,女儿不愿学、孙儿孙女都不愿学,自己至亲都不愿学,就更别说别人了,这项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为什么不愿学?因为这个赚不到钱可见,文化的保护是与其经济价值紧密联系的国家虽然投资对一些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仅靠国家杯水车薪的投资进行全面保护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通过市场运作,把文化本身的市场价值体现出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价格,在得到了市场认可之后,文化本身也就得到了保护本项目就是为这些文化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它们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让它们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让它们有自己的市场价格。

      第二章 项目概况一、项目定位担湘西文化耕耘之先锋,举“原生态”理念大旗,择址于凤凰名城之畔,融名山、名水、名人于一景,集湘西民俗风情之大成,筑湘西文化精神之家园,以开天地人和之气运要让游客将体验到“原始的,不经过加工、最民间的” 湘西原生态文化——真正的原汁原味、不加修饰要让游客将找寻到湘西文化、凤凰文化的根;要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