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讲 失业理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健).ppt
79页第五讲 失业理论一、失业的含义与测度 二、失业的经济解释一、失业的含义与测度(一)失业的含义n失业的基本定义是:在目前工资水平下,想工作而找不到工 作的情况n但如果要使定义具有可操作性,则并非 易事(一)失业的含义n领取退休金的老人n长期患病不能工作者n每星期只工作三小时且正在寻找全日工 作者(一)失业的含义n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失业者则是指那些不工作、积极寻找工 作且能够立即工作(到岗)的人三要素:不工作;积极寻找;能够到岗 (一)失业的含义n不工作过去的一周中是否从事一个小时以上有 收入的工作n能够到岗时间问题:美国、加拿大:一周内;欧 盟:两周内例外问题:生病、度假等(一)失业的含义n积极寻找工作在最近四周以内有如下行为:ü在就业或者职业介绍部门登记ü向雇主申请工作ü到工作场所寻找工作ü寻找或者应聘报纸招聘广告ü寻求亲戚朋友的帮助ü为自己创业寻找地皮、厂房设备等ü申请和就业有关的执照等ü其他一些情况 (一)失业的含义n美国略有不同,将找工作分:主动、被 动,主动找工作是指能够直接导致得到 工作机会而不依赖后续行为的找工作行 为,认为只有主动找工作才能视为失业 者n仅在家里读招聘广告,不算失业者n暂时下岗人员根据ILO的标准,如果“暂时下岗人员”和 原工作有着很强的附着关系(如仍然领 取部分工资或者有明确的召回日期), 则应该被视为在业者;如果和原工作有 弱的附着关系,则应被视为失业者。
在 后一种情况下,“是否找工作”不是失业的 必要条件,但要求“能够到岗” (一)失业的含义(一)失业的含义n欧盟的标准认为:暂时下岗者必须具备“ 找工作”和“能够到岗”这两个条件才算失 业者,否则,这些人应该被视为退出劳 动力市场者一)失业的含义n学生ILO不将学生看作特殊群体,只有满足上 述条件就算失业加拿大将学生看作特殊群体,寻求全日 制工作的全日制学生不算失业者;美国:只要声称能够到岗就算失业(一)失业的含义n不计报酬的家务劳动者ILO看作在业者美国则排除每周工作时间少于15小时者 ,认为他们不算就业,如果满足失业条 件则属失业(二)失业的测度n测度失业的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 )/( )(二)失业的测度(1)调查失业率通过劳动力抽样调查和住户抽样调 查得到失业人数和从业人数(失业和 从业数字产生于同次调查)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十从业 人数)(二)失业的测度(2) 登记失业率通过就业部门工作记录获得失业人员 是指在调查期末到就业机构求职登记的 人员失业率=登记失业人数/(登记失业人数十 从业人数)(二)失业的测度(3)通过社会保险工作记录获得,主要 是依据失业保险发放情况来了解失 业人数。
失业率=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参加 失业保险人数(二)失业的测度n国际上通常采用调查失业率根据ILO的标准,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可 以被归入这样三种状态之一:就业者:那些在过去一周中从事一个小时 有收入的工作或者暂时离开了工作岗位( 例如休假)的人;失业者:非经济活动人口:那些不工作而又不能满 足ILO失业标准的人,他们不属于劳动力(二)失业的测度n通过调查,将所有某年龄以上(美国: 16岁以上,加拿大、欧盟:15岁以上) 的调查对象归入上述三类之一;n进一步就可计算失业率(三)中国的失业率测度n有三种失业率数据城镇登记失业率:主要指标;调查失业率:从未公布;普查失业率:结合人口普查进行,10年 一次(三)中国的失业率测度n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分子的登记失业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非农业户口;(2)在一定年龄内(男性为16-50岁,女性为 16-45岁);(3)有劳动能力;(4)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 进行求职登记三)中国的失业率测度n作为分母的城镇劳动人口包括: (1)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 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 外方人员); (2)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 (3)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 (4)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 (5)城镇失业人员。
(三)中国的失业率测度n据有关部门对无锡市进行的典型调查发 现,有60%的登记失业者从事着有收入 的劳动,还有相当于登记失业者40%的 失业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登记 (三)中国的失业率测度n城镇调查失业率失业的定义为:年龄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周 内未从事有收入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 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三)中国的失业率测度n调查的范围确定为城镇的常住人口何为城镇:设区的市的区、不设区的市的街道以及镇的居 委会;何为常住人口:常住本地半年以上且户口在本地的人口;常住 本地半年以上户口不在本地的人口;常住本地 不到半年但离开户口所在地已半年以上的人口 ;常住本地半年以上户口待定的人口 (三)中国的失业率测度n普查失业率失业:从未工作正在找工作的人;失去工 作正在找工作的人;就业:在调查周从事1小时以上有收入工 作者;在职休假、培训和季节性歇业者三)中国的失业率测度n与ILO标准不同之处:Ø判断失业未考虑能否到岗;Ø对于找工作,只要主观认为在找工作, 就满足标准,没有考虑客观行为有高估倾向(三)中国的失业率测度2000年中国的失业率(200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n自然失业率:长期中各种资源都充分利 用情况下(充分就业)、价格灵活变动 、信息充分时的失业率。
n充分就业状况的失业率也会大于0(一般 4%属正常)二、失业的经济解释n研究的对象是自然失业率,要解释长期 内平均失业的存在n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如果存在失业,则 工资会立刻压低,直至供求平衡,为什 么这样一个机制会失灵?二、失业的经济解释1.厂商不想降低工资,高工资会有好处效率工资理论 2.厂商不认为失业工人和现有工人各方面 均相同工人和工作具有异质性,工作需要搜寻 、匹配 3. 厂商希望降低工资,但现有合同或协议 不允许这样做二、失业的经济解释4.短期波动的长期影响劳动力需求的中短期的下降,可能使得部分劳 动者在失业期间由于缺乏在职培训等技术相对 退化,当需求回升时也无法找到工作;5.政策原因失业保障;最低工资等二、失业的经济解释n效率工资理论厂商支付更高的工资既会有成本也会有 收益,主要的收益有如下三个方面:1.更高工资能增加工人的消费,改善其 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劳动效率;2.在不能完美监督工人努力程度的情况 下,高工资能增加工人的努力程度;效率工资理论3.高工资能培育出工人对厂商的忠诚,低 工资可能造成愤怒和报复的想法,并导 致偷懒、蓄意破坏效率工资理论n模型1假定:厂商方有大量相同的竞争性厂商,数量为N;厂商追求真实利润最大化:效率工资理论n产量取决于工人的数量和努力程度,并 以相乘形式进入生产函数:效率工资理论n假定:工人方有 个相同工人,均无弹性的供给1单位 劳动工资是工人努力程度的唯一决定因素效率工资理论n代表性厂商的目标n如果有失业的工人,厂商可自由选择工 资,如果没有,至少支付其他厂商的工 资水平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n 的含义:工人工作的努力程度对工资的弹性为1厂商每单位成本获得的有效劳动为:弹性为1,工资的边际变化对这一比例没有影响效率工资理论每单位成本获得的努力程度最大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n另一种情形效率工资理论n从厂商到市场:所有厂商相同,所以选择的工资w*和就 业水平L*也相同,所以总劳动力需求为 :NL*劳动力供给为 ,所以如果NL* > ,工资提升没有失业;如果NL* < ,失业为 - NL*。
效率工资理论n该模型有如下两个含义:1.由于工资完全由工人努力程度函数决 定,所以即使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厂商 也不会调整工资,即劳动力需求变动导 致失业出现大变动而真实工资出现小变 动效率工资理论2.当经济增长使劳动力需求增大,真实工资 保持不变而失业趋于下降,最终结果是失 业为0,这与实际观察不符n劳动力市场的两个基本事实:a 短期中需求变动几乎全部体现在就业上;b 长期中需求变动几乎全部体现在真实工资上效率工资理论n模型2:更一般的模型工资不是工人努力程度的唯一决定因素 ,考虑机会成本,努力程度还取决于找 到其他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其他工作的工 资新的努力程度函数:效率工资理论n每一家厂商决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都可 以不考虑,所以将失业率、其他厂商工 资视为既定,所以可以利用前一个模型 的均衡条件效率工资理论n均衡条件:n均衡要求:n对失业的分析与前一模型相同效率工资理论n工人努力程度函数:n两个参数::小于1表示工人努力程度上升的幅度小于w -x上升的幅度;b:数值越大,失业对努力程度的激励越大效率工资理论n计算均衡失业率、均衡工资以及均衡努力程度a 根据弹性为1均衡条件:效率工资理论b 将均衡结果代入努力程度函数效率工资理论c 代入有效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边际成本效率工资理论含义: (1)均衡失业率仅取决于两个参数,所以 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趋势不会使失业具有 趋于0的趋势; (2)在短期内,厂商缺乏调整工资的激励效率工资理论n背景:市场萧条,劳动力需求下降,失 业率上升n工资与失业负相关,可以通过减少工资 增加利润,问题在于利润大小效率工资理论n如果不改变工资: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成本:效率工资理论n如果改变:应选择效率工资理论n假定则均衡失业率6%,假定失业率升到9%,且其 他厂商不改变自己的工资,则:n成本下降2.6%效率工资理论n如果改变工资:n削减工资仅可节约0.6%的成本效率工资理论n在古典情况下,如果就业下降3%,供给 弹性为0.2,工资会下降15%,不考虑努 力程度,即成本下降15%,此时厂商有 激励去减少工资效率工资理论n模型3:夏皮罗(Shapiro)—斯蒂格里茨 (Stiglitz)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思想:厂商监督能力有限,从而被迫提供一种 激励,促使工人努力工作效率工资理论n经济中有大量且数目为 的工人,大量 且数目为N的厂商,工人最大化自己的一 生效用,厂商最大化自己的利润,时间 为连续,考虑稳态。
n工人最大化自己的一生效用的贴现,厂 商最大化自己的当期利润效率工资理论n工人方:预期效用的贴现为: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n工人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如何转换:1.工作以一个外生概率b终止(如果努力工作) ,这个概率不具有时间依赖性;2.单位时间内检查的概率q外生,也不依赖时间 ,偷懒被抓住将遭解雇,检查与工作终止独立 ;3.失业工人以概率a找到工作,每个工人视a为 既定,但在整个经济中是内生决定的,它由雇 佣工人的速率(取决于就业量和解雇概率)和 失业数量决定效率工资理论1.某工人在t0开始工作,如果他努力,则在 某个时间t仍从事此项工作的概率:效率工资理论2.如果一个工人处于S状态,则他在 时后 仍在工作的概率为:效率工资理论3.稳态时,进入失业状态的人等于摆脱失 业状态的人进入失业状态的人:NLb;摆脱失业状态的人:所以:效率工资理论n厂商方:效率工资理论n最后一个假设效率工资理论nE、U、S的价值效率工资理论n考虑一个工人在0时刻就业且努力工作, 将时间分为长度为 的间隔,且在某间 隔失去工作,必须到下一间隔才能就业 ,首先计算 ,进一步让 趋于0就 得到效率工资理论求积分解出计 算对象求极限效率工资理论n同理可得:效率工资理论n推出不偷懒条件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n将 代入:n得到不偷懒条件: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nq上升效率工资理论n如果b=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