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植物学知识点(全册).doc

48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21405288
  • 上传时间:2022-07-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4K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章 植物细胞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1665年,英国人虎克(Hooke 1635—1703)第一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取名“cell”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论植物的发生”中第一个指出“一切植物,如果它们不是单细胞的话,都完全是由细胞集合而成的 细胞是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在“显微研究”一文中指出动物及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他们的观点就是恩格斯称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细胞学说”,即: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此后,细胞学说进一步发展,德国细胞学家Virchow(1858)指出“细胞来自于细胞”Weismann更进一步指出,现在所有细胞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一个共同祖先(1880)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构成单位。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1.大小:一般细胞直径为10—100μm少数植物细胞 较大,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的细胞 原因:①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的控制作用相关    ②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有利于细胞与 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运 2.形状:单细胞植物,细胞常呈球形多细胞植物体,理想状态下,细胞呈正十四 面体(但是这种细胞很少见)细胞的形状与细胞所执行的功能有关1. 细胞核:(nucleus)⑴形态:通常为1个,球形或半球形⑵结构:⑶功能: ① 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遗传 ② 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核膜:双层膜(外膜和内膜),上有小孔,称核孔 控制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的作用核质:核仁:1—多个,核内合成和储藏RNA的场所碱性染料染色 核液(浅色)染色质(深色)(一)原生质体2.细胞质⑴质膜:(plasmalemma)Ⅰ 单位膜:电子显微镜下,质膜显示出暗-明-暗的三层结构,中央明 带的主要成分是类脂,厚度为3.5nm,两侧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厚度为2nm,这三层结构组成一个单位的膜,称单位膜。

      Ⅱ 主要功能: ①使细胞与环境隔离,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②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具有“选择透性”;③具有能量传递与信息传递的功能;④质膜上具有大量的酶,也是进行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⑴质膜:(plasmalemma) Ⅲ 生物膜的结构: ① 磷脂双分子层:两排磷脂分子在膜上形成双分子层,亲水的含磷酸的“头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疏水的脂肪酸的烃链“尾部”朝向膜的中间 ②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蛋白质以各种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膜的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暗带,厚2nm,主要成分蛋白质明带,厚3.5nm,主要成分类脂暗带⑵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内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亚细胞结构)①质体(plastid):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Ⅰ质体的类型:根据所含色素不同,分为叶绿体(含叶绿素a、b和胡萝卜素、叶黄素)、有色体(只含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白色体(不含色素)Ⅱ叶绿体(chloroplast)的结构:光学显微镜下,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为球形、卵形或凸透镜形电子显微镜下,叶绿体具精细的结构Ⅲ 叶绿体的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CO2+H2O [CH2O] +O2 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

      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Ⅳ 有色体(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coplast):有色体只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常存在与果实、花瓣和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使植物体呈现黄色、橙色、和橙红色其功能有二:①积聚淀粉和脂类;②在花和果实中具有吸引昆虫传粉及传播果实的作用 白色体不含色素,呈颗粒状,常存在于植物体的储藏细胞中,其功能为:合成和储藏淀粉和脂类Ⅴ质体的形成和相互转变②线粒体(mitochondria):Ⅰ 形态与结构:光学显微镜下,需特殊染色,才可辨别常为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 电子显微镜下,可分为:外膜、内膜、嵴、基质Ⅱ 功能: 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呼吸释放的能量,透过膜转运到细胞的其它部分,提供细胞各种代谢的需要,被称为“动力工厂”③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Ⅰ形态与结构:由单层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 Ⅱ类型:粗糙型内质网和光滑型内质网Ⅲ功能:粗糙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光滑型内质网主要合成和运输类脂和多糖④高尔基体:(dictyosome)Ⅰ形态与结构:单层膜包围成的扁平囊(3-8个) 组成的结构,边缘逐渐出现穿孔 Ⅱ功能: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

      分泌物主要为多糖和多糖与蛋白质复合体这些分泌物可 起到参与细胞壁的形成、生长等作用⑤ 液泡:(vacuole)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Ⅰ形态与发育:由一层单位膜(液泡膜)包被,内含大量水溶液(细胞液) Ⅱ功能:a、液泡膜具有特殊的选择透性,能使许多物质大量积聚在液泡中 b、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膨压c、提高细胞的抗旱和抗寒能力⑥微管(microtubule)和微丝(microfilament):Ⅰ形态与结构:微管是细胞内细小中空的长管状细胞器,直径为23—27微米微丝比微管更细,直径为5—6微米二者与中间纤维组成了细胞内的骨骼状的支架,因此,被称为细胞骨架(微梁系统) Ⅱ功能: a、维持细胞的形状b、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生长 c、影响细胞内的运输和胞质运动 d、参与纺锤丝的形成⑦核糖体:(ribosome)Ⅰ形态与结构:在电镜下为球形的小颗粒,其大小为20—25微米,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由两个大小不等的半球形亚单位组成Ⅱ功能: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⑶ 胞基质:(cytoplasmic matrix)细胞内无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胞质运动:生活细胞中,胞基质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运动称为胞质运动。

      二)细胞壁⒈ 细胞壁的层次 分层 化学成分 特性 形成时期胞间层 果胶较强亲水性,易分解形成胞间隙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在两个细胞间形成的初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厚度较薄,具有弹性和可塑性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形成,存在于胞间层内侧次生壁纤维素、木质较厚,常木质化细胞体积停止增大后形成,加在初生壁内表面⒉ 纹孔(pit)和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⑴ 初生纹孔场和胞间连丝:初生纹孔场:初生壁上凹陷的区域胞间连丝:通过初生纹孔场的原生质细丝 ⑵ 纹孔:次生壁上未增厚的部分包括纹孔膜和纹孔腔⑶纹孔的类型:单纹孔(纹孔腔内均匀一致)和具缘纹孔 (纹孔腔直径不同)⑷ 纹孔对:纹孔多为成对出现的,因此纹孔对有 下面几种类型:①单纹孔对; ②具缘纹孔对; ③半具缘纹孔对;⒊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亚显微结构: 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还常有果胶、半纤维素和多糖等另外,细胞壁还因为在植物体部位不同,常发生一些变化:角质化、矿质化、栓质化和木质化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出,细胞壁的结构单位是微纤丝(由微团聚合而成),再由微纤丝聚合成大纤丝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细胞内的代谢中间产物和废物。

      ㈠淀粉:常以淀粉粒(呈颗粒状)的方式储存在细胞中在形态上淀粉粒有三种类型:单粒淀粉粒 复粒淀粉粒 半复粒淀粉粒㈡蛋白质:细胞中贮藏的蛋白质呈固体状态常有两种方式:拟晶体(结晶状态)和糊粉粒(无定形状态)㈢脂肪和油滴:脂类是体积最小,含能量最高的贮藏物质在常温下呈固体的为脂肪,液体的为油滴常贮藏在种子、胚和分生组织细胞中㈣晶体:常为细胞的代谢废物,为避免其对细胞的毒 害,被贮藏在细胞的特殊部分(常在液泡中)根据形状不同,可分为单晶、针晶和簇晶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结构比真核细胞简单:⑴细胞内无真正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位于细胞中央的一个较大的区域,称核区或拟核⑵无细胞器的分化即没有由膜包被的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 细菌和蓝藻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因此,它们被称为原核生物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细胞的繁殖:植物体要生长和繁衍后代,组成植物体的细胞就必须能进行繁殖,细胞繁殖是通过细胞 的分裂来实现的繁殖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 减数分裂一、有丝分裂:(mitosis)㈠ 概念: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其过程较复杂,尤其是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出现明显的变化,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因此称有丝分裂。

      ㈡ 分裂周期的概念: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称为细胞周期,即分裂周期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㈢ 过程: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步⒈间期:分裂前的准备时期⒉前期: ① 染色体出现; ② 核膜、核仁消失; ③ 纺锤丝出现⒊中期: ① 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② 纺锤体形成⒋后期: ① 染色体在着丝点处断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② 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⒌末期: ① 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解螺旋; ②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两个子核核分裂分裂间期: 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变化,是分裂前的准备阶段,核内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变化,主要是DNA的复制和能量的积累根据各时期合成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三个阶段:⑴DNA合成前期(G1):RNA和蛋白质的合成⑵ DNA合成期(S):DNA和组蛋白的合成⑶ DNA合成后期(G2):少量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分裂前期: ① 染色体出现; ② 核膜、核仁消失; ③ 纺锤丝出现。

      分裂中期:① 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② 纺锤体形成分裂后期:① 染色体在着丝点处断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② 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分裂末期:① 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解螺旋;②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两个子核 胞质分裂:在两个子核之间形成新壁的过程 首先,纺锤丝密集,形成成膜体,由成膜体中的小泡,向赤道面移动,并相互融合,释放多糖类物质,形成细胞板细胞板最初在中央位置形成,并不断向四周扩散,直至把母细胞完全分成两个子细胞㈣ 有丝分裂的意义: 由于在分裂间期进行一次染色体的复制,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并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有丝分裂形成的每个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数量和性状的染色体,从而保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二、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其过程十分简单,无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出现与变化常见方式有横裂、纵裂和出芽 为一些低等植物常见的分裂方式高等植物中,愈伤组织的形成、胚乳的发育过程中,也常进行无丝分裂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