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学习中的“主动参与”:现状调查与分析 兼谈体育教学建议.doc
7页体育学习中的“主动参与”:现状调查与分析兼谈体育教学建议体育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冬现状调查与分析兼谈体育教学建议陈立新1,周建英2 (1•江苏省常州市丽华中学,213004; 2. 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213 024)摘要:对5所初级中学师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显示,体育课堂存 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高、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之间有一定差距、 教学内容应试性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欠缺、课程评价方式单 一等问题通过分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 等层面提出教学建议关键词:主动参与 研究背景调查分析教学建议一、研究背景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体育 课程标准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很多不到位的现象比较突出的一个表 现是:教师主宰体育课堂,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 独立思考的习惯较差,“师云亦云”为了寻找有效举措,从根本上改 变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促使学生的身体索质得到全面、和谐的 发展,我们在江苏省常州市的正衡中学、花园中学、西林中学、钟楼 实验中学、新闸中学这5所学校进行了一次师生问卷调查同时,也 对这5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这5所学校中既有公办 学校也有私立中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该次问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50份,其中有效问 卷45份,有效率90%;学生问卷480份,冋收有效问卷439份,有效 率91.5%调查数据显示,我们的体育课堂存在着如下问题:(一) 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高从对当前体育课教学形式的调查中不难发现,目前的体育课堂大 部分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完全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 的改观,但61. 1%的教师和70. 3%的学生都认为学生对课堂学练的 参与程度有待提高(问卷结果见图1)这也是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缺 乏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二) 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之间有一定差距体育课程标准划分了 5个学习领域并提出了领域目标(包括“运 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设置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水平目标从教师的调查问卷中可 知,冃前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都考虑到了这五方面的冃标比 如,对于“运动参与”目标,大部分教师希望有90%的学生能积极主 动参与课堂(见表1),但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50%的教师的落实情 况良好——教师在实施目标时考虑不周全,与预想产生了一定的偏 差教学目标的落实,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关键。
三) 教学内容应试性强目前,体育教学内容还是以教师自定为主,学生没有选择权,没 有参与制订权,只能被动地学习;另外,由于初中阶段要进行体育中 考的特点,教师在制订教学内容时,大多以中考内容为主,对于非中 考内容涉及很少(即便学生感兴趣)这种应试化、单一化的教学,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四) 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欠缺对当前和期望的学习方式的对比调查情况(见图2)表明,渴望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生高达88%,只有9%的学生认为 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参与度;而选择放羊式教学的学生仅 为3%o可见,自主、探究、合作的体育学习方式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调查中还发现,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认识都是 明确的,但操作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五)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从图3可以看出,体育课程的评价内容主要以学生素质测试结杲 为主,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热爱程度等只是作为辅助依据 在访谈中也发现,5所学校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教师起到绝对主 导权,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同学互评等在体育成绩册中都没 有相应的显示而且,学生的优秀率较低这种重体育测试结果、重教师的评价,忽视了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之间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努力和身体素质的差异,无形之中演 变为一种甄别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 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从而降低了对体育学习的兴 趣和王动参与度三、体育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层面第一,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要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 还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储备以及学生的需求将 学生的需求与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社会、学生三者之间寻 找平衡点,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达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的起点第二,要保证学生充分参与体育课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身体素质、 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有选择的教学目标,努力使不同 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感受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 趣第三,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达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起着直接的导向作 用,应尽量做到标准、明确、具体、适宜同时,教学目标耍具备可 评价性,且评价方式简单、易于操作二)教学内容层面第一,教学内容应是灵活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课堂上,可 以在统一的教学目标的统领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开 展分组教学,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热情第二,教学内容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教学中,从学生的 运动兴趣和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选择与学生学习经验和能力相匹配 的技能性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的健身性教学内容、 与社会体育(时尚)相联系的文化性教学内容第三,教学内容耍经过“教材化”处理教学内容通过排列和组 合后,还不是呈现给学生的最终的教学内容不少教师用组合成型的 体育运动技术进行教学,使得体育教学活动蜕变成简单的技能传授活 动,这就是缺少了一个教学内容“教材化”的过程——教师能教,学 生愿学,场地允许三)学习方式层面第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第二,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学中,应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与评价标准,让每一•位学生特别是体 育“困难生”都能享受成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赏识,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良好个性的发展四)学习评价层面第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同时也耍重视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第二,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不仅要评价学生运动知识、运动技 能的掌握情况和体能素质,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 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幅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
第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仅有量化评价,还应有质性评价; 不仅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有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考 虑测试获得的绝对的成绩,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相对的进步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