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孔子名人事迹作文800字以上.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31339072
  • 上传时间:2022-08-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6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孔子名人事迹作文800字以上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孔子名人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孔子名人事迹作文1孔子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我国古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后人把孔子极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集结成《论语》,而成为了儒家的经典孔子幼年丧父,靠着母亲颜氏一手将孔子拉扯大孔子是个很听话的孩子,自幼勤勉刻苦,有志于学相传孔子曾经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公元前522年“三十而立”的孔子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学校,他以博学美名,又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受到了民间的欢迎35岁时,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正式步入了仕途,但是他的仕途似乎比其他人都异常坎坷。

      在齐国,由于孔子的政绩突出,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孔子曾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并说服他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后又提出“堕三都”、“抑三桓”的政治主张但均遭到反对,此后孔子终不遇齐景公是他服侍的第一个君王,如此热衷政治的孔子初来齐国,抱着满腔热血与齐景公商讨天下事,齐景公觉得孔子还不错,打算赠送他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但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在《论语》中是这样记载的:“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孔子热衷政治,本来在齐国应该有所施展的孔子,为何要拒绝齐景公的好意?究其原因,一方面孔子是淡薄名利的学者,他热衷政治却不在乎名利;一方面他要辗转各国传播他的学说,所以不想通过得到供养之地来过早固定自身,享受安逸生活,这是一种对自身和思想的限制孔子追求更多自身思想和精神的提高,所以他拒绝了景公的赏赐,去追求更远的理想,因此不肯接受景公给他的供养之地那个甘于一箪食,一瓢饮,身居陋巷,不改其乐的老者如今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这样一位伟大的圣贤,他的后代又是怎样的光景呢?孔子已有83代,每一代孙都记录的清清楚楚,已有2500多年历史。

      第10代西汉孔藂(?——前171),早年追随汉高祖砀山起义,屡立战功,曾官左司马、将军、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领军军夹击项羽楚兵,大胜次年六月被封为蓼侯卒谥”夷“第11代西汉孔臧,孔藂之子汉文帝时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赋二十四篇第14代西汉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第20代东汉末年的孔融等等,孔子的后代一直到现在已有七十多代,从第一代的乱世至今的太平盛世,孔子后人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就像是蜿蜒波折的河流,在曲折的旅途中继续前行,他们也许不再像祖先孔子以推行学说为业,但他们仍旧活跃在社会各层,作为孔子的后人他们任重道远孔子名人事迹作文2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道德沦丧纲纪失常,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出面拨正乱世摇摆的天平,大可以坐视不管任由这世道发展孔子却敢为人先,源自内心的正义和操守,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为天下受苦的百姓做点什么于是,他踏上周游列国的征途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

      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便诞生了,自古圣贤皆寂寞,孔子作为一个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以及思想家,学识渊博,奔走一世,誉满天下逐渐成为了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教学子以”仁义“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在民间,孔子的地位就是圣人,世人皆称其为孔圣人,他被后世人顶礼膜拜,被供奉于高堂之上如此热衷政治,且被后来中国的政治人物奉为偶像的孔子,在政治上却终生不得志,为什么他的一生在政治 上如此不得志?仔细分析可能与当时的环境和孔子所宣传的思想有关我们先来看环境,孔子的学说本身无关好坏对错,全看放在什么时代,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诸侯并起,天下动荡礼崩乐坏的年代,国家之间都想着如何能够吞并其他诸侯,而成为中原的霸主,国家间兼并征伐不断,君王需要的是实用性的人才为国家提供实用性的建设意见因此,管仲、商鞅、张仪等人能够在诸侯国混得很好,因为他们的主意或是学说都切实可行,并不是孔子的学说没有用,只是儒家学说多言教,教化之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它需要很长久的时间,一点一点渗入到日常人们的生活中,所以孔子的学说比起其他纵横家的学说,竞争力要小很多。

      我们再来看看孔夫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太平时代,孔子的学说可能会对一个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战国时期,孔子的儒家学说,说起来好听,但是无法让国家富强,非乱世之学孔子从政经历丰富,官职也不可谓不高,但是在官场却屡屡受挫,大权在握时曾得意忘形,有学生曾善意提醒过他:”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辩解:”成为人生人,还是可以高兴一下嘛他执政期间,找机会杀了当年与他办学时有矛盾的少正卯,也说明他心胸比较狭窄再看他在卫国的情况,他曾数进数出卫国,反复无常,每次来都振振有词,离开时候又数落卫国一番,卫灵公曾经很赏识他,但他轻慢的态度一度打压了卫灵公的热情,最终对孔子连同他的学说失去了兴趣从孔子一生中的主要从政经历看,他之所以遭受挫折,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在政治、个人性格及政治能力方面都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而这种”缺陷“使他没有能力在现实政治体系中发挥作用,既使有机会他也抓不住,最终让他的理想以失败告终。

      起起伏伏,跌跌宕宕,周游了各大诸侯国的孔子,又重新回到了鲁国这个起点此时的孔子已经68岁,他推行了一生的儒家学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不被诸侯国采纳,反而受到了冷落,他有些苦闷有些迷茫,但是他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仰,继续践行自己的理想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鲁国上空一颗思想巨星悄然陨落孔子名人事迹作文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吟诵起《论语》我们似乎依稀能看到,在三月春风中,一位老师带领着一群学生换上春服,沐浴、欢歌、远眺,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春游活动,我们似乎也从中感受到了春的和熙,歌的嘹亮,诗的馥郁这个春游的发起者是这群学生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孔子让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刻进了国人骨子里的名字,这个不起眼的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后世成为万世吟诵的经典,甚至对其他民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孔老二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

      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于是,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在鲁国陬邑的一个小城镇,一家人为新生命的到来而兴奋不已那么孔子,叫孔丘叫仲尼,为什么又要叫他孔老二呢?孔子父亲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鄹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为鄹邑大夫叔梁纥的元配施氏为孔纥一连添了九个女儿,孔纥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虽然生了一个儿子名为孟皮,却脚有残疾渴望生个儿子的孔纥,他在72岁时三娶18岁的颜征在,生孔丘仲尼《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野合”在《史记正义》解释为:纥娶颜氏女徵在时,年逾六十四,不合礼法(周礼),故曰野合传说在孔子出世前颜征在曾梦见山神驾着祥云,口中喃喃自语:“祷尼丘得贵子,继衰周而素王,择空桑为产地孔纥与颜氏遵循山神的吩咐,果然得一壮 丁,即为孔子孔子出名的弟子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15岁立志于学,希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相传孔子曾经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教学子以“仁义”。

      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其中最著名的还是孔门十哲: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颜回(前521——前490)春秋末鲁国人以德行见称,颜回从小就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能够将孔子的学说,活学活用颜回是个很低调的学生,他为人谦逊,才气不外露,最开始还让孔子认为颜回是个不聪明的学生,但他坚定践行孔子的学说,理解深刻,成为了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擅长在政治上摸爬滚打,多才多艺因为冉求自身出自于商人之家,长于计算,曾经季氏宰臣,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被老师孔子严厉批评过前487年曾率左师抵抗入侵的齐国军队,并且身先士卒,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

      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是个政商界的人才,曾任鲁国、卫国之相,在曹国、鲁国之间经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贡因经商有道,而成为孔子孔子众学生中的首富《论语》里记载他言行的语录有很多,后世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被称为儒商鼻祖孔子名人事迹作文4圣贤孔子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作为一个学说的创始人,身处乱世却能够坚持践行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精神和勇气实在是令人佩服自古圣贤皆寂寞,他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要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辛苦和寂寞,就算千夫所指,就算穷途末路,也要坚持把”仁“推行到底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