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林风眠《人生百态》组画的色彩分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30809694
  • 上传时间:2021-12-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2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林风眠《人生百态》组画的色彩分析 徐雯摘 要:林风眠在艺术上一直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人他的人生经历是如此的坎坷,但是却能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风骨他的每一幅作品贵在有自己的品格、自己的坚持读他的画就像是在读他的人生经历一般他对中国画变革既不是对西方绘画照搬照抄,也不是对中国画守旧的传承,而是调和中西,从而找到中国画的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我将对林风眠的《人生百态》组画进行探索探索关键词:林风眠;色彩;人生百态:J212.05 :A :1005-5312(2016)15-0024-02一、林风眠的人物简历(一)童年三件事林风眠小名阿勤,名邵琼,赴法后,再改为风眠在小的时候林风眠就体弱多病,母亲也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他他的继母待他又不好,他的祖父是唯一比较疼他的人曾告诫他:只要脚下的功夫磨出来了,将来无论什么路都是可以走其实童年的生活对林风眠还是有留下美好的记忆那就是家乡的美丽风光,培养了他热爱自然的性情一直到八十年以后,林风眠在香港的海滨公寓,回忆着说“还记得家乡片片的浮云,清清的小溪,远远的松树和屋旁的翠竹这就构成林风眠童年时期的三个重要的因素:失去母亲的痛苦、祖父的疼爱、家乡既亲切又美丽景色。

      二)文革—惶惶不可终日的艰辛一九六四年是“林风眠画展”获得成功时期,《美术》杂志却组织了署名文章,指名批评了林风眠此后,报刊上不再发表他的作品文革之后,林风眠被抄家在经历这件事情后,他将数十年积累的作品都毁去这场“文革”无论是对于林风眠的作品还是他本人无疑都是灾难性的破坏与伤害这些都可以从他之后的作品看出来,但是他在面对这些时都能够忍耐和等待在经历的文革这一场大变故之后,林风眠的格体也产生了“变异”可以说林风眠的绘画风格的转变、形成都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于其它的人,真正抒发自己的百态人生二、对中国画色彩的探索(一)以色入墨在林风眠成功将色彩引入宣纸中时,这好比是将一股清泉注入进水墨画中宣纸的运用本是为了适应中国的笔、墨等传统的中国画材料才创作出来的东西但是近代的中国画坛上的中国的写意画,却很少有色彩的加入,即便是加入进色彩,也只是在画中的局部加上色彩,有种不中不洋、不伦不类的感觉而林风眠在学习西方绘画的基础上对这种局部的色彩加入的方法进行了变革,不是局部的添色加彩而是在整个画面中整体的加入色彩他用大块墨色作为画面的重色调,并且用墨色调和颜色,其中夹杂着有颜色倾向的淡墨辅助画面,这样在大关系上整个画面便是以墨为主了,不可不谓是一种新的探索,改变了不伦不类的中国画的失败探索。

      二)观察、写生——色彩表现的寻求虽然吴昌硕和岭南画派的二高曾尝试改变中国传统的绘画,但是对于传统的水墨画系统还是没有真正的产生动摇而林风眠对于色彩的变革,是在于没有改变传统中国画的一些特点基础上融入色彩等西画形式在传统的中国画色彩语言中是墨分五色,而林风眠认为:第一阶段:用线——是为装饰化时期;第二阶段:去用眼睛和色彩表现——这是体现真实时期;第三阶段:表现时间变化中的诸种现象时期在他看来,中国画其实是没有经过一个转换就到下一个阶段了因此,他对于在阳光和在阳光下的物体,这样的绘画语言是不能表现的所以林风眠认为这个时期的补救办法:便是通过观察与写生,从而在自然中找寻具有综合性的那种“色彩表现”三)色彩——魂魄归属1.色彩中的意象美此时的林风眠将吸收西方色彩作为他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他晚年最值得重视的作品是:《人生百态》(《戏如人生》、《寻求》、《孤独》、《捕》、《护》、《逃》等九幅画)这是画家唯一的一套组画,也许没有画完,但是这些画作有力的证明了林风眠晚年的思想变化《人生百态——戏如人生》画的是没有情节的戏曲人物:画着脸谱、穿着戏服、伴着角色,演着人生的戏,如戏的人生整个画面的主色调是暗色的,背景被偏褐色的色彩所铺满,在人物的头部周围涂上了火一样的色彩,突出了人物。

      虽然以戏喻人生或以人生喻戏,并不是从他开始的,但是他融入了自己人生体验,确实是有独创性的,就像是一场电影一样的开头,属于林风眠的“人生”在画面开始上演《人生百态——寻求》这幅画中有三个人都是着的黑色,其中的两个人还是重叠在一起的都是扭曲着身体、伸着手臂、寻找着、呼喊着、背景的窗户是涂着金色,与三个黑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这样的表现方式,在林风眠画中很少出现的这幅画无论是从思想还是动作中都是体现了人生追求和价值林风眠的一生也都在寻找:救人、救心、救国,无论是多么的艰辛始终不放弃——这是接受过五四精神的几代人所共有的不得不说,画面中的“寻求”应该怎么去解释,它似明似晦的蕴含着多少的潜台词还是只有本人知道《人生百态——孤独》就如他《戏如人生》的整体色调一样,整体是暗色的,唯独在留有一白隙和人脸涂上了青色,初看这幅画给人以压抑、可怖的感觉,再看画面所画的人物:一个女人低头抚着肚子,在她身边分别站着两个孩子张手护着知晓了他人生经历的,不难理解他为何以这样的色调、形式来表现这幅画林风眠童年母亲的离开和青年时期的第一任妻子、孩子的去世,对他也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悲哀与痛苦,也许在画家的体验中孤独就是痛苦和无奈。

      《人生百态——逃》这幅油画的整体形象是用了戏曲中的奔逃的形象:右中间的白衣青裙的女子正惶恐的往北出逃右有方有一黑衣打扮、孔武有力的人在追赶她,她的前方还有一正在窃喜的人,两黑一白进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观者有一种紧张、急切感觉其实在“三十六计”中有“逃”一计,在面对危险的时候逃是人本能的一种做法,也是一种人生态度这正是印证了林风眠在一九三八年从上海转道香港、河内去重庆,一九五一年他从中央美院华东分院辞职,在一九七七年出国探亲并隐居于香港对于弱者来说,逃并不是消极的表现,而是一种人生方略像是古代的隐士,道家的柔退其实也都是一种“逃”就这样林风眠的三次“逃”对他的整个人生和艺术都是有很重要意义的,有了这三次特殊的经历,才有了《人生百态——逃》在林风眠中国画的色彩观里,大体多用红、黄、蓝,最多的是黑色,这是他在学习西方色彩中比较喜欢的一部分,在《人生百态》这套组画中,整体的色调都是浓重的,用颜色宣泄自己人生经历;用颜色来朗诵现代色彩的宣言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林风眠不会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去说或许很残忍,但是不得不说就是有了这样坎坷的经历林风眠才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的作品,因为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亲身体验后才会有所感受。

      2.托“色”言情“运墨而五色具”这是古代文人画所追崇的“色彩”观——黑白中国的色彩也是从对色彩的追求而转向追求黑白,原因是文人画的盛行,尤其是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更是如此面对色彩在中国写意画中的缺失,学习过西方绘画的林风眠是不认同色彩在写意画中的运用是不恰当的这个观点他其实是肯定文人画在中国画坛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称赞墨色在中国画中的地位虽然学习文人画中的清雅与高贵,但也并不否定色彩在中国画中的运用因此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画新的绘画形式是他立志要创造的在看到林风眠的中国画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说,虽然他是用各种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他在一些画作中所表达的意象还是比较晦涩的,这是典型式的东方风格艺术根本是感情的产物”,色彩就是林风眠艺术中的根本,黑色是他在表达孤独、愤怒最常用的色彩,就像《噩梦》系列中可怖的紫、抑郁的灰色绿、红褐的愤怒的色彩在林风眠的整个人生中,艺术一直缠绕着他,在尝遍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之后,艺术是他最忠于的,将自己的一切安置在艺术中因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的世界,是人的整体生命的呈现,是人精神境界的体现,在与人生命无关的世界里,更重要的有着生命安顿的功能”色彩,无疑是林风眠安置于艺术中最重要的宣泄情感的手段了。

      或悲伤、愤慨、无奈、欢欣就像七色彩虹般在林风眠的画作里喷发而出,令人炫目三、结语无可厚非,林风眠在艺术上的成就是斐然的,就如邵大箴所说的那样:“虽然有许多画家都对中西绘画的融合做出了贡献,但是从来都没有一个人会像他这样受到如此磨难的人,他是中国美术中第一个最严肃最认真的研究西方现代美术并从中吸取营养的人他一生都致力于“中西的融合”,即便在学习了西方艺术之后也没有失去中华民族和自己的个性对于中国传统画的研究也没有固步自封,因袭前人的画法在这条道路上他是孤独的、艰辛的却从未退却过,忍着半个大半个世纪的寂寞,最终开启了中国画新的篇章林风眠大师的之中美好的品质是值得后人去学习的参考文献:[1]孔兴苗,张平.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2]姜澄清.中国色彩论[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3]邹建平.现代水墨[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4]郑朝.林风眠研究文集[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