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pdf

182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77136868
  • 上传时间:2024-08-2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23MB
  • / 18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 单 元 测量单元教学目标1 . 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分米和千米,建 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 立 1吨的质量观念2 . 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3 .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 . 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时间能力 教学目标:1-1墓米、分米的认识1 . 情感目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 .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 毫米和1 分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通过观察明确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建 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具准备:1 分硬币、刻度尺学具准备:1 分硬币、卡、刻度尺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出 示 例 1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提出“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学生观察,初步了解图中小朋友在做什么,仿照图中小朋友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请每一小组的负责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 估计” 一栏中( 见下表) 二 、探究新知 、讲授新课( 三 )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提 问 :“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 确 呢 ? 怎 样 来 验证? ”( 四 )分 组测量课 本 的 长 、 宽 和 厚 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 五 )教师对学生 的 回 答 进 行 评 议 ,并 引 出 “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板 书 :毫 米 )( - )提 问 :“ 1个 小 格 是1毫 米 ,你能发现毫米与厘米之间 的 关 系 吗 ? "( 板书:1厘米=10毫 米 )( 二 )在刻度尺上 观 察1毫米的长度( 三 )说 一 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 “ 毫 米 ”作单位?( 四 )布置活动,学生合作完成姓名长宽厚估计测耳里估计测里估计测里用 自 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观察刻度尺,数 一 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多少个小格。

      总结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学 生 在 组 内 互 相 比 划 •下1毫米的长度举 例 说 •说 生 活 中 长 、宽 、厚 大 约 是1毫米的东西学 生 合 作 完 成 : 先从课本中数 出 几 页 ( 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 米 ) ,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 后 调 整 到 厚 度 是1 - - 、复习巩固、形成能力四小结( 五 )请同学画出 10厘米的线段( 六 )教师引出“ 10 厘米的这一段长度 就 是 1 分 米 ” 板书 :分 米 )( 七 )在刻度尺上找一找从哪到哪还可 以 表 示 1 分 米 八 )提 问 :我们都认识了那些长度单 位 ?他 们 之 间 有 什 么 关系 ?谁最大谁最小?还有什么关系?提 问 :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来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 的 ?通 过 今 天 这节 课 的 学 习 ,你有哪些收获?毫 米 ,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同 学 们 在 纸 上 画 一 条 1 0 厘米 长 的 线 段 ,然后说出具体的画法 在刻度尺上找一找从哪到哪还 可 以 表 示 1 分米再用手比一比 1 分米有多长思考回答问题学 生 自 由 总 结 ,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完 成 P3、P4的做一做。

      学生自由发言用 手 比 量 出 1 毫米、 1 分泌的长度 教学目标:1-2练习1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乐趣,培养自信心2 . 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毫米、分米的测量方法,掌握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 .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估测和实测的过程,增强估算意识,提高自身的估测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毫米、 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掌握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一、回忆:我们都认识了那些长度单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先判断题中的出示的两个图形中哪个是正方形,再用尺量一量,看看你的判断是否正确三、以毫米为单位量出两个图形中每条边的长度,并在相应的位置上标出来四、先试着估计一下粉笔的长、文具盒及小黑板的宽大约各学生回忆作答判断测量先 估 算 在动手实际测量 是多少,然后用尺进行实际测'llo五、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1分米= ( ) 厘 米6分米= ( ) 厘米1厘米= ( ) 毫 米7厘米= ( ) 毫米10厘米= ( ) 毫米( ) 分米=20厘米= ( ) 毫米1米+3分米= ( ) 分米( ) 毫米=400厘米= ( ) 分米.1米4分米= ( ) 分米1米= ( ) 分米= ( ) 厘米= ( ) 毫米() 分米=10厘 米40厘米= () 分米15厘米+35厘米= () 厘米= () 分米4 2厘米+ 5 8厘米=( ) 厘米=( )分米=( ) 米六、填上合适的单位蜡笔长6 ( )小红身高120 ()课桌高7 ( )粉笔长75 ()别针长34 ( )跳绳长2 ( )数学课本厚约8 ()七、判断小名身高134米 ()一根绳长15分 泌 ()一块橡皮厚1米 ()10分泌= 1厘 米 ()单位换算复名数化单名数连续互唤填 上 单 位个别难点说明理由判断并说明理由 / I 、 在。

      里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160毫米0 3 0 厘米2 米0 11分米200厘米0 2 米2 分米0 1 6 0 毫米5 米 4 分米0 5 2 分米150厘 米 米 5 厘米九、下面是小刚的日记,瞧瞧他有没有闹笑话5 月 9 日星期四阴早晨, 我从2 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 起 13分米长的牙刷,挤 出 1分米5 厘米长的牙膏刷牙,然后洗脸吃饭接着和1 分米4 厘米高的哥哥一起上学去走了 900厘米远的路来到学校,坐在5m高的凳子上,拿 出 1 厘米长的铅笔和5cm厚的练习本,开始做作业说出想的过程互相交流说明原因 教学目标:1-3千米的认识1 . 情感目标: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地紧密联系,体会“ 千米” 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2 . 知识目标: 认识千米, 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知 道 1 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3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建 立 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米尺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谈话交( -)同学们!在长度单位家族中,你认识了哪几个朋分毫 米 、厘 米 、米、米流 ,引出友呀?学生用手势表千米你能用手势表示1 米示大约有多长吗?( -)如果要测量长春到北京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总结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长春到北 京 的 距 离 比 较远, 而米这个单位那用什么单位呢? 今较短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 — 、教 授新课小结家族里的新朋友: 千米( 板书课题: 千米的认识)( 一)那 1 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 是 1 0 0 0 米? ( 板书: 1 0 0 0 米)1 0 0 0 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板书:用米尺量1 0 0 0次的长度正好是1 千米 二) ( 屏幕显示) 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 0 0 米,沿操场走( ) 圈的长度正好是1 千米想一想: 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 ( 3 分钟)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 1 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板书: 走1 5 分钟的路程, 长 约 1千米 三)我们 知 道 1 千米等于 1 0 0 0 米, 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例 5 3 千米= ( )米5 0 0 0 米 = ( )千米( 四)做一做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 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 千米? 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决这些简单的问题, 初步感受1千米有多长沿 操 场 ( 一圈2 0 0 米) 走 5圈的长度正好是1 千米。

      学生进一步感受 1 千米有多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自学例 5并说说千米和米之间是怎样换算的?量 出 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 1 米有2 步)算 算 , 1 千米有多少步? ( 1 0 0 0 米 四 、巩 固练习五 、实 践应用证实?我们可以实际走一走,看看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汽车每小时行40米电线杆高6千米小李身高135厘米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教室黑板长3分米一支铅笔长2千米9 页 1、2、3 三)综合练习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1 7个官兵方阵和2 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 千米)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 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 ― ( 千米) 整个训练过程,他们 平 均 每 人 走 了 10000多_ _ _ _ _ _ _ ( 千米)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 条路线,要有2000步)先判断,再错误的改正过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再次观看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场面,进行新知识综合训练。

      感受到官兵们是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小 组 合 作 学习,设计出一条路线 求:1. 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2. 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 教学目标:1-4千米的认识练习L情感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2 . 知识目标:巩固千米( 公里)和米之间的进率,进一步熟练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和计算3 . 能力目标:会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能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经验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千米概念的建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米尺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一、联系生活实际,把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用线连起来二、看图,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三、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四、根据他们想要去的地方和距离,想想应该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 了解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五、看图计算,把图中相距1千米的两地沿路线画出来动手操作,同桌间交流说出图意以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解决题中的问题,方法不唯O 教学目标:1 - 5 吨的认识1 .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养成" 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的良好习惯和合作精神。

      2 .知识目标:认知重量单位" 吨“ ,体会" 吨" 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进行简单的重量单位换算3 .能力目标: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选用适当的重量单位,增强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正确建立" 吨" 的概念,感受" 1 吨" 的重量教学难点:能进行正确的重量单位换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联 系生活 ,揭 示课题:( 一)出示实物: 一枚2分硬币同学们,知道它有多重吗?( -)出示实物: 一大包洗衣粉师 : 这是- - 大包洗衣粉,我们来看它有多重? ( 投影显示 1 千克) 1 千克等于多少克? ( 板书: 1 千克= 1 0 0 0 克)( 三)电脑出示: 一辆卡车师: 要计量这辆卡车的重量用什么作单位合适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较大的重量单位" 吨,板书课题: 吨的认识1 克学生回忆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1 千克= 1 0 0 0 克 - - 、引 导探索 ,感 受新知:(-)引导探索新知:出示例6的主题图, 说说这幅图的内容 它们能同时过桥吗? ”电脑出示: 1 0 0 0 千克是1 吨 1 吨等 于 多 少 千 克 ? 板 书 : 1 吨= ( ) 千克( 二 ) 感受新知:1 . 究 竟 1 吨有多重,你们想不想感受一下呢?出 示 1袋水泥( 5 0 千克) ,找 1 名学生掂一掂找 2 名同学抬一抬有什么感受? 。

      那么多少袋这样的水泥是1 吨呢?2 .说一说,请你举出计量哪些物体重量可以用“ 吨” 来表示3 . 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 重 1 吨?( 三) 合作交流,探讨新知:自学书上例7 , 然后小组合作试一试:3 吨= ( ) 千克6 0 0 0 千克= ( ) 吨师: 小问号觉得同学们这么聪明, 它觉得你们也能当老师就来请教大家两个问题, 你们愿意帮忙吗? ( 电脑出示) 小问号:1 . 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以 小 组 为 单位,讨论它们能同时过桥吗?这个问题找一名同学填写学生掂不动太重了2 0 袋学生回答小组合作,小组长汇报,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进率是1 0 0 0 11 、巩 固新知四 、总结五 、板 书设计:进率是多少?2 . 物体的重量单位经过换算, 数字和单位不一样了, 物体的实际重量有没有变化?( 一) 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5 吨 = ( ) 千克9000千克= ( )吨1600千克-600千克= ( )吨1吨-400千克=()千克( 二) 工人叔叔将4 台同样重的机器装在载重4 吨的卡车上, 每台机器自重900千克, 这些机器的重量超过这辆卡车的载重量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如何?吨的认识1000 IflflQ吨 - - - - - - ►千 克 - - - - - - ►克1千克=1000克1 吨=1000千克3 吨=(3000)千克6000千克=(6)吨没有500091600没有学生自己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和表现 教学目标:1-6吨的认识练习1 .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吨” ,掌握吨和千克的进率,能熟练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 . 能力目标: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加深对吨的理解,运用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 吨” 的概念,感受“1 吨” 的重量教学难点:能进行正确的重量单位换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一、 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二、 根据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三、 你在图中获得了哪些有效的信息?小组内讨论研究,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四、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能做到吗?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节约用水?动 手 操作,组内交流先独立完成 ,再小组交流小组讨论家庭调查 教学目标:1-7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1 .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 . 知识目标: 进一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有关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知识组织学生举例说明测量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掌握测量方法的重要性和价值3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有关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知识教学难点:进一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有关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知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一、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到测量的知识,那么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与测量相关的单位?二、量一量文具盒长( ) 跳宽( )厘米,厚 ( )毫米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总结本单元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点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测量,进一步复习测量方法 三、在(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1 .学校走廊长6 0 ( )2. 爸爸身高1 7 3 ( )3 .凳子高4( )4 .铅笔尖长4( )5. 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900( )6. 火车每小时行60 ()7 . 一头大象的体重是4 ( ) ;8 . 一粒糖重6 ( ) ;9 . 一筐苹果重2 5 () ;10 . - - 辆大卡车的载重量是8( ) ;11. 一个面包重1 0 0 () ;12. 一袋大米重5 0 ( )四、在 ( )里填上适当的数4千 米 =( ) 米3000克 = ( )千克5米 = ( ) 分米6吨 = ( )千克30毫米= ( ) 厘米2000千克= ( )吨五、在O里填学生根据生活实践,灵活、准确的 填 出 合 适 的 单位。

      灵活应用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进行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大小的比较 或 “ = ”25千克25克4 吨0 4 0 0 千克5000千克0 5 吨7000克0 7 千克20分米0 2 5 毫米70毫米0 7 厘米1米0 1 0 0 厘米4 分米0 4 米六、算一算500千克+1500千克= ( ) 吨5 毫米+15毫米= ( )厘米1500千克―500克=( ) 千克3000千克+7000千克= ( ) 吨七、想一想,填一填一包洗衣粉是500克,8 包洗衣粉 是 ( )千克一头 牛 重 5 0 0 千克,( )头牛 重 1 吨八、应用题1 .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海中的鲸鱼,重 1 5 吨陆地上现有最大的动物是大象,重 5 吨鲸鱼的重量是大象的几倍?2. 一个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 400米,运动员每天早晨跑5圈,运动员每天早晨跑了多少千米?运用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计算,并 注 意 单 位 的 变换和算一算的方法相同15 + 5=3400 X 5=2000( 米 )=2 ( 千米)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 . 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 .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 . 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4 .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目标:2-1连续进位加法( 一 )1 . 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 会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3 .能力目标:通过加强练习,减少错误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 解 “ 满十进一”的道理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 一)笔算下面各题52+39= 47+18=26+64= 35+65=( 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法 板书:加法)( 一)例1:你获得了哪些独立计算探究新知、信息?提出了怎样的问题?如何列式? ( 板书:98+25=)交流汇报讲授新课三复习巩固、形成( 二) 你能用竖式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独立完成 三)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请同学把这道题的解题步骤补充完整 一) 算P16的1〜2题竖式计算说计算的步骤 能力四小结( 二) 按要求完成练习四的1—3 题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在计算时要注 意 “ 满十进一 2-2连续进位加法( 二 )教学目标:1 . 情 感 目 标 :体会加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3 .能力目标: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 解 “ 满十进一”的道理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复习检查引入新课—、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 )全班竖式做,36+72 42+88 87+49( 二 )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板书:连续进位加法)( -)出示例2提问: 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 )怎样列式?( 三 )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同学板演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376+284=学生估算说明估算过程汇报后看书中估算的方法 请同学汇报归纳估算的方法生总结出: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和或几百师: 怎样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出和的范围说出计算过程( 四) 你能算出这道题的准确数吗?试一试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组交流( 五) 归纳笔算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1 .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2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独立完成,交流计算结果( -)完成P18做一做三、复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巩固、( 二)连一连123 150 168 13179+89 76+47 99+32 85+65形成能力分 析 题 意 列式计算( 三)一个地球仪8 5 元,一个书包4 8 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公鸡有59只,母鸡有77只,小鸡有85只 四、小结1. 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2 .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 按要求计算练习五的1〜 4题O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根据不同的问题列式 2-3连续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 .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 .知识目标: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继续学习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进一步掌握减法的计算法则3 .能力目标: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继续学习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进一步掌握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重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 解 “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1”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旅游,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美丽的云南走一走、看一看。

      我们要游览三个景点, 分别是昆明、大理、丽江 …)例1 :从这个路线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解决问题从 大 理 到 丽 江 还 有 多 远呢?应该怎样计算?( 板书:517-348=)( 三) 我们先来估计一下结学生自由回答列式517—348=学生估算说明估算过程 - - 、复习巩固、形成能果会是多少呢?请同学汇报结合估算的结果,讨论:把348看 做300还 是350( 四 ) 那准确的结果又是多少 呢 ?你能用竖式计算出来吗?( 五 )讲 一 讲 你 是 怎 样 算的?( 六 ) 在计算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七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就是连续退位减法 板 书 )( 八 ) 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 ) 笔 算 :3 5 2 - 135=257-188=( 二 )看图提出问题,并进行计算小 明 去 爬 山 ,他上山行了629米 , 下 山 比 上 山 少 行185米,下山行了多少米?( 三 )先求和再求差765 和 346 655 和 245602 和 417 930 和 87505 和 206 435 和 238交流方法统一结果学生讲 解 计 算过程小组合作交流总 结 出 :哪一位 上 的 数 不 够 减 ,要 向 前 一 位 进1独 立 完 成 ,交流计算结果让学生先估算再竖式计算先 说 题 意 再列式计算 四、小结今天我们围绕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 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总结 2 -4连续退位减练习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乐趣,培养自信心2 .知识目标:通过不同的形式对连续退位减法进行综合练习,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3 .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一、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594-129 610-456305-187 900-325705-345 643-57二、根据题中的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副食商店云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 卖 出1 7 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二 ) 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 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找答案465 575118 154460 586学生说明解题思路后再列式解答正确理解题中两个问题的含义,弄清思路,准确解答 三、确被减数、减数、差三者之间的关系,按要求填表四、找朋友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连起来五、再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计算出每种情况下小明家到小红家的距离。

      想一想,小明和小红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思考题: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你能想出儿种不同的填法?填写表格405-228 259-180556-379 900-461528-89 208-129352-135 737-520 教学目标:2 -5加减法的验算1 .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乐趣,培养自信心2 .知识目标: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设 情境 、引 入新课- - 、究 新知 、讲 授新课( — ) 45 + 56=101 这个算式写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56+45= 101-45=101-56=( 二)怎样想的?( 一 )( 出示第一幅图)小明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 .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2 .妈妈付了 2 00元,应找回多少元?( 二)学生回答,老师板直接写得数提出不同的问题 复习巩固 、形 成能力四 小结书1 3 5 + 4 8 = 1 8 3 ( 元)2 0 0 - 1 8 3 = 1 7 ( 元)( 三)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加减法的验算)( 四)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4 8 + 1 3 5 ; 1 8 3 - 1 3 5 ; 1 8 3 -4 8 . . .( 五)归纳验算加法计算结果的一般方法 -)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7 4 6 + 2 1 9 6 3 7 + 2 6 83 5 9 - 1 3 6 4 0 8 - 5 7( 二)考题:用 0-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算式怎 样 进 行 加 减 法 的 验算?学们独立列式并计算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学生自学减法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然后进行交流和归纳总结找学生板演 2-6加减法的验算练习教学目标:1 . 情感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价值2 .知识目标:通过综合练习,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连续进位加、退位减的计算方法3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连续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一、笔算下面各题,注意进位和退位483+274 254+530139+682 725+538345-114 438-275709-573 600-395二 、检验下面各题是否正确,把做错的改正过来。

      三 、按要求把表格补充完整,计算时要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四、在口里填入合适的数,使竖式成立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按要求分别计算出四种水果的总数量、卖出数或还剩数学生试做纠正错误说明错误的理III说说怎样计算列出算式,计算结果 七、找出题中的有效信息,列式解答所求问题八、分别计算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与差674 和 245 755 和 155205 和 89 340 和 153503 和 108九、根据题中提供的商品价格,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三个问题,并列式计算十、把 106、107、108、109这四个数填入口中,使等式成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学生写出多种不同的填法? 2 - 7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 . 情 感 目 标 :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乐趣,培养自信心2 .知识目标:整理复习本单元所应掌握的知识,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被 减 数 中 间 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归 纳整 理形 成网络— — 、看 图练习( - )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如 何 计 算 三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加法和退位减法?举例说明( 二 )应该注意什么?( 三 )怎样进行加减法的验 算 ?( 四 )看图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

      直接笔算各题,看谁做得都 对 分 别 列 式 解 答 题 中 提 出的三个问题在解题时,后面的 问 题 需 要 用 到 前 面 问 题 的结论,所以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举例总结结 合 自 己 经 常出 的 错 ,说 说好出错的地方先说明图意,再提出问题最 后 列 式 计 算解答 综 合练习( 一)判断1 . 在加法中,和比两个加数都大 . . . . . . . . . . . . . . .()2 . 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两位数,一定得到一个两位数3 . 最大的四位数加1 得最大的五位数 . . . .()4 . 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加法运算 . . . . . . . . . ()5 . 和 是 1 00的两个数一定是70和 30 . . . . . . .( )( 二)计算并验算1. 4 9 5 9 2153— 2 0 4 3 - 6342. 387+937 7182—66343695+4487 8006-31089000—3705 9872—2957( 三)列式计算1.5207比一个数多1989,这个数是多少?2 . 减数是785,差是216,被减数是多少?3 . 一个数比2085少 1758,这个数是多少?( 四)应用题张大爷家养了两头大肥猪,其中一头重189千克,另一头重174千克,张大爷家的说出理由说出验算的根据小组比赛看哪组做的又对又快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这两头猪共重多少千克? 第三单元 四边形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 . 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 .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 .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1 .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2 . 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 .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3. 1四边形1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2 .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通 过 找 •找 、涂一涂、说一说、围一•围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钉子板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创设 情( - )今天,老同桌互相交流、汇报1 .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123境引入 新课师带领大家到光明小学去参观,高兴吗?( 出示情景图)你都看到了什么图形?( 二) 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地板砖2 . 我看到了推拉门的形状3 .我看到了长方形的篮球场4 .我看到了篮球场中间的圆形5 .我还发现了远处楼梯扶手的形状还有橘黄色地砖的形状 二探究 交流 学习 新知三 动手 实践 获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四边形 板书课题)( -)涂 涂同学们,这里有许多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 ( 出示 例1图形)( 二 )探究四边形特征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三 )师生共同探究先一起观察这些四边形的边,看看有什么发现?再观察这些四边形的角,又有什么发现?( 四)举例: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过四边形,我们又知道了四边形的特点,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 一)分一分我给每两个同学1. 让学生先看一看、找一找,再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涂上喜欢的颜色。

      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之间进行评价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四边形就是有四条边的图形,四边形应该有四个角3 .学生总结出: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4 .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1 .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取 新知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打开信封 看 - 看 ( 信封里装的是图形 )两人一组,把你们手中的四边形分一分 二)围一围1 . 探索长方形的特点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谁围的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先围一个长方形,观察它的边有什么特点?你认为什么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讨论长方形的特点2 . 探索正方形特点你能把长方形的边变得都相等吗?讨( 1 )按照已学过的和没学过的:把长方形、正方形分一类;其它一类 2 )按照是不是直角:把长方形、 正方形、 直角梯形分一类;其它一类 3 )按照直角的多少:把长方形、正方形分一类;直角梯形分一类;其它没直角的四边形分一类 4 )按照对边是不是相等:把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菱形分一类;其它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分一类 5 )按照边相等的多少:把正方形、菱形分一类;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分一类;等腰梯形分•类;其它一类。

      2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1 )可能有长方形、也可能有正方形先说一说长方形的特点汇报: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学生围一个正方形 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3 . 比较长方形和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特点长方形和正方形( 3 ) 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4 .让学生围一个对边相等,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其它的四边形 4 ) 互相欣赏四 全这节课,你学会了什课 总么?结学生总结五 指请学生提出问题导 看书学生提问,老师答疑六 拼以小组为单位,任意一拼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成各种四边形,然后展示作品帖出来展示 3. 2 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3.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培养学生“ 做中学”的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操作,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匕画平行四边形教具准备:一个长方形框架、钉子板、一张平行四边形卡纸学具准备:一个长方形框架、一个钉子板、一个橡皮筋、4 根长短不一的吸管、图钉、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动 手探索 ,多角度 认识 平行 四边形( 一 ) 看 :观察桌上长方形框架有哪些特征?( - ) . 拉:拉动长方形框架,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 你已经知道这个图形的名称了,非常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 . 对边相等,有 4 个直角2 . 生说想法(1)直角变了,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2 )有一组对边变成斜的了 3 ) 形状变了,不再是长方形4 )我知道它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 、探 究交流 、学习新知内容 出示课题)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四)说:看一看,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一 )合作: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有这样的特征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桌面上的平行四边形卡纸,小组合作探索 二)谁想说说这是为什么呢?3 .向全体同学渗透多渠道自主学习的方法4 . 小 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1)对边相等 2)没有直角 3 )可以拉动, 既能变大又能变小5 .学生汇报结果及使用的探索方法 1)我们采取“ 用尺量” 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2)我们先对折,发现两边不能完全重合,比不出对边的长短,就改用把平行四边形对边和桌子边进行比较,一端对齐,在另一端做记号,结果比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3 )我们采用了对折的方法也能比较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只要对折后再横过来对折就发现两边多出的部分是相等的 4 )我们通过对折成三角形的方法,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用尺子的直角去量发现没有直角5 .我们发现这个卡纸是拉不动的,不变形6 .因为卡纸中间没有空 手践多位解行动实方理平四边形( 一 )做:每个同学用4根长短不一的吸管和图钉剪一剪,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 二 )折:用一张纸折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把多余部分剪抻3 .学生根据特征围图形 三 )围: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平行四边形4 .学生动手实践着画图形 四 )画: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五 )改:把下面图形改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隙的,而平行四边形框架的中间有空隙,可以变化1 .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特征做平行四边形框架2 .学生根据特征折出平面图形7 .学生欣赏 三 )平行四边形框架可以拉动、变形,我们就说平行四边形具有“ 容易变形”的特性,运用这一特性,工程师们还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些方便呢 多媒体播放录像:学校的电动伸缩门、折叠伞的伞骨、灯笼、折纸玩具、拉花……) 7 .尺8( - )找:多媒体出个图形,你 联 欢 什4图形, 请你把,01 .学生自由选择说出理由。

      四 、独 立思考 :多层面 巩固平行四边形⑤/⑦ /( 二)猜:放录音1 . 我的背后躲着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看见一条长边是5 厘米,一条短边是3 厘米,你能猜出另外一条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几厘米吗?为什么?2 . 我的背后躲着一个四边形,它对边相等,没有直角,请问它是什么图形?3 . 数:有 ()个平行四边形?2 . 学生分别回答(1)根据平行四边形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相对的两个边相等,得出另一长边是5 厘米,另一短边是3 厘米2) 根据平行四边形特征我知道这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3) 期6 个平行四边形 五 、创 设情境 ,欣赏平行四边形W今天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平行四边形呢?请看大屏 幕 ( 放录像)楼梯扶栏图;桦坛护栏图;墙砖、地砖花纹图;画中的房顶、侧墙图学生欣赏 3. 3练习九教学目标:1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2.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3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进一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钉子板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r 练习( -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把它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出 示 各 种 图形)( 二 )先画一个与方格纸中同样的平行四边形,在试着画一个与它对称的图形 书中39页)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先看一看、找一找,再把自己认为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涂上喜欢的颜色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进行评价123 ( 三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想一想怎样改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呢? ( 教师出示各种图形)( 四)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长,比 ・比每个图形的四个角,你发现了什么?请在你的小组内说一说1.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们学过的各种图形的关系2 . 它们之间的关系能不能用一个图表示出来( 五)下面的图形 是 用七巧板拼成的,你喜欢吗?照着拼一拼你还能拼出其他的图形吗?( 六)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动手制作美丽的图形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学生动手操作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总结用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自己试着拼一拼学生自由拼图形展示自己的作品欣赏作品 收获练习册二 全课 总结r 作业3. 4 周长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目标:1 . 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应用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 “ 做中学”的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纸、树叶、绳子、直尺、卷尺等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一、感知周长(-)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 ( 逐一请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i . 选择相同图形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 的图形或物品( 二)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谁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 三 ) 你是怎么想到的?2 .生说想法(1)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2 )周长就是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 3 )我是从周长的名 字 中 想 到 的 • 周就是“ 四周”的意思,“ 长 ”就 是 “ 长度” 周长”就是 “ 一周的长度” 有不同的想法吗?3 .没有 R )请你具体指一指, 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样的长度。

      4. 一生指 五) 每一小组都指一指, 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的长度, 然后派一名代表指给全班同学看5 .学生演示二、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一 ) 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意思 假如要知道你所喜欢图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 你能想出办法来吗?请独立思考按所选的物品或图形组织反馈1 .用尺量 ( 1 ) (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 2 ) (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 这个办法行吗?( 3 )教师示范2 . 0( 教师示范) ,行吗?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略作示范%教师作示范(1)不行,不行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2 )简要操作 3 )我用米尺也能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2 .在尺子上滚一滚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3 .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4 .量三条边,再加起来5 .把 每 边 都 量 出来,再加起来6 .( 1 )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 2 )用尺子量一个 * . 、探究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08.刚才大家对一些图形和物品的周长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能不能根据各自所用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和物品分分类?( 一 ) 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没人喜欢?( -)太普通、太简单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呢?板书:边长X 4( 三 ) 如果量出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 它的周长是多少?( 四 )长方形的周长呢?( 五 ) 也就是长+宽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3 )用尺子量一条边,再 乘1 0就好了7. 可 以 先 用 绳 子 围一圈,再用尺量8 . 学生认为钟面、树叶和月牙形的比较特殊,要用绳子才能量出周长.其余的都可以用直尺量出周长1 . 生1 :我们早就会了生2 :它们太普通了生3 :它们太简单了2 . 正 方 形的周长只要量一条边长,乘4就可以了3 . 5 x 4 =2 0 ( 厘米) 4 . 量出四条边的长度 ,加起来就好了 +长 + 宽 ( 板书) 如果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就是:6 + 4 + 6 + 4 =2 0 ( 厘米) 5 .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 ,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 六 )长X 2 +宽x 26.有 两 个 ( 长 +即:6 x 2 + 4 x 2 =2 0 ( 厘米) 什么理由?宽 七) 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 你最喜欢哪个方法?如果让你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正方形呢?想清楚了, 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 .巩固应用7. 生1 :第一种生2 :第二种四、周学生先独立完成练( 1 )完成课本第4 2页例2长计算和“ 做一做” 第1题习,然后交流汇报结果的应用( 2 )完成课本第4 3页例3和做一做第1题。

      2 .拓展延伸( 1 )要计算它的周长,最号少量几条边?为什么?( 2 )完成练习十第3题五、小结( 略)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3.5估计周长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使学生学会估计周长的方法3.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并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使学生学会估计周长的方法教学难点:估计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尺,彩带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一、谈话引入()在生活中,我们有时想知道某一物体边的长度时并不是马上就能找到尺来量,那你将用什么方法去知道物体的长度呢?( 二 )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估计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估计周长)可以猜测它有多氏 二、创设 情境,探索新知三、巩( - )你能不用尺画出一条8厘米的线段吗?( 二 )看一看,说一说,评一评,谁画的更准呢?( 三 )我们来验证一下,看他说的是不是实际结果准不准,请用尺量一量8厘米有多长?( 四)再试着画一条12厘米的线段 五)请你估一估黑板的长、课桌的高、X X的身高、粉笔盒的宽。

      六 )刚才直观的物体长度我们知道了估计的方法,那么我这里有一张相片,用彩带把它围•圈大概用多长的彩带呢?小组合作估一估 - )下面哪个图形1 . .学生独立在本上画,画的不准但要展示2 . 我知道10厘米大约像的手掌一样长,那8厘米就比我手掌短一些3 . 学生实际验证,得到准确信息4 .生根据刚才说的方法估计着画并进一步总结方法5 .学生汇报结果及使用的探索方法根据生活经验可以有展形手臂或手掌大概的估出长度6 . 小组内合作,用估计的方法实际剪一段试一试,并总结出方法学生合作讨论完成并总结方法 固新知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儿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 三)1 . 5 个同学手拉手围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2 . 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 3. 6练习H—教学目标:1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2 .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复习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进一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钉子板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练习( 一) 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 题卡出示各种图形)( -)出示镜框和图画的实物图,让学生提出和复习课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分别量出奖状和镜框的边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小组讨论123 二 全课 总结H 作长,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这张奖状能否放进这个镜框想•想,应该测量镜框的哪部分呢?1 、 ( 三) 4 7页3 根据题中的要求, 分别计算篱笆的长度 四)在边长是1厘米的方格纸上围出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围出几种不同的情况?( 五)怎样把上•道题所有的答案都写出来呢?( 六 )找自己喜欢的物品, 先估一估,在 算 一 算 它 们的周长把估测结果和实测结果分别记录下来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并阐述理由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汇报、总结学生通过研究写出答案每一组拿出物品,先估计周长, 再通过实际测量, 计算周长,把两个结果加以比较评出估计最精确的人选汇报 业练习册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 “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 义 2 . 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1 有余数的除法( 例 1、2)教学目标:1 .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正确口算、笔算有余数的除法3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复习- - 、新课复习乘法口诀 一) 、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1. 教学P49的主题图 1) 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思考问题: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1. 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 着 4 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 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 ( 按顺序)(2 )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 ) 各组代表汇报4 )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 ) 根据上面的信息( 条件) ,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教学教材P50例 11. 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15 4- 5 =()( 组)2 . 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3 . 自主探索,汇报结果 三) 自学P51例 2 有余数的除法)1 .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 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2. 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3. 注意: 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国旗2 . 运动场上每4 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3 . 篮球场上每5 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学生列出除法算式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列出算式,指出哪个是余数 、巩固四 、全 课小结 一) 教材P51 做 - 做 ” ―)试一试自己的能力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7 + 6 = 33 + 8 =( 三)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练习1. .找 病 因 ( 并改正)2 . 把横式改写成竖式, 并注明各部分名称60 4- 7 = ( )...........()3 . 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1. 先填一填2 .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3 . 订正错误小组讨论学生独立完成 4.2有余数的除法( 例3)教学目标:1 .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操作中继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发现“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的规律;3 .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明白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猜■狷 :激 发兴趣( 一) 出示苹果、 梨子、 菠萝三种水果图片,下面按顺序写有1〜 2 4这几个数字,学生任意说出水果下面的数字,老师就能猜出是它是什么水果;( -)今天是星期几?再过1天是星期几? 2天呢?再问学生再过1 5天是星学生任意说出水果下面的数字,老师来猜学 生 都 能 很 快 说出,学生就愣住了 摆 一摆 ,列 一列 :操 作感知-- 、议 一议 :发 现规律期几? 30天呢?( 三 )引出今天的课题: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师板书。

      - )每个学生拿出若干个(13〜18个 )学 具 ( 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小棒等) ,每4个摆一个图案,一直重复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直到挑不出•个完整的图案为止 二 )展示图案,并说说摆法及算式,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 三 ) 指导完成课本52页例3 ,学生自学例3 ,独立完成算式填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 - )让各小组观察教师板书的几组算式,找一找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再全班交流;( -)当学生说出余数比除数小时,教师问学生: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余数和除数•样大行不行?余数大于除数呢?观察一下摆了几个图案,还剩几个学具,用算式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展示图案全班交流,学生自学例3,独立完成算式填空小组讨论小组借助摆学具讨论 ,摆出余数等于除数,余数大于除数的图案各一个,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学生独立完成 四 、练 一练 、想 一想 :强 化新知五 、说 一说 :畅 谈收获( 三)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学生完成课本上小精灵的提问:余数 - )蓝猫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数学学得太棒了,今天特地带来了它的三个好朋友,想请各位高明的数学医生帮忙检查检查,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班上交流;( 二)蓝猫还有一道题要考考大家,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①如果除数是6 , 余数有可能是几?②如果除数是8 ,余数最大是几?③如果余数是7 , 除数最小是几?( 三)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是哪种水果吗 ?引导学生从水果下面的4 ~ 2 4 的每一组数除以3 的余数规律得出答案。

      今天是星期五,再 过 7 天是星期几? 8 天呢? 1 5 天呢? 3 0 天呢?从再过 7 天、8 天是星期几,学生更能过渡到再过15天、3 0 天是星期儿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说说收获 _L-八 、做 一做 :拓 展应用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教师也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外作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不,麦当劳叔叔有一道题要大家帮帮忙;麦当劳叔叔用彩灯布置餐厅,这些彩灯按两红、两黄、两蓝依次排列,可是今天,第18盏彩灯坏了,小朋友,麦当劳叔叔该换上什么颜色的彩灯呢?板书设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3+4=3.......1 20+5=414^4 = 3.......2 214-5 =4........115y = 3.......3 22:5 =5……216:4=4 23+5=4.......317^4 = 4.......1 24:5 =4.......418:4=4 2 25+5 = 5余数 < 除数 4. 3 有余数的除法( 练习十二)教学目标:1 .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 知识目标: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3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地□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教学难点:正确口算、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复习( ― )4X7-28=34-5X6=4X8-24=Q在 () 里最大能填几?53页3题( 三 )根据题意写出横式1 . 有8个苹果, 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2 . 有8个苹果, 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3. 有8个苹果, 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四)计算:( 用竖式计算)37 + 4 494-632 + 5 25+7( 五 ) 完成教材P54第5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1.48 + 5 = 9 ......................3 ( )2.33 4- 7=5 .....................2 ()3.63 + 8= 7......................7 ()4.5X6+4=34( 六)当师傅 完成教材□答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列式:列式:列式: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4名同学板演判断,并改错 -- 、全 课总结 。

      ■ 、课 堂作业P54第6题 :有29片扇叶,每台 电 扇 装3片 ,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 )( 七 )把 计 算 卡 片 分 一 分 P54第7题 )( 八 )求彩带的长度一 个8边 形 ,每 边 长3厘 米 ,一 条 彩 带 围 一 周 后 还剩下2厘米 ,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一 ) 把10枝 笔 平 均 分 给3个同 学 , 每 人 得 几 枝 ?还 剩 几只 ?( 二 )有 羽 毛 球23个,如果每盒 里 装5个 ,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三 )有42个 萝 卜,每 袋 装8个 ,可以装儿袋?还剩几个?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 4.4有余数的除法( 例4)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3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反 思 动、复习二、新课(-) 口算。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4 X 8 37 + 5 5 X 8 72 + 824 -6 7 X 9 56 + 7 49 + 718 + 3 42 + 6 9 X 4 45 + 9(-)先摆小棒,再解答1. 拿 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2 .拿 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动手操作,提高能力7枝铅笔, 平均分给3个同学, 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教学教材P55例4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L观 察 例4图,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2. 把例4 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有3 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3. 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学 生1, 口算:32 + 6 = 5 ( 组 )……2人学生2 ,笔算:5学生口答先摆小棒,再列 式if-算自己 先 分分看学生 找 出解 决 问题 的 条件小组讨论,汇报:学生 充 分 三、巩固练习四、本课小结五、作业6 /_ - 3-2-3 0~ ~ ~ 2~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4 . 师 :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 .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6 .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7 .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做教材P55 “ 做一做” 1 .先从图中找信息2 .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教师也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情况教材P56第2题教材P56第3题的回答 4.5有余数的除法( 练习十三)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用有余数的除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用有余数的除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基 本练习( 一 ) 小朋友想一想,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 ,余数可能是几?如果除数是8 ,余数可能是几?(-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33 + 8 = ( ) ...........( )644-9=( ) ...........( )344-5=( ) ...........( )5 2 + 6 = ( ) ...........( )454-7=( ) ……( )( 三 ) 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

      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四 ) 月 份 有30天1 .四月份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2 .如果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4月1日是星期几?口答口答, 说说是怎样想的?19-8=11 ( 米)114- 2=5 ( 根)……1 ( 米)30+7=4 (个)……2 ( 天)小组讨论 - - 、发 展性 练习,~ ~ 7 .、思 考性 练习( 一)帮 “ 小马虎”改错•4 6 5 ―必 7 2/13 “ 1 8 6/3 9^12 12 15 3-5 13a( 二)小蜜蜂送信每个小组都有一些信,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送信把 余 数 是1的信送1号信箱,把余数是2的信送2号信箱,把余数是3的信送3号信箱,把余数是4的信送4号信箱 三 ) ・ 位老爷爷得了高血压病,要长期吃药,药瓶的标签上写着共5 0片, 医生嘱咐老爷爷每天吃6片,老爷爷有事要外出9天,请你帮他算一算,他带一瓶药够吃吗?( - )口 口 -4 / 口 口□ 口? + ,判断, 并改错小 组 合作学习,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不够左边的竖式中余数可以是3、2、1 1最大可以是3 左边的竖式中,余数可以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最大可以是_ _ _ _ _ _ =( 二) 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口-7 / 口 口3 52 ,第五单元 时、分、秒单元教学目标:1 .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 道 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 . 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1 , 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2 .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5-1 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2 .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 道1分=60秒3 .能力目标: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教具准备:钟表、钟面模型等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 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十几分吗? ( 11:59)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十、九、八、…、二、—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 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一一秒。

      板书:秒的认识)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秒” 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电子钟表、 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 秒” 作单位的时间 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 提示:分针 走 1 格, 秒针走多少?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得 出 1 分=60秒 一) 、1 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让学生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可以边看边学 生 说 出 秒在生活中的应用小 组互相交流动手操作交流观察的结果学生总结认识秒针体 会 1 秒 和 1分 复习巩固四小结数 二) 、1 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自己试一试反馈结果,教师强调:尽 管 1分钟很短, 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 、1 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呢? 1秒钟呢?利用课后时间调查吓 ,然后在组内或全班交流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还想对大家说点什么呢?知道1分的价值学 生 自己总结 5-2 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2 .知识目标:紧密联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时间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钟面模型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想一想,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 时、分、秒)( 一)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时=60分,1分=60秒)( 二 ) 、应该如何计算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和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时间的计算)汇报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形成能力( -) 、例 1 :2 小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板 书 : 2时= 1 2 0 分)( 二) 、例 2 :观察这两幅图, 你知道了什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是怎样知道的?1 . 讨论最后的结果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 一) 、填空:3时=( )分4 分=( )秒( 二) 、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1 .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能帮助她算一算吗?2 .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吗?3 .算一算,你每天从家到学校要用多长时间? 课间休息多长时间?午休多长时间?……自由回答看图说明题意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说说理由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5 - 3填一填说一说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 .知识目标:使学生巩固对时间的认识和计算3 .能力目标: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对■时间的巩固和认识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谈话引入( 一 ) 、 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休息,时间就想生命一样宝贵,我们要珍惜它 二 ) 、你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的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个时间表自己动手制作作息表互相交流起床离家到校1. 请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 、综合练习、实践应用息时间表 再计算一下自己每晚的睡眠时间大约是多少个小时?2.什么时候睡觉比较合适呢?小学生要睡多长时间才算充足呢?同学们根据课前查找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1 )说一说谁的睡眠比较充足,作息时间安排得比较合理?( 2 )统计一下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组长将结果填在统计表上看谁安排得最好说说自己的看法小组互相评比姓名时间根据统计结果, 说- 说谁的家庭作业完成的最快?你想对谁说点什么吗?动脑筋,回答问题( 一 •) 、几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 二) 、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 三) 、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一条直线?请你调查一下:公共场所开门和关门时间( 选择感兴趣的进行调查) 6-1 □算乘法教学目标:1 .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及迁移类推能力,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口算3 .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掌握合理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一位乘整十、整百及整千的口算方法及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6 捆 小 棒 ( 每 捆 10根)以及例2 的图、每人6 捆小棒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铀垫孕伏( ■ ) ,听 算 ( 教师每题读一遍,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6X4 8X5 9X3 7X59X3 6X8 9X7 4X8C二) 、回答1.①6 个十是多少?②8 个百是多少?③40是几个十?学生口答 探究新知2 . 1 0 个十是多少? 1 0 个百是多少? 1 2 0 0 是几个十?3 . 1 2 个 1 0 是多少? 1 2 个百是多少? 8 0 0 是几个百?( 一) 、引入新课1 . 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 ( 每捆 1 0 根 , 撰 3 堆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摆的同时, 教师也利用投影摆出来引导学生得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加法计算2 . 教师述: 用加法计算我们都会了,那 么 20X3这样的题目怎样进行口算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口算乘法。

      板书:口算乘法)(-)教学例1 1 .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算理 1 ) 请同学们观察投影出示的实物图, 说一说 “ 2 0 +2 0 +2 0 ” ,“ 2 0 X 3 ” 这两个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明确: 每堆有2 0 根木棒, - 共有3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根, 可以用加法计算就是把3 堆的小棒加起来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就是求3个2 0 是多少,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 0 X 3( 2 ) 教师讲述:2 0 X 3 可以读作2 0乘以3 , 也可以读作3乘 2 0 学生动手摆算式是2 0 +2 0 + 2 0 ;还可以用乘法 计 算 算式 是 2 0 X 3板书2 0 + 2 0 + 2 0=2 0 X 3 = (3) 2 0 X 3得多少,让同学们结合实物图以小组讨论方法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2 .理解算理不摆小棒,直接口算2 0 X 3应怎样想?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使学生在讨论中探索出口算20X 3的方法然后汇报引导学生得出口算2 0 X 3可以把20看 作2个十,2个十乘以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 0 ,所 以20X3=60在此基础上, 教师指几名学生再次说出20X 3的算法,加以强化。

      3 .反馈练习(1)做一做先指名读出三个算式的两种读法 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试做2 0 X 4 ,让几个同学说思考过程,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试做200X4和2000X 3,教师巡视指导 2 )做一做, 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做,在学生独立做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 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并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 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中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明确3个2是6捆 每捆 是10根,也 就 是60根,所以20X3=60最后引导学生汇报得 出200是2个百,2个百乘以4是8个百, 也就是800,阳200 X 4 =800 ; 2000是2个千,2 间一组的计算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让学生在读乘法算式时用新学的读法读 三) 、1 . 让学生知道每组图中各有300个小正方体, - 共有4组图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怎样读?2 .让学生根据前面学的计算方法,讨论300X4这道题该怎样计算,然后各个小组分别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讨论出计算300X4时,把300看成3个百,3个百乘以4是12个百, 也就是1200,所以 300X4=12003 .反馈练习: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完成第2页做一做中的1、2题。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得出: 口算一位数乘几十、几百、几千时,我们一般把几十、儿百、几千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儿个千,然后再用一位数去乘个 千 乘 以3是6个千,也 就 是6 0 0 0 ,所以2000 X 3 =6000引导学生得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 小 正 方体 ,可以用乘法计算,算 式 是300X 4 ,读作300乘以4,还 可 读 作4乘让学生独立填在书上o完成后小组交流结果并讨论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简便算法是把它们看作 表 内 乘法 ,计算出积后,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 、巩固发展四、小结( ■)完成第2 页 做 •做 第 3 题( 二 ) 让学生运用简便方法做第4题, 集体订正时选三题,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用简便方法的全课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的末尾填上几个0 教学目标:6 - 2 口 算 乘 法 例 21 .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2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3 . 情感目标: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一) 、 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让 学 生 认一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真观察图片内、提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图片内容是:容出邮局邮票出售处, 有的邮票一枚8 0引 导 学 生问 分,有的邮票一枚6 0 分提出用乘法计题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 8 元,一双皮鞋1 6 4 元电影院售票处,H场一张电影票1 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 0 元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 3 3 次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 2 0 个,每包日记本2 5 本 二) 、出示课本第7 0 页例2主题算的问题 尝试解决、拓展引申图: 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怎么才能知道8 X 2 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32X6 49X5 218X4581X229X8=232 ( 元)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因为8X30=240 ,所以8 X 2 9的积比较接 近2 4 0 ,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X29~240 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组 织 学 生小组讨论, 然后全班交流, 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 四、巩固练习五、说堂小结( 一) 、完成课本第7 0页 “ 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二) 、 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一) 、 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二) 、 上这堂课, 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 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6 - 3 练习十五教学内容:第 71页-73页教学目标:1 . 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 .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

      3 .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估算的过程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1. 70 页-1用口算卡片出示练习学 生 口2. 71 页-2想请同学说图意,然后再列答式解答看 书 观3. 71 页-3谁能根据情境图找出解决察问题所需的条件? ( 小组讨论后看 书汇报)观察分析4. 72 页-4先要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然后再估算估算5. 72 页-5、先请学生说说题意,然后全班交流汇报6、7O 6 . 7 3 页- 9 找 3 - 4 名同学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解答62乘以47 . 7 3 页- 1 1 你是怎样理解这道题的?先 看 8你的方法是什么?分 钟 共 打了多少, 在做比较 教学目标:6 - 4 笔 算 乘 法 例 11 .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 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2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3 . 情感目标: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整捆和单根的小棒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提出问题课件演示例1 的情境图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 准备布置“ 迎接元旦”专刊 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 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 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教师提问: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奇数,该怎么办呢?小精灵问了: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 每 盒 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让 小 组 内 每个同学先思考3 分钟 ,在纸上算算看 ,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 ( 或其他学具) 、探讨交流、分类评价请同学们说一说:( 1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 ) 1 2 X 3表示什么意思? ( 3 )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 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教师提出要求: 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 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 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一) 、摆学具求得数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 出 几 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引导学生摆 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 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 ,所以摆3行 , 一共摆了 3捆 零6根,也就是得36 二 ) 、画图求出得数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三 ) 、连加法 四) 、数的分解组成 五) 、拆数法 转化成表内乘法)8X3=24 或 7义3=21或 6X3 = 184X3 = 125X3 = 15 18 + 18=3624+12=36 21 + 15=36评价各种算法 一 ) 、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二 ) 、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12 + 12+ 12=3610X3 = 302X 3=630+6 = 36组 织 学 生 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四、介绍竖式( 三 ) 、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 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四) 、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 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 25X6 = 9X6 +8X6 + 5X6 + 3X6 等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 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 4 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 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如果没有电脑设备,也可板书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 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五、巩固练习六、小结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 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 然后再用竖式计算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谁能总结一下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学生在练习本 上 完 成 “ 做一做”的三题学生自己总结 教学目的:6-5笔 算 乘 法 例21 . 情感目标:通过准备练习与例2的知识迁移,向学生介绍笔算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使学生掌握笔算乘法乘的顺序和积的对位方法。

      理解进位法则2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3 . 情感目标: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进位法则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进位法则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一) 、口算、3 2 X 3 1 7 X 5 1 3 X 7 2 4 X 4学生口答复1 4 X 6 2 3 X 4 1 8 X 2 1 9 X 5习1 6 X 5 2 2 X 5 1 7 X 4 1 3 X 8导( 二) 、口答入( 1 ) 2 3 1是 由 ()个 百 ()个十,()个一组成的 2 ) 1 5 2是 由 ()个百,()个十,( )个一组成的 3 ) 2 0个 十 是 ( ) 4 ) 4个百加上2个百是( ( 一) 、教学例21 .出示例2 : 一套连环画1 8本,1 8 X 3二王老师买了 3套,一共买了多少本?、2 .学生口答列式:一 名 学 生探3 . 我们以前学过用竖式进行乘法尝试板书竖式求计算,你们想试试吗?新知4.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计算的顺序:先用因数3去 乘1 8个位上的8 ,三八2 4 , 4写在积的个位;再用因数3去 乘1 8十位上的1 , 一三得3 ,加进位2 , 5写在积的十位;( 二) 填写书上的分步式, 思考为什么要把这些得数分别写在不同的数位上?1 .试一试讨论: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7满几十,向哪一2 1 7 2 1位进几?X 4 X 4 X 4 、巩固练习( • •) 、 先在口里填正确的数, 再说说笔算的过程( 二) 、 先说说下列竖式中哪些数位上的数相乘要进位, 各向哪里进位,然后计算。

      学生回答后进行计算, 集体校对 三) 、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学 生 独 立完成, 然后说一说学 生 填 写后观察比较一下结果,说说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6 - 6 笔算乘法 例 3 例 4教学目的:1 . 通过准备练习与例3 、 例 4的知识迁移,向学生介绍笔算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使学生掌握笔算乘法乘的顺序和积的对位方法理解进位法则2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3 . 情感目标: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进位法则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进位法则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 生活动反思、复习导入( ―)口算3 2 X 3 1 7 X 5 1 3 X 7 2 4 X 41 4 X 6 2 3 X 4 1 8 X 2 1 9 X 51 6 X 5 2 2 X 5 1 7 X 4 1 3 X 8( 二) 口答1 . 2 3 1 是 由 () 个百,()书,, ()个一组成的2 . 1 5 2 是 由 () 个百, () 个十, ( )个一组成的3 . 2 0 个 十 是 () 4 ) 4个百加上2个 百 是 () «( 一) 、教学例31 .出 示 例 3 :矿泉水每箱24瓶,9箱一共多少瓶?口答 、探求新知、巩固练习2 .学生口答列式:24义93 .我们已经学过用竖式进行乘法计算,你们自己试试做。

      4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计算的顺序:还可以这样想:1 0箱 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是多少呢?填写书上的分步式,思考为什么要把这些得数分别写在不同的数位上?( 二) 、教学例4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教师引导学生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一) 、做一做电影院,每天放映4场电影,每场最多 卖2 7 8张票,每天最多有多少人看电影?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计算法则1 .先在口里填正确的数, 再说说笔算的过程2 .先说说下列竖式中哪些数位上的数相乘要进位,各向哪里进位,然后计算一 名学 生 尝 试板书竖式明 确书写格式学 生列 竖 式 计算学生在 下 边 试做,要求计算 结 果 正确 学生回答后进行计算,集体校对3 . 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学生填写后观察比较一下结果,说说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 .用 1, 2, 3, 4 四个数字组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题目,你能写出哪儿道?( 如:123X4....... )学生独立完成,然 后 说 一说对 说得 快 答 得对 的 小 朋友 进 行 奖励 6-7 练习十八教学目标:1 .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竖式计算方法。

      2 . 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3 .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进位法则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进位法则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用口算卡片出示习题进行复习学 生 口复习( 一) 、答二1. 8 0 页- 3 题先自己独立完成,然独 立 完、后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成,交流计练算方法习仔 细 观2. 8 0 页- 4 题观察表格,你能提出察, 提出各哪些数学问题?种 数 学 问题 二)竖式计算1. 1 页- 5 题列竖式计算2. 81页- 6 题 先请几名同学说图意,然后在列式计算计算 3 .8 1 页- 7 题 计算后你发现了什么?( 三) 、观察1. 8 1 页- 9 题先判断每道题有无错误,错在哪里,然后改正过来2. 82页-11、12题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解法?3. 82页-1 3 题 观察各题的因数和积有什么特点?然后找一找有什么规律?2仔 细观察,交流讨论交 流讨论 教学目的:6 - 8 笔 算 乘 法 例 5例 61 . 通过准备练习与例5、例 6 的知识迁移,向学生介绍笔算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使学生掌握笔算乘法乘的顺序和积的对位方法。

      理解进位法则2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3 . 情感目标: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笔算一个因数中间有零乘法的进位法则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笔算个因数中间有零乘法的进位法则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讲授新深1 . 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2 . 七仙女到蟠桃园,只见树上一个仙桃也没有了, 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吃桃子3 . 课本第83页主题图 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二) 、. 教师提问:想一想,用加法怎么列式计算?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想一想:0X3 = 09 X 0 = 口0X0 = 0 、巩固练习板书: 0 + 0 + 0 + 0 + 0 + 0 + 0 = 00 X 7 = 0 7 X 0 = 0观察上面的算式, 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你们想的和小精灵说的一样吗?( 一) 、练 习 “ 做一做”中的四组题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二) 、呈现例6的主题图教师提问: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 ( 生命在于运动)小精灵问: 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吗?怎么列式?教师提问: 你能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吗?教师提问: 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5 .练习。

      1 )课本第8 4页 “ 做一做”中的三道题 2 )小博士出的思考题:猜一猜,2 0 5 X 4和5 0 2 X 4两道算式中,让学生各自独立计算,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请学生 说 出 计 算 的 过程算法一:5 0 0 X 3 = 1 5 0 08 X 3 = 2 41 5 0 0 + 2 4 = 1 5 2 4算法二:5 0 8X 31 5 2 4 积的哪些数位上是0?为什么?( 3 )比较下面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并计算出结果① 1 3 8 1 0 8X 4 X 4② 1 0 2 1 0 9X 3 X 3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6-9 练习十九教学目标:1 . 使学生熟练计算中间有0 的笔算乘法2 .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笔算一个因数中间有零乘法的进位法则教学难点:计算中间有0 的笔算乘法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教学过程:O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计算、看图85页- 1 题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并说- •说你是怎么算的?85页- 2 题先学生复述图意,然后列式计算,并对学生进行植树造林的环保教育学生动笔算题,并 说 出 算法。

      仔 细观察,分析题 意 应用题85页- 3 题一头大象的体重等于8 头牛的体重一头牛605千克, 这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怎样才能求出一头大象的体重呢?( 求出了 8 头牛的体重,也就知道了一头大象的体重)分 析题意,在练习 本 上 完成 四、观察85页-4题让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目标:6-10 笔算乘法例71 .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2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3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几个0 , 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复习沟通联系( 一) 、出示复习题.20X3= 200X3= 2000X3 =12X4= 120X4= 340X2 =学生口算出结果促进( 二) 、 提问: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学 生 说迁口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 ( 用第一个因数0出口算注意移前面的数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 , 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什么 、创设情境f探索新知( -) ,1 . 出示课件“ 末尾有0 的乘法( 例 7) ”学校图书室买了3 套科学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2 . 提问: 要想求一共多少元需要用什么方法计算?3 . 大家总结一下末尾带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已经书写格式4 .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质疑.(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2 8 0 2 8 0X 3 X 3结 合 生活实际出现此例题, 书上的例题作为练习题出现学生分组讨论由学生在 练 习本上试做.(方法一是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 方法二是根据一个因数 末 尾 有 0的口算方法进行类推得来的. )8 4 0 8 4 0( 二) 、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巩固知识f发展能力1 . 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2 . 板书: 250X3师问: 怎样算简便?3 . 找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4 . 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个因数0 前面的数与另•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因数末尾有几个0 , 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 笔算时应该注意:1 . 第二个因数要写在第- 个因数的末尾的 。

      的前一位的下面;2. 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司会漏掉. )( -)演示动画“ 末尾有零的乘法”( 二) 、 出示课件“ 末尾有零的乘法( 练习) ”(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三) 、教材第二十二页第7 题, 请学生将答案直接写在教材.( 四) 、你会计算2072X4和 8X420吗?( 因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 所以更喜欢第二种方法. )学生做 板书设计末尾有0的乘法20X3= 200X3 =2000X3= 2500X3 =12X4= 120X4= 340X2 = 教学目标:6 - 1 1练习二十1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好和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末尾有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几个0 ,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计算、练计算( -) 、7页T 题列竖式计算 二) 、竖式计算2000X3= 2500X3 =12X4= 120X4= 340X2=练习( 一) 、8 7页- 2题先请同学们说一说蚕是怎样吐丝的?理解蚕的进化过程。

      二) 、8 7页- 3题使学生理解有关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谈点课 外 知 识很快乐习( 三) 、8 8页- 5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四) 、8 8页- 7题先说出错误的原因再进行订正书 上填写 ( 五) 、 .88页- 8 题先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再动笔完成书写 6-12 练习二十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好和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末尾有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几个0 ,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计( 一) 、计算( 三)87页-1题列竖式计算 四) 列竖式计算算2000X3= 2500X3 =12X4= 120X4= 340X2 =、( 一) 、练习1. 8 7页- 2题先请同学们说一说蚕是怎样吐丝的?理解蚕的进化过程谈 点课 外 知 识很快乐练习2. 87页- 3题 使学生理解有关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3. 88页- 5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书 上填写。

      4. 8 8 页- 7 题先说出错误的原因再进行订正5. 8 8 页- 8 题先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再动笔完成书写 教学目标:6-13 整理和复习1 . 知识目标:回顾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整理复习巩固2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3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好和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几个0 , 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复习、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可以笔算,也可以估算和口算 一)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 89 页 1、 2、 3 题学 生 讨解由小精灵向学生提问“ 你会选择合适论说明理决的算法吗? ”各个小组讨论问题、练( —)凡是只需要知道大略结果或无法求得准确结果的,可以选择估算练习二H的内容( 一) 、计算练 习 本习90页第一题上计算 ( 二) 、应用题90 页第二、三题第三题由于学生尚未学过多位数的除法,所以无法由除法推出第二行的数是第一行的4 倍解答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前三组数进行猜测或尝试, 在用乘法加以验证,从而找出规律。

      猜测,尝试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目标1 . 使学生初步认识儿分之一和几分之儿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2 .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 .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 使学生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课题:7. 1 .1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1 .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理解他们的含义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2 . 能力目标: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3 . 德育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操作,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 几分之一”的表象,从而达到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 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具准备:电脑一台、投影仪、长方形纸三张、圆形饼模型一张、线段图一张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四张、直尺一个、彩笔一支、 一条彩带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铺垫孕伏( -)回忆旧知( 投影片打出.)1 . 把 12个苹果平均分给4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 . 把 6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 段,每段有多长?3 . 把 3 支铅笔平均分给3 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多少支?( 二) 分析学生口头列式解答 教师明确:通过仔细观察这几道题中都有“ 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都是一样多. 通过只有分得同样多,才能使每个 同 学 平 均刚才的分,我们可以看出,平均分后,每份都分.能得到一个整数,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 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后都得到一个整数,这儿有一个饼,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怎么分才使两个同学觉得公平呢?每份得多少?“ 平均分”是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是产生一个分数的前提,所以在教学开始,通过旧知,紧紧抓住“ 平均分”这一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既突出了“ 平均分”的概念,又能自然地从整数引出分数.( 一)导入新授:1 . 这半个饼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那么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影,学生看投观察二、探究2.教 学 例 1 : 认 识认 识 一 个 窃 的 得 .新知①电脑显示( 或投影出示) 例 1 , 饼图( 动态画面) 或实物饼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师演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把分后的两块重合起来. 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大小完全一样.②教师说明: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其 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 就 是 这 块 饼 的 二 分 之 一 ,板书写最 后 写"1 ”.麟 生 青 雕 则 ; 标 懒 义+ W S . Ws £W后 ,再 问 “ 一 ”、“ 2”、“ 1”各表示什么?触嬲押4 1脚螂卿杆…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数线,“ 2”表示平均分的份 数 ,“ 1”表示取的份数.师 强 调 :写 的 时 候 ,注意这条线要写得平直 ,横线上、下的数要对齐.( 2)指 导 读 写 教 师 在 (后面板书,读作二分把 二 分 之 一 的 教 学 做 为 教 学 重 点 ,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首 先 通 过 电 脑 演 示 ( 或实物观察) 使学生初步感知; 的意义, 然后通过学生着图观察, 动哪5想, 小组讨论, 总结归略手段, 让每一个学生都 主 动 地 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 从而突出用;的含义的真正理解.( 3)反馈练习.。

      引导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再统试折出它的; , 涂上倒泡,色的一半上写; . ( 学生先自己鬣然后卜鲂1册 1服 措 . )师 电 脑 显 示 ( 或投影出示) 三种 折 法 ,问: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 , 为 什 么 每 一 份 都 是 这 张 纸 的学生在下边试着写学生自己在下边折一折 ②判断图中的阴影部分能否用;表示,为什么?3 .教学例2 ,认识最o ®(1)师 电 脑 显 示 \", 再显示( 分开、重 合 再 对 成 图 ) ,再显示通过看这几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 先自己想,然后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正确,知道得多?)(2)让 学 生 ,出一张长方形绦折出它附; , 并给豳上颜缸添完后小组讨论判断正错.教 师 反 馈 并 展 示 有代表性的错误折法,让小组讨论学生说明原因,从反面巩固三分之一的意义狮 旗 叫 诙归般- , 相让牲嘱的款.(3)脚 备 瞒 带 , 翎 拢 :啷 才 能 虾 叫 ”4 .教 学 例31)引导学生每人拿出两张长方形的纸,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后填空.小 组 判断, 组长汇报,教师全面掌握反馈情况.(2)同桌讨论,教师各组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3)集体反馈: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样?教师贴图: ~ rj诙 作 ;酚 之 一 rn模 侑 砂 之 一(4)判断( 做一做2题) ( 投影打出)下面哪个图的涂色部分是,在( ) .() () ( ) () ()(1 )同桌齐动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直尺和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1分米长的一条线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标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么写?(2 )小组讨论,看图,互相说明对错的理由. 师巡回检查.(3)群体讨论. 投影展示学生的答案,师贴出放大图.学生在下边自己动手( 找3组同学画 在 玻 璃 板±)学生讨论1分米(4)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需教师明确:把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平均 三、巩固发展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白 ,它 有 10个这样的 N6. 学生看书,你认为重点的地方用笔画上线,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同桌议一议.7 . 师生看板书,反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汇报出:什么是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8 . 分数各部分名称1 分子-. . . . . . . 分数线3 分母9 . 观察今天学习分数的特点.10 . 板书几分之一.( 一) 115页联系二十七第1 题 ( 投影打出,同桌互说反馈.)( - ) 115页联系二十七第2 题 ( 投影打出,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 三 )填空: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 分之一。

      四)判断:1.学生看书练习以基础知识为主,面 向 全 体 学生,应用所学 1知识解决新问题,以基础知识 的 扩 展 为(2)止 雄 前 成 功 鞅 鸵 * ()册 徽 科 周 轴 戮 跚 鸵 斗 ()4. 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辅,面向部分优等生,注意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的一一,每份长( ) 米 . 改正66 .引 导 财 、; , 、, 「鼬 逑 分 数四、引导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全课小节五、板书设计 课题:7. 1 .2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几教学目标1 .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能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2 . 能力目标:借助直观演示、实物、图形、观察、操作等方法,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小组讨论,分析、比较、概括,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深化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 儿分之儿”的表象,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板书重点句纸条一纸,两张圆形纸,三张长方形纸,练习卡片150张.两张圆形纸,五张长方形纸,直尺、彩笔、剪刀.教学步骤: 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号、( •)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铺1 .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 投影)垫提 问 : ”这 个 分 数 中 ,O“ 8 ” 表 示 什 么 ?孕么? 士 表 示 什 么 ?伏1 2( 二) 、填空:( 投影)新 知 识C . . . . ./X .是旧知识的扩展和延伸,第一份是它的( )第七份是它的抓 住新旧知二、探( ) ,每一份都是它的(共 有 ( ) 个 ]( 一) 、导入新授:) ,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好复习内容,为学习新知做好孕伏, 有利于这个图的阴影部分, 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呢?究学 生 学 习 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 板书课题: 儿分新知.之几.知1 .教学例4。

      1 )每人拿出一张圆形纸, 把它平均分成4份,问:“ 一 份 是 这 个 圆 的 多 少 ? “G )一学生㈱笔涂出这个圆的; ,同桌判断对错.教师:反馈’并拿出涂了; 色的圆贴在黑板上. ( 2 )请同学们把这各圆的三份涂上颜色.教师出示涂了力的圆, 提M所涂用教部分占谢咽的几份?是 几 娘 题 幅 的 脸 力I ?徜牲醐, 人人钻, 突4破重点,初步感知新知.WWA圭外; 帧 题 他 蒯 破 三4四分之三该怎么写呢?2. 学生自学例5 .( 1)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把它平均分成5份,边涂色边思考:1份是它的几分之儿?这样的2份是它的几份之几?这样的4份又是它的几份之几?( 学生先个人涂色, 写分数, 然后同桌判断. )的4份 是 它 的( 2 )看书例5有关内容, 把空填上, 小组判断,师边反馈,边贴图,板书:( 小组判断 , 组 长 汇报,看都涂对了没有.)小组判断 3 .教 学 例6.(1)看 书 例6有关内容,中(2)通 过 学 习 例6 ,你知道通 过 学 习 ,我 知 道 了 必5份是_ 1 _7A"1 5个1E615个 !就是匕的六分正,写作-64 .练习巩固.选出合适的分数来表示各F把空填」了什么?徽 线 段一是六分之.L坏 理6图中的涂mh平也£,-面有色8(1扮 口对6几档?6, 分.1•—学 生 独立完成小 组 汇报引 导 学生 明 确 相 同点:都是把一个 物 体 平 均分成几份;不同点:前二节我 们 学 的 是分 子 是1AAA/II■ Jj_ 2 2 L -T T T 7 io5. 总结归纳,得出结论.(1)教学小结.今 天 卿 学 邪 : 、' 、学的分数与前二节学的分数有点 ?(2)那么哪些数可以用分嘤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呢?引导学生初步概括为把一7 7 Io宝祥的数, 也都叫分数..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攵表示?谁能用简单个物体平均分成几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有示.启发学生理解把1 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这份 的 1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6 . 质疑问题.巩( 一) 、写出下面各分数.固七分之二 十分之五 十二分之七发( 二) 、判断:展( D 4 个1拄 家47( 2 ) 分 母 是 8 , 分 子 是 7 , 这 个 分 数 是 丁 ()学 生 口-1答( 3 ) 把一个长方的肋份, 表示其中3 份 的 教 是 ; . ()( 碍包含着吗.( )( 三 ) 回答问题1.一块蛋糕平均切成8块,小红吃了3 块,小红吃了这块蛋糕的八分之三2 ./4()Jr8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了儿分之几.四、全 课小结课题:7. 2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L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 分母不超过10) 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使学生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 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2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3 . 情感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思想教学重点:1 .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2 .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教学过程: 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复习准备、新课探究( -)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学生用分数表示师:示铅笔盒,谁想到分数了师:圆 片 , 3个( 一) 、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二) 、研究同分母分数加法如 : 2 / 8 +1 / 8 , 可以:1 . 通过直观手段理解算理;师:巧克力师:看到的全是分数师:4 / 8 , 5 / 8 , 3 / 8师:3 / 8 +4 / 8 等于几?师: 我说是 3 / 8 +4 / 8 = 7 / 1 6你有什么办法说服我?生:把它切成一半,是1 / 2生:红的:1 / 3 , 黄的:2 / 3生:1 / 8生:吃光:8 / 8生 :我看到了解情况3 / 8 小于4 / 8生:分子不相同生 : 7 / 8生:一块巧克力分成8块,取其中的7 份,是 7 / 8生:比如:一块分成8份,吃了其中的4 块,再吃 学生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师:2 Z 8 +5 / 8 , 2 / 8 +3 / 8 等于凡?算算看师:8 / 8 +1 / 8 等于几?师:你是怎么想的?师:9 / 8 怎么表示,这节课不研究,1 / 9 可能吗?3 . 研究同分母分数减法。

      如:5 / 6 - 2 / 63 块,是 7 / 8 ( 巧克力)生:涂 4块,涂 3 块,有 7 块,就是7 / 8生:( 画图)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8 份,这里是 3份 ,这 儿 是 4份 ,3 / 8 +4 / 8 = 7 / 8学生计算学生汇报生:2 / 8 +5 / 8 = 7 / 8生:2 / 8 +3 / 8 = 5 / 8生:9 / 8生:分数加分数,分子相思, 分母不加, 所以是9 / 8生:不可能,9份中的一份 师 : 4 / 8 - 3 / 8 - 1 / 8( 1 ) 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办法师:剩 1 / 4师:8哪去了?师:也就是取出了 1 / 8( 2 )再选几个别分数来算一算师:学习了什么?学习了分 数 的 什 么 ?还有什么问题?师:2 / 3 - 1 / 4 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吗?课外解决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生: 把一份巧克力平均分成8份,取出4份,放回3 份,是 1 / 8生:4 / 8 , 把分母去掉,不去看它, 再把3 / 8 的分母不去看它,4 - 3 = 14 / 8 - 2 / 8 = 2 / 88 / 8 - 2 / 8 = 6 / 87 / 8 - 3 / 8 +2 / 8 = 6 / 88 / 8 - 5 / 8 - 1 / 8 +2 / 8 = 4 / 87 / 8 - 4 Z 8 +2 / 8生:( 无言) 课堂总纣i学生自己总结 八、可能性单元教学目标1 . 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 . 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 . 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课题:可 能 性 例 1例 2例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尝 试 用 ( 可能、不可能、一定)及其大小等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2、能力目标:能在活动中通过统计数据进行猜测、验证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对事件所有可能性的结果作出判断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互相交流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活动实践使学生初步感受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尝试用“ 可能” 、“ 不可能” 、“ 能 ” 、“ 一定” 、以及可能性的“ 大、小”表达事物发生的大小学具准备:1、每组准备1枚1元硬币,1个转盘2、课后调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汇报卡教具准备:1、每组准备2个袋子,一个袋子 装有同色的乒乓球,另一个袋子装有3个 白色或3个黄色的乒乓球,一个盒子2、每组两张统计表3、每组一袋铅笔( 5支红色,2支蓝色)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猜猜游戏引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拍手游戏吗?师:好,请跟老师一起做“ 小朋友拍拍手、管住自己的小手手”( 拍完把手放在桌上,反复两次)师:我们先猜一猜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可能管得住自己的小手手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很多游戏,游戏中小朋友要动手、动脑、动口:我们要比一比哪一组会听、 会说、 会合作,能管得住自己的小手手的小组,有可能获得明星小组,有信心吗?活动二:1. 摸 球 游 戏 ( 同色球)分组进行共分6组 ,左边3组 摸3个白球,右 边3组摸3个黄球师 :下面我们玩摸球比赛, 请小组长把1号袋拿出来,同桌的小朋友猜一猜里面可生:喜欢生:有的可能管得住,有的可能管不住生:老师相信你们 能装什么?生:可能是乒乓球师:是什么颜色?生:可能是白色,也可能是黄色师:小组长把乒乓球给同组的看师:先请小组长把眼睛闭上示范摸一次,其它同学猜是什么颜色的乒乓球生:( 黄色) 、( 白色)、玩玩师:今天我们比赛时,谁能摸出红色球,哪组就赢师 :请小朋友们听好要求:1. 一人摸,一人记录,其余同学猜2 . 摸完把球放进去,另一人再摸3 . 组长安排好顺 序 。

      4、不能抢要互相谦让师:哪一组说一说摸的结果?学生汇报生1 :我们组摸1 0次,1 0次白球,0次黄球,0次红球生2 :我们组摸1 0次, 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能评出优胜组吗?师:你们有什么看法吗?师:( 表扬:你听得真认真! )全是白球,板 书 ( 贴上3个白球)可能摸到黄球和红球吗?师:说得真好!摸到黄球的小组有什么看法?师: 板书( 贴上3个黄球)和一组一样生3:我们组摸1 0次,也和他们一样生4:我们组摸1 0次,1 0次黄球,0次白球,0次红球生5:我 们 组 摸10次,和生4 一样生6:我们组摸10次,也和他们两个一样生:不能生: 我发现有3个组全是白球, 还有3组全是黄球,没 有 红 球 生: 全是白球一定能摸到白球, 不可能摸到黄球和红球生: 全是黄球一定能摸到黄球, 不可能摸到白球和红球 你 们 猜 •猜 时 ,猜中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吗?师:也就是说:全是白球可 能 摸 到 其 它 颜 色 的 球 吗 ?全是黄球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师:板 书 ( 一定、不可能)师:为什么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师:这种比赛公平吗?师:怎样才公平?师:同意你们的想法,请组长 把2号袋拿出来,倒 入1号袋中大家看一看 里 面是不是装有3个白球和3个黄球。

      师: 谁愿意上台来和老师一起玩,请你摇动纸盒,老师摸球,你和大家一起猜我摸到生:猜中了生:不可能生:因为袋子里面没有其它颜色的球,所以不可能摸到生:不公平生:每个都放3个白色球 和3个黄 色 球 生:同组的小朋友检查证 明 是3个 白 球 和3个黄球生:白色、黄色一 什么颜色的球师:展开手掌你们想这样 猜 一 猜 , 摸 一 摸 吗 ?打开电脑讲游戏规则,展开统计表, 各小组每人摸2 次,2 人拿袋,一人摸,一人报色,一人记录,大家猜是什么颜色师:小组活动参与引导然后组织汇报生:汇报结果:生:因为两种颜色的球同样多, 任意摸一个有可能摸到白球,也有可能摸到黄白色黄色一组57二组48三组75四组66五组81六组66师:从汇报情况看,有的摸到白球,有的摸到黄球,只有 4 组和6 组摸到两种球的次数一样多,其它组摸到的都两种色的球都比较接近摸时你们猜到了吗?为什么前面一猜就对,而后面不敢肯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呢? 、抛硬币游戏师:当两种颜色同样多时( 贴 出3白,3黄 )有可能摸到 白 球 ,也有可能摸到黄球( 板书:可能)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探究的课题:可能性师:评价:刚才每个小组表现得非常棒,而且都能管住自己的小手手,不搞小动作,小组合作学习很好,都能获一个智慧星。

      师:( 出 示1枚硬币)我们 把1元印有国徽的一面叫正面,另一面叫反面我往上一抛落地后,你们猜是正面朝上呢?还是反面朝上呢?师:你们想玩吗?分组活动,组织汇报结果师 :从结果看有什么看法?球生:正面、反面一名上台把结果告诉大家生: 有正反正、 正反反、生:我觉得正反面出现的可能次数差不多板书:差不多 师:小结:全是白球一定摸到白球,全是黄球•定摸到黄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两种颜色一 四、实践应用师:小朋友,我们做个游戏,请听课的老师做个评判,如果小朋友做对了,请老师们给一点掌声鼓励,谢谢合作!朋友们要注意倾听加油啊 !全体起立,向后转 一 ) 、向老师们行队礼的一定是男同学.( 二 ) 、向老师们行队礼的一定是女同学 三 ) 、向老师们行队你礼的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师: 非常棒! 听得很认真!每一组获得一枚智慧星师:小朋友,智慧爷爷听说你们很聪明,他呀带着淘气和 笑 笑 来 考 考 大 家 ,有信心吗?样 多 时 , 出现的次数差不多 :(1)、 电脑出示93页第1题(2)、下列现象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下周三龙泉下雨明天有人走路学生作题( 3 ) 连一连:可 能 是 红 色 可 能 是绿 色 绿 色 可 能 性 大象 图 ( 4 ) 这样的图什么颜色出现的可能性的大?五、游戏摸奖游戏下面我们做一个摸奖游戏,请小组长把3 号袋拿出来,里面有5 支红色铅笔,2 支蓝色铅笔。

      游戏规则:先说出你要摸到什么颜色的铅笔,如果摸到的利说的颜色一致就奖给你师:摸到了吗?没有摸到 的 同 学 有 吗 ?你们猜的什么颜色?为 什 么 没 有 摸 到 ?摸到的同学你们猜什么颜色?师:为什么要猜红色?统计获奖人数组织学生交流为什 么 红 色 获 奖 人 多 ?蓝色获奖最少?师 : 板 书 : 大 、小我也赞同你们的说法 电脑出示)可能性大 的 画 “ V ”( 1)、3个红色球,16个白色球红 色 球 ( )白色球() ( 2 )、17个黄色球,11个白色球黄 色 球 ( )白色球 ( )今天我们通过玩一玩、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表达游戏中的各种情况,在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也有生:红色生:红色多摸的可能性大,蓝色少摸的可能性小 评奖)生:太阳可能从西方升起来吗?生:那么摇奖获奖的可能性就不大生:先同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六、总结些事情可能会发生,请举例说一说吧师:可能性在生活中有很多,今天就把这个问题作为小调查,回去问问大人,或查资料有机会再交流,看谁讲得多93页的数学游戏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 评出明星小组) 课题:可 能 性 例4例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摸球、抽奖、举旗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 能 用 “ 一定” 、“ 可能” 、“ 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过摸球、抽奖、举旗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教学难点:能 用 “ 一定” 、“ 可能" 、" 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教学准备:1、装有各色小球的双层袋十个、各色小旗若干2、学 生 分 成6人小组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游戏激趣 ,谈话引入教 师 出示一元硬币提问:“ 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什么? ”师 :你 会 玩 吗 ?能介绍游戏的玩法吗?师 :想不想现在玩?师 :( 抛 出 硬 币 后 盖 住 ) :谁来 猜 ?师 :能确定吗?师 :那该怎样说?生1 :一元硬 币 可以用它买东西生2:还可以用它玩猜正反的游戏生: 把硬币往上抛,落下后用手遮住,让别人猜正反生 ( 齐 ) :想 !生有的猜正面,有的猜反面生:( 摇 头 ) :不能生 :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 可 能 性 ” 板 书 课题)活动一:摸球比赛师 :老 师 这 儿 有 两 袋 球 ,请两 组 小 朋 友 进 行 摸 球 比赛,摸到黄球多的小组取胜。

      两 小 组 开 始 摸 球 其中一组全 摸 的 是 黄 球 ,另一组一个黄球也没有摸到师 :为什么不公平?师 :真 的 吗 ?抽 出 来 看 看 ,果 真 全 是 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0师 ; 板 书 “ 一 定 ” 另一只袋子里呢?师 :( 边抽出里面的网袋边提问 ) :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学生渐渐觉察到什么 ,纷纷说:“ 不公平,不 公 平 ! ”生 :一只袋里全装的黄球,当然摸到的都是黄球生 :任 意 摸 一 个 ,一定是黄球生 :一个黄球也没有 生 :任意 摸 一 个 ,不可能摸到黄球 师:板 书 “ 不可能” 如果我想在这只袋中,可能摸到黄球,你有办法吗?师:照你说的,放一个黄球,现在在袋中任意摸一个会有什么结果?师:板 书 “ 可能” 师 :小朋友们都觉得刚才的比赛不公平、不合理,下面我们就举行一次公平合理的小组摸球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摸得最有秩序、收获最多?小组成员轮生:放一个黄球进去生: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小组摸球,组长记录生: (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摸球情况记录表) :我们小组摸了 1 0 次白球,6 次红球红球黄球白球流摸球组长在表格内作好记录。

      附表格活动二:摸球 三、活动三:摸奖活动五分钟后师 :谁愿意把你们这组的摸球情况向大家汇报师:猜一猜他们小组的袋中装了什么颜色的球?师 :抽出你的网袋,看他猜对了吗? ( 猜对了)在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师:根据你们组记录的情况,猜猜你们的袋中会有什么颜色的球 再抽出网袋验证一下师 :你们猜对了吗?在你们组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小组成员交流交流师任选两组网袋,让全班学生 用 “ 一定、可能、不可能”交流摸球结果生:白球和红球生: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生: 不可能是黄球生猜测验证小组成员用“ 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从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出现的结果生:不好!生 ( 兴奋地叫了起来) :想 !生 1 4:可能摸到黄球、可能摸到白球、还可能摸到红球生:( 急切地) :因 、 联系生^ 舌 ,学以治用、 课堂总结师:一个月前我们金坛举行了 一次摸奖活动你参加了吗?手气怎么样?师:今天想不想碰碰运气?师 ( 拿起一只装有6只黄球的网袋和一只装有4只白球、 2 只红球的网袋,把球合并到一只袋中 ) :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师:现在规定摸到红球为中奖师生合作进行摸奖活动。

      大约摸了 10 次还没有人中奖师 ( 故作疑惑) :刚才明明小朋友说可能摸到红球的,怎么现在一个也没中奖?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球中奖?师:分析得真好但真正的摸奖活动的组织者才不会向你这为红球少不容易摸到生 16 :黄色,因为黄球个数多, 容意摸到 么大方,他们总把大奖放得很少,这样中奖的人才会很少,他们才能赚到钱不过如果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摸奖活动,老师还是希望你们献上一份爱心师:摸球比赛、抽奖活动中有可能、不可能、 一定发生的事,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看图你能用 “ 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吗?先说给好朋友听一听实物投影展示:母鸡下蛋图、太阳落山图、球员射门图全班交流师 :说说你身边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全班交流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师: 这节课玩得开心吗? ( 开心 )想不想下课? ( 不想)还想干什么?师 :满足你们,我们就来玩生( 异口同声) :玩游戏生:举红旗生:举红旗、黄旗、蓝旗 举旗游戏让大家一定只能看到红旗师:让大家可能看到红旗生:举红旗、黄旗、蓝旗 第 九 单 元 数 学 广 角单元教学目标:1 .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 .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 .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排列或组数2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难点:能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知识结构:1 . 数学广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课时2 . 掷一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课时教学时数:4 课时 教学目标:9-1:数学广角1 .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想象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 .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条理地思考、探索排列组合的问题,并经历知识感悟、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想象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一套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套衣服学具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入 创设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很有趣情境,提的地方! 电脑出示:数学乐园出问题师:介绍一位新朋友——生: 穿衣服、慧慧,她和我们同去,早早地刷牙……起了床猜猜早起第一件事做什么?生1: T牛T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 )探究:1. 师 :衣柜里有这样几件衣服,该怎么穿呢?师:每次只选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2 . 请你动手摆一摆学具,比比看,谁的穿法最多 可以同桌合作)( 二)归纳、演示: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先确定上装 ,再确定下装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的方法?师:真了不起,能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搭配也是数学问题哦!( 三 ) 应用:师 :衣 服 穿 好 该 做 什 么T?妈妈为慧慧准备了什么?电脑出示:一杯牛奶、一杯豆浆、一块蛋糕、一个荷包蛋、一块面包师: 今天的早餐真丰盛啊!看着这么多的早餐,你想提什恤配一条短裙生2 : 一件夹克衫可以搭配一条长裤生:3种、6种、1 0种. . . .( 大部分学生都赞同这种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想法操作演示电脑课件)生 :我能算出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有条理地说出有几种搭配方法)生: ( 脱口而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么问题?师:每次只选一种饮料和一 种 点 心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如果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呢?师:同桌互相说说想法 学生互动,取长补短,加深理解 )师 :生活中看似平常、简单的事情,都藏着数学知识,可见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系怎么样?师:学好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像这样的数学问题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数学学乐园:游玩数字宫:小朋友们在玩儿什么呢?电脑演示:7、3、9 ,可以写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一)探究:出)9种生 :3 X 3 = 9( 种)生 :密不可分生 :不可缺少生: 很重要独立思考,把组合数字写在练习本上四人小组交流,互相学习生1 :我是从 小 到 大 的 排列 3 7 9、3 9 7、7 3 7 > 7 9 3、 9 3 7、9 7 3生2 :我是按从大到小的顺 1. 刚才穿衣服,吃早餐时序排列的数字同学能做到有条理地思考问和他的一样题,找出许多搭配方法,现在生1 :先定的数字组合,你能不能也这样下一个数字有条理地来思考呢?生2 :先确2. 谁能按一定的顺序,不定百位。

      重复、不遗漏地写出这些三位生3 :如果数呢?百 位 是3 1个位( 二)师生归纳:剩 下7和9 ,就师:同学们都能有条有理可以写成两个三地思考,不错!介绍一下,你位数百位可以们是怎样想的?用3个数字,一师 :这样想有什么好处共就可以组合成吗?6个数字 三)小结:这三个数字生 4 : 3 X 2 = 6四、课堂可以有条有理、按一定顺序地生1 :很清练习进行排列先定百位,再写十楚位和个位, 这样写就不会重复、生2 :不会不会遗漏五、情感沟通,全课总结: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成功,生3 :不会漏下 拍照留念唐僧为三位徒儿拍合影,说 道 “ 交换位置,再来一张” 一共有多少位置排列呢?(- )本次数学乐园,你有什么收获?( 二)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是不是所有的方案都要选择呢?怎么办?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生1 :我明白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生2 :我会有条有理地想问题了 教学目标:9 -2 :数学广场1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3 .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学难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步骤教师活动动学生活反思一、创设中国足球在2 0 0 2 年首次参情境,引加了世界杯比赛, 中国对所在的C入新课组共有四个国家足球队, 小组赛时每两个队踢一场比赛, 让我们去看看一共要踢多少场?二、探究( 一) 这里的每场比赛只与哪自由回新知、讲两个队有关,与两个队的顺序无授新课:关 中国队一共需要踢多少场比赛呢?1 .学生先动手连一连,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2 .怎样才能保证不重不漏答 呢?3 .汇报:你是怎样连的?如果 将4个小图标摆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怎样连线?如果一字摆开又现在小组内说•说 ,然后进可以怎样连线?两队之间要连几条线?为什么?行 全 班 交三、巩固(-)教师小结流练习、形成能力:( - ) 114页 - 做 •做 猜一猜, 抢到椅子的是哪两个小朋友?说说理一共有几种可能?( 二)115页T 题 饮料和点心只选一种, 看看早餐有多少种不由同的搭配?以小四、总结组为单位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行活动 教学目标:9 - 3 数学广场- 练习二十五1 .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2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3 .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学难点: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步教师活动学 生 活反思骤动一、复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指 名 回习容答( 一)115页- 2 题观察:一、强自 由 回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有几条路线化( 可以从湖中划船过去) ,从百鸟答练园到猴山有几条路线?习( -)115页- 3 题让学生学 生 试做游戏,并记录结果着做一做 三)116页-4 、5 题让学 生动手实践完成 四)116页- 6题学生独立完成三、 布置作业117页-7、8、9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集体订正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四、 总结 教学目标:9 - 4 :数学广场- 掷一掷1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利用数的组成和已学过的组合、统计、可能性、找规律等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2 .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情趣。

      3 .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奥秘,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利用数的组成和已学过的组合、统计、可能性、找规律等有关知识教学难点: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 生 活动反思一、 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听一个故事:有一天,小东的爷爷到街上散步, 看见路边围着一大堆人, 他也围上去凑热闹,原来这群人在玩掷骨子, 看掷出的点数和是多少,来定输赢结果都是庄家赢的多,别人赢的少小东的爷爷回去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小东, 可是小东想来想去也不明白为什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研究一下, 揭穿这个骗局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 掷一掷” 板书课题)带 着 问题听故事 二、 探究新知、 讲授新课三、 巩固练习、 形成能力:三、总( -)同时掷两个骨子,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有哪些?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小?( 二)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验证 让学生动手掷•掷看能掷出哪些和,然后利用“ 组合”的知识, 说说可能得到哪些和?为什么不可能是1 和 1 3 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你发现了什么? ( 掷出的和在2和 1 2 的中间位置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在两端的可能性比较小)( 四)把规律制成表格。

      观看一段录象: 排球运动员进场后双方队员分别握手的场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位运动员是按怎样的顺序握手?那么每次握手时, 他们球衣上的号数的和各是多少呢?球衣号数的和出现最多的数字会是那些?自由回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学目标:L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2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复习万以内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分数的含义知识结构:总复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课时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目标:1 0 T :总复习1 .知识目标: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3 . 情感目标: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一套学具准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 生 活动反思一、复习( 一)复 习 ” 万以内的加、减法” 全 班 交流1 .出示主题图提问:黑板上这些这道题的计算错在哪里?应该注意什么?2 .独立完成1 2 0页 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3 . 1 2 0页第2题先估算一下,然后在计算先 说 明图意, 再提出问题, 最后列式计算解答 二、课堂练习三、 总结( 二) 复习“ 有余数的除法” 1 . 列除法竖式需要注意什么?2. 120页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3. 120页 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然后再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书112和113页做一做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1 0 - 2 :总复习1 .知识目标: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3 . 情感目标: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一、复习与练习(-)复习“ 多位数乘一位数 1 . 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需要注意什么?2 . 1 2 1 页- 5 题先估算,再笔算 然后全班交流算法, 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3 . 1 2 1 页- 6 题先请学生说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结 合 自 己经常出的错, 说说好出错的地方 二、总结( 二)复 习 “ 四边形”1 . 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 121页- 7 题 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说一说每种图形各有什么特征?3. 121页- 8 题 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独立完成第8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全班交流 教学目标:10-3:总复习1 .知识目标:进一步建立时、分 、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3 . 情 感 目 标 :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教学难点:会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复习( 一)复 习 “ 时、分 、秒;千米和吨”与练习1 . 我们都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它们的进率是多少?2. 122页- 9 题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3. 122 页T 0 题在 ( )里填上或“ =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口答在 小 组 内讨论交流 二、总结( 二) 复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1 . 在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 . 什么是分数?举例说明3 . 123页-1 1 题 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4 . 123页T 2 题 仔细观察,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分数?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组比赛,看哪组做的又对又快 教学目标:1 0 - 4 :总复习1 .知识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2 .能力目标: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 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意思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一、复本章学过哪些知识点指名回答习二、 课堂练习( ―)1 2 4 页T 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二)1 2 4 页- 2 、5 题先学生试做,纠正错误请学生说说题意,然后再独立完成 三)1 2 4 页- 3 、4 题先请学生说出每幅图的图意,然后再独立解决小组判断,组长 三、 总结( 四)125页-7、8 题先找几名学生说一说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解答,最后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五)1 26页- 9 题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对又快 六)126页T O 题涂色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没涂色的部分呢?( 七)126页-1 1 题同桌两 人 玩 “ 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并记录引导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汇报,教师全面掌握反馈情况.以 小 组 形式解题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