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C内审员培训教材.ppt
30页CCC内审员培训教材概述 所谓3C认证,就是“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为“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缩写为“CCC”,简称“3C”认证)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2001年12月3日发布,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凡列入《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19大类132种产品,没有通过3C认证的,一律不准出厂或进口,更不得上市销售 到目前为至目录内产品种类已发展到23大类172种 概述n3C认证是我国新的安全许可制度,统一并规范了原来的“CCIB认证”和“长城认证”,符合国际贸易通行规则,是我国质量认证体制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政策之一,既能从根本上强制企业提高管理水准和产品质量,又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秩序 产品认证标志产品认证标志CCC认证标志认证标志标志的特殊式样:标志的特殊式样:CCCCCC标志的种类在在标标志志基基本本图图案案的的右右部部印印制制种种类类标标注注,,证证明明产品所获得的认证种类产品所获得的认证种类认认证证种种类类标标注注由由代代表表认认证证种种类类的的英英文文单单词词的的缩写字母组成:缩写字母组成:ØS S—安全安全ØS&ES&E—安全和电磁兼安全和电磁兼容容ØEMCEMC—电磁兼容电磁兼容ØF F—消防消防强制认证标志的使用要求强制认证标志的使用要求1.统统一一印印制制的的标标准准规规格格认认证证标标志志,,必必须须加加施施在获得认证产品外体规定的位置上在获得认证产品外体规定的位置上2.印印刷刷、、模模压压认认证证标标志志应应当当被被印印刷刷、、模模压压在在铭牌或产品外体明显或规定的位置。
铭牌或产品外体明显或规定的位置3.在在相相关关获获证证产产品品的的本本体体上上不不能能加加施施的的,,必必须加施在产品的最小包装上及随附文件中须加施在产品的最小包装上及随附文件中4.4.特特殊殊产产品品不不能能按按以以上上各各款款规规定定加加施施标标志志的的,,必必须须在在产产品品本本体体上上印印刷刷或或者者模模压压“中国强制认证中国强制认证”标志的特殊式样标志的特殊式样5.5.可以在产品外包装上加施认证标志可以在产品外包装上加施认证标志6.6.在在境境外外生生产产、、并并获获得得认认证证的的产产品品必必须须在在进口前加施认证标志进口前加施认证标志7.7.在在境境内内生生产产、、并并获获得得认认证证的的产产品品必必须须在在出厂前加施认证标志出厂前加施认证标志 3C认证步骤n3C认证模式:n型式试验+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1 认证申请2 型式试验n3 初始工厂审查n4 获证后监督n5 标志加施 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主要内容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主要内容n对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以确定工厂是否具有生产与经认证机构确认合格的样品一致的产品的综合能力。
认证规则中明确规定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包括对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或原材料,工厂应进行检测的项目及其频次等文件化程序文件化程序 n(1) 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n(2) 产品变更控制程序;n(3)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n(4)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n(5) 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n(6)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n(7)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n(8) 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n(9)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n(10)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n(11) 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n对于认证规则中的工厂能力对于认证规则中的工厂能力检查的要求理解要点检查的要求理解要点1 职责和资源职责和资源1.1 职责职责n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na) 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nb) 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nc)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nd)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n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1.2 资源资源n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2 文件和记录文件和记录n2.1 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n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2 文件和记录文件和记录n2.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na) 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nb) 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nc)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2 文件和记录文件和记录n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n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3 采购和进货检验采购和进货检验3.1 供应商的控制供应商的控制n工厂应制定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n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3.2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验证n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以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n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当由供应商检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n工厂应保存关键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n4.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n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n4.3 可行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n4.4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n4.5 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n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并应保存检验记录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相应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n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n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6.1 校准和检定校准和检定 n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对自行校准的,则应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设备的校准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n应保存设备的校准记录 6.2 运行检查运行检查n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除应进行日常操作检查外,还应进行运行检查当发现运行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
必要时,应对这些产品重新进行检测应规定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需采取的措施n运行检查结果及采取的调整等措施应记录7 不合格品的控制不合格品的控制n工厂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对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8 内部质量审核内部质量审核n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并记录内部审核结果n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应作为内部质量审核的信息输入n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9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认证产品的一致性n工厂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n工厂应建立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认证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10 包装、搬运和储存包装、搬运和储存n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