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84999938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8.《世说新语》二则学习内容8•《世说新语》二则第1学时1. 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学习目标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3. 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学习重难点1. 文学常识的掌握2. 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自主空间导 学 过 程、课前自学1. 结合注释翻译《咏雪》2. 了解《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俄而雪骤( )(白雪纷纷何所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与儿女讲论文义()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即公大兄无弈女(二、交流展示1. 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刘义庆(4 0 3〜4 4 4),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 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 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 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 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 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 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 人小说的代表作。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 文意3. 把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一一译——讲的步骤 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 予提示4. 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 它的核心5. 学生分组探究问题:①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②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③ 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明确:①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 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 “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 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 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 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②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 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 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 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 实耐人寻味③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 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 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 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 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 “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 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 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等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默写课文三、反馈检测王冕者,诸暨(j 1)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 生诵书;听已,辄(zhe,就)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 a,用鞭子、 棍子等打人)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 h e,何)不听其 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出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 ti岔,安然、坦然)若 不见E、冕因去(离家) D、琅琅达旦(天亮)1. 对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窃入学舍(偷窃)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拿)2. 简答:⑴ “曷不听其所为”中的“其”指 ⑵“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 ⑶ “儿痴如此”中“此”指代的是 ⑷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一句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2、⑴⑶1、A(窃:偷偷地、悄悄地)王冕 ⑵ 听完以后,就默默记住暮归,忘其牛……已而复如初 ⑷ 说明王冕读书的专注、 入迷教学反思:学习反思:学习内容8•《世说新语》二则 第2学时学习目标1.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 _|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2. 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学习重难点1. 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2. 懂得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彳寸人,言辞要冋雅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一、 课前自学1. 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二、 交流展示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 文意2. 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一一译一一讲的步骤进 行3. 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 评4. 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5. 各小组提问,教师归纳所提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⑴ “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⑵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⑶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⑷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6. 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明确:⑴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 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一一中午这个友人 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⑵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 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 ”表现得较为有礼; 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 不反省自己的过失, 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 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 严辞的批评后,他“惭” “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 精神。

      ⑶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 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 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⑷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 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 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 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 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 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 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7. 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三、 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体味语言简练意义丰厚的特色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 教师不必评判,学生读后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三、反馈检测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陈太丘与友期.行( )兀方入门不顾 ()下车引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相委而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⑵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⑶撒盐空中差可拟⑷未若柳絮因风起3.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4.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 E、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参考答案:1.期:约定顾:回头看弓I:拉;放开舍:放弃;牺牲信:诚实,讲信用;随意、随便2. ⑴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⑵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 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⑶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3.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4. E (例句中“不”通“否”;A、 “女”通“汝”;C、 “见”通“现”;D、“说”通“悦”)学习反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