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内科特殊药.ppt
39页心血管内科特殊药物观察要点心血管内科特殊药物观察要点多巴胺多巴胺¡1、作用机制¡本品以其β肾上腺素能的直接作用及促使去甲肾上腺素由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出¡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可兴奋α、β受体和多巴胺受体¡2、临床应用¡①用于心肌梗死、创伤、内毒素败血症、心脏手术、肾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②用于补充血容量疗效不佳的休克,尤其有少尿及周围血管阻力正常或较低的休克¡③由于本药可增加心排血量,也用于洋地黄及利尿药无效的心功能不全¡3、不良反应¡①不良反应较轻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尤其是大剂量时)、心搏快而有力、心跳缓慢、头痛、恶心、呕吐等;停药或减慢滴速可缓解¡②长期或大剂量输注时,可引起末梢缺血和坏疽,有时甚至须肢端截除¡4、观察记录要点¡①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和尿量的变化,根据血压遵医嘱调节滴速,最好使用输液泵¡②观察局部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苍白等缺血表现,如有及时根据严重程度给予更换穿刺部位、局部封闭液体外渗部位等不同处理¡5、用法及用量¡小剂量(0.5-2ug/(kg.min)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中等量(2-10ug/(kg.min)直接激动β1受体及间接促使去甲肾上腺素由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大剂量(>10ug/kg.min)兴奋α受体¡治疗心衰时2-10ug/(kg.min )治疗休克时10-20ug/(kg.min)硝普钠硝普钠¡1.作用机制¡是一种硝基氢氰酸盐,能直接松弛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和肾血流量。
给药5分钟起效,停药后维持2-15分钟,代谢产物为硫氰酸盐,由肾脏排出¡2.临床应用¡用于急性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急症和主动脉夹层时的快速降压¡3.不良反应¡低血压,面红、心悸、恶心、头痛、出汗等;中毒反应较少见,表现为精神错乱、反射亢进、惊厥等¡4、观察记录要点¡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血压、心率变化¡5、注意事项¡①严重低血压及尿闭禁忌使用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应慎用¡②避光滴注,每6小时更换,溶液变色应立即停用¡③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遵医嘱根据血压调节滴速¡④除钾镁多巴胺外,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⑤停药需逐渐减量,并加用口服扩血管药物¡6、用法用量¡可静脉滴注或泵入¡滴速为1-5ug/(kg.min)¡总量不超过300mg/d¡极量为4-5ug/(kg.min)硝酸甘油硝酸甘油¡1.作用机制¡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周围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氧耗¡2.临床应用¡①治疗和预防心绞痛¡②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可减少前壁梗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③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④用于治疗高血压¡3、不良反应¡直立性低血压、头痛、头晕、心悸、面部潮红等¡4、观察记录要点¡观察血压变化,观察有无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等不良反 ¡5.注意事项¡①青光眼、血容量不足、低血压等禁用;¡②含服药物时宜取坐位或卧位,以防直立性低血压;¡③长期连续使用(>3天)可产生耐药性。
¡用法用量¡5%GS500mL+硝酸甘油5-10mg静滴,从40 ug/min速度开始,最大单位剂量200 ug/min胺碘酮(可达龙、乙胺碘呋同酮)胺碘酮(可达龙、乙胺碘呋同酮)¡1.作用机制¡可延长心肌的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抑制传导,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 ¡2.临床应用¡用于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预激综合征等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 ¡3.不良反应¡①心脏方面表现为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性室速、室颤也可出现低血压¡②心脏外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肺间质浸润及肺纤维化、角膜色素沉着,可引起便秘,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胃肠不适、食欲缺乏亦可出现肝炎或脂肪浸润、氨基转移酶增高等 ¡4.观察记录要点¡①使用本药需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要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变化¡②本药对血管刺激性较强,易出现静脉炎,因此需密切观察静脉穿刺部位,局部出现疼痛、红肿时及时处理¡5.注意事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碘过敏、甲状腺功能异常禁用;¡长期用药者,需定期检查心电图、甲状腺功能、胸片等¡6.用法用量¡有口服和静脉制剂¡口服每次150-200mg,3次/天,有效后改200-300mg/d维持;¡静脉推注2.5-5mg/kg,继续以静脉滴注维持,24小时总量不超过1200 mg。
静脉推注速度15-30mg/min,¡静脉滴注速度0.5-1 mg/min速尿(呋塞米)速尿(呋塞米)¡1.作用机制¡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对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再吸收,产生伴排钾、钠、氯的强效利尿作用¡2.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各型水肿,是急性肺水肿的急救用药¡不良反应¡低钠、低钾、低氯性碱中毒、高尿酸血症 ¡3.观察记录要点¡记录尿量、电解质的变化¡4.注意事项¡与洋地黄合用时需特别注意补钾¡长期用药者需定期检查电解质、血糖、血尿酸等¡5.用法用量¡可口服或静脉用药强心甙类药物¡1.作用机理¡抑制衰竭心肌细胞Na/K-ATP酶,使细胞内钠水平升高,促进Na-Ca交换,提高细胞内钙水平,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直接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兴奋迷走神经,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心率,延长房室交界区的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用法用量1.片剂:地高辛制剂:中速口服制剂,经小肠吸收,2-3小时血清浓度达高峰,4-8小时获最大效应,85%由肾脏排泄,半衰期为36小时,连续口服相同剂量经5个半衰期(约7天后)血清浓度可达稳态¡剂量:目前多采用维持量疗法(0.125-0.25mg/d),即自开始使用固定的剂量,并继续维持,对于70岁以上或肾功能受损者,地高辛宜用小剂量0.125mg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针剂:西地兰0.4mg/支,静脉注射每次0.2-0.4mg¡适应症与禁忌症:¡适用于治疗急性或重症心力衰竭、阵发性室上速、快速房颤房扑。
¡禁忌症和慎用的情况:¡伴窦房传导阻滞、II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特别是进行性心肌缺血者,应慎用或不用地高辛¡与能抑制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的药物(如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合用时必须谨慎奎尼丁、维拉帕米、胺碘酮、克拉霉素、红霉素等与地高辛合用时,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增加,增加地高辛中毒的发生率,需十分谨慎,此时地高辛应减量¡观察要点:¡1.准确用药:剂量个体化、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必要时监测地高辛浓度(建议范围为0.5-1.0ng/ml)¡2.给药前解释药物作用、用药必要性及其中毒表现,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心脏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3.给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洋地黄制剂中毒的表现¡4.慎重静脉注射西地兰:稀释后缓慢注射,时间10-15分钟以上,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反应,不可与酸碱性药物配伍,忌与钙剂合用,并注意补钾¡5.易中毒诱因:老年、心肌缺血缺氧、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正在使用可与洋地黄相互作用的药物¡6.中毒处理:¡停药¡补钾¡纠正心律失常:快速首选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缓慢可用阿托品或临时起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