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奥鹏作业集】福师课程考试《学前心理学》考核作业试题2.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奥****
  • 文档编号:188667680
  • 上传时间:2021-08-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7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核对好题目再下载自己下载文档复制答案 一、简答题( 每小题15分, 共45分)1、 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答:(1)首尾规律;(2)近远规律;(3)大小规律;(4)从整体到局部规律;(5)无有规律2、 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答: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其特点有:(1) 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 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3) 想象的过程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4) 想象内容零散、无系统;(5) 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3、 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答:(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二、论述题( 共25分)试论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答: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一、情绪的社会化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以后, 情绪逐渐分化和发展,与脑的成熟和肌肉运动的分化有密切关系 同时, 与社会性需要和社会性适应有关系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年龄而增加。

      研究表明, 3 岁儿童比 1 岁半儿童微笑的总次数有所增加其中, 儿童自己由于玩得高兴而笑起来的情况, 即对自己的微笑,在 1 岁时占的比例较大,而 3 岁时很小换句话说,非社会性的微笑逐渐减少,而社交微笑则大为增加 另有研究比较了 4 岁和 8 岁儿童在看电影时的社交性情绪表现 结果也表明, 8 岁儿童比 4 岁儿童情绪交往的次数有所增加其中, 4 岁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是教师,而 8 岁儿童则主要和邻近的儿童交往 二)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学前儿童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 1~ 3 岁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例如, 该年龄儿童有独立行走的需要, 如果父母的要求和儿童自己的需要不一致, 就会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的方式常常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行走,会感到愉快,否则就不愉快 3~4 岁儿童情绪的动因是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 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成人对幼儿不理睬,可以成为一种惩罚手段,小朋友不和他玩,对幼儿也是一种痛苦。

      三)情绪表达的社会化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 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 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 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和动作)以及言语表情 面部表情是生理表现, 又和社会性认知有密切关系 掌握社会性表情手段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而区别面部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 表情所提供的信息, 对儿童和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二、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化所谓情绪的日益丰富,可以说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情绪的分化主要发生在 2 岁之前,但在幼儿期也继续出现一些高级情感,如尊敬、怜惜等等其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增长,引起了情绪体验根据与认知过程的关系,情绪的发展可以分为若干种水平:(一)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与生理性刺激联系的情绪,多属此类例如,出生头几个月,听到了刺耳尖声或身体突然失持,都会引起痛苦和恐惧二)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3~4 个月的婴儿看见陌生人表示友好的面孔, 可以发出微笑 但是,7~8 个月的婴儿,则可能出现惊奇或恐惧, 这是因为前者的情绪尚未与记忆相联系, 而后者则已有记忆的作用。

      儿童的许多情绪都是条件反射性质的 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可以使儿童产生某些情绪, 也可以使儿童的一些情绪逐渐消失事实说明,儿童的许多恐惧情绪,如怕黑、怕动物等等,都是后天学来的同样,用条件反射消退的原理也可以使孩子逐渐改变恐惧的情绪比如,多次把食物和兔子放在一起, 婴儿逐渐减少对兔子的害怕 怕小虫的幼儿, 经常和喜欢小虫的孩子在一起玩,渐渐不怕了三)与想像相联系的情绪两岁以后的儿童,会产生一些与想像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果成人对孩子说: “你不好好睡觉,大灰狼就要来咬你! ”孩子越想越害怕,这里恐惧情绪就是想像在起作用四)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5~6 岁幼儿理解到病菌能使人生病,从而害怕病菌;理解苍蝇能带病菌,于是讨厌苍蝇这些惧怕、厌恶的情绪,是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幽默感是一种与思维发展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幼儿会开玩笑,即出现幽默感的萌芽,是和他开始能够分辨真假相联系的他头脑中必须有真的和假的两种表象,并且能够进行对比幼儿有时故意惹大人生气,觉得好玩这些都是作为喜情感的理智感的萌芽五)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随着儿童情绪的发展和成熟,他的情绪也更多地与记忆的经验、想像的后果(预料) 、以及对环境的认识评价等等复合因素相联系。

      幼儿晚期, 这种性质的情绪逐渐增多 这种情绪的发生, 更多地不决定于事物的客观性质, 而决定于主观认知因素 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自豪、焦虑、害羞或惭愧,以及对别人的怀疑和妒忌等等,都属于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这一类情绪, 是典型的社会性情绪, 是人际关系性质的情绪体验 成人由于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 往往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引起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情绪反应, 例如, 一位新教师认为幼儿比较聪明, 请他站起来对课堂上讨论过的问题作出总结该幼儿却产生极大的反感经了解,原任教师曾以此作为惩罚的手段三、情绪的自我调节化情绪的自我调节化从情绪的进行过程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 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越来越强 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二)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三)情绪从外露到内隐三、材料分析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1、3岁的佳佳一直由外婆带着,很少有与其他同龄人玩耍的经历她的父母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刻意多安排她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你能对佳佳的父母提出什么样的建议?根据何在?答:这主要与该种类型的儿童的社交技能和性格特点有关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的社会行为是影响同伴接纳程度的重要原因。

      能力强、聪明、会玩、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只是孩子进行社会交往的一个方面,在交往过程中,能否受到其他同伴的欢迎,关键要看其亲社会的行为的多少,而脾气急躁、容易冲动、不友好则正是其亲社会行为较少的表现,所以就较难为其他同伴所接纳,出现交友困难 , 对于这类儿童,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同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2、试用所学的有关儿童思维发展的知识分析下列现象:幼儿A能正确回答:“这里有6个苹果,分给两个人吃,两个人要一样多,每个人应该得到几个苹果?”,但是却不会回答:“3+3等于几?”幼儿B往金鱼缸里倒豆浆,一边倒,一边告诉身边的小朋友:“我妈妈说了,多喝豆浆就能长的又快又好试分别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答:第一:幼儿形成了形象思维(苹果多少),而没有形成抽象思维(数字计算):瑞士心理系家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1 .感知运动阶段皮亚杰认为人的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0~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他们逐渐能够把自己与物体分开,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儿童学会了当自己看不见某个人或某个物体时,他们还仍然存在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处于该阶段,这时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发展出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比如用特定的字眼来代表人、地点或事件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还是不成熟的,其典型的特点就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3.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7~12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比如,8岁左右的儿童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够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而5、6岁的儿童则无法做到另外,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的程度也在下降,他们开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发展了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因此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在儿童11、12岁以后,就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该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这时的青少年不再将思维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上,而是运用抽象的概念,提岀合理的可行的假设并进行验证,他们知道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所以,思维开始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复杂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得到了发展心理学家的普遍认可,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也有不少心理学家对他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比如,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是“自我中心”的,在他们的思维中,典型地含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就是不能设想与自己位置不同的人的认知观点和认知内容但是其他研究者指出,皮亚杰用于得出此结论的实验情境是儿童不熟悉的,问题的难度也不适合于儿童因此,他们采用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并不是像皮亚杰所说“自我中心”的那样思维第二:幼儿没有形成抽象的知识概念,更不知道知识的迁移是有条件的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学前儿童晚期时,岀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整个学前期都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 , 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获得“叵”观念,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所谓守恒,是皮亚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衡量儿童运算水平的标志之一。

      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能力或概念的稳定性 : 具体指对物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如重量、体积、长度等)的认识不因其它非本质特征的变化而改变如前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的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 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有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实验,以研究幼儿期三种思维方式的关系和发展过程实验要求有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实验,以研究幼儿期三种思维方式的关系和发展过程实验要求验室桌子上放有实物杠杆,使儿童能以直觉行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第二种,提供有关物体形象的图画,使儿童没有利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的可能,而可以依靠具体形象进行思考第三种,既无实物,也无图形,只用口头言语布置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试题库(单项选择题763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的面试考试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8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省第十届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docx 2025年煤矿安全监测监控证考试必刷题库附答案.docx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1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70题).docx 2025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50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6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试模拟试题(五套).docx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40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2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9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最新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docx 2025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教学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35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50题).docx 2025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