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pdf
5页1.事故 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2.工伤事故 是指企业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 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或长期地丧失劳 动能力的事故 3.系统工程 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系统最佳化为研究目标的科学技术 4.安全效益 :通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国家、企业、个人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即用尽量少的安全投资,提供尽量多的符 合全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安全保障 5.系统 :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6.可靠性: 是指系统、设备或元件等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系统 :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8.可靠度: 是指系统、设备或元件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9.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国家法律、法规和相 关标准规定的一种或一类特定危险物质的单元(或设施)。
10. 企业安全文化: 是指企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 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 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的、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 为规范 11. 安全效益通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国家、企业、个人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即用尽量少的安全投资,提供尽量多的符合 全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安全保障 12. 安全科学: 认识和揭示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安全状态及保障条件与其转化规律的学问即安全科学 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13. 系统工程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组织管理各种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一门科学,是指系统所有组成部分的综 合,已达到全系统的最优效率 14. 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 共同的奋斗目标 15. 动机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16.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况(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17. 安全投资 :对安全活动所做出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总和。
18. 安全成本是指实现安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是衡量安全活动消耗的重要尺度 19. 正式群体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又组织建立的群体,它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具有组织存在的目的以及组织工作 程序的一系列组织规定,同时组织内部存在着正式的组织分工,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固定的信息传递渠道 20. 需要客观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21.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一个声音的听阀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 22. 安全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 23. 安全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于减损和 增益两个方面 24. 构成工伤事故的三要素是伤害部位、伤害种类、伤害程度 25. 根据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 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是遗传及社会关 系 26. 安全生产法的实施日期是 2002 年 11 月 1 日 27. 从安全的属性来看,可以划分为自然属性和 社会属性 28. 根据工伤事故分类标准,重伤指工作日损失在 105 工作日以上, 6000 个工作日以下的伤害 29.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和 意志 30. 瑟利模型将事故发生的过程划分为危险构成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
31. 瑟利模型在每个阶段中都从人的感觉、认识、和行为响应三个方面阐述 32.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 规定功能的能力 33. 博得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管理失误 34. 博得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是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 35.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现场失误 36.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是管理失误 1.据多米诺骨牌理论,应当如何防止事故的发生?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五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因素2 人的缺点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 事故 5 伤害 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而物的不安全状态 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所造成的 (从改变的人所处的环境,适当的教育进而改化人的缺点,形成优良的品质,从而控制了事故的基本原因,性格基础打好 了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应该遵循技术原则和组织管理原则,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 全) 2.述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主要思想,并列举预防措施(不少于三种)。
在生产生活中,一刻也未间断过对能量的利用在利用能量的过程中,人们给能量以约束和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进行流 动与转换,正常发挥能量用以做功一旦能量失去人的控制,便会立即超越约束与限制,自行开辟新的流动渠道,出现能 量的突然释放,于是事故的可能性就随着突然释放而变的完全可能事故是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释放的最终结果 预防措施: 1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 限制能量3 防止能量蓄积4 缓慢地释放能量5 设置屏蔽设施6 在时间或空 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7 信息形式的屏蔽 3 疲劳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 正确选择作业姿势2 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3 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4 避免单调、重复的作业5 环境条件及其他因 素 3.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1)物质安全文化1 工艺过程本质安全化2 设备控制过程本质安全化3 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化(2)行为文化1 树立集体主 义的精神风貌2 开展安全道德宣传工作,靠社会舆论、环境氛围、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加强安全道德修养3 做好安全道 德教育,培养人们安全道德的情感,树立安全道德的信念3)制度安全文化建设(4)员工心态安全文化包括应急、间 接、超前的安全保护意识。
4.述我国安全投资的主要来源 1 国家在工程项目中的预算安排,包括安全设备、设施等内容的预算费用2 根据产量按比例提取安全投资3 用于安全的固 定资产每年折旧的方式筹措当年安全技术措施费4 职工个人缴纳的安全保证金5 工伤保险基金的提取 5.何理解安全的极向性原理? 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事故、危害与安全保障)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件”即事故或危害事件具 有如下特点:一是事故发生可能性很小(趋向零)而一旦发生后果却十分严重(趋向无穷大);二是危害事件的作用强度有 时很小,但具有累积效应,主要表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危害涉及的范围或人数却广而多2 描述安全特征的两个参量 安全性与危害性具有互补关系即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趋于极大值时,危害性趋于最小值,反之亦然3,人类从事 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 6.企业中,试述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积极 作用: 1 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2 融洽员工的情感3 激励和培训员工4 保障员工的利益消极 作用: 1 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2 消弱管理者的权力3 控制束缚员工的发展和上进 7.谓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8.述影响安全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
包括 4 个方面: 1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安全投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一方面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为安全提供基础保证,另一方面人们心理和生理对安全与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使得安 全的投资提高 2 政治因素对安全投资的制约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安全是受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制约的3 科学技术 对安全投资的制约.一方面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安全的经济基础受到控制;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安全科学技 术的水平 4 生产技术度安全投资的制约生产的客观需要决定了安全发展状况和水平 9. 述人类对安全的几个认识阶段 无知(不自觉) 、局部、系统、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10.述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 11. 为安全三要素和四因素? 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安全系统 12.据麦克法兰特的解释,试述人受伤害的机理 麦克法兰特认为:所有的伤害事故都是因为:1 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抵抗了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2 有机体与周围环境 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干扰,因而,各种能量的意外释放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 13.举例说明哪些行为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1 在狭窄的场所作业2 以不安全的速度作业3 除去安全装置4 使用不安全的工具,不安全的使用5 不安全的装载,配置混 合,结合6 在不安全处停留7 使用运转中的危险装置8 不使用保护用品 14.例说明哪些状态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 1 保护不良2 无防护装置3 缺陷,突起,易滑动,腐蚀等4 设计得不安全的机械、工具5 布置、管理不良6 照明不良、耀 眼 7 通风不良8 不安全的保护用品9 不安全的工程 15.解释事故遭遇倾向理论 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遭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许多研究表明,前后不同时期里事故发生次数的 相关系数与作业条件有关当从事规则的、重复性作业时,事故频发倾向较为明显事故的发生情况与生产作业条件有着 密切关系一些事故表明,事故的发生与工人的年龄有关,青年人和老年人容易发生事故此外,与工人的工作经验和熟 练程度有关 16.解释变化 -失误理论 变化一失误理论又称变化分析方法,是由约翰逊在对管理疏忽与危险树(MORT) 的研究中提出并贯彻其理论之巾的其主要 观点是: 运行系统中与能量和失误相对应的变化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没有变化就没有事故人们能感觉到变化的存在, 也能采用一些基本的反馈方法去探测那些有可能引起事故的变化。
而且对变化的敏感程度,也是衡量各级企业领导和专业 安全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变化均能导致事故在众多的变化中,只有极少 数的变化会引起人的失误,而众多出变化引起的人的失误中,又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失误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另一方面, 并非所有主观上有着良好动机而人为造成的变化都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如果不断地调整管理体制和机构,使人难以适应新 的变化进而产生失误,必将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17.谓事故法则,其意义是什么? 又称 1:29:300 法则(在每330 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 起,轻伤、微伤事故29 起,无伤害事故300 起启示: 要消除 1 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 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 次无伤事故,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灾 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 18.述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系统是由至少两个和两个以上的要素(元件或子系统)所组成,它们构成了一个具有统一性的整体系统要 素间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组合后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2)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是有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的特定关系。
3)目的性:所有系统都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不能称之为系统 4)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度处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中,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在研究系统的时候,必须重 视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19.述安全系统的特点 1)客观性 2)开放性与动态性3)确定性与非确定性4)安全系统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体5)突变性或畸变性6)耗散结构 特性 20.谓安全系统的原始态,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