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概知识点整理.docx
4页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概念与原理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 人生观 共产主义 历史观 方法论 德国古典哲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 空想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 发展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优秀成果的继承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及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特征 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 二、问题与思考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如何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3.怎样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一、概念与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哲学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辩证法 形而上学性 马克思主 义哲学 物质 意识 运动 静止 时间和空间 一元论 实践 联系 发展 新事物与旧事物 对立 统一规律 矛盾 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质量互变规律质与量 度 质变与量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与否定 扬弃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原因 与结果 必然性与偶然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 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 归纳与演绎 分析与综 合 抽象与具体 规律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 思主义物质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 事物的永 恒发展 矛盾及其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 及其相互转化(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发展中过程中的肯定、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 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二、问题与思考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3.怎样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5.怎样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6.怎样看待人们在实践中夸大或忽视主观能动性的片面性错误? 7.如何才能把握好主体选择的自由度? 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一、概念与原理 反映论 能动的反映论 主体 客体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实践 实践决定认识 真理 真理的客 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 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 价值 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 认识运动的基本原理 从认识到实践 二、问题与思考 1.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2.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概念与原理 社会存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形态 社会经济形态 社会制度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力要 素 生产力结构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思想上 层建筑 人的本质 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价值 个人的全面发展 阶级 阶层历史人物 杰出人物 英雄史观 人民群众 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和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原因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生产方式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社会意 识的相对独立性及表现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关于生产力的观点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生产力标准的依据 社 会进步的价值尺度和生产力标准的一致性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的观点 生产资料所 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是推动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国家的本质 国体和 政体的关系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点 政治上层建筑 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观点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的特点与 作用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联系 宗教产生的根源及作用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社形态的发 展具有多样性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 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 性质和解决方法 阶级的内涵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理 论的贡献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 改 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实质、作用和形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 术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 用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以下 各种因素的制约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原则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人的本质分析 “人性自私”的观点是错误性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 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二、问题与思考 1.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差异很 大甚至产生对立,而且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呢? 2.按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服从于、服务 于生产力的发展,那么,为什么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关系会与之发生矛盾乃 至产生对抗? 3.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场革命? 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社 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但社会历史又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究竟应当怎样全面认识和 把握这几者的关系?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概念与原理 资本原始积累 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 社会分工 商品两因素 劳动二重性 价值力 使用价 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价值规律 私 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劳动价值论 劳动力所有制 资本主义所有制 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 不 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 产业资本、生产资本及货币资本 社会再生 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的原始积累 私有制为 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二因素 劳动二重性 价值量 价值规律 货币形式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 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及其与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资本积 累 资本积累与两极分化、资本有机构成与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根源 资本的循环周期与再 生产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 资 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二、问题与思考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如何理解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 3.如何理解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实现形式?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为什么说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 6.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发生变化了吗? 7.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一、概念与原理 垄断 金融资本 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借贷资本输出 生产 资本输出 国际垄断同盟 经济全球化 垄断的原因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金融寡头及其 作用 垄断利润的来源分析 垄断利润的实现方式——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如何评 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国际垄断资本联盟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 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度化 法人资本所有制 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 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资本 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问题与思考 1.怎样看待帝国主义的性质及其在当代的表现? 2.如何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 3.如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协调? 4.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5.经济全球化影响的两重性 6.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7.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8.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资本主义相对发展的关系?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概念与原理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 义政党 新经济政策 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二、问题与思考 1.在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上,如何看待暴力革命与和平方式的关系? 2.如何评价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违背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规律?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5.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概念的关系? 6.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及其关系?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社会 一、概念与原理 乌托邦 共产主义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三大差别” 必然王国 自由王国 从必然王国 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自由人的联合体 人的依赖关系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 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 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 二、问题与思考 1.在对待理想社会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有何根本区别? 2.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中“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3.共产主义社会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能否实现? 4.如何看待共产主义社会中消除商品生产? 5.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6.如何理解“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关系?结合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化 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解 7.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及其与宗教信仰的根本区别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特点及其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