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两性社会学读书笔记.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342262665
  • 上传时间:2022-12-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读《两性社会学》2011级民族学马世铭201114024117内容简介《两性社会学》很简略地尝试着讨论的问题,或者对于近代的中国社会有些兴趣家,特别是宗教一 方面,曾是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强有力的源泉中国的旧式家庭,对于一切见解正确的人类学者一定是 可以羡慕的对象一儿乎是可以崇拜的对象,因为它在许多方面,曾是那般优美《两性社会学》分四编, 详细讲述了母权社会的复识和神话、疾病和反常、梦想和行事、猥亵和神话、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精神分 析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裂口、一个“被抑窒的复识”等内容目录译者序汉文译本作者序作者原序第一编复识的形成第一章问题发凡第二章父权家庭与母权家庭第三章家庭剧情的第一幕第四章母权社会的父职第五章婴儿期的性欲第六章生活的学徒期第七章后期儿童性欲第八章少年期第九章母权复识第二编传统的镜影第一章母权社会的复识和神话第二章疾病和反常第三章梦想和行事第四章猥亵和神话 第三编精神分析和人类学 第一章稱神分析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裂口第二章一个“被抑窒的复识"第三章“文化的元始原因”第四章杀老的结果第五章对于起初杀老的分析第六章复识呢?情操呢?第四编本能与文化第一章由于然过渡到文化第—:章家庭——"发生机制的”文化摇篮第三章动物游牝期和交配期与人类之比较第四章婚姻关系第五章父母的爱第六章人类家庭的坚持性第七章人类本能的可变性第八章由本能到情躁第九章母权与乱伦试探第十章权威和抑窒第十一章父权和母权第十二章文化和“复识”附录一附录二前言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教授的父母为波兰人,自己为英国籍,现任伦敦大学人类学教 授。

      生于1884年,于1908年取得博士学位,1910年以后即在大英博物院与伦敦大学作研究1914年到 1918年曾在美拉尼西亚(Melanesia)实地调査岛民社会他的研究方法,即社会人类学中的功能学派(Functional school);将一切社会现象放人整个生活系统里面,看看具有什么作用,以免除不相T的类 Lt (analogical)观念与无生命的散碎记录他的重要论苦有:(1)《澳大利亚土著的家庭XThe FamilyAmong the Australian Aborigines, 1913 年),(2)《原始宗教与社会分化》(Primitive Religionand Social Differentiation, 1915 年,波兰文),(3)《迈卢土著》(The Natives of Mailu, 1915 年,见 Trans.of theRoyal Society of S.Australia for 1915)精彩书摘弗氏和精神分析学派已将母女之间和父子之间的性的敌竞大加注重我们的意见以为母女之间的敌竞, 并不起始在这么早的时期无论怎样,我尚不曾察到母女敌竞的任何踪迹父子的关系,更较复杂。

      男孩 子对于母亲虽无自己觉着属乎“邪的”范畴的思想、欲望或冲动,如我已经说过的那样,然而无疑地,一个 幼小的机体对于母亲有着密切的肉体接触,就要发生性的反应老生常谈给予农民社会的青年母亲一件谁 都知道的忠告,就是三岁以上的男孩应与母亲分睡婴儿阳起的事,这些地方社会谁都知道;男孩子拥附 其母不与女孩子一样这个事实,也是如此这等状况之下,父亲和男孩之间,大概会有性的敌竟的成分; 即站在局外的社会学观察者,也可见到这层不用说,精神分析家史是绝对这么主张的稍形富足的阶级 之间,毫不客气的冲突即使发生,也属罕见;但是仍在想像里发生冲突所取形式固然较为精细,可是暗 藏的危机或许并没有减少我们必须注意,在此时期,孩子一起始依着性去表现不同的品格和气质,父亲对于儿子和女儿的感1# 就要判别出来父亲在孩子里面看到自己的继承者,那就是要在统系和家业上将他顶替读书心得本书很简略地尝试着讨论的问题,或者对于近代的中国社会有些兴趣家,特别是宗教 一方面,曾是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强有力的源泉中国的旧式家庭,对于一切见解正确的 人类学者一定是可以羡慕的对象一一几乎是可以崇拜的对象,因为它在许多方面,曾是那般 优美《两性社会学》分四编,详细讲述了母权社会的复识和神话、疾病和反常、梦想和行 事、猥亵和神话、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精神分析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裂口、一个"被抑窒的复 识"等内容。

      首先我们得明确几个关键性名词一、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母系社会人类社会的雏形是我们所谓的“母系社会"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因为文明程度的低下, 古人们保持着许多与一般生物类似的生活习性,其中“交配”这一点对之社会存在有着极大 的影响——这里之所以用“交配”而不用“婚姻”便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人类间初始的“交配”是没有对象的限制,简单来说就是很有可能会岀现我们现代文明 中的“乱伦” 一词然而随着生产力与文明的发展,“婚姻” 一词逐步成型,古人们开始意识到相近血缘间 通婚的危害性,便出现了一种部落与部落间的男女互相通婚的现象,从而避免了近亲通婚的 危害但这种通婚的“个体单位”是两个部落的所有适婚男子与女子因此,婚姻不固定的 男女关系就造成了孩子“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这样,世系就只能按母方来计算,一个 部落集团都是由一个女祖先繁衍下来的,集团中的权力由女性掌握,部落财富属于女性,母 系社会由此形成母系社会的存在在中国的历史中可以得到不少的印证传说中,黄帝是其母感应北斗而 生;炎帝则是其母与神龙结合而生;尧是其母与赤龙结合而生;舜是其母感应枢星而生;大 禹是母亲吞慧蔥草而生;商朝人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鸟蛋而生;周朝人祖先弃是其母踩了巨人 的脚印而生,等等,这些传说都说明在中国,人们经历了相当长一段知其母不知其父的阶段。

      这都说明了当时所处在母系社会的阶段另外,中国古代的姓氏,如姒(夏朝姓)、姬(周 朝姓)、嬴(秦朝姓)、姜、娥等,多从女字旁,这都是母系社会留下的痕迹父系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落集团中岀现了劳动的剩余产品,生产者的生产效率极大提 高;同时,由于男女在身体条件上的差异,决定了社会大部分财富是由男性创造,是社会生 产的绝对主力很自然的,作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军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男性希望在部落集 团中获得权力,并且将财富掌握在自己手上以及能确保财富能够让自己的亲生后代继承因 此,与母系社会中的权力由女性掌握以及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些特点的矛盾,就引发 了人类社会从母系向父系的转变从此,人类社会就进入了在人类历史上长时间存在一一从 原始社会到近代社会的父系社会二、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父权制取代母权制——人类历史上最激烈的社会革命父权制取代母权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激烈的社会革命之一,这场革命的完成使得人类社 会由此向文明的门槛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导致这场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但却 是通过人的贪欲的本性而体现岀来的如前面所说的,在母系社会晚期,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劳动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 男性在社会生产及创造的社会财富中占绝大部分的比例,但他们自己在部落集团中却毫无地 位与权力可言。

      由此不断发展下去,男性作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军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毫无疑 问要求自己能在部落集团中占据统治地位,掌握极大的权利,以及将自己创造的财富传给自 己确凿无疑的后代因此,就必须废除之前母系社会的母权制及母系继承制,还有婚后孩子 “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况在父权制取代母权制这一社会革命中,社会成员被分为纯粹的两个对立的集团一一男性 与女性,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协调的余地,没有中立的区域,矛盾空前激烈且无法进行任何的 调和——为了争取社会地位、权利和财富进行激烈而漫长的斗争,双方必须在你死我活的斗 争中击败对方,直至其中一方完全胜利为止这人类历史上最早而又最激烈的社会革命极大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里程碑革命最终以男性的胜利而告终,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父系社会并最终确立了以男人为社会 统治的父权制,从而确立了男子在以后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的权威地位而婚姻制度也确立 为能保证子女血缘归属的一夫一妻制(实际上强调的是“一夫”,保证男子后代的血缘关系)三、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变中的哲学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无论是在母系社会形成,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革命以及父系社会最终确立这三方 面上,其社会意识都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由人类社会初期的婚偶制度决定了母 系社会的产生;男性在社会上贡献与权力不成比例推进了社会变革;父权与母权的斗争及力 量的不平衡导致了父系社会最终确立。

      这些事件都是由当时社会的客观状况即社会存在所决 定及引发的,它们不为人类个体的意志所发生改变,是历史不可逆转的潮流,其过程可能是 多样的,但结果必定是唯一的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决定生产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直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车 轮滚滚向前生产力作为社会存在的一个重要体现与决定因素,其发展的程度便决定着社会 的发展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不难看出,社会发展与进步无不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相应 进行的当社会的生产力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条件使社会发展进步,如 前所说的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进程便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劳动产品剩余以及人 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推动的类似于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由原始社会转向奴隶社 会、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社会,其社会的进步与变革,以及所相对应的生产关系,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 推动决定的阶级矛盾是社会进步与变革的直接动力在母系社会中,当男性与女性两大阶级集团的利益冲突并引起矛盾,便酝酿着社会变革 的发生,在社会生产中占绝对优势的男性阶级要求新的社会地位与权力及财产分配方式,建 立新的,符合社会主要生产者利益的社会模式,这就是社会进步与变革的直接体现。

      当在特 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下,阶级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社会变革就会发生而促进社会进步,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及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进步与 变革进程中的动力也都是直接体现为当时的社会矛盾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毫无疑问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前进的,历史的运动是从未停 息的,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历史进程,便能局部反映岀历史的“运动”,就算是同在母 系社会或父系社会, 其不同时间段的具体表现不同也是运动的表现,而且,这种运动是绝 对,无条件的,由始至终贯穿着整个历史;但是,以某个特定背景为前提,例如以社会权力 掌握者的性别为前提,那么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便可以分别看成相对静止两个历史阶段,无 论是夏禹还是汉武、桀纣或是宣统,在这个前提下前后两者没有区别,可以看成是一个静止 的历史阶段,当然,这个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1. 市场化是否会导致父系制的削弱海内外学者们的研究已经表明,社会主义的性别平等传统虽然意味着中国妇女解放的高 起点,但是并未能使父权制得到根本的消除,就是说在国家修辞与平等实践之间是存在差距 的,这使得毛泽东时代的妇女解放成为一个"未完成的"或者"被延迟了的"革命。

      因此,全球 化与性别相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市场化是否最终能够导致父权制的削弱?答案仍 充满了争议金一虹在10年前对苏南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进行考察时指岀,中国农村的父权家庭是深 嵌于村落文化当中的她将父权制理解为父权与夫权的合成,认为在农村社会从传统向现代 转型的过程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上一代权力的衰落";与此同时,生育模式的转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