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A沥青路面设计.ppt
32页沥青路面设计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一、沥青路面设计的内容§1)原材料的调查与选择§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以及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3)各项设计参数的测试与选定§4)路面结构组合设计§5)路面结构层厚度验算及路面结构方案的比选§6)路面排水系统设计及其它相关设计二、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1)路面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将路面路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进行综合设计§2)进行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案§3)积极、慎重的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4)考虑生态因素,有利于施工、养护人员的安全与健康§5)为保证工程质量,应尽可能选择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设计方案§6)根据实际情况,路面结构采取“一次设计,分期修建”三、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经验法—主要通过对试验路或使用道路的实验观测,建立路面结构、车辆荷载和路面使用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该类设计方法有美国的加州承载比法(CBR)法和美国各州公路和运输工作者协会(AASHTO)法§力学—经验法:该类方法有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美国沥青学会(AI)法,壳牌(Shell)法,我国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我国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采用弹性层状体系作力学分析基础理论四、沥青路面交通等级§1)路面设计年限§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参考值 表14-1公路等级及其功能公路等级及其功能设计年限(年)设计年限(年)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干线功能)20 一级公路(集散功能) 二级公路15 三、四级公路102)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各个国家根据本国国情确定标准荷载我国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轴载小于40kN的特轻轴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不纳入当量换算我国规范规定,当量轴载换算分以下三种情况: (1)当以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按下式完成轴载当量换算 §(2)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按下式完成轴载当量换算:§(3)对于贫混凝土基层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按下式完成轴载当量换算:§3)设计年限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数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沿一个方向通过的累计当量标准轴次数Ne按下式计算14-3 14-514-6Ø4)交通等级 我国沥青路面按承担交通荷载的轻重划分为五级 沥青路面交通等级沥青路面交通等级交通等级 代号BZZ—100累计标准轴次Ne(万次/车道)轴重等于或大于40kN大客车、货车数量Nn(辆/日/车道)低交通A型<150<300轻交通B型150~400300~1000中交通C型400~12001000~4000重交通D型1200~30004000~10000特重交通E型>3000>10000第二节第二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简介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简介 一、基本假设与解题方法一、基本假设与解题方法 ph1hiEi μiE1 μ1En μn弹性层状体系示意图 1)各层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各层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以及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同性的,以及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2)最下一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为无限)最下一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为无限大,大, 其上各层厚度为有限、水平方向为无限大;其上各层厚度为有限、水平方向为无限大;3)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一层向下无)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一层向下无限深处,其应力、形变和位移为零;限深处,其应力、形变和位移为零;4)层间接触情况,或者位移完全连续(称连续)层间接触情况,或者位移完全连续(称连续体系),或者层间仅竖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体系),或者层间仅竖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摩阻力(称滑动体系);摩阻力(称滑动体系);5)不计自重。
不计自重求解时,将车轮荷载简化为圆形均布荷载(垂直荷载与水平荷载),并在圆柱坐标求解时,将车轮荷载简化为圆形均布荷载(垂直荷载与水平荷载),并在圆柱坐标体系中分析各分量体系中分析各分量 (一)基本假设(一)基本假设(二)解题方法(二)解题方法14-15第三节第三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一、一般考虑一、一般考虑(一)路线、路基和路面要做总体设计(一)路线、路基和路面要做总体设计——路基稳定、基层坚实、面层耐用路基稳定、基层坚实、面层耐用公路等级公路等级路面等级路面等级面层类型面层类型设计年限设计年限高速、一级公路高速、一级公路高级路面高级路面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SMA20二级公路二级公路高级路面高级路面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SMA15次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热拌沥青石、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石、沥青贯入式三级公路三级公路次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热拌沥青石、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石、沥青贯入式10四级公路四级公路中级路面中级路面水结碎石、泥结碎石、级配碎(砾)水结碎石、泥结碎石、级配碎(砾)石、半整齐石块石、半整齐石块—低级路面低级路面粒料改善土粒料改善土—(二)因地制宜、合理选材。
二)因地制宜、合理选材三)方便施工、便于养护三)方便施工、便于养护四)分期修建、逐步提高四)分期修建、逐步提高五)注意与排水设计相结合五)注意与排水设计相结合二、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原则二、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原则(一)适应行车荷载作用的要求(一)适应行车荷载作用的要求 各结构层应按强度和刚度自上而下递减的规律安排,以使各结构层材料的各结构层应按强度和刚度自上而下递减的规律安排,以使各结构层材料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结构层数既要体现强度和刚度沿深度递减的规律结构层数既要体现强度和刚度沿深度递减的规律 ,又要考虑施工工艺、材料,又要考虑施工工艺、材料规格和强度形成原理规格和强度形成原理 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大小、重车所占的比例、选用沥青质量等因素,综合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大小、重车所占的比例、选用沥青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沥青层厚度考虑确定沥青层厚度 基层、底基层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大小、材料力学性能和扩散应力的效果,基层、底基层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大小、材料力学性能和扩散应力的效果,发挥压实机具的功能以及有利于施工等因素选择发挥压实机具的功能以及有利于施工等因素选择 各类结构层具有满足施工要求的最小厚度和适宜厚度各类结构层具有满足施工要求的最小厚度和适宜厚度 (二)适当的层数和层厚(二)适当的层数和层厚 1.沥青面层结构沥青面层结构§1 1))沥青面层可分为单层、双层、三层。
沥青面层可分为单层、双层、三层 双层结构分为表面层、下面层;双层结构分为表面层、下面层; 三层结构分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三层结构分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i))表面层应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同时具有高表面层应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同时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老化等品质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老化等品质ii))中下面层应具有一定的密水性、抗剥落性,具有较高的中下面层应具有一定的密水性、抗剥落性,具有较高的抗剪性iii) )下面层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裂缝的性能和兼顾其他性能要求下面层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裂缝的性能和兼顾其他性能要求§2)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选用三层沥青面层结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选用三层沥青面层结构§3)3)二级、三级公路一般采用双层式沥青路面,即上面层与下二级、三级公路一般采用双层式沥青路面,即上面层与下面层§4)4)沥青面层在路面结构层中价格最高,一般控制其厚度,但沥青面层在路面结构层中价格最高,一般控制其厚度,但不宜过薄不宜过薄2、沥青路面基层结构、沥青路面基层结构§沥青路面的基层可分为柔性基层(有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或无沥青路面的基层可分为柔性基层(有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和刚性基层(低强度砼)。
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和刚性基层(低强度砼)§1)柔性基层主要采用沥青处治的级配碎石和无机结合料的级)柔性基层主要采用沥青处治的级配碎石和无机结合料的级配碎石修筑的基层配碎石修筑的基层缺点是:本身刚度较低,使得沥青面层采用较厚的结构层缺点是:本身刚度较低,使得沥青面层采用较厚的结构层§2)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整体刚度较强,因此沥青面层的厚度可适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整体刚度较强,因此沥青面层的厚度可适当减薄缺点是:本身的收缩裂缝难以避免缺点是:本身的收缩裂缝难以避免§3)刚性基层)刚性基层采用低强度等级砼修筑基层混凝土板,板上铺筑沥青面层采用低强度等级砼修筑基层混凝土板,板上铺筑沥青面层缺点同半刚性基层相同缺点同半刚性基层相同§基层结构一般较沥青面层厚,一般分为上、下基层基层结构一般较沥青面层厚,一般分为上、下基层3.沥青路面垫层结构§垫层分为以下几类:垫层分为以下几类:1)防水垫层)防水垫层 2)排水垫层)排水垫层 3)防污垫层)防污垫层 4)防冻垫层)防冻垫层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路面最小防冻厚度(cmcm))65~~8070~~9080~~10055~~7065~~7570~~80大于大于200 cm60~~6565~~7070~~8050~~5555~~6560~~70150~~200 cm50~~6055~~6560~~7045~~5050~~5555~~60100~~150 cm潮潮湿湿40~~5045~~5550~~6035~~4540~~5045~~5560~~100 cm50~~6560~~7070~~7550~~5555~~6560~~70大于大于200 cm45~~5050~~6060~~7040~~5045~~5550~~60150~~200 cm40~~4545~~5050~~6035~~4040~~4545~~50100~~150 cm30~~4040~~4545~~5030~~3535~~4040~~4550~~100 cm中中湿湿工工 业废料料类稳定土定土类砂砂 石石 类工工 业废料料类稳定土定土类砂石砂石类粉粉 性性 土土粘粘 性性 土、土、细 亚 粘粘 土土 土土质 基、基、垫 层类型型 道路道路冻深深((cm))路路基基类型型4.沥青路面层间结合沥青路面层间结合§1)沥青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置透层沥青或粘层沥青。
沥青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置透层沥青或粘层沥青§2)沥青面层由两层或三层组成又不能连续摊铺时,则在铺上层)沥青面层由两层或三层组成又不能连续摊铺时,则在铺上层之前彻底清扫下层表面的灰尘、泥土、油污等杂物,然后设粘层之前彻底清扫下层表面的灰尘、泥土、油污等杂物,然后设粘层沥青3)透层沥青、粘层沥青,单层表处下封层,稀浆封层下封层的)透层沥青、粘层沥青,单层表处下封层,稀浆封层下封层的材料规格、用量应根据地区气候特点,施工季节和结构类型的不材料规格、用量应根据地区气候特点,施工季节和结构类型的不同,按同,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要求选定的要求选定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沥青路面厚度设计的基本方法沥青路面厚度设计的基本方法(一)经验法(一)经验法CBR法、法、AASHTO法为代表法为代表(二)理论法(二)理论法Shell法、法、AI法、前苏联运输工程部方法以及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为代表法、前苏联运输工程部方法以及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为代表我国沥青路面厚度设计方法概述我国沥青路面厚度设计方法概述(一)力学模型(一)力学模型——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 (二)路面整体刚度设计指标(二)路面整体刚度设计指标——设计弯沉值设计弯沉值 (三)路面抗弯拉验算指标(三)路面抗弯拉验算指标——层底容许拉应力层底容许拉应力 (四)路面抗剪验算指标(四)路面抗剪验算指标——面层容许剪应力面层容许剪应力 一、设计指标与极限标准一、设计指标与极限标准ph1hnEn-1 μn-1E1 μ1E0 μ0AAph1hnEn-1 μn-1E1 μ1E0 μ0B DECCEDB路表弯沉值计算图式路表弯沉值计算图式沥青砼层和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计算图式沥青砼层和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计算图式h1hnEn-1 μn-1E1 μ1E0 μ0DD剪应力计算图式剪应力计算图式ld—设计弯沉值设计弯沉值((0.01mm))1. 我国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规定路面设计弯沉)规定路面设计弯沉值值ld由下式计算确定:由下式计算确定:2.容许拉应力容许拉应力路面结构设计按两项指标设计结构层厚度,取其中较厚的路面结构设计按两项指标设计结构层厚度,取其中较厚的 作为最终设计结果,即同时满足弯沉与拉应力两项设计指作为最终设计结果,即同时满足弯沉与拉应力两项设计指标的要求标的要求 。
二、路面结构厚度设计方程式与设计参数二、路面结构厚度设计方程式与设计参数路面厚度设计验算,主要验算路面结构能否满足两项设计控制指标,即路面厚度设计验算,主要验算路面结构能否满足两项设计控制指标,即1.计算路表弯沉值计算路表弯沉值P、、 —— 标准车轴载轮胎接地压强标准车轴载轮胎接地压强((MPa))和当量圆半径;和当量圆半径; —— 理论弯沉系数;理论弯沉系数; 2.计算结构层底拉应力计算结构层底拉应力结构层的容许拉应力通过实测其极限拉应力结构层的容许拉应力通过实测其极限拉应力 后才后才能确定所有这些构成了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必备的系能确定所有这些构成了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必备的系列参数,以下介绍各参数选定的关键技术列参数,以下介绍各参数选定的关键技术 3、路基回弹模量、路基回弹模量E0的确定的确定确定土基回弹模量(确定土基回弹模量(E0)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现场实测法现场实测法 1)刚性承载板测定)刚性承载板测定2)用落锤式弯沉仪测定回弹模量值)用落锤式弯沉仪测定回弹模量值((2)查表法)查表法对于新建公路,路基尚未建成,无实测条件时,可由对于新建公路,路基尚未建成,无实测条件时,可由查表法预估路基回弹模量,待路基建成后,进行实测,查表法预估路基回弹模量,待路基建成后,进行实测,验证预估的准确性。
验证预估的准确性a)确定临街高度确定临街高度b)拟定土的平均稠度拟定土的平均稠度临界高度是指土基在不利季节,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床临界高度是指土基在不利季节,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床表面距地下水位或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缺乏资料时,可查表表面距地下水位或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缺乏资料时,可查表c)预估路基回弹模量预估路基回弹模量根据土类和自然区划以及拟定的路基土的平均稠度,参照表预估路基回弹模根据土类和自然区划以及拟定的路基土的平均稠度,参照表预估路基回弹模量,当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时,路基回弹模量值可较表列数值提高量,当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时,路基回弹模量值可较表列数值提高20%~35%3)室内实验法)室内实验法 取代表性土样在室内测定最佳含水量条件下小承载板测得的回取代表性土样在室内测定最佳含水量条件下小承载板测得的回弹模量弹模量E0值,考虑不利季节,不利年份的影响,对其乘以折减值,考虑不利季节,不利年份的影响,对其乘以折减系数系数λ ((4)换算法)换算法 在新建土基上用承载板法测定在新建土基上用承载板法测定E0时,同时测定回弹弯沉时,同时测定回弹弯沉L0、、承载比承载比CBR与土性配套指标,并在室内按相应土性状态进行与土性配套指标,并在室内按相应土性状态进行E0 、、CBR测试,测试,建立现场测定与室内试验的关系,得到建立现场测定与室内试验的关系,得到E0~~L0、、E0~~CBR的相关换算的相关换算关系式,以此为基础,可以单独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确定关系式,以此为基础,可以单独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确定E0值。
值 4.结构层回弹模量结构层回弹模量E1a)我国现行的我国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规定 沥青路面结构按设计回弹总弯沉沥青路面结构按设计回弹总弯沉ld和设计容许层底弯拉应力和设计容许层底弯拉应力σσR R两个指标控制厚度设计当采用回弹总弯沉设计结两个指标控制厚度设计当采用回弹总弯沉设计结构厚度时,所有结构层的回弹模量均采用抗压回弹模量;构厚度时,所有结构层的回弹模量均采用抗压回弹模量;b)b)当采用层底拉应力设计结构层厚度时,拟验算的结构层采用弯拉当采用层底拉应力设计结构层厚度时,拟验算的结构层采用弯拉回弹模量,其回弹模量,其它结构层均采用抗压回弹模量;它结构层均采用抗压回弹模量;c)c)土基回弹模量均采用抗压回弹模量土基回弹模量均采用抗压回弹模量d)d)半刚性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弯拉回弹模量按我国半刚性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弯拉回弹模量按我国《《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JTJ 057)有关规定进行试验测定有关规定进行试验测定e)沥青混合料结构层的抗压回弹模量与弯拉模量按我国沥青混合料结构层的抗压回弹模量与弯拉模量按我国《《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进行试验测定。
测定抗压回弹模量时,取标准试)进行试验测定测定抗压回弹模量时,取标准试验温度为验温度为20℃;测定弯拉回弹模量时,取标准试验温度为;测定弯拉回弹模量时,取标准试验温度为15℃ 5. 5.结构层材料的弯拉极限强度结构层材料的弯拉极限强度结构层材料的弯拉极限强度结构层材料的弯拉极限强度σσσσs s s sa a))))沥青面层与有机结合料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的弯拉极限度沥青面层与有机结合料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的弯拉极限度沥青面层与有机结合料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的弯拉极限度沥青面层与有机结合料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的弯拉极限度 σσσσs s s s应按照我国有关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应按照我国有关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应按照我国有关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应按照我国有关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b b))))路面结构层的各项设计参数,包括抗压回弹模量、抗弯拉回弹模路面结构层的各项设计参数,包括抗压回弹模量、抗弯拉回弹模路面结构层的各项设计参数,包括抗压回弹模量、抗弯拉回弹模路面结构层的各项设计参数,包括抗压回弹模量、抗弯拉回弹模 量以及弯拉极限强度等原则上都应该在确定原材料料源之后,配量以及弯拉极限强度等原则上都应该在确定原材料料源之后,配量以及弯拉极限强度等原则上都应该在确定原材料料源之后,配量以及弯拉极限强度等原则上都应该在确定原材料料源之后,配 合工程,按规定取样后在实验室完成测定工作。
合工程,按规定取样后在实验室完成测定工作合工程,按规定取样后在实验室完成测定工作合工程,按规定取样后在实验室完成测定工作对于高速公路和对于高速公路和对于高速公路和对于高速公路和 一级公路,所有的设计参数必须通过试验室测定,一级公路,所有的设计参数必须通过试验室测定,一级公路,所有的设计参数必须通过试验室测定,一级公路,所有的设计参数必须通过试验室测定,其它等级公路其它等级公路其它等级公路其它等级公路 若部分参数确实有困难无法实际测定时,可以参考规范选定若部分参数确实有困难无法实际测定时,可以参考规范选定若部分参数确实有困难无法实际测定时,可以参考规范选定若部分参数确实有困难无法实际测定时,可以参考规范选定无机结合料粒料结构层的抗压回弹模量测试,可以在工地现场铺筑整层试槽,无机结合料粒料结构层的抗压回弹模量测试,可以在工地现场铺筑整层试槽,无机结合料粒料结构层的抗压回弹模量测试,可以在工地现场铺筑整层试槽,无机结合料粒料结构层的抗压回弹模量测试,可以在工地现场铺筑整层试槽,通过承载板测定方法进行测试详见我国通过承载板测定方法进行测试详见我国通过承载板测定方法进行测试。
详见我国通过承载板测定方法进行测试详见我国《《《《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JTJ 059059)1.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按设计回弹弯沉和容许弯拉应力两个设计指标,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按设计回弹弯沉和容许弯拉应力两个设计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确定交通等级、面层类型、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确定交通等级、面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并计算设计弯沉值ld和容许弯拉应力和容许弯拉应力σσR R2. 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沿路线将路基划分为若干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沿路线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路段的土基回弹模量值路段,确定各路段的土基回弹模量值E03. 参考本地区工程经验,拟定若干个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选参考本地区工程经验,拟定若干个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弯拉模量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弯拉模量与抗拉强度,确定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与抗拉强度,确定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4. 计算路面结构表面弯沉值计算路面结构表面弯沉值ls以及结构层层底弯拉应力以及结构层层底弯拉应力σσm5.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路面结构设计层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路面结构设计层的厚度6.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满足要求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满足要求7.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最佳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最佳路面结构方案新建沥青路面厚度设计可按教材新建沥青路面厚度设计可按教材403页图页图14-8所示程序框图逐步完成设所示程序框图逐步完成设计最优方案计最优方案新建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程序新建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程序三、新建路面厚度设计三、新建路面厚度设计三、新建路面厚度设计三、新建路面厚度设计四、新建沥青路面厚度计算示例四、新建沥青路面厚度计算示例 教材教材402页页五、路面竣工验收指标五、路面竣工验收指标五、路面竣工验收指标五、路面竣工验收指标路面竣工验收时,验收弯沉值路面竣工验收时,验收弯沉值路面竣工验收时,验收弯沉值路面竣工验收时,验收弯沉值l la a是工程验收的重要指标,它是以不利季是工程验收的重要指标,它是以不利季是工程验收的重要指标,它是以不利季是工程验收的重要指标,它是以不利季节,节,节,节,BZZ-100BZZ-100标准轴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实测路表弯沉代表值标准轴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实测路表弯沉代表值标准轴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实测路表弯沉代表值标准轴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实测路表弯沉代表值l lr r进行评进行评进行评进行评定的。
即定的即l lr r≤ ≤l la a a a)路面的代表弯沉值若不是在不利季节进行测定,还应考虑季节修正路面的代表弯沉值若不是在不利季节进行测定,还应考虑季节修正路面的代表弯沉值若不是在不利季节进行测定,还应考虑季节修正路面的代表弯沉值若不是在不利季节进行测定,还应考虑季节修正b b)沥青混凝土厚度小于或等于)沥青混凝土厚度小于或等于)沥青混凝土厚度小于或等于)沥青混凝土厚度小于或等于5cm5cm时,不考虑温度修正,大于时,不考虑温度修正,大于时,不考虑温度修正,大于时,不考虑温度修正,大于5cm5cm,进行,进行,进行,进行温度修正温度修正温度修正温度修正c )c )取经过季节修正和温度修正后得到的路表弯沉值作为验收评定的实测弯取经过季节修正和温度修正后得到的路表弯沉值作为验收评定的实测弯取经过季节修正和温度修正后得到的路表弯沉值作为验收评定的实测弯取经过季节修正和温度修正后得到的路表弯沉值作为验收评定的实测弯沉指标,并考虑一定的保证率,按公式计算后,作验收评定沉指标,并考虑一定的保证率,按公式计算后,作验收评定沉指标,并考虑一定的保证率,按公式计算后,作验收评定沉指标,并考虑一定的保证率,按公式计算后,作验收评定。
六六 沥青路面改建设计沥青路面改建设计1、路面结构状况调查与评定、路面结构状况调查与评定((1)交通调查)交通调查 对于当前的交通量和车型组成进行实地观测通过调查分析预估交通量增长趋对于当前的交通量和车型组成进行实地观测通过调查分析预估交通量增长趋势,确定年平均增长率;势,确定年平均增长率;((2)路基状况调查)路基状况调查 调查沿线路基土质、填挖高度、地面排水情况、地下水位,以确定路基土组和调查沿线路基土质、填挖高度、地面排水情况、地下水位,以确定路基土组和干湿类型;干湿类型;((3)路面状况调查)路面状况调查 调查路面结构类型、组合和各层厚度,为此需开挖试坑进行量测和取样试验调查路面结构类型、组合和各层厚度,为此需开挖试坑进行量测和取样试验量测路基和路面宽度详细记载路表状况及路拱大小对路面的病害和破坏应详量测路基和路面宽度详细记载路表状况及路拱大小对路面的病害和破坏应详加记述并分析产生原因;加记述并分析产生原因;((4)路面修建和养护历史调查)路面修建和养护历史调查 现有路面状况调查工作包括如下内容现有路面状况调查工作包括如下内容A.路线分段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路线分段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同一路段路基的干湿类型与土质基本相同。
同一路段路基的干湿类型与土质基本相同2)同一路段内各测点的弯沉值比较接近,若局部路段弯沉值很大,应先进)同一路段内各测点的弯沉值比较接近,若局部路段弯沉值很大,应先进行修补处理,再进行补强行修补处理,再进行补强3)各路段的最小长度应与施工方法相适应各路段的最小长度应与施工方法相适应 (一般不小于(一般不小于1000m在水文、土质条件复杂或需特殊处理的路段,其在水文、土质条件复杂或需特殊处理的路段,其 分段长度可视实际情况确定分段长度可视实际情况确定 B.各路段计算弯沉值计算各路段计算弯沉值计算K1,,K2—分分别为季季节影响系数和湿度影响系数,可根据当地影响系数和湿度影响系数,可根据当地经验选用;用;—路段的路段的计算弯沉算弯沉值((0.01mm);); S—路段内原路面上路段内原路面上实测弯沉的弯沉的标准差准差((0.01mm);); —保保证率系数,高速公路、一率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公路Za取取1.645;;补强强二二级及二及二级以上以上 公路路面公路路面时,, Za取取1.5;补强三、四级公路时取;补强三、四级公路时取1.3;;—路段内原路面上实测弯沉的平均值路段内原路面上实测弯沉的平均值 ((0.01mm););K3—温度修正系数。
温度修正系数2.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的计算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的计算—弯沉弯沉测定定车的的轮胎胎压力;力; D—弯沉测定车双圆轮迹的单园直径;弯沉测定车双圆轮迹的单园直径; m1—轮板对比值,一般情况下应通过在旧路面上进行对比试验确定在没有对比资料轮板对比值,一般情况下应通过在旧路面上进行对比试验确定在没有对比资料的情况下,推荐取值为的情况下,推荐取值为1.1;;m2—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扩大系数计算其它补强层层底拉应力及弯沉值时,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扩大系数计算其它补强层层底拉应力及弯沉值时,m2=1.0 计算与原有路面接触的补强层层底拉应力时计算与原有路面接触的补强层层底拉应力时 ::En-1—与原路面接触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与原路面接触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MPa)) h′—各补强层等效于原路面接触层各补强层等效于原路面接触层En-1相当的等效厚度(相当的等效厚度(cm),按下式计算),按下式计算 3.加铺层设计加铺层设计 加铺层设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加铺层设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a)计算原有路面的当量回弹模量;计算原有路面的当量回弹模量;b)拟定结构组合方案及设计层位,确定各加铺层的材料参数;拟定结构组合方案及设计层位,确定各加铺层的材料参数;c)根据加铺层的类型确定设计指标。
当以路表回弹弯沉为设计指根据加铺层的类型确定设计指标当以路表回弹弯沉为设计指标时,弯沉综合修正系数标时,弯沉综合修正系数F按下式计算确定按下式计算确定当以弯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仍按新建路面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当以弯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仍按新建路面设计方法进行计算d)设计层的厚度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设计层的厚度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e)对于季节冰冻地区,中湿与潮湿路段,还应验算防冻厚度对于季节冰冻地区,中湿与潮湿路段,还应验算防冻厚度f)根据各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的加铺根据各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的加铺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