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1.doc
1页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四、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手癣、足癣、小麦叶锈病 ③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作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五、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①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如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酵母菌,酸奶、泡菜——乳酸菌,制醋——醋酸菌,制酱——霉菌 ②食品保存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和繁殖;常用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高温灭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冷藏冷冻法 ③疾病防治。
主要指抗生素治病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胰岛素是对大肠杆菌转基因形成治糖尿病的药物 ④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第五章 病毒一、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一、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大到小的七个等级,并对每一类群地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2、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3、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4、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5、动物的主要类群: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6、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 我国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杉、珙桐(中国鸽子树)厦门特有的珍稀动物有:白海豚、白鹭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内涵: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3、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1)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2)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四、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如来自国外的水葫芦);(5)乱砍滥伐;(6)乱捕滥杀2、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含义: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功能: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
目的:(1)保护生态系统(如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2)保护珍稀动植物(如保护斑头鸟、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青海湖鸟岛保护区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种子、精子库)(4)健全法制管理,全球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