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豆棚闲话》的荒诞叙爭.doc
10页浅谈《豆棚闲话》的荒诞叙爭作者:蔡庆发布吋间:01-08-25【内容提要】本文以西方话语体系小“荒诞”概念为参照,结合中国传统叙事文学中荒诞的含 义,从表象世界的荒诞离奇到作家生存境遇的荒诞化表达,对《豆棚闲话》的荒 诞性作一定考察成书于明清之际的《豆棚闲话》(以下简称《豆》),是一•部近年來备受关注的话 本小说集,韩南先生曾在《中国白话小说史》中说到:“《豆》的出现,标志着和 中国白话小说本身的基本模式和方法的决裂”的确,创作者思想的深刻性与复 杂性,艺术丄呈现的创新元素,以及文本包蕴的多层审美意蕴,这些都吸引了不 少研究者的H光,已有的研究资料分别从遗民文学、叙述学、话木小说文体流变 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细致分析,本文则试图以西方话语体系中的“荒 诞”概念为参照,对《豆》的荒诞性作一定探讨荒诞”的洋文名为“absurd”,在西方文化话境中,“absurd”是与“人的异 化”、“非理性”相生相伴的,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指出:“荒诞就产生于人 的呼唤与世界不合理沉默之间的对抗”对见absurd是指任与世界的一种紧张 的对立关系二战后,“absurd ”频繁出现于哲学著作与文学创作中,它不仅是 哲学、文学范畴,同吋也直指一种生命体验,生存状态,它“是人的意图与现实 之间残酷紧张的较量”中流露的一种情绪、感受。
国人将“absurd”译为“荒 诞”,是充分结合了荒诞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含义荒”,《辞海》释之“无 也”,“虚也”、“空也”、迷乱”诞”,《辞海》解释为“妄为大言也,欺也”荒” 与“诞”合成一词,是指“虚妄不可凭信之”(《辞海》)古人常用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來评价传奇、志怪或笔记体小说中离奇、虚妄、怪诞、不尽人情的描述 这与西方现代主义作品中对现实的荒诞描述有相似Z处,其审美特征也有趋同 性因此,荒诞在词典小一般定义为不合逻辑,不合情理,悖谬,无意义和不可 理喻,亦指缺乏秩序或价值综合"absurd"和“荒诞”的丰富涵义,《豆棚闲话》中的荒诞审美特性既体现 为故事、情节等显性层面的怪诞、离奇、不合情理,也吸附着作者深层的理性思 考与一种更真切的生命体验•表彖世界:荒诞的故事、情节、人物、场景作为文人独创的话本小说,《豆棚闲话》所提供的经验世界里,不仅有较为传统、 忠于细节的现实主义描写,同吋还呈现出一•些荒诞虚幻的人物,匪夷所思的情节, 和迷离恍惚的场景首先来考察体现在故事情节中的荒诞离奇特征与悖谬因索艾衲在十二则故事 中,采用古今杂糅、吋空交错的手法,或驱遣人、鬼、神、兽同台共演,或删造 缺少现实依据的大义、大忠、大孝之奇人,或借助梦境,虚构仙界凡间离奇怪异 Z事,或用人物言行的悖谬因素来凸现现实的荒诞可笑。
在《豆棚闲话》的世界 里随处可见不合常理常情的奇幻情景忠诚苦节”、为母尽孝的高隐之士介之推 原来是个惧内之人,被奇妒的妇人纠缠致死(《介之推火封妒妇》);清高隐士叔 齐一反常态,难耐寂寞,成为变节之士豺狼虎豹心慕高义,也想学义士的浩然 正气,放弃扑杀本性,投名弃暗,在听了叔齐“应运而生,待时而动”的劝告, 又决定及时行乐,回归本性众兽为保护叔齐,可以和没手没脚,有颈无头的恶 鬼对峙,兴帅造反的洛邑商民打着捍卫商家的旗号,私底下却是满足口己夺取天 下的私欲(均见《首阳山叔齐变节》)汪兴哥“痴痴呆呆,到了十五岁,格格 剌剌,指天画地,一句说话也不明白,却似哑巴一般”,十六岁之后却拥有超常 规的经商理念,本钱散尽,被人骗财仍然心平气和,只凭借一句承诺,不问来人 行藏来历,径直以五万金相赠(《朝奉郎挥金倡霸》)忠心为国的道德典范范蠡 实则心怀鬼胎,损公肥私,贪图钱财,为一己之私欲,阴谋水葬爱人西施(《范 少们水葬西施》)此外,第十一则《党都司死枭生首》里,受伤不死,没有脑袋 的厂体居然还有活人的行动能力,被俘自尽的党团连可以起死冋生,挥刀砍下仇 人头颅后,尸身才扑到在地第八则《空青石蔚子开盲》里,光棍无赖油里滑、 滑里油假扮官吏,审理迟先、孔明的纠纷,结果被二人称为“清廉好官”。
一心 想获得光明的瞎子,在被奇石点亮双H后,反而痛苦流涕,世间的碌碌红尘“尽 成了无穷芒刺”,情愿闭上眼,重回黑喑世界,落得清闲自在第二是人物形象的荒诞性在《豆棚闲话》的人物谱系中,既出现了神仙鬼怪, 又活跃着经过主观变形、被扭曲刊化了的历史人物,还有荒诞滑稽的刊怪者,以 及拥有反常思维的特立独行者艾衲充分运用变形、夸张、反讽等手法塑造i系 列偏离审美常规的奇人,这些奇人在表现形态上都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距离,无 论神人丑怪,他们的荒诞、离奇总是给接受者造成“惊异”,他们以不合常规逻 辑,不可理喻的面貌出现,给读者的阅读心理制造强有力的冲击艾衲笔下的神人与一般神魔小说中神人的外在形象并无明显区别,或是“二、三 尺高,庞眉皓齿,白发银须的老汉”,或是被天神天将簇拥着龙车凤辇而来的齐 物主神人角色的功能在于调和丹陋者在道德选择的困境中面临的现实与心理的 重重矛盾第七则齐物主的出现就是如此,作者借神人之口,阐明“道隆则隆, 道污则污”的道理,肯定了叔齐投明弃暗的行为艾衲非常钟情于丑陋者的刻画,因为,“在文学中,丑一直是作为美的对立面而 存在,为审美被理想化吋,TI便是清醒的旁观者”①,卓越的创作者总是倾向于 用刊的形象來包裹严肃深刻的理性思考和人生哲理。
他笔下的刊怪者滑里油、油 里滑、迟先、孔明以及变形了的历史人物无不是些荒诞滑稍、庸俗可笑Z辈且 看艾纳对历史人物的精心改造叔齐、范蠡、西施、介之推是儿位变形了的历史 人物这些千百年来飘浮于浩瀚历史典籍的道德典范、人格符号,都成了作者戏 谑嘲弄的对象,义士叔齐是个灵活善变、投明弃暗的变节者,美人西施不过是相 貌平平、毫无德行的村妇,忠臣范蠡则是一意为己、居心叵测的阴谋家,高义 Z士被解构成为私欲所驱使的凡夫俗子,一切祟高的行为都是个人私欲的表现, 艾衲用凡夫俗子对抗道徳典范,借私欲攻击崇高千百年来,人们对经典人格形 成的稳定的审美认同心理被颠覆,崇高与卑下扭结成一股强大的审美张力,从接 受者角度看,艾衲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使读者在逆向接受的奇异心理中感受着人 物的荒诞可笑此外艾衲还虚构了妒妇石氏的形象,石氏是“碧眼高瞰,紫色似 兜而孔,张着簸箕大的红嘴”的半老妇人,十年一妒,害人致死,妒到不可理喻 的地步总之,荒诞的人物活在荒诞的情节中,无论是轰然倒塌的庄严形象还是 那些丑怪者滑稽可笑的言行,《豆棚闲话》的荒诞人物世界给读者造成阅读上的 陌生化效应和西方现代派作家一样,艾纳选择丑怪者,描绘他们荒诞滑稽甚而 是悖谬的言行,寓意在更好地表达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与直面事物本真的精神。
还有一类是特立独行的奇人如大义Z党都司、大孝Z小乞儿是最能体现艾衲的 道徳理想的党都司性情刚烈,大义凛然,受害冤死后仍然凭着忠义之英灵扶丿' 数罪,死断生颅小乞儿躲在山中,鼓盆歌舞,为母祝寿,身虽下贱,却品质高 洁,一片至纯孝心感天动地一个行义,一个行孝,言行都有超乎常人思维的奇 异之处更有那汪兴哥,幼年痴思,成年后大智若愚,具有凡人难以企及的大智 慧,借银万两,却不问来人姓名艾衲正是在这样貌似荒诞不可信的言行举止中 寄予严肃深刻的思考,构建内心的道徳标准第三是场景的幻化与吋空操作的荒诞性杨义在《中国叙事学》中谈到:“吋间幻化,是与神话思维模式或佛教观念的流 行有关,它们以吋间幻化来改造、伸缩和反讽人间生存的吋间状态《豆棚 闲话》正是一个融神话、传说、历史与现实为一体,自由出入于古今各种场景的 奇特文本,艾衲用幻笔设置出众多飘忽不定、迷离恍惚的流动场景,通过时空的 不断切换来实现隐喻现实的创作旨意第一则讲述介之推与妒妇的故事,作者有意在开篇的入话,叙述者“老成人”以 第一人称内视角叙述“某年某月” 口己在山东济南渡口听到的传闻,老成人遭 遇的神道原来在唐吋《述异记》中就有记载,此渡口名叫“妒妇津”,由妒妇津 牵引出晋代刘伯玉与妻子段氏的一段渊源。
正话中,吋间又冋落到了战国吋的晋 国,地点转换为山西晋地,叙述人变为“一老者”,故事由轶事传说进入历史演 绎,虚构石氏奇妒害性,遗祸介Z推的虚妄Z事很显然,艾衲借助蒙太奇手法, 让吋空场景自由组接,忽而指向现实,忽而进入历史,忽而飞至神话将读者的 思维与想象引入一片荒诞虚幻的世界第七则《首阳山》,艾衲依据现实逻辑构想叔齐的生活场景,在历史人物身旁安 插大量现实描写,让历史叔齐在现实中显身西|1|±,上上下下、川流不息的假 隐士们进山的人脑场景带给人强烈的现实感,而山下洛邑商民与众兽们的辩驳对 抗又给现实蒙上一层荒诞色彩叔齐下山寻求出路,结果遭遇“黑旗黑帜,黑盔 黑甲,黑袍里面的洛邑商民”都是些“焦头烂额、有手没脚、有颈无头的i班阵 上伤亡”,正当叔齐进退两难、深陷困境吋,“东南角上祥云冉冉,几阵香风,一 派仙乐齐鸣”,仙人齐物主出现,一番顺天应人的诉说后,“黑云黑雾逍遥四散, 满地却见青莲万多,涌现空中”,叔齐立身起来,却原来是南柯一•梦梦境与仙 境交错,场景充分幻化,令人产生不知今夕是何年的陌生感第八则《空青石蔚子开盲》,是集中体现作者吋空幻化手法的篇章此篇空间转 化之大,真正的是上天入地,或神或人,忽梦忽真,吋空上的变异处理使人间形 态与仙界形态完全粘合。
人物变幻莫测,有罗汉的前生今世,也有俗子的人生起 伏,空间转换则由天界到凡间,从虚幻的西牛贺洲,东胜神州到现实中的中州、 华山,在飘移到“无何有之乡”的杜康堤,最后定点于昆仑神山空间”在这 里处于天地阴阳混为一体的胶合状态空间的迅速转换与人物的变幻不定,营造 出一种亦真亦幻、似是而非的荒诞感,作者自己也说“此段说话实是玄虚”,真 真假假,假假真真,这也是杨义先生所说的“超越吋空限定,争取大幅度的时间 幻化谋略,使古今两种叙事因素互相干涉,从而创造出浓郁的喜剧性和“似非而 是”的佯谬性叙事效果”,总Z,时空、场景、人物的不确定性为整个文本增添 了一层浓厚的荒诞色彩作者:蔡庆发布时间:01-08-25二深层叙事:荒诞背后的历史真实与个体批判 如果说艾衲提供的仅仅是一个荒诞化文本,而缺乏深度意义的指涉,这就不足以 支撑其艺术魅力的内在依据,艾衲给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些用现实逻辑无法解 释的人和事,肖我们从文木中分离一些荒诞、不可信的情节,抽剥众多经主观变 形的具有漫画式或丑化色彩的人物吋,荒诞的反面——意义便凸现对艾衲的 小说不能用通行的标准來判断,他关心最多的,是所描写的惊人的事实,而不是 对人的行为和性格的表现;是对故事的解释,血不是为读者将故事戏剧化”②。
因此,荒诞化只是一种叙事策略,荒诞这种感性形式往往包裹着严肃深沉的思考, 也体现个体对人生、历史、现实最清醒的认识它指引读者朝向文字背后的内蕴 世界探索关于艾衲的个人资料,除了《豆棚》夕卜,我们知之甚少已有学者考证艾衲作为 遗民知识分子的身份③,也有人称艾衲为一位边缘化的文人④,尽管我们并不确 知艾衲的真实姓名及身份地位,但从《豆》展示的现实图景、人生世相来看,艾 纳的生命与易代、战争、文化裂变、浪漫思潮紧密相连,艾衲见证了历史的巨变, H睹了晚明王朝的异常腐败,也经历了界族新朝的残酷文化专制,他在小说中谈 天说地、言神言鬼,制造人神共出,人兽相杂的奇异世界,令人疑心他所指并非 人间,艾纳苦心孤诣想要将现实荒诞化,其用心可谓良苦在他所处的政治环境 中,他的言说权利遭到巨大威胁,文字狱与告讦风迫使他只有借假语言真事,曲 折隐晦地表达以全身远祸,保证文本的流传因此,艾纳手中吋刻握有两套笔墨, 一为幻笔,一为实笔,幻笔为读者虚构荒诞虚幻的世界,实笔则直指明清鼎革吋 期的历史现实艾衲生于明清鼎革之际,作为战争的幸存者,他饱尝世事的艰辛,也看透世相的 荒唐与•丑恶,他以清醒的的头脑,冷峻的F1光打量着历史转折吋期的人生世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