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发展历史沿革.doc
10页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一、原屈原农场八分场小学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1978年至 1983年屈原农场八分场共有小学学校 8所,分别命 名: 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一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二小学屈原农 场八分场第三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四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 五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六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七小学,屈 原农场八分场第八小学1983年 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二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 八分场第三小学,并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团湖小学1983年 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四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 八分场第五小学1985年 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八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 八分场第七小学1986年 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五小学和屈原农场八分场第 七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六小学,并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 场北区联校,1990年下学期再次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菱湖学校 2000年设立屈原管理区,学校正式命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办事处 菱湖小学1990年 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一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 八分场团湖小学,并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中心小学2000年设立 屈原管理区,学校正式命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办事处中心小学。
2003年 8月白鱼歧办事处与营田镇合并,撤菱湖小学和中心 小学,并入屈原管理区白鱼歧中学,命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小学二、原屈原农场八分场初中、高中教育发展历史沿革1978年屈原农场八分场有中学一所,前称为汨罗江农场永红中 学,1978年原汨罗江二分场行政区划分,沉凤路以南设立汨罗江农 场八分场,学校授名为汨罗江农场第八中学1978年至 1980年期 间开设了初中部和高中部1980年 8月全场高中分批撤并而撤销高 中部,后改名屈原农场第八中学2000年设立屈原管理区,学校更 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中学2003年全区乡镇合并,白鱼歧办事处 与营田镇合并,仍称屈原管理区白鱼歧中学2004年 8月撤校,初 中教师分流乡镇学校,学生分流琴棋中学,屈原一中屈原二中三、屈原管理区营田镇小学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1978年至 1984年期间,原屈原农场一分场有小学 12所,分别 命名为:一分场二队小学,一分场三队小学,一分场四队小学,一 分场五队小学,一分场六队小学,一分场七队小学,一分场八队小 学,一分场十队小学,一分场十一队小学,水产二队小学,凤山小 学,营田完小 1984年设立营田镇,从一分场划出五个行政队,小学 2所。
即: 凤山小学,营田完小余下 10所棣属屈原农场一分场 1、屈原农场一分场小学学校历史沿革 1985年 8月一分场六队小学,一分场十队小学,一分场十一队 小学三校合并,择址三洲新建,命名为三洲小学 1985年 8月一分场二队小学,一分场三队小学两校合并,择址 千秋新建,命名为千秋小学 1985年 8月一分场七队小学,一分场八队小学两校合并,择址 荷花新建,命名为荷花小学 1992年 8月撤荷花小学,并入一分场五队小学,更名为一分场 中心小学 1992年 8月至 1994年期间一分场共有小学 5所:三洲小学, 千秋小学,中心小学,四队小学,水产二队小学 1994年营田镇与一分场合并,命名为营田镇共有小学 7所: 屈原农场营田镇三洲小学、千秋小学、中心小学、四队小学、水产二队小学、凤山小学、营田完小 2、屈原农场营田镇小学学校历史沿革 1997年 8月撤凤山小学并入屈原小学 1999年 8月撤四队小学并入营田镇千秋小学 2000年设立屈原管理区,学校更名为屈原管理区营田镇ХХ 小学 2002年 8月撤水产二队小学并入营田镇中心小学 2003年 8月撤三洲小学并入营田镇中心小学 2003年 8月全区乡镇合并,白鱼歧办事处与营田镇合并,新增 白鱼歧小学一所。
2005年 8月撤千秋小学并入营田镇中心小学 2008年 8月撤营田完小并入屈原二中 2008年 9月至今营田镇小学共 2所:白鱼歧小学,营田镇中心 小学四、屈原管理区营田镇初中、高中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营田中学前身是汨罗江农场向阳中学,筹建于 1965年 9月,五 年后更名为汨罗江农场第一中学1976年 9月至 1980年 8月学校 增设高中部1980年 8月全场高中分批撤并,撤销高中部后改名 屈原农场第一中学2000年设立屈原管理区,学校更名为屈原管理 区营田中学 2003年 8月全区乡镇合并,白鱼歧办事处与营田镇合并,新增 白鱼歧中学一所营田镇中学共 2所 2004年 8月撤白鱼歧中学,学生分流屈原一中,屈原二中,琴 棋中学 2004年后至今营田镇仍为中学一所:屈原管理区营田中学营田教育基本情况简介 白鱼歧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用地面积 0.2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0.32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 4000 平方米,田径场地一个,100米直道一条,2×250米环一条,标准 篮球场地一个;绿化用地面积:2100平方米服务半径 7.5千米, 覆盖人口 0.8万人在校学生 186人,教学班级 6个,平均班额 31 人。
在编专任教师 10人,其中中级职称 8人,学历合格率 100% 校园封闭式,学校固定资产总值 125万元现有教学楼一栋,建于 1996年 9月,3层,建筑面积 2800平方米,总投资 85万元普通 教室 6间,可容纳学生 300人,功能室,图书室,活动室齐全,仪 电、仪器均达国家 I类标准,实现了班班通图书藏册 6400册,学 生电脑 30台;教师食堂 2间,一层建于 1986年 6月,占地面积 30 平方米,总投资 1.2万元,能满足教师就餐;传达室一间,一层, 建于 1996年 9月,占地面积 20平方米,总投资 1万元;厕所男女 各一,蹬位足够,建于 1986年 6月,一层,占地面积 60平方米, 总投资 2.5万元;老师住房 2套,建于 1986年 6月,一层,占地面 积 220平方米,总投资 6万元 营田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包括初中部和小学部学校 占地面积 3.7万平方米,建筑用地面积 0.3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 积 0.49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4万平方米,田径场地一个, 100米直道一条,2×250米环一条,标准篮球场地一个,足球场一个,排球场一个;绿化用地面积 2600平方米。
服务半径 14.5千米, 覆盖人口 4.3万人在校学生 505人,其中小学生 345人,教学班 级 10个,平均班额 34人初中学生 160人,教学班级 5个,平均 班额 32人;在编教职工 42人,专任教师 41人,工人 1人小学专 任教师 23人,中级职称 21人,学历合格率 100%初中专任教师 18人,中级职称 14人,高级职称 4人,学历合格率 100%校园封 闭式,学校固定资产总值 637.68万元现有初中部教学楼一栋,建 于 2000年 5月,4层,建筑面积 1251平方米,总投资 54万元普 通教室 6间,可容纳学生 300人;小学部教学楼一栋,建于 1995 年 9月,4层,建筑面积 2160平方米,总投资 80万元,普通教室 12间,可容纳学生 600人;综合楼一栋,建于 1994年 8月,4层, 建筑面积 1034 平方米,总投资 52万元;教师食堂 11间,一层建 于 1986年 6月,占地面积 310平方米,总投资 16.5万元,能满足 师生就餐;传达室 2间,一层,建于 2000年 9月,占地面积 50平 方米,总投资 3万元;厕所男女各一,蹬位足够,建于 1995年 9月, 一层,占地面积 102平方米,总投资 10万元;老师住房一栋共 16 套,建于 1999年 6月,5层,建筑面积 2160平方米,总投资 138 万元。
学校功能室,图书室,活动室齐全,仪电、仪器均达国家 I 类标准图书藏册 16400册,电脑 45台,每个教室都建有多媒体, 实现了班班通 30多年来经过历任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 者的辛勤努力,营田的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原湖南省副省长甘霖,在国防科大工作的钟飞煌,在省政 府供职的张孝雄、张岳雄、张雄飞、柳美景,留日的柳阳,留美的 许进超,省科技厅的杨治平,市政府供职的柳国防;白鱼歧中学培 养的钟飞煌现供职省安全厅,韩梦康现任深圳移动公司总裁等等 尤为 1996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以迎“国检” 、 “省市两项督导评估” 、 “合格学校的创建”为契机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吸纳社会资金 办好教育,办大教育改善了办学条件,改变了校园面貌,加强了 硬件 设施建设,并顺利通过2008年湖南省两项督导评估评为优秀, 2012年评为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011年由国家福彩首批全额 资助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落户营田中学,为营田的教育发展蓝图添上 了浓彩的一笔如今校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雄伟气势的现代化 教学大楼、科技楼巍然屹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入教室,现代化 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受益于全镇农民子弟。
这些都标志着营田教 育发展的脉络和渊源 全镇已形成“学前—小学—初中—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的大 教育格局,为科教兴镇、文化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前教育 “普三”有卓有成效,学前一年幼儿教育率100%,学前三年幼儿教 育率87%义务教育成效显著,2011年全镇小学入学率100%,巩固 率100%,辍学率为零,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辍学率控 制在2%以内,全科合格率80%,升学率91.4%十六周岁人口受完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8.2%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在职技术员10人,讲师团25人,远程操作员9人,科普办工作人员5人,科普志 愿者80人,信息员20人,惠农服务站人员8人,“三下乡”服务 队15人,示范村6个,项目8个,示范户80户,新农村建设示范 村2个2011年培训人数6480人,培训30.1%培训内容包括早育 秧免耕栽培,微耕机日常维修和保养,冬季农业开发,机插双季超 级稻,鸡春季饲养管理,生猪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使受训人员 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农民工输出230人,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