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华支睾吸虫.ppt
25页华枝睾吸虫,宠物1212:刘伟江,,概述,华枝睾吸虫,又称肝吸虫 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呈地方流行性:东亚和东南亚一、形态,(一)成虫虫体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略钝,外形似葵花籽仁大小为10~25×3~5 mm,体薄而柔软,活体时呈淡红色,死后为灰白色华枝睾吸虫成虫玻片染色标本,,华枝睾吸虫活成虫,(二)虫卵,是人体寄生蠕虫卵中最小的黄褐色,似芝麻状,微小,平均为29×17m前端较窄有小盖,其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后端钝圆有小疣样突起卵内含成熟毛蚴三)尾蚴,由体和尾部组成体部:210-240m,呈圆筒形,具有眼点1对,腹吸盘小于口吸盘有穿刺腺6对,排泄囊位于虫体后部呈三角形或椭圆形 尾部:尾长约等于体长的2-3倍,长尾尾蚴是其特征,其上有透明的背鳍和腹鳍四)囊蚴,为肝吸虫的感染期(感染阶段): 指寄生虫能使人感染的阶段 .,二、生活史 成虫 卵 毛蚴 胞蚴 雷蚴(终宿主:人猫犬) (第一中间宿主:螺蛳100天)囊蚴 尾蚴(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1、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长角涵螺和赤 豆螺。
2、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鲤科鱼类:草鱼、青鱼、鲢鱼等, 淡水虾也可以成为第二中间宿主,终宿主:人或一些哺乳动物(猫、狗),1.具吸虫生活史的特点 经历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交替 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宿主 有阶段性,各阶段不可愈越 2.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宿主 3.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和胆囊内 4.感染期为囊蚴 5.经口感染 6.感染后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华枝睾吸虫生活史小结,三、致病,(一)致病机理 1.致病因素:机械刺激、代谢产物和分泌物等诱发变态反应 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炎性反应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2. 病变的主要部位:肝的次级胆管华枝睾吸虫病的主要危害性是患者的肝受损,3.病变形成,(1)华枝睾吸虫感染可诱发胆囊内色素结石的形成: 死虫、虫卵、脱落的胆管组织→结石核心→胆石 (2)胆管胆囊炎(3)胆汁性肝硬变胆管内上皮细胞有脱落和增生, 管壁因结缔纤组织增生而变厚,并有大量腺体增殖,邻近肝细胞有脂肪性变、萎缩和坏死现象 (4)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华枝睾吸虫致病机理,分泌物与代谢产物,胆管上皮脱落,增生,管壁增厚,癌变,管腔狭窄,胆管阻塞,细菌感染,胆道炎症,机械性刺激与压迫,虫卵、死亡虫体碎片,胆汁性肝硬化,胆石症,,阻塞性黄疸,,,,,,,,,,,,,,,(二)临床表现,⑴轻度感染者: 肝脏组织在显微镜下已有明显病理性变化,临床症状不明显 ⑵中度感染者: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常见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经常性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⑶严重感染者: 晚期可造成肝硬变性腹水,甚至死亡。
可并发阻塞性黄疸、胆绞痛、胆管炎、胆囊炎、发热等症状 (4)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者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少数可致侏儒症,易误诊为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等,四、实验诊断(Lab.Diagnosis),1.病原学诊断 ⑴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 改良加藤氏厚膜涂片法 各种集卵法(自然沉淀法) ⑵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离心沉淀检查,2.免疫诊断,方法: 皮内试验(ID):81%-94% 间接血凝试验(IHA):68.4%-98.7% 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IEP):8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90%-95%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60%-94% 优点: 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及动态观察3.B超、CT检查,(1) B超:可见肝内光点粗密不均,有团块状或小斑片回声,中小胆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胆管壁增厚、粗糙、回声不增强 (2)CT检查: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四周呈管状扩张,其长度与直径比多数小于1:10被膜下小胆管呈囊样扩张,以肝周边分布为主,少数病例可见不规则组织块影六、防治原则1.注意饮食卫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期囊蚴对加热较为敏感,实验证明:1 mm厚的鱼片在90℃水中,囊蚴1秒即可死亡,60℃时,15秒可被杀死。
因此,应注意鱼肉及所用餐具的加热处理除做好人的饮食卫生外,还应注意不用生鱼、虾喂养猫、犬等动物2.加强粪便管理 防止可能含虫卵的粪便入水 3.治疗病人和感染者 吡喹酮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毒性反应低以及体内吸收、代谢、排泄快等优点用法为每日15~25mg/kg,每日1次,连服3 ~ 5d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