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公共管理运动.docx
7页B 新公共管理运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 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在西方,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 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席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的公共部门管理变革运动有诸多称呼:“管理主义” “新 公共管理” “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 “后官僚制典范” 或“企业型政府”到90年代后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对世界上最大的123个国家进行的 一项调查表明,重要的政府改革正在全世界进行在很大程 度上,类似的改革也发生在其他不同的国家这场运动从两 个方面看是国际性的:首先,它已经扩展到了蒙古、瑞典 新西兰和美国等一系列国家其次,改革范围很广,政府已 经利用管理改革来重塑国家的作用及其与国民间的关系1. 新公共管理的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作的界定是: (1) 企业管理技术 的采用;(2)服务及顾客导向的强化;(3)公共行政体系内的 市场机制及竞争功能的引入尽管表述不同,但各种定义的 基本取向是一致的,即新公共管理是一种以采用商业管理的 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特征的管理主义。
2. 新公共管理运动-原因第一、“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被财政危机逼出来的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上台前都要许愿造福老百姓,以致公共服 务、社会福利的投入越来越大,政府不堪重负20世纪70 年代出现石油危机,西方经济不景气人们不情愿继续纳“重 税”一方面是“投入要大”,另方面是“征税困难”,矛盾 促使他们不得不另辟蹊径第二、“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西方 国家在福利和税收上 的左右为难,带来社会政策上的左右摇摆,结果是失信于民克林顿在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报告中公开承认:美国政府不 仅面临削减开支问题,而且还面临信任赤字就是这个“信 任赤字”迫使西方政府开展“新公共管理运动”第三、“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被理论危机逼出来的原 有的科层制模式是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现在已经后工业社 会了,僵化刻板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代社会而其赖以建立的两大理论基础—— 威尔逊和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理论早已无法解决政府所面对的日益严重的内部问题管理理论到了非创新不可的 地步了第四、“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被科技革命逼出来的这主要是指电脑的普及,以及随之而来的网络化网络化把地球 变小了网络化把地球变平了什么事情都是“一杆子到底”了。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出了什么事,几分钟后全世界都可以知道第五、“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被经济全球化逼出来的 经济全球化对参与的国家来讲,是竞争的激烈化你在区域 化中是胜利者,在全球化中就未必了怎么办?唯一的办法 是提高国家竞争力,这里当然包括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改 革公共管理的制度和政策第六、“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被公共管理的对象逼出来 的公共管理的对象是现代人现代人是地球人,现代人是 被网络一网打尽的网民做好这种人都很难,管理好、服务 好这种人更不容易怎么办?仍然是要改革、改造、改进公 共管理3. 新公共管理运动-内容各国政府推进“新公共管理”的做法不尽相同,可是“新 公共管理”的内容大体一样学者的论述也是大同小异1、政府角色定位新公共管理倾向于把决策制定(掌舵)和决策执行(划桨) 分离的体制为了实现两者分离,新公共管理主张通过民营 化等形式,把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交由市场和社会力量来 承担而政府主要集中于掌舵性职能,如拟订政策、建立适 当的激励机制、监督合同执行等,引导它们为实现公共利益 的崇高目标服务2、专业化管理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必须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如何做和 向谁负责在政府中,管理型而不是专家型的人员应越来越 多地担任部门领导。
因为在新公共管理者眼里,管理是一项 需要技能的职能3、企业管理方法的引入基于管理具有相通性这一认识,西方国家在行政改革的 实践中广泛引进企业管理方法,并用企业管理理念来重构公 共部门的组织文化新公共管理中的项目预算、业绩评估、 战略管理、顾客至上、产出控制、人力资源开发等主要源于 私人部门的管理实践,出现了公私部门管理在理论和方式上 的融合4、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在设定的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 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并做出系统的绩 效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效率和成本 收益等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主要是以“ 3E ”为标准,即经 济、效率和效益5、产出控制用绩效和计划预算取代原有的预算制度计划预算是根 据机构特定项目来进行资金分配,员工也变成了计划预算的 一部分同时,战略管理受到政府重视这就意味着要明确 组织使命并对其能否实现目标有所预期,还要了解组织与环 境相适应的程度,组织在该环境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环境 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些技术通过产出与资源相结合才能更 好地利用各种资源6、竞争引入 新公共管理主张用市场的力量来改造政府在公共部门 中引入市场机制,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公共部门机 构之间展开竞争,提高公共物品及服务供给的效率。
竞争机 制的引入带来了公共部门服务的市场检验、优胜劣汰的局 面7、以顾客为中心新公共管理把社会公众视为政府的“顾客”认为公共组织 应以“顾客满意”为宗旨并且强调政府对顾客的有求必应; 行政的可理解性与可接近程度;行政部门对顾客参与决策的 公开程度是否存在补救措施,而且,整个经济效率须依赖于 公共部门在提供商品及服务时如何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4. 新公共管理运动-成效二十年来,尽管“新公共管理运动”也受到各种指责和 批评,但它还是像一股旋风,从现代政治理论的发源地英国 渐渐刮遍了大半个地球,成为西方公共行政领域的时代潮 流对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理论上讲,“新运动”打破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政治、 行政二分法模式,引进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等方法 西方人做事大概总是爱考虑成本和收益,最后把这一套做法 干脆也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令人耳目一新这场运动对西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成效显著: 首先,这场政府改革运动,不同程度解决了发达国家面 临的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提升了政府运作能力,回应了在 全球化中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新公共管理运动” 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削减经费,降低成本,增强能力的行政 目标。
2)确立了为顾客服务的崭新行政理念政府自觉地 把管理职能定位在是管理的掌舵人而不是划船者这样就超 脱于具体事务之外,集中精力参与政府决策的制定,对一些 能够外包的公共事务,可以让一些 NGO 机构去做同时政府 通过授权和分解责任,引入激励机制,对人员实行聘任或合 同制,大大缓和了政府内部管理的紧张,用成绩来决定升迁 去留,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行政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西方国家公民对政府效率低下、机构臃肿、办事拖沓 的印象其次,“新公共管理运动”不仅在西方,也对包括东方 在内的一些国家,提供了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新模式这个 模式也就是奥斯本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所描绘的“企业化 政府”的诸多特点如在服务提供者之间展开竞争,把政府 的控制权从官僚机构那里转移到社区,授权给公民,把评估放在效果上而不是投入上,采用参与式的管理等也就是彼 得斯在《治理的未来》中提出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即市场 化政府、参与型政府和多元性政府这些概念和实践,是人类管理历史上的突破人们的印 象中,一提行政管理,就会和官僚体制,和组织制度,和人 事管理、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联系起来这股新运动为人们 带来了崭新的理念和创新的实践,它把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乃至管理科学和政策研究,还有社会学、政 治学等学科的一些重要概念、理论、原理和技术、方法等引 入公共管理中,为人类管理文明的历史涂了一笔重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