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护棚搭设方案.doc
19页目 录一 、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防护棚搭设布置: 3四、防护棚的搭设 3五、防护棚搭设的质量要求 6六、防护棚搭设安全措施 6七、防护棚拆除安全措施 8八、计算书 10一 、工程概况:项目名称:轨道交通11号线昌吉路站地块建造商品住宅—A2地块商业楼;建设单位:上海绿地盛坤置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天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上海同济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上海绿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上海市嘉定区西北接百安公路,东南临轨道交通11号线昌吉路站、西南为康苏路道交通11号线昌吉路站地块建造商品住宅—A2地块商业楼为一栋框架结构6层、地下一层,和一栋单层配电房总建筑面积34585 ㎡因塔吊覆盖范围内安全要求,特在围墙北侧、东侧、及场内钢筋棚、木工间等搭设防护棚二、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 80-9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201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5、 施工图纸、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7、《建筑施工手册》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9、《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10、《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汪正荣著1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三、防护棚搭设布置:防护棚处于1#塔吊和2#塔吊回转半径内,在塔吊吊装区域内的必须按规定搭设防护棚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为便于人员的进出方便和施工操作方便,搭设防护棚高4m,宽2.4m立杆采用直径为48的钢管,钢管立杆间距为1500mm,扫地杆离地200mm,以上间距1500mm设置横杆,上部区域设置两层防坠棚,同时设置局部加强柱每10米设置一个,且两个端头各设置一个,搭设范围及布置具体详见“防护棚搭设平面图”具体为围墙外侧部分钢筋棚和木工棚搭设搭设防护棚高4米,长度具体见平面尺寸,钢管立杆间距为1500mm,扫地杆离地200mm,横杆间距为1500mm, 同时设置局部加强柱每3米设置一个,且两个端头各设置一个,上部区域设置两层防坠模板,其中下一层增设一道彩钢瓦片防雨具体见平面图中钢筋加工棚及木工棚四、防护棚的搭设 4.1 材料及规格4.1.1 根据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以及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本工程防护棚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规定的钢管,钢管型号为Ф48*3.0㎜连接件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定的扣件;4.1.2 钢管、扣件均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4.1.3 防护棚采用由毛竹制成的竹笆板;4.2 防护棚基础4.2.1 防护棚基础利用下浇筑80mm厚C2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完全满足使用要求即可使用,立杆下设置200*200mm垫板。
4.2.2 防护棚基础设有排水措施:主要利用防护棚基础找坡排水4.3 立杆 4.3.1 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布置,错开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得大于步距的1/34.3.2 开始搭立杆时,应每隔6~9m设置一根临时抛撑,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可根据情况拆除4.3.3 立杆顶端宜高出防护棚顶层,必要时可采用搭接接长立杆,以便在防护棚周边沿马路或作业区一侧,竖向按放防坠物回弹立笆该模板绑扎固定在二根横杆上4.3.4 立杆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步距、纵距等应按立面图布置4.4 纵向水平杆4.4.1 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2跨,间距为1.8m4.4.2 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得在同步或在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面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4.4.3 纵向水平杆 应贯通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4.5 横向水平杆4.5.1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4.5.2 根据防护隔离板材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4.5.3 横向水平杆为桁架结构时,在其立杆(柱)支承点处,应加设防滑扣件4.6 扫地杆防护棚底脚必须设置纵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4.7 防护棚顶临边围档防护棚顶面的两侧边缘设防护拦板围档拦板高不小于1000mm4.8 防护隔离板笆4.8.1 防护隔离为九夹板,在上下层搁栅杆杆面上分别各铺一层每层九夹板用铁钉钉牢4.9 纵向斜撑4.9.1 沿防护棚外侧纵向方向每隔6m设一道纵向斜撑,与地面成45°-60°角度4.9.2 斜撑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采用不小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4.9.3 斜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为150-300mm4.10 横向斜撑防护棚必须设置上端斜拉杆斜撑(拉杆)的间距同立杆间距4.11 布设下层搁栅杆及铺设防护竹笆4.11.1 下层搁栅杆铺设在排架上弦面,间距@300mm一根。
并用扣件将其与下弦扣牢为了使搁栅杆中间保持在平直的位置,应设一道直系杆(Ф48钢管),将各搁栅杆扣固均匀、平直4.11.2 铺设防护竹笆要求每块竹笆稳固在搁栅杆群面上,4角4点扣扎牢固4.13 布设上层搁栅杆及铺设防护九夹板(做法与4.11条相同)五、防护棚搭设的质量要求5.1 地基基础:表面坚实平整,不积水,底座沉降量不大于10mm5.2 立杆垂直:立杆采用6m钢管时允许偏差±50mm5.3 间距:步距允许偏差±20mm,纵距允许偏差±50mm,横距允许偏差±20mm5.4 纵向水平杆高差:一根杆的两端允许偏差±20mm,同跨内两根纵向水平杆高差允许±10mm5.5 主节点处各扣件中心点相互距离不大于150mm5.6 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高差应不小于500mm立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立杆步距的1/35.7 纵向水平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立杆纵距的1/35.8 扣件的拧紧扭力矩:控制在45~60N.m六、防护棚搭设安全措施6.1 防护棚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及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应体检合格,方可上岗作业6.2 搭设防护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靴6.3 防护棚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规定进行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准使用,并做好验收记录6.4 遇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搭设与拆除作业6.5 搭设完毕后应做好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防雷保护区内可免)6.6 各类设施的防护棚严禁与脚手架相连6.7 人行通道应按平面图贯通,并做好指示标志牌6.8 搭设防护棚脚手架前,应搭设临时性满堂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应有防倾覆和防止坠物伤人的措施6.9 工地临时电线路的架设不得在防护棚脚手架上6.10 防护棚搭拆时,地面应设围档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监护,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6.11 防护棚使用期间,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6.11.1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支撑、桁架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6.11.2 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6.11.3 防护棚立杆的沉降和垂直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6.11.4 剪刀撑(含斜撑)是否符合角度(45°-60°)的要求,刚度是否有保障安全防护棚隔离板是否捆绑牢6.11.5 防护棚面上的杂物、垃圾是否清扫干净。
6.11.6 下层防护面有无剩余(可活动)的材料、工具及废物等6.12 在使用期间,不得随意拆除脚手架杆件如遇特殊情况,应预先申请,办好手续,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临时拆除,当工作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原样6.13 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有关部门批准6.14 不得以防护棚为卸料平台,堆放周转材料6.15 不得在防护棚上凉晒衣被七、防护棚拆除安全措施7.1 拆除前,组织项目副经理、工程师、安全员、班组长对防护棚整体进行检查,如防护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或损坏,应立即进行整改和加固,以保证防护棚在拆除过程中不发生坍塌危险7.2 对参与防护棚拆除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检查、监护人员进行施工方案、安全、质量、保护等措施的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拆除范围、数量、时间、和拆除顺序、方法,物件垂直运输设备的数量、防护棚上的水平运输、人员组织、指挥联络的方法和用语、拆除的安全措施和警戒区域交底应签字齐全7.3 拆除现场必须设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警戒区域内严禁非操作人员通行或在防护棚下方继续组织施工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防护棚拆除,应配备良好的通讯装置。
7.4 仔细检查吊运机械包括索具是否安全可靠7.5 如遇强风、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得进行防护棚的拆除夜间实施拆除作业,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备7.6 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严格按高处作业规定执行和遵守安全纪律、拆除工艺及方案要求7.7 拆除人员进入岗位以后,先进行检查,加固松动部位,清除防护棚内留下的材料、物件及垃圾块所有清理物应安全输送至地面,严禁抛掷7.8 不允许分立面拆除或上下同时拆除(踏步式)认真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7.9 拆除防护棚应一步步进行,由上而下,一不一清的进行拆除剪刀撑的拆除,应先拆中间扣件,再拆两端扣件7.10 所有杆件与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允许杆件上附着扣件输送地面,或两杆同时拆下输送地面7.11 所有底笆拆除,应自外向内竖立、搬运,防止自里向外翻起后,笆面垃圾物件直接从高处坠落伤人7.12 当日完工后,应仔细检查岗位周围情况,如发现留有隐患的部位,应及时进行修复或继续完成至一个程序、一个部位的结束,方可撤离岗位7.13 拆下的防护棚、钢管、扣件及其他材料运至地面后,应即时清理,按规格堆放,保持场地清洁 通道防护棚:道路宽度2.4m,搭设高度4.0m。
单立杆间距1.5m,直接搭设在砼硬地坪上上下横向水平杆之间间距1500mm底部200mm处设置纵向扫地杆,双层棚间距600mm,上层、下层用木板满铺上部1000mm,四周设置一道防护栏杆,用九夹板作为围档八、计算书由于防护棚有双层防护,故只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不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书中规定防护棚开间方向为横向,进深方向为纵向,简图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