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docx
5页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 ◎李文彦 张立莉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根据教育部的这个意见,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都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前提下,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要完成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就应从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材、创新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专业与教学内容设置、创新专业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1.创新教学理念高职院校作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孕育、产生、传播的重要场所,要想在变化迅速的知识经济时代永远保有活力,首先应该成为创新型组织,而教师则是这个组织中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成员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依然从事着自己所学专业的教学工作,多年来仅仅在很窄的学科范围中从事教学,因此,他们漠视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要求不断进行的知识更新与专业拓展,进而以不变应万变,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许多人已沦为观念僵化、知识老化、能力退化的教师。
另外,由于高职院校一些教师虽然拥有硕士甚至博士学历,但实际教学理念与水平依然停留在较低的学识水平上,最终必然导致其丢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要建立创新型的课程体系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讲,语文课是一门非常传统的课程,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十几年的时间,全程开设,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其课程性质主要定位在该课程的工具性上,再加上为了学生升学,语文教学不得不听命于考试这根指挥棒,所以这种文字游戏式的应试教育方式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存在着严重的局限因此大学语文若继续重复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无论是对该课程还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来讲都将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因而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全面革新,以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体系2.创新教材体系教材是教学的根本长期以来,一提到教材,我们总有一个习惯性的思维:统编教材、一个模式我们并不是否定统编教材,问题是统编教材能否更好地满足不同背景院校、不同专业的要求,能否满足特色的需要,如能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使用统编教材更好但现实是这些问题无法解决如财经院校有经济背景的专业所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必然要考虑到与学生专业方向的结合,与变化着的生动的社会实际结合;艺术院校或艺术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必须要满足艺术生的素质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文化演变成重要的生产力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突出文化这根主线,而教材编写必须反映这一特点,尽可能地包括中西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与此同时,对大学生影响非常巨大的大众文化也应该给以关注,当今流行的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格建构和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以人文性为主的大学语文教材对此必须有所涉及,以引导大学生正确审视大众文化,减少行为的盲目性教材要尽可能多样化,应该鼓励在统一教学大纲的要求下编写与院校性质、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大学语文教材为满足人文素质教育这一需要,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打破传统的以文学史或文体类型组织文本的界限,根据作品的人文内涵聚积作品;或者以文学文化史为纲,串起经典名著与名篇,将文化专题与作品解读结合,把美学专题与影视文本结合,将某类艺术品欣赏方法介绍与该类作品评介结合等等3.创新教学内容体系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扩展型公共人文课程教学内容不仅限于语言文字、文章文学,还包括音乐、美术等人文艺术它对于进一步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促进其获取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国内的语文教育体系分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型课程,二是研究型课程,三是扩展型课程。
高职《大学语文》属于扩展型课程,应注重以能力训练为中心,依据市场实际需要设置教学的知识点与训练的能力点高职教师必须“用教材教”而不能“教教材”由于教材永远落后于市场实际的发展,所以这种教材知识给教师提供一个必授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市场实际的发展,对学生传授与训练最新的知识与技能4.创新教学方法教与学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在信息爆炸时代,教给学生良好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教授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应接不暇,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和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授学生能够自由出入知识宝库、以最大速度撷取知识的方法,努力寻找大学语文教学与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结点,促进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这才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创造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增大课堂训练的时空范围,同时还必须加大学生课后训练的组织性,例如,将科技写作教学转化为课题小组训练,以写出科研文章为结果,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了解科研工作的一般过程,掌握从事科技开发与实施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全部课程任务,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目的(其他专业写作或成立模拟公司或建立模拟行政机构等进行训练)。
在这一点上,许多高校早已有所作为,北京大学原校长陈佳洱认为,形成一种创新思潮比发展一门科技更重要;清华大学鼓励低年级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工作,是学生在入学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里就可以以我为主地进行科学研究,完成项目并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得到学分鉴于学生对专业实务一无所知和各类学校的特点,施教时可以以写出参观记、调查报告等为要求,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实训中心和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可经常邀请各类专家开设讲座,使学生了解生产、服务、技术、管理机构第一线的产品设计、工艺实施结构、营销、管理理念及方法等5.创新专业与教学内容设置创新专业与教学内容设置就是要与市场竞技同步或适应超前发展学校作为教育产业实体,其生存、发展轨迹同样遵循市场机制的规律把这种理念移植到高职院校,要在未来竞争中位于不败之地,教师就必须通过学习不断创新,并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技术,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技能型人才不断变化的要求,使培养的专业人才“适销对路”另外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技能知识密集型组织,是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教师是这一组织中最重要的技能知识密集群体,更应该重视调整“合格教师”的标准,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是否合格,必须看其是否能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形势,开设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选修课程,学校也要针对市场需要,整合创新专业与教学内容设置。
6. 创新专业创新专业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该立足于自己所学与所教的专业,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拓展例如,教授工科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在技术领域里称为行家里手;教授商务类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受聘于商务企业,站在商务发展的前沿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设计,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总之,从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材、创新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专业与教学内容设置、创新专业等方面入手,坚持“就业导向”,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特点,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对从业者提出的要求,以确保高职院校和学生的双向发展只有这样,高职语文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注:本文为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参考文献:[1]张波.大学读写训练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潘慧莉.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9).[3]李卫光.以就业为导向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李文彦 张立莉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054048)-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