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业医师证资格考试儿科学复习重点.pdf
85页第 一 单 元 绪 论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ROOOg)至出生后7足天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 75cm,体重3T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3.喂养指导4.传染病预防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 14岁)开始之前七)青春期:女 孩11、12岁 到17、18岁;男孩13、14岁 到182 0岁练习题1.胚胎期是指受孕后的(答案:A)A.8周以内B.9周以内C.10周以内D.11周以内E.12周以内 答疑编号210101012.小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日渐消失的时间是(答案:C)A.生 后1 2个月B.生后23个月C.生后56个月D.生后79个月E.生 后10 12个月 答疑编号21010102第 二 单 元 生 长 发 育一、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二、体格生长(重点)(-)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 k g,生后第1 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1 岁体重平均为9kg,2 岁 12kg,2 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体重计算公式:40,反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在发热、脓血便23 天后发展为中毒型三)类型:休克型;脑型即呼吸衰竭型;混合型四、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诊断应注意:夏秋季节,遇到小儿急性高热,一时找不到原因的;家庭中或密切接触者中有菌痢患者;发病初期有高热和神经症状,可予灌肠大便检查热性惊厥:6 个月4 岁,体温突然升高时出现惊厥,抽搐时间短,多数仅惊厥1次,一般情况好,无感染中毒症状二)流行性乙型脑炎:79 月份发生,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改变,大便检查正常五、治疗(-)防止循环衰竭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东葭若碱、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微循环;糖皮质激素;纳洛酮肌注或静注二)抗菌治疗:三代头抱菌素三)防止脑水肿和呼吸衰竭:颅压高者用20%甘露醇,严重病例短期用地塞米松,呼吸衰竭者用呼吸机治疗。
四)降温止惊练习题1.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好发年龄是(答案:B)A.12 岁B.27 岁C.79 岁D.912岁E.5m m为阳性(+);10 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疱、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反应(+)二)临床意义1.阳性反应曾种过卡介苗;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小儿,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小儿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在两年以内由阴性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从原来小于10mm增大至大于10m m,而且增大的幅度大于6m m,表示新近有感染2.阴性反应未感染过结核;初次感染48周内;假阴性反应;技术误差或所用结核菌素已失效第二节原发型肺结核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一、病理基本病变为渗出、增殖与坏死结核性炎症的主要特征是卜.皮样细胞结节及郎格汉斯细胞坏死的特征性改变为干酪样改变病理转归:1.吸收好转:病变完全吸收,钙化或硬结(隐伏或痊愈)2.进展:原发病灶扩大,产生空洞:支气管淋巴结周围炎,形成淋巴结支气管屡,导致支气管内膜结核或干酪性肺炎支气管淋巴结肿大,造成肺不张或阻塞性肺气肿。
结核性胸膜炎3.恶化:血行播散,导致急性栗粒性肺结核或全身栗粒性结核病二、临床表现症状:低热、纳差、疲乏、盗汗等咳嗽、轻度呼吸困难眼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压迫症状体征:周围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肺部体征可不明显,与肺内病变不一致婴儿可伴肝脾大三、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及体征外,详细询问卡介苗接种史及结核接触史;有无卡介苗瘢痕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应做有关检查三)X线检查1.原发综合征:肺内原发灶大小不一典型“双极影”少见2.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炎症型:结节型;微小型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致管腔狭窄,或与支气管壁粘连固定,以致活动受限2.粘膜充血、水肿、炎性浸润、溃疡或肉芽3.在淋巴结穿孔前期,可见突入支气管腔的肿块4.淋巴结穿孔形成淋巴结支气管瘦四、治疗(-)无症状或症状不多的原发性肺结核杀死病灶中结核菌;防止血行播散异烟肿配合利福平或乙胺丁醇,疗程9 12个月二)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异烟腓、利福平、毗嗪酰胺应用23个月后以异烟阴、利福平或乙胺丁醇维持异烟肺疗程12 18个月,利福平或乙胺丁醇疗程6 12个月第三节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
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一、病理结核菌使软脑膜弥漫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并形成许多结核结节炎性渗出物易在脑底诸池聚集常见第7、3、4、6、2对颅神经障碍,可有急性动脉炎、脑实质病变、脑室管膜炎、脑积水二、临床表现(-)早 期(前驱期):12周性格改变和结核中毒症状中 期(脑膜刺激期):12周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嗜睡、惊厥;颅神经障碍三)晚 期(昏迷期):13周昏迷、惊厥频繁发作三、诊断(四)病史: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近期急性传染病史五)临床表现:性格改变,结核中毒症状,颅压高表现.(六)脑有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毛玻璃样,留膜可找到结核菌白细胞50500X1()6/L,分类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降低,蛋白增高七)X线检查:约85%的患儿胸片有结核病改变,90%为活动性病变,48%呈粟粒性肺结核A)脑C T扫描:基底节阴影增强,脑池密度增高、模糊、钙化、脑室扩大、脑积水或早期局灶性梗塞九)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帮助,但50%患儿呈阴性反应四、鉴别诊断(-)化脓性脑膜炎:重点鉴别点是脑脊液检查,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二)隐球菌脑膜炎:起病更缓慢,颅高压症状显著,视力障碍及视神经乳头水肿更常见,墨汁染色可见隐球菌。
三)病毒性脑炎:起病急,脑在液糖和氯化物正常五、治疗(-)一般疗法:休息、护理、合理营养控制炎症1.强化治疗阶段:异烟腓、利福平、叱嗪酰胺及链霉素应用34 个月2.巩固治疗阶段:异烟朋、利福平或乙胺丁醇总疗程12个月或脑方液正常后6 个月利福平或乙胺丁醇912个月三)降低颅内高压1.脱水剂:20%甘露醉2.利尿剂:乙酰哩胺3.侧脑室穿刺引流,腰穿减压和鞘内注药,脑外科治疗四)对症治疗:控制惊厥、维持电解质平衡五)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疗程812周练习题1.观测PPD试验结果的时间是(答案:D)A.20-30 分钟B.1218 小时C.2024 小时D.4872 小时E.12 周【答疑编号:210901012.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脑有液最关键的鉴别点是(答案:E)A.脑有液压力增高B.脑脊液蛋白增高C.脑脊液外观清亮D.脑脊液细胞数100X1()6/LE.脑脊液糖氯化物降低【答疑编 号:210901023.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的表现是(答案:D)A.面神经瘫痪B.惊厥C.昏迷D.性格改变E.视神经乳头水肿【答疑编号:210901034.PPD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中正确的是(答案:B)A.儿童PPD阳性表示体内有活动结核B.儿童PPD强阳性表示体内有活动结核C.PPD硬结直径5mm为强阳性D.PPD强阳性表示病情较重E.PPD强阳性表示接种过卡介苗【答疑编 号:210901045.PPD试验皮内注射皮丘直径为(答案:C)A.1 3mmB.35mmC.6 10mmD.1012mmE.13 15mm【答疑编 号:210901056.无症状原发型肺结核,治疗选择方案是(答案:A)A.异烟财+利福平,912个月B.异烟明+链霉素,912个月C.异烟肿+利福平+乙胺丁醇,912个月D.异烟胧+乙胺丁醇,69 个月E.利福平+乙胺丁醇,69 个月【答疑编号:210901067.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症状的特点不包括(答案:E)A.表情淡漠,好哭,嗜睡B.低热,盗汗,食欲减退C.便秘,性情改变D.头痛,呕吐E.反复惊厥【答疑编号:210901078.卡介苗接种后所致结核菌素阳性反应是指硬结直径(答案:B)A.20mm【答疑编号:210901089.小儿初次感染结核菌至产生变态反应的时间是(答案:E)A.4872 小时B.46 天C.12 周D.2.53 周E.48 周【答疑编号:21090109110.男,5 岁。
患结核性脑膜炎,首选的治疗是(答案:A)A.链霉素+异烟腓+利福平+毗嗪酰胺B.链霉素+异烟朋C.链霉素+对氨水杨酸钠D.链霉素+异烟腓+对氨水杨酸钠E.异烟朋+对氨水杨酸钠【答疑编号:2109011011.5岁男孩,低热,干咳,皮肤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多发性一过性关节炎及颈淋巴结肿大常见于(答案:D)A.风湿热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C.类风湿性关节炎D.原发性肺结核E.川崎病【答疑编号:21090111第 十 单 元 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解剖生理特点(-)解剖特点新生儿及婴儿口腔粘膜薄嫩,唾液分泌少,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常发生胃食管反流,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易发生溢奶及呕吐,胃容量出生是3060ml,13 月 90130ml,I 岁时达250300ml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不易发生肝硬化二)生理特点小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3 个月以下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婴儿胃排空时间水为1.52小时,母乳23 小时,牛乳34 小时婴儿肠道吸收率高消化道感染时,肠内细菌或毒素容易进入血液,易发生全身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则以大肠杆菌为主第二节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 个月2 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病因1.易感因素(1)消化系统特点: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对食物的耐受力差;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消化道负担重.(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胃内酸度低,胃排空较快,对胃内细菌杀灭能力弱;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SglA均较低;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2.感染因素(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2)细菌感染致腹泻大肠肝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粘附-集聚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亚型3 种耶尔森菌:产生肠毒素,引起侵袭性和分泌性腹泻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均可引起腹泻3)致腹泻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多见3.非感染因素(1)食饵性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喂养不当引起2)症状性腹泻:如患各种感染疾病时.,由于发热和病原体的毒素作用并发腹泻。
3)过敏性腹泻:对牛奶过敏者较多4)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活 力 降 低(主要为乳糖酶);腹部受凉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等都可能致腹泻临床表现病 程在2周以内为急性腹泻,病 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1.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