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同理心: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305937567
  • 上传时间:2022-06-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1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同理心”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    刘艳珊“同理心”,也可以简单称为换位思考,就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而且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要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对方的一种方式同理心”就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往往能真正地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运用“同理心”,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这是师生沟通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更理性地解决问题,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还会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同理心”,从而建立更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尊重与信任从教多年,我经常会听到很多老师在抱怨:“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我们把谈心、批评、甚至惩罚等手段全都使用了,却发现他们不当一回事,完全体谅不了我们的苦心每当这时候,他们脸上就会露出“恨铁不成钢”可又无可奈何的神色但他们却没有认真地反思过:自己在和学生的沟通上用对方法了吗?事实上,很多教育失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而造成的,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源往往在于教师对自我角色的错误定位,认为自己必须要在学生面前保持“绝对权威”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这些教师往往显示出俯视学生的态度,认为“我是老师,我说的当然是对的,并且是为你好的”,而没有聆听学生的感受这种单向的说教模式,不仅是无效的,有时候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教育是否成功常常取决于师生之间的沟通质量初中阶段是学生青春期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自我意识活动空前高涨,他们往往会对家长和老师喋喋不休的提醒感到厌烦,对说教式的教育嗤之以鼻,把自己一些在大人眼里的“任性”行为标榜为“有个性”而“同理心”,有助于教师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再以“教师威严”来简单训斥学生,为师生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曾教过一位叫小浩的男生,他父母外出打工,一直寄居在姑妈家里他无心向学、性格叛逆,时有夜不归宿现象,家长无计可施,他本人也摆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当我了解到他的情况时,特意在一节劳动课上向他“求助”,帮我把一大摞书放上书架顶上也许他平时听到的都是抱怨和批评,当我诚恳地向他道谢时,他露出了腼腆的笑我再假装不经意地提起他夜不归宿的问题时,他也没有多大抵触,就跟我坦白是因为他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很少与他沟通,姑妈对他要求严格,所以他觉得很压抑,干脆就在朋友家过夜听到这里,我并没有马上批评他不懂事,而是对他说:“你的心情,老师懂然后跟他分享了我在青春期时叛逆父母的一些事,也许是我的故事感染了他,他的眼睛逐渐红起来当我再和他分析父母和姑妈对他严格要求的背后所代表的爱的时候,他显得若有所思。

      过后,我还与他父母沟通,要多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我也经常和他在校园散步聊天慢慢地,他的性情较以前温和了,再也没有夜不归宿的现象他对学习的兴致也高了,成绩不断进步,中考后,升到一所较好的高中更理性地解决问题心理学上有个“霍桑效应”:霍桑工厂有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但工人们的情绪仍不满,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通过一个“谈话实验”,工人们的情绪得到了发泄,他们心情舒畅,干劲倍增霍桑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积极聆听学生的想法,使他们的情绪充分宣泄,然后再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提示,让他们自我分析,从而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我校2014届有一名叫小琪的女生,刚入学时性格有点乖张,较少和同学打交道她英语成绩中上,但课堂上缺少积极性在一次小组活动中,当大部分同学都在组长的带领下练习关于预订酒店房间的情境对话时,她却和组长争吵起来经了解,原来是她觉得组长的安排——把课文里的范文简单换掉地点、房型以及价格等信息,缺乏新意;而组长觉得,组内另外两位同学的英语基础不大好,如果变化太大,也许不能完成对话如果此刻我只是简单地判断哪位同学的想法更好,可能都会使另一方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我就让她们先听听其他两位组员的意见,最后她们组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由扮演酒店前台的小琪多设置几个问题,组长指导其他两位组员作简单回答。

      我还特意让这个小组到讲台上表演对话,并给予了较高的评分后来,小琪上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她跟我说,当我在她和组长的“拉锯战”中给了她空间,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她发现这样更能解决問题,并且还收获了组员的赞赏和友谊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同理心”在师生相处中,教师的“同理心”能使教育化为无痕,实现对学生心灵的引领同时,学生也会自觉模仿学习,发展自己的“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习得更好的沟通方式,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融洽,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向好的动力多年的育人经验告诉我:当一个学生感受了老师对他的“同理心”——理解和信任,往往能激发无限的潜力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同理心”,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从而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Reference[1]李雪梅.“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J].班主任,2007(8).[2]孙安懿.用同理心化育躁动的心[J].课程教学研究,2016(10).[3]徐玲.谈教师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及运用[J].成功(教育),2008(11).(作者单位:广东省台山市居正学校)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