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与社会作业设计四性.docx
6页品德与社会作业设计四性 摘 要:品德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误认品德是“副科”盛行之下,品德作业受时间、学生精力、家长观念等因素影响,轻视了品德课作业的功能关键词:品德;社会;作业品德作业必须充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性作业,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真正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品德课作业的布置和设置要把握“四个性”,即操作性、趣味性、综合性、差异性一、 操作性笔者认为思想品德作业要注重操作性,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类型的作业来体现:(一) 调查访问学生在调查访问中获得切身体验、亲身感受,更易于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如《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我就让住在小区里的学生对所住小区进行调查(调查项目:绿化带、垃圾桶、路灯损坏情况等),让住在农村里的学生小组合作“调查本村公共设施情况”(调查项目:桥扶栏、垃圾站、健身器材的损坏情况等),再让学生谈体会,这些公用设施有什么好处?你觉得公用设施被损坏后有什么害处?你觉得可以怎样爱护这些公用设施?你打算怎么做?你还觉得可以怎样改进?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们有了亲身的体会后,就更加爱护公共设施了。
而且,学生们把爱护公共设施落实到了行动中,好几个来自农村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地去擦洗了村里的健身器材、垃圾箱等公共设施,住在小区里的同学根据调查和亲身体会,还向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提出了垃圾桶的改进意见,受到了好评二) 动手制作动手做、动手练是让学生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手段学生们可以在亲手做中体会到生活的含义如《爱惜劳动果实》一课,我在教学的基础上,在学生有初步的爱惜劳动果实的观念后趁热打铁,布置了一个让学生小组动手来做笔筒的作业几天后,学生们拿来了他们的作品,有一些笔筒还做得非常精美,但同时他们也带来了小手上做笔筒时留下的小伤疤,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三)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很有趣,学生也愿意扮演,当然,角色扮演的作业是在教师恰当的调控中进行如教学浙教版五下的《红绿灯》,光从课内交通规则的介绍或讲一些故事进行教学,已经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就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后,我及时设置一个十字路口的生活场景,让一个学生扮演交警,其余则扮演各种车辆和行人等,要求大家按照交警的指挥通过十字路口一轮结束,可以换角色再扮演,违反规则的同学要接受教育,如读交通规则二遍,然后再扮演角色。
在学生全心投入到角色中时,遵守交通规则的道德观念就会在愉快的扮演中生成,并自觉地外化为道德行为了四) 劳动实践学以致用,参与劳动实践是一种良好的提高品质的手段因此,我结合适当的课文布置劳动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感悟,在劳动实践中提高如教完浙教版一下《进厨房》一课,我布置了一个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作业,可以帮忙买菜、和妈妈一起洗菜、给爷爷奶奶盛饭、收拾碗筷、倒垃圾等,学生们回去们兴致勃勃地下厨房帮家人干起了活,虽然动作不够娴熟比较累,但听到家长们的赞叹声,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劳动实践让学生的道德信念逐渐建立了起来二、 趣味性如果我们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从而达到道德知识内化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一) 做游戏游戏是学生最喜欢而且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向生活世界回归,寓教于玩,玩中求进如上完浙教版三上《家人关爱我成长》后,我让学生做一个“数数家人的手茧”的小游戏数手茧很简单也很有趣,学生们都兴奋地去完成这个小作业第二天,同学们不仅数出了家人的手茧,而且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同学也明白了家人是因为操劳而得到这么多手茧的。
简单的小游戏作业,却让学生更领悟了大道理二) 讲故事故事人人喜欢听,而讲故事却可以让学生领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精神,教育作用可想而知针对学生与父母的亲切感,乐于为父母讲故事的特点,我尝试布置“为父母或长辈讲故事”的作业三) 小创作小创作可以是编儿歌、作小诗、编小报等让学生亲自把文中的道德知识编写成喜闻乐见的、贴近生活的小作品,再自读自说,互相交流,学生既有一种成功创作的自豪感,又有展现成果的冲动在读、说、欣赏的过程中,道德知识也就在悄然无息中内化了三、 综合性品德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课程,它与其他各门学科相辅相成,小学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整合是必然的我认为品德作业要体现综合性,可以这么做:(一) 与其他学科结合以《爱惜劳动果实》为例,在完成课堂教育之后,可以综合科学、语文、综合实践等学科布置品德作业组织学生在科学课中收集粮食是怎样长成的资料,调查大米的来之不易;结合综合实践课程亲自下地去实践体会生产粮食的劳动的艰辛;学生们在一起时,老师再组织他们一起谈谈心得这样,同学们势必对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从生活实践中真正明白应该爱惜劳动果实,更易于教育目标的达成二) 与少先队活动结合。
少先队活动是渗透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不失时机地把品德作业与队活动结合起来,从队活动中深化品德教育如教学《看好书,读好报》一课,结合教学内容我布置了与主题队会“书香伴我行”相结合的作业在班中设立小小读书角,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交流学生们兴致高昂,讨论热烈,涌现许多“小小阅读家”“小小评论家”,“看好书,读好报”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三) 与班主任工作结合品德作业也要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这样定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为例,课后让学生做内容设计为①调查课间同学们的活动;②问卷同学们希望课间怎样过;③发出课间文明休息的倡议;④主动监督这些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相连的作业,通过调查、交流、体会、内化、行动,在班主任的配合指导下完成的作业效果是良好的四、 差异性“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要求在作业中,对待有差异的学生,制定差异性的作业目标,选择差异性的作业内容,做出差异性的作业评价,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一) 作业目标上的差异对待有差异的学生,应该做有差异性目标的作业在不违背品德教学总目标的基础上,应选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灵活制定作业目标,体现多元性、差异性。
二) 作业内容上的差异在学生不知道老师分层作业原因的情况下,对生活条件优越的同学,我让他们做“参观父母工作时的情景;制定零用钱计划表;比比谁的新衣服穿的时间长”的生活实践作业而对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在给予节约表扬之后让他们做“比比谁的衣服既实惠又大方;制定节俭计划表”的生活實践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来体会生活要节俭,在作业中提高,在作业中达成教育目标三) 作业评价上的差异在这次作业中,我对以前很少用零花钱而现在几乎不用了的同学进行了表扬,也对以前每天几乎要用5元钱而后来每天能少用2元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因为他们都比以前进步了我对以前总对草稿纸不注意而现在会去收集自己的所有用过的本子,制作自己的草稿本的学生进行了赞扬,也对以前一星期要买一本草稿本而现在能做到两个星期用一本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因为他们也都比以前更节俭了实施差异评价,就是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作业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参考文献:[1] 鲁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最有魅力的课程[J].道德教育研究,2004[2] 任菊英.研读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学习《品德与生活》教材的体会[EB/OL].2007.[3] 蒋一之.“生活化”: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研究,2002(5):47-50.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