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养殖黄颡鱼成本分析与发展形势.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18792268
  • 上传时间:2023-04-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6.0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养殖黄颡鱼成本分析与发展形势 2009-09-20 10:28:45 983 来源:富农水产养殖网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我国优质名贵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黄鳜鱼美味、耐运输、销售灵活,选到好料,体色也不是问题,池塘单养与网箱单养效益可观,养殖面积有望继续扩大  一、黄颡鱼基本情况黄颡鱼,广东俗名又称黄骨鱼,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虽较小,但产量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质含量为16.1%,脂肪为0.7%,为优良水产品,是大众消费水产品,近年来在两湖(湖南、湖北)和两江(江西、江苏)等地的消费量尤其大常见近缘种有瓦氏黄颡、岔尾黄颡和江黄颡鱼等,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觅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螺蛳等,偶尔也食水生植物黄颡鱼为温水性鱼类,适应性较强,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黄颡鱼以其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适温性广的特点,而备受养殖业关注,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且因其为底栖鱼类,适应与各种鱼混养,人工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现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成为黄颡鱼的主产地。

      据了解,广东池塘主养黄颡鱼已经有近8年历史,规模化池塘养殖从2004年始在2006年就达到1万亩以上,到2008年养殖面积扩大到2.5-3万亩,饲料市场容量在3万吨以上,主要集中在南海、顺德、清远、新会等地,仅在南海、顺德区域内养殖面积就有近万亩二、黄颡鱼养殖方式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多种,分单养与混养,池塘养殖与水库养殖,甚至还有多种形式的网箱养殖,不同的养殖模式获得不同的产量与养殖效益1、单养选择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水深1.5-2米的池塘,清淤消毒后,每亩水面放尾重2-5克的黄颡鱼鱼种6千尾-2万尾,投喂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4%夏秋季高温时每周加水1次,每次加水30厘米深,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单养亩产量可达1000斤以上在广东,多为以养殖黄颡鱼为主,套养少量四大家鱼或其它名贵淡水鱼(如太阳鱼)的养殖模式一般在5-6月份投放水花,通过一两个月标粗达到5-8厘米后,转入成鱼塘养殖,并开始投喂饲料,放养密度可达到6千-2万尾/亩,到次年1-8月份出鱼养殖10个月左右,大部分达到上市规格(0.2斤/尾)即可出鱼养殖管理并不复杂,注意做好防缺氧工作和防虫工作。

      5-6月份寄生虫比较多,注意杀虫,黄颡鱼属底层鱼,平时多开增氧机一般苗种成活率可以达到80-90%,产量可达1500-3000斤/亩,最高的可达6000斤/亩2、混养在网围、池塘等主养四大家鱼的水面,或主养太阳鱼、虾、蟹、鳖等特种水产的池塘中,每亩套放尾10-20克重的黄颡鱼种150-200尾左右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前提下,每亩可获尾重2-4两左右的商品黄颡鱼50斤左右混养黄颡鱼不仅可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小野杂鱼虾的数量,提高主养品种的产量,还可有效地控制家鱼的锚头鳋等寄生虫性疾病    在浙江湖州地区,有以养殖白鱼为主混养黄颡鱼和养殖黄颡鱼为主混养白鱼的养殖模式,养殖效益比较稳定,养殖规模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3、网箱养殖    在水库及水源有保证的河道均可挂网箱养殖黄颡鱼养殖密度更高,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少疾病、易管理,减少了塘租及电费等投入,注意控制好放养密度,防止出现缺氧等事故,养殖效益较池塘更为可观    网箱养殖一般10个月每平方米网箱面积可产120-150斤左右的黄颡鱼(放苗时间同池塘养殖),苗花成活率约50%,3-4厘米的鱼种成活率可达80%以上,放养密度视鱼苗规格确定。

          三、广东地区主要养殖模式养殖成本对比    四、黄颡鱼养殖前景    1、养殖黄颡鱼利润可靠广东一些最早养殖黄颡鱼的养殖户,从2002年开始养黄颡鱼至今,从18元/斤跌到9.5元/斤,虽然出鱼价格有高也有低,但年年都有盈利不论市场鱼价如何低迷,黄颡鱼的售价始终没有低过成本价每年3-6月份是水产品上市淡季,这个时间段广东的黄颡鱼出售量最大,能获得好价钱广东养殖黄颡鱼的养殖户纷纷表示对这条鱼很有信心,还会继续养这条鱼    2、黄颡鱼耐运输,销售过程中极低损失,中间利润有保证,活鲜水产品流通商热衷于销售    3、黄颡鱼味道鲜美、价格适中,成为大众消费水产品种,国内消费市场庞大黄颡鱼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肉性味甘、平,有祛风、利尿之功效,可用以主治水肿、喉痹肿痛等症,人们有一定的消费习惯广东养殖面积接近3万亩的黄颡鱼70%都是往外省销售,销路畅通无阻    4、黄颡鱼的销售灵活,不同规格价格不一样,各种规格都可以上市销售,也不受季节与气温的影响,养殖户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灵活调整出塘时间,这也是众多养殖户喜欢养殖黄颡鱼的原因之一    依目前发展情况看来,未来几年黄颡鱼的养殖区域会不断扩大,由主养区向周边地区扩散,由主养省份向临近省份扩散,以多种养殖模式共同发展。

      未来几年全国范围内黄颡鱼的养殖量预计仍会有增长    五、黄颡鱼鱼体变色原因分析    目前,黄颡鱼养殖中存在最大问题是养殖过程中鱼体容易发生变色据目前研究的现状及调查了解市场发生各种黄颡鱼变色的情况,可以认为,导致黄颡鱼变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为三大点的因素就是鱼体、环境与饲料    研究表明:调控鱼体色素细胞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与旁分泌细统两者有交互作用,而旁分泌系统是相对长期的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是快速调控调节色素体运动的主要激素和酶起分散作用的有α-促黑色素释放激素、三磷酸腺苷、蛋白激酶C和泌乳刺激素儿茶酚胺等,起聚集作用的有黑色素聚集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褪黑激素等鱼体、环境、饲料等多方面因子会影响到神经内分泌与旁分泌系统工程的调控作用,从而影响这些激素和酶的分泌,进而导致养殖鱼体色的变化    1、鱼体的年龄、大小、健康状况会影响到体色    例如,黄颡鱼在苗期阶段极易发生穿头病,处于疾病状态的黄颡鱼体色是花的    2、环境会影响到鱼的体色,如光照、环境背景色、温度、盐度、高密度和水质因子等    水中污染物破坏神经系统,导致体色变异,如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药物等,水中一些溶解物影响体色,如N-乙酰-5-甲氧基色胺。

      环境引起鱼变色往往被养殖户们忽视,极高密度养殖、乱用药等引起的环境协迫问题导致鱼体变色也常有发生    3、养殖管理不当造成鱼体变色    养殖户也应注意科学饲养,做好饲料的保存,避免高温、日晒、雨淋,以防止饲料氧化、发霉等,避免不适当的饲料投喂方式,如不定时定量投喂,经常性残饵过多等    可以说,由于饲料使用不当过程中发生的饲料氧化情况还是相当普遍,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    4、饲料中营养素组成不合理,或品质发生改变时也会影响鱼体色变化    目前对于饲料引起鱼体色变化的研究及评论很多,归纳为以下一些:    ①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如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饲料中脂肪促进叶黄素的吸收,维生素A和E、EPA、DHA、氨基酸和磷脂等是防止鱼体色异常的物质基础;    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引起鱼体色变异;    ③饲料被氧化引起鱼体白化;    ④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也可能导致鱼体变色;    ⑤色素摄入量不足,导致鱼体着色不好;    ⑥饲料加工过程温度控制不好,受热时间长短使饲料品质变化同样会影响着色;    ⑦饲料中抗生素、药物及原料被掺假等其他颜色抑制因子等对色素沉积也存在影响等。

          六、天邦黄颡鱼料品质稳定、生长快、体型好、不变色    天邦黄颡鱼料利用自身技术与品质优势,成功解决了饲料品质问题导致的鱼体变色,并能同时做到品质稳定、生长快、体型好在市场上,天邦饲料以技术服务为先导,迅速处理客户投诉,并及时诊断其它因素引起黄颡鱼变色的问题,消除客户的疑虑,化解危机,稳定客户与销量,市场口碑越来越好,使之成为广东市场的令人瞩目的产品    实证一:广东惠州博罗黎老板    广东惠州是黄颡鱼养殖的一个新兴市场,黄颡鱼养殖初具规模黎老板是广东天邦开发的新客户之一,从事水产养殖多年,原来主养品种为桂花鱼随着杂鱼成本的升高,桂花鱼价格波动较大,养殖越来越难为此,2008年下半年黎老板决定改养黄颡鱼听朋友介绍,用天邦黄颡鱼膨化浮水饲料养殖效果好、收益高,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广东天邦黄颡鱼料养殖一塘(2亩)黄颡鱼经过近十个月的精心饲养,最终卖鱼结果显示养殖效果非常好,经济效益显著,黎老板对天邦料充满了信心他深有感触,颇有心得,认为用天邦料养殖黄颡鱼省事、放心,不仅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同时体型体色稳定,接近野生状态,产品畅销,成为抢手货总结黎老板的黄颡鱼养殖效果,具体见表2和表3。

          由表2可知,天邦料养殖黄颡鱼饵料系数比较低,如果将杂鱼收获总价折算成黄颡鱼产量,饲料系数为6400÷(4300+4200÷9)=1.34,低于广东市场黄颡料养殖1.5-1.8的一般水平同时黎老板养殖的黄颡鱼成活率较高,达80%,养殖的黄颡鱼健康、安全、不易生病,养殖管理费用低由表3可知,天邦料养殖黄颡鱼每斤鱼饲料成本仅为18000÷(4300+4200÷9)=3.78元(同上,将杂鱼收获总价折算成黄颡鱼产量),成本较低,亩产纯利润达1035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养殖效果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本文来自: 富农网() 详细出处参考: 黄颡鱼价格回升到11元/斤2009年03月12日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南方农村报        浏览量: 5796 次 我要评论  □记者 刘中华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价格已经涨至11元/斤(塘头价,下同),预计今年行情会有好转”,近日,顺德区乐从镇水腾村的养殖户何广荣告诉记者何从2004年开始养黄颡鱼,虽然出鱼价格有高也有低,但年年都有盈利,“今年还是继续养这条鱼,对这条鱼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预计在清明前后会涨至13元/斤”,鱼中张渝明对记者说,黄颡鱼国内消费市场大,外省需求旺盛,广东养殖的黄颡鱼70%都是往外省销,“这段时间在广州黄沙水产品批发市场的黄颡鱼90%都是打包到华中、华东市场。

      由于2008年养殖面积减少而导致存塘鱼少,张对今年黄颡鱼行情看好  投苗量减两成  据了解,广东池塘主养黄颡鱼已经有近8年历史,规模化池塘养殖从2004年始在2006年就达到1万亩以上”,在广东从事黄颡鱼饲料销售的岑镜华告诉记者,到2007年养殖面积扩大到2万亩以上,主要集中在南海、顺德,清远、新会等地,仅在顺德养殖面积就近万亩  2008年受天气、饲料等因素影响,养殖成本大幅上涨,养殖户利润受到影响原来5-6元/斤养殖成本涨到了9元/斤”,在顺德从事苗种繁殖的陈永泽告诉记者,由于养殖面积的增加导致价格下降,“养得好的养殖户略有利润,养得不好的还要亏本”,有部分养殖户开始转养其他品种  “2008年顺德黄颡鱼养殖面积明显减少”,在顺德乐从的黄颡鱼饲料经销商阿成向记者证实,“仅在乐从黄颡鱼养殖面积减少了约30%”做苗种繁殖的陈永泽也明显感觉到销量减少了,2007年他销售的苗种达1千多万尾,而2008年则只有几百万尾了,水花的销量也明显减少,“预计广东的整体投苗量约减少了20%”,陈补充道  市场需求量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