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概论》课程实践环节要求初稿.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0129866
  • 上传时间:2018-05-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概论概论》》课程实践环节暨暑期实践报告相关要求课程实践环节暨暑期实践报告相关要求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概论》》课程组课程组20172017 年年 5 5 月月一、一、 《《概论概论》》课暑期实践环节的目的与意义课暑期实践环节的目的与意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马克思墓碑上的墓志铭:“哲学家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再次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毛泽东同志也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青年大学生作为“早上七八点的太阳” ,是国家发展之栋梁、社会建设之中坚,有必要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参与社会调查,对于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回应社会难题,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人做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通知和江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规定,特制定 2015 年《概论》课程实践环节相关要求二、二、 《《概论概论》》课暑期实践环节形式课暑期实践环节形式1 1、实践课程性质:、实践课程性质:必修,实践报告计入课程总成绩2 2、完成形式:、完成形式:书面调研报告。

      通过内在自觉,围绕相关选题,利用暑期时间真正参与社会实践或开展社会调查,完成一份有实地调查、有真实数据、有内心思考的暑期调查报告严禁抄袭或网络复制粘贴,如发现将判低分甚至不及格3 3、报告总结:、报告总结:开学之后,任课教师将评阅实践报告给出分数,并将在课堂上随机组织暑期实践报告交流会三、三、 《《概论概论》》课暑期实践报告参考选题方向课暑期实践报告参考选题方向1 1、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当地个体经济发展、私营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家庭收入情况、贫富差距情况、当地三大产业发展情况、当地信息化建设、三农问题、地方惠农政策、土地流转、区域发展问题、供给侧改革、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等或是其他感兴趣的关于“经济”的选题2 2、政治建设、政治建设当地农村村民自治情况、基层换届选举情况、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基层政府廉政建设、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基层群众政治参与情况、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地方法治建设、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当地司法建设、居民权利义务观念变化调研、当地西方社会思潮影响情况、当地干群关系、大学生村官、当地社会阶层情况、群团组织改革、基层公务员状况以及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其他感兴趣的关于“政治建设”的选题3 3、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考察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发展、百姓宗教信仰问题、居民文化生活、居民娱乐生活、居民精神生活、婚恋家庭情况、地方文化(传统习俗、信仰)的传承与保护问题调查、居民文化团体建设、居民道德观念、传统风俗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型农民培育、农村风俗习惯或者伦理变迁等其他感兴趣的关于“文化”方面的选题4 4、社会建设、社会建设大学生就业或创业、城市社区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空巢家庭、老龄化问题、乡土教育、 “校漂族” 、新农村建设情况、土地流转、城镇化战略发展、和谐社会的不和谐现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医疗状况、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城乡社会变迁、农村人口结构变迁、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失独老人、放开二胎、教育公平、区域协调或是与“共享发展”等其他感兴趣的关于社会建设方面的选题。

      5 5、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当地生态环境调查、当地的环保政策执行、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循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低碳经济、水污染情况、环保建设情况、水利设施建设情况、美丽中国建设、功能区划分、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环境治理、城市规划与环境综合治理、节地节水的成功案例或经验或是其他感兴趣的关于“生态”建设方面的选题6 6、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等其他问题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等其他问题大学生关心的经济社会问题,但不能脱离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的框架四、四、 《《概论概论》》课暑期实践报告格式要求课暑期实践报告格式要求建议选题小切口,选题小切口, ““小题大做小题大做”” ,,有真正的一手数据分析或者实地访谈材料等1 1、报告格式:、报告格式:A4 纸双面打印或手写;标题:三号黑体;班级、学号、姓名:四号宋体(非加粗) ;正文:小四号宋体,行间距 1、5 倍如果打印稿不按此格式将影响评分,请力争做到形式与内容俱佳2 2、字数:、字数:2000 以上3 3、提交时间:、提交时间:开学第二周课堂4 4、负责人制:、负责人制:各班团支部书记(按序号收齐,每班加一个封面,包括课程、班级、人数、报告份数。

      )五、附录:调研报告思路及格式参考五、附录:调研报告思路及格式参考附录一:访谈类附录一:访谈类实践报告实践报告示例示例大纲思路:大纲思路:一、现象描述一、现象描述二、问题及原因分析二、问题及原因分析三、结论与思考(或对策路径)三、结论与思考(或对策路径)范文参考:范文参考:关于皖北关于皖北 Y Y 村青年农民工村青年农民工““闪婚闪婚””现象的调查现象的调查姓名:高富帅 学号:123456 班级:护理 1101一、一、Y Y 村中映现的婚恋模式村中映现的婚恋模式(一)父母对自由婚恋模糊的态度(一)父母对自由婚恋模糊的态度谢 50 岁左右,普通村民,其有 4 个孩子,一子三女,老大是已经结婚两年,谢现在抱上了孙子,二女儿也已经嫁人,三女儿穆的婚事也已经定了下来,在 09 年底就会完婚,四女儿也在去年 08 年 12 月份结了婚,谢在谈论自己的子女时感到非常的满意和欣慰,因为家里子女都已成家,自己的责任已经尽到按照常理而言,作为父母把儿女的婚事操持完毕就没有什么值得操心的事了,但在言谈中谢却透露出一些哀伤,最后流着眼泪说:“俺几个孩子都不错,都成家了,俺儿也结过婚了,我也抱上孙子了,三闺女的对象是隔壁村赵口的,四闺女家的也是南边 L 镇的,都近,就是二闺女嫁的远,在广西,过年过节都不能来上一趟看看我,还是离的近好啊,生气了能回娘家来,等消消气又能回去好好过日子,我还有孩子爸还能干上几年,离的近,要是她过的不好,我还能照顾上一点,说句不好听的,要是哪天我不行了,离的近的还能见上我一面,像她那么远想见也见不着啊”婚后定居地点很重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婚夫妇会与哪些亲戚联系更密切,而与另一些亲戚的联系要差一些。

      而谢的二女儿却有着“特殊”的经历原来谢的二女儿就是在外面打工时与一个广西小伙子结识并谈起恋爱,最后到广西结了婚,其男友是广西农村人,其居住的村子坐落在一个贫困偏僻的山区,四面环山交通条件不好,只有狭窄的山路可走,没有进村的汽车可乘男方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女方随男方到广西农村结婚,并在那里安了家小孩出生以后,他们两个又外出打工,小孩现在已经 5 岁,而谢的二女儿到目前为止只回过两次家,并且谢一家人至今都没有一个人到过男方家,当然谢的二女儿出嫁时家里并没有为其提供什么嫁妆,据说男方只在当地办了几桌酒,请了些亲戚朋友,婚礼仪式都非常简单,正常情况下这在 Y 村是不可能出现的说到其二女儿,谢不时要夸其女儿长的好,本应该嫁更好的人家,当时谢家里人根本就不知道她在外面谈了恋爱,而谢的二女儿却一直瞒着家人,到了男方家里才打回家里,家里听说了她到男方家里去了,这时家里人心里有数了女儿被人“领跑了” 因为在乡间社会女方是不能随便到男方家去的,除非双方的关系已经非常稳定,女方到男方家去就代表男女双方的关系已经很稳定并且接下来就是择日完婚的事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方到男方家见父母也是一种仪式虽然生气但也没有办法,家里甚至有了不认她这个女儿的想法。

      谢的二女儿到男方家不久就完了婚,生了孩子后才带上孩子和男方一块到家里来那时谢的女儿已经两年没有和家人见面了,谢见了女儿就是几巴掌,之后,母女俩抱头痛哭,谢至今还记忆犹新……二、原因分析二、原因分析…………三、总结与思考(对策分析)三、总结与思考(对策分析)……附录一:附录一:分析型分析型实践报告格式:实践报告格式:范文参考:范文参考:差序格局差序格局姓名:费孝通 学号: 班级: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老最大的毛病是“私” 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信条其实抱有这种态度的并不只是乡下人,就是所谓城里人,何尝不是如此扫清自己门前雪的还算是了不起的有公德的人,普通人家把垃圾在门口的街道上一倒,就完事了苏州人家后门常通一条河,听起来是最美丽也没有了,文人笔墨里是中国的威尼思,可是我想天下没有比苏州城里的水道更脏的了什么东西可以向这种出路本来不太畅通的小河沟里一倒,有不少人家根本就不必有厕所明知人家在这河里洗衣洗菜,毫不觉得有什么需要自制的地方为什么呢?——这种小河是公家的西洋的社会有些象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象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都有某一根柴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以“己”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象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象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