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青海玉树地震藏族患儿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1279691
  • 上传时间:2017-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青海玉树地震藏族患儿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作者:马婷李果萍孟四清王归真 【摘要 】目的:关注青海玉树地震藏族患儿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方法:分析 2010 年 4 月我们共接收的 8 名受伤儿童特点结果:患儿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注意力不集中、依赖心理增强及孤独等心理护理主要给与:建立安全感、积极引导、不要强迫患儿回忆灾难场景、尊重民族习俗、满足患儿心理需求、加强沟通技巧、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减少约束、减少身体损伤及疼痛等结论:针对不同民族患儿及时的救治和精心全面的护理,有利于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儿童;地震;藏族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重大自然灾害中容易受到更大的心理创伤与成人相比,儿童伤害后的心理变化却难以觉察,更需要用心去体会和发现2010 年 4 月 14 日的青海玉树地震后,我们接收了 8 名藏族受伤儿童,由于民族习俗和语言的巨大差异,远离家乡和丧失亲人的痛苦,加之医院陌生的环境、有创操作和身体的病痛,使这批患儿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心理特征和患儿所处的年龄层次,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使患儿和家庭接受现实,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重返家园。

      1 临床资料 2我院于 2010 年 4 月 24 日转入玉树灾区伤员 22 名,其中 8 名为儿童,均为藏族年龄最小为 1 岁 10 个月,最大为 13 岁,男性患儿 3 名,女性患儿 5 名患儿中下肢多处骨折 4 人,骨盆骨折 1 人,上肢挤压伤 1 人,左挠神经损伤 1 人,缺血缺氧性脑病 1 人其中有 2 人由母亲陪伴,5 人由父亲陪伴,1 人为家人陪伴,8 名患儿均有其他家人在地震中丧生 2 心理特征 2.1 恐惧:此批患儿均处于灾后的震惊和发怒期丧失亲人的痛苦,陌生的医院环境,各种操作带来的疼痛刺激,均可引起患儿的恐惧表现为害怕,轻微刺激有强烈反应或恐慌,睡眠障碍,畏惧夜晚,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等 2.2 焦虑:担心自己的学业,担心家乡受灾和亲人受伤情况,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担心预后和功能恢复情况,是否留有残疾不知将来该怎么办,为亲人的死伤感到难过,担心再次受伤 2.3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从众,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中转移出来 2.4 依赖心理增强:行为控制能力减弱住院后,由于躯体疾病的影响,导致精神体力不佳,加之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加倍关怀照顾,引起患儿依赖心理增强,行为退缩,情感脆弱。

      表现为易激动,激惹性增加,稍不随意就发脾气,甚至顶嘴说脏话,较小患儿表现为哭闹或叫喊 2.5 孤独: 8 名患儿均为藏族,语言交流障碍2 人为母亲陪伴,35 人为父亲陪伴,1 人为家人陪伴,父亲及家人不如母亲照顾关心细致,且远离家乡和其他亲属及朋友由于伤病,活动受限,不便与其他患儿沟通交流,使患儿感到孤独 3 心理护理 地震发生后,会给人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刺激,儿童比成人更加脆弱,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及时保护儿童急性心理应激反应出现在灾后 1 周~1 月内,创伤后延迟性应激反应出现在 6 个月后, 1 个人的心理世界重建需要 3 年以上的时间心理危机干预,可使人顺利渡过危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对这次玉树藏族儿童外伤的护理总结如下: 3.1 建立安全感:心理干预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1] 与父母分离使患儿产生压力,应鼓励父母陪伴患儿,使之具有安全感,尽量安排同一位护士照顾患儿,以免其适应困难而出现焦虑不安[2]将家人与患儿安排在同一病室居住,同时将年龄相仿的患儿安排在同一病室,便于沟通交流 安排年龄较大、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以母亲般的关爱护理患儿。

      做到人员相对固定,便于患儿适应和沟通还可让心爱的物品(衣服、玩具)陪伴患儿,使之得到慰藉,减少恐惧和孤独感3.2 积极引导,不要回避真相:地震中老师、同学及家人的去世对患儿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现实,要让患儿尽量宣泄情绪,明白灾难已过去 3.3 不要强迫患儿回忆灾难场景:除非当事人主动愿意倾诉灾情,4否则只要给与支持、关爱和陪伴就可以 3.4 尊重民族习俗:汉藏两族有着差异很大的生活习俗,在护理工作中要尊重民俗习俗,如丧失亲人 49 天内不能洗头剪发,除身体确有不适或病情需要在做护理操作前须征求患儿家属同意,饮食方面也要关注不同的饮食习惯 3.5 满足患儿心理需求:婴幼儿尽量满足生理及心理需求,经常抚摸、拥抱、哄、逗和微笑,可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促进康复对学龄前儿童应主动接近,以轻柔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关心和体贴他们同时为他们介绍其他患儿,共同参与做游戏、看图画、讲故事,让患儿感到快乐治疗时多采用积极鼓励的语言,并让年龄较大的患儿做示范,以消除畏惧心理对学龄期患儿应耐心进行安慰,取得患儿信任,多鼓励表扬,强化患儿自尊自爱心理,提供儿童书籍画册,组织娱乐活动,协助布置病床环境如贴自己的画,吊上折纸或问候卡,创造温馨熟悉的环境,丰富患儿精神生活。

      3.6 加强沟通技巧:多数患儿可用汉语沟通,少数需志愿者进行翻译在语言沟通过程中,要对病人保持真挚、关心和同情感,尽量满足其各种要求,慎重地对待每一次护理技术操作,用行动说明我们对其疾病、身心的关注与重视[3]应做到:①语气应耐心温柔温柔的语气让患儿产生亲切感,并减少患儿对护士的陌生感避免简单粗暴②语言应简单明了,避免使用医学术语③使用积极性语言,避免消极性语言④使用鼓励性语言,避免打击性语言夸奖、赞赏的语言,可使患儿心情愉快,容易配合操作和治疗⑤使5用暗示性语言把需要患儿达到的目标逐步暗示给患儿 3.7 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患儿的心理行为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护士操作过程中告诉家长教育患儿的正确方法,护士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引起的不适告诉家长让患儿面对疾病,克服不适感是对待疾病的正确方法家长教育方法与护士一致时,可增加患儿对护士的信任 3.8 减少约束,给予自主权:患儿对任何约束的反应都很强烈,护士应尽量取得患儿配合,减少身体约束必须约束时,向患儿讲明理由,让其了解这是暂时性的措施,危险过后则可恢复活动日常生活方面,多提供几项饮食内容、方式及活动内容供之选择,减少患儿因接受治疗丧失的自主权[4]。

      3.9 减少身体损伤及疼痛:除婴儿早期外,所有孩子对身体损伤均感恐惧在有疼痛的检查、治疗和康复训练前,给予准备,可减少恐惧让患儿参与治疗也可减少其害怕因疼痛感是主观的,护士应对患儿的疼痛表达给予尊重并仔细评估[5]评估时要了解每一年龄层孩子对疼痛的反应,文化种族背景,过去的经验等因素 4 小结 通过及时的救治和精心全面的护理,我院收治的玉树藏族患儿,多数已痊愈康复,返回家乡患儿住院的目的,是解决存在的健康问题因此,不仅要考虑治疗,延续生命,提高健康水平,也应满足患儿的心理及情感需要护士应用整体护理理念,全面护理患儿,减少震后危机反应带来的伤害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也是一场看6不见的救灾我们要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培养,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儿童心理学及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做好患儿康复训练指导,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减少残疾 参考文献 [1]李同玲,李云龙. 地震儿童的心理干预探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2):171-2 [2]徐润华,徐桂荣. 现代儿科护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4-39 [3]王若婧,许红璐, 国宁,等.运用护理程序对 1 例汶川特大地震后伤员的心理护理.家庭护士,2008,6(9):2453-2454 [4]张国成,范玲. 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34 [5]郁立群,屠丽君. 儿童疼痛行为评估.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74-37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