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学生专用).doc
9页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学生专用)(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裂 B.轮胎变瘪 C.燃油燃烧 D.座椅摇晃2、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 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3、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气体是( )A.N2 B.CO2 C.O2 D.稀有气体4、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5、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6、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7、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 )A.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178、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C.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冷冻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气焊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10、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利用太阳能发电11、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取少量液体C. 加热液体 D. 称取氯化钠13、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 +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是Ag2S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14、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 B.电子数C.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Si B.Fe C.Al D.O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17、如图所示,等体积的 A、B 两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 硫,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 )A. B 瓶中有水流入 B.A 瓶中有水流 C.A,B 瓶中均有水流入 D.A,B 瓶均无水流入18、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19、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 B.46 C.92 D.9620、现有X、Y、Z三种金属,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产生气体的速率比X快,把Z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的是( )A.X>Y>Z B.Y>Z>X C.Y>X>Z D.Z>Y>X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水污染日趋严重,导致很多淡水资源失去可利用价值。
1)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2)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3)水体污染会产生许多危害,请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上述数字序号)3、将稀盐酸分别滴入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如图所示1)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2)有气泡产生的是 __________ ;(3)有浅绿色溶液产生的是 __________ ;(4)有蓝色溶液产生的是 __________ ;(5)溶液变成红色的是 __________ 。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图示,给水通以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两个两极,则B端连接直流电源的__________极,甲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乙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反应3)实际实验过程中,往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硫酸的目的____________4)电解水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宏观上水是由__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微观上每个水分子是由 _____________从该模拟图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2、“从微粒的角度研究物质”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请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的知识,用分子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空气中包含多种气体分子),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挤压到一定程度之后,注射器内气体压缩变得困难,说明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烧杯A装入浓氨水,B、C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提示:氨水具有挥发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一段时间后烧杯B液体变红,说明________________烧杯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请计算:(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2)C7H5O2Na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3)14.4g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2、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 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1)黄酮素含有_____种元素,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最简整数比)2)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3)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4)黄酮素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 0.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C2、D3、C4、C5、C6、D7、C8、A9、C10、D11、C12、A13、D14、B15、D16、C17、B18、D19、B20、C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使用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合理即可) 危害人体健康(合理即可)2、提出问题 获得结论 猜想与假设 收集证据 反思与评价 (1)、(3)、(4)、(2)、(5)3、A B、C B D E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正 氢气 氧气 分解 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氢 氧 一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分子之间有间隔 随着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之间的斥力越来越大,不易被压缩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对比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144;(2)21:8;(3)2.3克2、(1)3;3:2;(2)222;(3)90:5:16;(4)81.1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