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硅藻生物监测和初步鉴定.ppt

98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41084809
  • 上传时间:2018-05-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8.46MB
  • / 9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报告人 马沛明 Email:mapm@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河溪硅藻生物监测方法及技术 “水生态监测与保护”培训班 湖北 襄阳 2015 05 27提纲• 1. 基本概念 • 2.方法与技术2.1 野外采样方法2.2实验室操作方法2.3 数据分析 • 3.硅藻简单鉴定 • 4.参考文献什么是硅藻?生物圈中的硅藻• 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占全球总生物量25%(Werner 1977) • 全球碳和硅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环境中超过20%的CO2被硅藻吸收,与全球所有热带雨 林的吸收量相当 • 种类丰富,分布广泛250属,约100,000种(Mann & Droop 1996);10,000种(Guillard & Kilham 1977)两极到热带,淡水到海水,潮湿的地表到干燥的岩壁为什么选择硅藻?• 固着生长,不能通过迁移或其他形式来躲避污染或胁 迫的危害 • 多样性高,几cm2基质上就可能出现100多种藻类• 较短的生命周期,能快速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 • 样片标本可永久保存,使资料的积累和检验成为可能 • 分类学和生态学历史数据和资料积累深厚,种群数据 可提供广泛生态学信息 • 样品采集、处理便捷,标准化程度高,管理成本低 • 作为生物生态监测工具已许多国家和地区接受样 品 采 集天然基质人工基质样品预处理 和标本制作酸化水浴离心洗涤 上片封片整理鉴定可用于指示河流状况的硅藻参数参数 指标结构 参数生物量无灰干重、Chla及其他色素、细胞密度、 细胞体积、藻体营养元素(N、P等)物种组成物种相对丰度、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 种均匀度、色素体比率 个体生态学指数 (硅藻指数)指示种,各种硅藻指数(PTI, SPI, GDI, TDI, DAIpo, DAI-pH, DAI-TP,IPS等)形态学参数紫外辐射造成的大细胞数,金属污染导致 的变形细胞数 化学指标比值Chla/AFDM,Chla/脱鎂叶绿素,N/P, N/C, P/C, 重金属/AFDM功能 参数生长率和扩散率生产率,再生产率,自然增长率,迁入率 ,迁出率 代谢率光合率,呼吸率,磷酸酶活性可用于指示河流状况的硅藻参数• 生物多样性指数——种、属及科的丰富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相似性指数可用于指示河流状况的硅藻参数• DI(硅藻指数)Aj:第j个中的相对丰度Ij: 第j个种对污染的敏感系数Vj:第j个种的指示值DI实际上是个加权平均数,综合了硅藻群落的信息其他重要硅藻生物指标• 硅藻-环境因子转换函数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理论与多元线形回归模 型建立硅藻与环境变量之间定量关系• 底栖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是一种多指标方法(multimetrics),此方 法通过对观测点一系列不同生物组织层次 上生物特征指标与参考点的对应比较并计 分,累计加分进行河流健康的综合评价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一、硅藻门的主要特征:1. 细胞壁: 除含果胶质外,含有大量的硅质上壳 下壳 壳面 带面壳缝 上壳缝 下壳缝中央节 极节 纹饰1. 极节 2. 壳缝 3. 中央节 4. 带面 5. 壳面 6. 环带二、硅藻鉴定特征:群体形态连状连接具胶质柄壳面形态Radial symmetryRotational symmetryTriradiate form壳缝中央节 Central fissure极节Terminal fissure纹饰三、硅藻的演化地位硅藻和黄藻、金藻关系密切,有的学者把它 们放在一个门: 叶绿素是 a 和 c四、硅藻门的分类系统 1703年,一位英国人第一次描述硅藻应该是现在的Tabellaria flocculosa 18世纪后半期,O. F. Müller发现的种类Vibrio paxillifer, 成为硅藻第一个属—杆状藻属Bacillaria Gmelin(1791)的模式种:Bacillaria paradoxa Gmelin 1824至1870 是硅藻分类早创时期Agardh、Kutzing、Rabenhost等人的工作 1872至二十世纪70年代初是近代硅藻分类奠基时期H. L. Smith (1872)分成3大类15小类;De Toni,Van Heurch,Schütt,Mann,Karsten,Lebour,Hustedt 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是现代硅藻分类发展时期扫描电镜的应用;分子系统学的应用等 我国的硅藻研究 解放前的工作;中国淡水藻类;西藏硅藻;中国淡水藻志,海洋硅藻研究等Hustedt,1930系统:将硅藻分成 1 纲 2 目 7 亚目硅藻纲 Class Diatomatae中心目 Order CentralesSuborder Discineae管形藻亚目Suborder Soleniineae盒形藻亚目Suborder Biddulphiineae 羽纹目 Order Pennales无壳缝亚目 Suborder Araphidineae短壳缝亚目 Suborder Raphidioidineae单壳缝亚目 Suborder Monoraphidineae双壳缝亚目 Suborder BiraphidineaeKrammer & Lange-Bertalot,1988系统:将硅藻分成 1 纲 2 目 4亚目硅藻纲Class Bacillariophyceae中心目 Order Centrales圆筛藻亚目 Coscinodiscineae根管藻亚目 Rhizosoleniineae 羽纹目 Order Pennales无壳缝亚目 Suborder Araphidineae 具壳缝亚目 Suborder RaphidineaeRound et al.,1990 系统: 将硅藻分成 3 纲 11亚纲圆筛藻纲 Class Coscinodiscophyceae Round & Crawford海链藻亚纲Subclass Thalassiosirophycidae Round & Crawford.圆筛藻亚纲Subclass Coscinodiscophycidae Round & Crawford盒形藻亚纲Subclass Bidduphiophycidae Round & Crawford石丝藻亚纲Subclass Lithodesmiophycidae Round & Crawford棘冠藻亚纲Subclass Corethrophycidae Round & Crawford波形藻亚纲Subclass Cymatosirophycidae Round & Crawford根管藻亚纲Subclass Rhizosoleniophycidae Round & Crawford角毛藻亚纲Subclass Chaetocerotophycidae Round & Crawford脆杆藻纲 Class Fragilariophyceae Round 脆杆藻亚纲Subclass Fragilariophycidae Round 硅藻纲 Class Bacillariophyceae Haeckel 短壳缝亚纲 Subclass Eunotiophycidae D. G. Mann硅藻亚纲 Subclass Bacillariophycidae D. G. MannMedlin & Kaczmarska 2004系统: 将硅藻分成 2 亚门 3 纲,目比较多硅藻门 Division Bacillariophyta 圆筛藻亚门 Subdivision Coscinodiscophytina Medlin & Kaczmarska 圆筛藻纲 Class Coscinodiscophyceae Round & Crawford. 硅藻亚门 Subdivision Bacillariophytina Medlin & Kaczmarska.中型硅藻纲 Mediophyceae Medlin & Kaczmarska 硅藻纲 Bacillariophyceae Haeckel emend. Medlin & Kaczmarska中国硅藻分类系统采用金德祥1978年分类系统将硅藻分成 2 纲 9 目硅藻门 Division Bacillariophyta(Jin,1978)中心纲 Class Centricae圆筛藻目 Coscinodiscales盒形藻目 Biddulphiales根管藻目 Rhizosoleniales羽纹纲 Class Pennatae无壳缝目 Order Araphidiales褐指藻目 Order Phaeodactylales拟壳缝目 Order Raphidionales双壳缝目 Order Biraphidinales 单壳缝目 Order Monoraphidiales双菱藻目 Order Surirellales中国淡水硅藻分类采用将硅藻分成 2 纲 6 目硅藻门 Division Bacillariophyta(Jin,1978)中心纲 Class Centricae中心目 Order Centrales羽纹纲 Class Pennatae无壳缝目 Order Araphidiales拟壳缝目 Order Raphidionales双壳缝目 Order Biraphidinales 单壳缝目 Order Monoraphidiales双菱藻目 Order Surirellales五、硅藻的分类 分为两个纲中心纲:辐射对称,色素体多数羽纹纲:两侧对称,色素体 2个• 中心纲(一)中心目:特征同纲1. 直链藻属 Melosira2. 小环藻属 Cyclotella3. 根管藻属 Rhizosolenia4. 盒形藻属 Biddulphia1. 直链藻属 Melosira: 壳体圆柱形, 壳面相连成链状直链藻属 MelosiraLMSEM2. 小环藻属 Cyclotella: 壳体圆盘形或鼓形,细胞单生小环藻属 Cyclotella小环藻属 Cyclotella3. 根管藻属 Rhizosolenia:细胞长筒形,壳面椭圆形,末端具刺4. 盒形藻属 Biddulphia:细胞常呈扁柱形,壳面椭圆形或几 乎近圆形,壳面长轴的两端各生一丘状隆起或长角状突出。

      羽纹纲(二)无壳缝目Araphiales:上下壳面均无壳缝5. 平板藻属 Tabellaria6. 星杆藻属 Asterionella7. 等片藻属 Diatoma8. 扇形藻属 Meridion9. 峨眉藻属 Ceratoneis10. 脆杆藻属 Fragilaria11. 针杆藻属 Synedra5. 平板藻属 Tabellaria:带面观,具平行于壳面的纵隔膜纵隔膜平板藻属 Tabellaria6. 星杆藻属 Asterionella: 常形成星状群体,壳面两端不等宽7. 等片藻属 Diatoma:具肋纹,上下两端等宽肋纹8. 扇形藻属 Meridion:具肋纹,上下两端不等宽肋纹扇形藻属 Meridion9. 峨眉藻属 Ceratoneis:无肋纹,弓形,腹侧中部具假节假节10. 脆杆藻属 Fragilaria:活体细胞连接成带状11. 针杆藻属 Synedra: 活体细胞连接成放射状针杆藻属 Synedra(三)双壳缝目Biraphidinales:上下壳面均具壳缝12. 胸隔藻属 Mastogloia13. 布纹藻属 Gyrosigma14. 双壁藻属 Diploneis15. 辐节藻属 Stauroneis 16. 舟形藻属 Navicula 17. 羽纹藻属 Pinnularia 18. 桥弯藻属 Cymbella 19. 双眉藻属 Amphora20. 双楔藻属 Didymosphenia21. 异极藻属 Gomphonem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