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 中国古代农业.ppt
25页中国情人节是哪一天?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本节要点:§ 一、农业的起源 § 二、农业工具的进步 § 三、水利设施的完善 §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 : 种植经济采集经济神农尝百草中国古代种植农业 的始祖一、农业的起源“神农尝百草,日遇七 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百草经》南方(过桥米线)北方(兰州拉面)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饮食习惯? 提示: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一、农业的起源先人制作的可爱陶猪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种植业为主畜养业为辅的特点一、农业的起源3、畜牧业兴起五谷:黍稷麦豆稻通常指稻、黍、稷、麦、豆(不同说法 )六畜:猪马牛羊鸡狗二、生产工具——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原始____ 制耒(lěi)耜(sì)等商周____ 出现,但仍以____ 为主春秋 战国___农具(重大事件) 出现___耕西汉___耕推广,出现唐朝____ 犁(标志步犁定型)(1)农耕工具(2)灌溉工具: __翻车、 __筒车__ 三国唐车石青铜石制、骨制、木制铁 牛牛犁壁 曲辕特点: 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 等,能调节深浅,耕作平稳、深 浅一致,极易适应水田耕作。
三国时期的翻车唐朝的筒车•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二:• 借助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日 益完善三、水利的完善:上古时代大禹治水上古春秋战国西汉大禹治水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三、水利工程——农业环境的改良阅读课本第三目内容,填空三、水利的完善:★批准时间:2000年11月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与都江堰 ★遴选标准:•年代久远、唯一留存•地形复杂、生物多样•因时制宜、技术高超•经久不衰、利在千秋(仅供参考)三、水利工程三、水利的完善:2、治理黄河•从汉代开始,政府经常组织 大规模的治河工程3、边疆地区•汉代西域的坎儿井四、耕作方式的变化时间耕作方式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以后刀耕火种大规模简单协作自耕农经济模式(小农经济)耕作方式的变化(小农经济的模式)黄梅戏《天仙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三: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你耕田来 我织布,我挑水来 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 苦也甜耕作方式的变化(评价小农经济)①自给自足,生活比 较稳定; ②较高的 生产积极性; ③国家赋税徭役的主 要承担者①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 工,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 发展。
②具有落后性,到近代以 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③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 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小孙同学以“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农耕文明”为题写了 一篇论文,有5个地方写错了,一起来找茬§ 小孙的论文: § 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由于气候、土壤、地形 等的差异,形成了南方以种植粟麦、北方以种植 水稻为主的格局黄帝治水的成功,促进了农业 的发展到战国时期,由于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我国农耕文明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 ,秦穆公主持兴建了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 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 “天府之国”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 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反映了商 代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田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 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 现象反映了:A、远古时的采集生产方式B、商周时的协作生产方式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D、古代耕作技术十分的落后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
本课从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 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耕作方式的变化 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中国的农业的基本 情况,下面几节课中,我们将从更为具体 深入的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课 堂 小 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