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现当代情诗与现代情歌赏析(高中适用).ppt

48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25903588
  • 上传时间:2017-12-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73.57K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现代经典爱情诗,弥勒二中 杨旭东,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著些微云,   地上吹著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著海洋,   海洋恋爱著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一九二○年八月六日,伦敦,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1920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是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行的一首中国艺术歌曲   这两位词、曲作者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是江苏人,都是语言学家,而且两人都在语音学方面有特殊贡献   刘半农是语言学家、诗人、小说家、翻译家,而且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他在语音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对汉语四声的实验在文字学方面,他的突出贡献,就是创造了汉字中作为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的“她”字   他是中国白话诗的带头人,我读过他的诗集《扬鞭集》(《教我如何不想她》收集在这本诗集里),其中一些诗篇,内容非常通俗、平民化,很多句子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口语,甚至还有用家乡江阴的方言撰写的诗篇、记录的民谣。

        关于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还有一则有趣的传说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在她的回忆录《杂记赵家》中有一段叙述1930年前后,杨步伟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任教,她的那些女学生们非常爱唱《教我如何不想她》,后来歌词作者刘半农奉命接掌该学院,刘半农穿了一件中式的蓝布棉袍子来到学校,女学生们偷偷议论:“原先听说刘半农是一个很风雅的文人,怎么会是一个土老头杨步伟听到了,就告诉这些女学生:“你们一天到晚都在唱他写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就是那个他呀女学生哄了起来说:“这个人不像么还有的说:“这首歌不是你家赵先生写的吗?”杨步伟说:“曲是赵先生所谱,但歌词是他写的呀   后来刘半农知道了这件事,为此而打油四句: 教我如何不想他,请来共饮一杯茶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作曲者赵元任,是上世纪中国最有威望的语言学家我年轻时曾经在高校从事过语言学工作,传说赵元任的听辨能力特别好,他外出考察方言,每到一个新地方,只要用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将当地方言的语音规律整理清楚   作曲、唱歌是赵元任的业余爱好,他的业余音乐水平高于当时一般的专业音乐家尤其是合唱曲的写作,他的水平高于一般他的合唱曲《海韵》(徐志摩词)即使以现代标准来衡量,仍然是一首合唱精品。

      他的独唱曲也不同一般,就拿《教我如何不想她》来说吧,旋律优美、丰满,非但精确传递了歌词的精神,而且可以说提升了歌词意境赵元任在这首歌里,以十分娴熟的技巧安排了转调,在那个年代的中国作品中,是很少见到的这首歌曲用的是西洋作曲方法,但是旋律完全是中国味,而且不是一般地移植或改编民歌曲调,虽然赵元任自己在《歌注》中说:“有点像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末几字但是我觉得完全是一种新曲调   关于《教我如何不想她》,我还想说四个问题:   一、《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最后一个字,究竟是男的“他”,还是女的“她”?在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编辑的《赵元任歌曲选集》中用的是男他,可是在刘小蕙著作的《父亲刘半农》一书中,是用的女“她”  上世纪20年代,白话文兴起、翻译文学涌现,汉字第三人称不分男女造成很多不便,此时刘半农提议造新字“她”周作人先生在当时的《新青年》杂志(1918年8月)上透露了这个消息,引起了很大的正面和负面的反响刘半农就撰文《她字问题》发表在上海时事新闻(1920年8月9日)时隔不到一个月,刘半农创作了《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小蕙在《父亲刘半农》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1920年9月4日,在伦敦作《教我如何不想她》,首次将“她”字引入诗句。

      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原作应该是女的“她”二、题目的“叫我”和“教我”不统一,我查了各种版本,似乎两个都用,即使在刘小蕙的《父亲刘半农》一书中,也有时用“叫我”,有时用“教我”,看来可以作为同义词通用 三、在这首歌里出现了倒词,举例“叫我”两字,在演唱中听来就好似“脚窝”,香港的王沾先生曾经提及此点,歌曲翻译家薛范也曾对我说过此事笔着认为:这是因为30年代是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初创时期,作曲家们还没有重视汉语歌词的四声和音乐进行的关系,他们更重视音乐从整体上表达歌词的意境,在这一方面,《教我如何不想他》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范例由于歌词和音乐的优美,80年来,并没有因为倒词而影响了这首歌曲的经典地位   四、国内曾有人探讨《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她”究竟是谁?赵元任先生1981年回到中国时,有人请教了赵先生,赵先生回答说:这是想念祖国   我个人从年轻时直到如今,都是把这首歌作为情歌来领会的,而且《教我如何不想她》初次发表的原名就是《情歌》,当然祖国之情也是情,但是从这首诗的用词造句来看,更接近男女爱情之“情”   作为一首抒情诗篇,不必硬性地界定每个细节的具体意义,应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想象、意会诗歌的内涵。

      《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祖国之情、男女爱恋之情、是她、是他,这些都可以让演唱者、听歌者自己去理解闻一多:《你莫怨我》,你莫怨我你莫怨我! 这原来不算什么, 人生是萍水相逢, 让他萍水样错过 你莫怨我! 你莫怨我! 泪珠在眼边等着, 只须你说一句话, 一句话便会碰落, 你莫问我! 你莫惹我! 不要想灰上点火 我的心早累倒了, 最好是让它睡着! 你莫惹我!,你莫碰我! 你想什么,想什么? 我们是萍水相逢, 应得轻轻错过 你莫碰我! 你莫管我! 从今加上一把锁; 再不要敲错了门, 今回算我撞的祸, 你莫管我!,赏析,“你莫怨我!/你原来不算什么,”突兀的起句象一块强有力的磁石,深深吸引着读者,将人们的思绪引向一种特殊的情感世界在这里,爱象破碎的玉盘,坠落在冰冷的地面上,只留下说不尽的怅惘和无奈诗句表面的平和冲淡掩盖不住爱之失落的悲愁痛苦,反而使这种情感表达得更为深沉,更为激切抢天呼地、直抒胸臆,固然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但深沉含蓄、欲说还休更是一种诗意浓郁的笔调诗人吸取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东方审美风范,使情感含蓄而又炽烈无比,如冻土下的岩浆,处处包蕴着热力是的,“长歌当哭,是需要在痛定之后的”,身处痛苦的核心,最常见的表现便是无言。

      因为“人生是萍水相逢”,爱的缺憾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又何妨“让他萍水样错过”  如果说人生如逝水,那么爱便是这逝水上的浮萍;如果说人生如一日,那么爱是这一日里的朝露它是那样美好,又是那样易逝;它是那么短暂,却又那样永恒人生有太多的局限,使爱之蓓蕾常常未经开放就趋于凋落在这巨大的情感煎熬中,诗人的心在颤粟,情在奔涌,“泪珠在眼边等着,/只须你说一句话,/一句话便会碰落,/你莫问我痛苦象一座无边的海洋,但心灵的苦泪却一滴也不曾坠落这强大的情感自制力增加了诗句的负重,在缠绵悱恻的爱之追求中凭添了几分男子汉的沉雄力度,使抒情主人公作为一个卓立独行的主体,一下子凸现在读者面前在第三节中,诗人的心再次沉入爱的焦灼和苦闷,灰上点火的比喻更将这种痛切的内在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的心早累倒了,/最好是让它睡着!”诗人故作洒脱的话说,实际上包含了几多忧怨,向多无奈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抒情主体就在这茫茫无及的爱的追求中跋涉着,挣扎着  在第四节中,诗人又回复了对人生萍水的咏叹,使第一层的含义更掘进一步,更具有鲜明的主体色彩的确,人生如逝水,“我们是萍水相逢,/应得轻轻错过豁达和洒脱表现了成熟者特有的风度,它能超越一切世间苦难,真正体现主体精神的伟力。

      诗的结尾虽然略显沉落,但对爱的执着却依然可见,否则又何须“加上一把锁?”心的跳荡是无法节制的,而只要心还在跳动,就会有爱的漩涡全诗回旋往复,一唱三叹,深切隽永地抒写了爱的无奈和失落强大的精神力量淹没了无谓的悲泣,破碎的爱成了人类生存处境的投影,升华到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性高度人生是一种缺陷,只有正视这种缺陷,泰然处之,才有了超越生命本质的可能道是无情却有情”,表面的淡然掩不住内在的激切,冷峻却又绝非冷漠这就是闻一多的风格王心凌—第一次爱的人,灰色的天你的脸 爱过也哭过笑过痛过之后只剩再见 我的眼泪湿了脸 失去第一次爱的人竟然是这种感觉 总以为爱是全部的心跳 失去爱我们就要~ 就要一点点慢慢的死掉 当我失去你那一秒心突然就变老 the day you went away 喧闹的街没发现我的泪被遗忘在街角 the day you went away,我看着你走过街 还穿着去年夏天我送你的那双球鞋 银色手炼还耀眼 你的世界似乎一点也没有因此改变 有一天也许我能把自己治好 再一次想起来应该要怎么笑 第一次爱的人它的坏他的好 却像胸口刺青是永远的记号 跟着我的呼吸直到停止心跳,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原名林徽音,汉族,福建省闽侯县人,建筑师、 教授、诗人、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她是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也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的才女 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 徐志摩也爱上了林徽因,但林徽因后来才发现,自己对徐志摩只是崇拜,并无爱情徐志摩深爱林徽因,回到中国与此时刚生下第二胎的妻子张幼仪离婚,但当他回到英国林徽因已经离开了英国,又回到了中国在这个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少女那真正与众不同的、早萌的智慧的闪光大多少女,跟随感情的懵懂的指引,一意孤行。

      不惜跟全世界的人作对美其名曰是为了自我自由,为了爱情年龄渐长,就会慢慢体会,长辈反对的事情,自然有他们身后几十年的沧桑变化做底子,未必没有道理的——往往我们懂得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年华老去,在感情的路途上耗费了大量时光身心俱疲了一个人把精力放在什么地方,最后总能被人看到这样的一个女子,一开始就标明心意,不做别人眼里的传奇,要踏踏实实的过一生女孩在自己最漂亮最巅峰最受人宠爱的时候,放弃成为传奇的诱惑和虚荣心的牵引,凭着本能选择最踏实的生活状态,实属难得感情,不等于生活诗歌赏析:,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词:李格弟曲:黄韵玲歌手:赵传,每一个晚上 在梦的旷野 我是骄傲的巨人 每一个早晨 在浴室镜子前 却发现自己活在剃刀边缘 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 在呼来唤去的生涯里 计算着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我很丑 可是我很温柔 外表冷漠 内心狂热 那就是我 我很丑 可是我有音乐和啤酒 一点卑微 一点懦弱 可是从不退缩,每一个早晨 在都市的边缘 我是骄傲的假面 每一个晚上 在音乐的旷野 却变成狂热嘶吼的巨人 在一望无际的舞台上 在不被了解的另一面 发射出生活和自我的尊严 我很丑 可是我很温柔 白天黯淡 夜晚不朽 我很丑 可是我很温柔 外表冷漠 内心狂热 那就是我 我很丑 可是我有音乐和啤酒 一点卑微 一点懦弱 可是从不退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