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论美法两国国家关系转型的根源透视其它哲学论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3769609
  • 上传时间:2022-06-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论美法两国国家关系转型的根源透视_其它哲学论文   [ 论文 摘要]从21世纪国际战略构想、法国未来国际地位、长期能源利益和民族心理特征四个方面探讨由伊拉克危机引发的美国与法国双边关系转型的根源,有助于正确理解未来两国关系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以及 发展 方向   [论文关键词]美国;法国;国家关系;观念利益;转型;根源   一、两国国家关系驶入转型轨道   围绕伊拉克战争的国际事态演进,美国和法国的国家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战争结束后,两国领导人多次表示,谋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双边关系   旧的跨大西洋主义概括了美国与法国双边关系的基本特征和范式美法关系作为美国与欧洲盟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苏联威胁美国占据主导地位,但通常采用协商和对话方式协调大西洋两岸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和行动这种方式被表述为协商、达成一致、存在分歧、谈判的程序   布什就任总统后,尤其在伊拉克战争中,越来越充分地表现出抛开欧洲盟国(包括法国),我行我素的单边主义姿态布什先后退出一系列国际条约,拒签一系列国际协议使多年来国际合作的成果毁于一旦或受到严重挑战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做法把关法关系拖入一种新的范式针对伊拉克战争,法国分别在北约和联合国等重要国际舞台对美国的颐指气使给予杯葛,强化了旧的跨大西洋主义范式的渐行渐远。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双方为弥合分歧所作的努力遮遮掩掩,使人们越发认识到美法双边关系的确发生了某些根本性改变回到布什上台之前的老路上缺乏现实性.同时鉴于两国关系的重要性,维持现状也非明智之举美法迫切需要确立一种区别已往的新型双边关系一种后大西洋主义的范式   美法这种新型国家关系必须超越分歧针对共同威胁面向共同目标,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二战后,西方盟国之间的关系危机并非没有发生过,也并非只出现一次.但面对来自苏联的巨大威胁,大西洋两岸始终能够克服困难,团结为重1966年,由于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国力提升和自主意识的增强,北约面临生存的严峻挑战1967年,由比利时外长哈默尔(PierreHarme1)领导的小组提交的哈默尔报告(Ha硼elReport)兼顾美欧立场,为北约采用建立在共识之上的缓和(Detente)战略,兼具进攻和防御、军事和 政治 双重手段,继续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由佩尤中心(PewC~nter)所作的民意调查也显示,74%的法国人认为法美矛盾的根源是布什和它的施政方针,只有2l%的法国人把法美矛盾与美国本身联系起来 历史 和现实都为美法两国缓和紧张,建立新型双边关系创造了积极条件。

        综上所述,美法关系已步入转型期深入探究造成传统跨大西洋主义终结和新的后大西洋主义诞生的根源,是正确理解人们拭目以待的未来两国关系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   二、两国对21世纪世界蓝图的设计之间横亘着战略鸿沟   美国设想的世界新秩序是美国霸权主导和操纵的世界秩序,被称之为布什主义的核心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宏观上看,布什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霸权稳定理论,具体上则是新保守主义的崛起   当代霸权稳定理论发端于 经济 学家奥尔森(MantlrOlson)建立的静态公共产品模型(staticpublicgoodsmode1)和集体行动理论金德尔伯格(CharlesKindleberger)从国际政治和经济互动关系角度分析近代以来英国(19世纪后期)和美国(20世纪中叶)两个霸权模型后,认为国际经济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国际体系中供不应求除非某一占据控制地位的国家有兴趣并且有能力提供于是国际经济的稳定系于这样一个具有霸权特征的稳定者20世纪70年代,以吉尔平(RobertGilpin)为代表的部分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将这一经济学流派扩大到国际关系领域,确立了具有广泛影响的霸权稳定论的理论基础。

        霸权稳定论认为,霸权与国际秩序的稳定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霸权国家依赖其超群实力为国际社会提供以国际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公共产品,促成国际秩序的形成和稳定而且霸权实力越强,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越稳定时下全球治理理论被广泛接受和运用,将全球治理狭义化并嫁接到霸权稳定理论而形成了新的霸权治理理论,使霸权建立和维持不仅具有“客观需求”,而且被涂抹上西方的价值观具有了“人道”、“人权”、“民主”色彩   源自斯特劳斯学派(Straussianschoo1)的新保守主义是布什主义的具体理论基础,伴随布什主义的演化而逐渐炽热极端保守的《旗帜》(TheWeeklyStandard)杂志主编克里斯托尔(WilliamKristo1)是曼斯费尔德(HarveyMansfidd)的学生,另一代表人物、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维茨(PaulWolfuwitz)是布鲁姆(AIlanBloom)的学生,而两位老师都是被称之为新保守主义“教父”、曾培养100余名博士的施特劳斯(LeoStrauss)的骄傲弟子   施特劳斯在其代表作《 自然 权力与历史》(NaturalRightAndHistory)一书中阐述了新保守主义的主要思想。

      强权领导国际社会完成其目标是智慧和强力发展的“自然权利”古罗马帝国是自然权利的典型,其最终 法律 都是自然法:有些自然正确,有些自然错误由这种自然权利不可避免地派生出“无限正义”(InfiniteJustice)显然,掌握这种“无限正义”的国际实体就是具有霸权特性的国家   1981年,里根在英国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自由不只是少数幸运儿独有的特权,而是全人类的天赐权利里根把苏联称为“邪恶帝国”与布什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纳入“邪恶轴心”,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区别,即美国拥有判断善恶的“自然权利”和“无限正义”,美国成为事实上的“道德帝国”新保守主义主张处理与美国安全相关联问题时必须同时推广美国价值观,珏要时,须使用其超群的强大军力,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手段表现为布什主义的新保守主义是布什继承了其前任里根总统对抗思维和军事遗产、其父老布什的政治抱负、克林顿总统丰硕的经济遗产,在后冷战条件下,特别是9·11事件后的总爆发   美国今天建立“新罗马帝国”的鼓噪也深深孕于其建国史中美国国父们在《联邦党人文集》中的笔名都是古罗马时期军事统帅普布利乌斯的名字,美国议会和国会山也都借用了古罗马的称呼当年,这种借用更多地体现了古罗马共和时期的民主理念,今天人们联想的则是古罗马对内民主、对外霸权的帝国形象。

        而法国主张世界多极化(multipolarite),仅对华关系中,希拉克总统就曾在与江泽民、胡锦涛会谈中和在 中国 春节招待会上多次强调这一点希拉克说:只有一种主导力量的世界是危险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支持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欧洲也必然会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法国未来世界的蓝图设计与美国截然不同   无论是“霸权稳定论”向外输出霸权化机制还是“新保守主义”向外输出霸权价值观,都是围绕霸权的诞生、维持和强化而展开,因此,必然在行动上都表现为相似的进攻性、掠夺性和单边性2002年9月,布什政府公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强调“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原则”,把布什主义的政府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布什主义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霸权稳定论”和“新保守主义”   而按照所主张的世界多极化蓝图, 总结 法国历史的经验教训,结合法国国情和未来发展设想,法国采取的是和平对话与平等协商的方式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法国历史上战乱不断,尤其是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使法国愈发珍惜可贵的和平国际环境同时,法国拥有西欧最大的穆斯林社区总数达四至五百万,占法国人口总数的近1/10海湾战争中法国的参战曾在法国社会造成文化、宗教的分裂气氛当时,法国实施了名为“PlanVigipirate”计划,也加强了对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内务安全措施。

      这些都使法国进一步认识到在不同文明之间激化矛盾和冲突的危险   希拉克说:“我们不能接受任何可能导致冲突,导致’文明冲突’或’文化冲突’或’宗教冲突’的事情最重要的结论是互相尊重,在掌握真理的问题上没有人更有特权2002年被法国定为“阿尔及利亚文化年”,2003年又被定为“中国文化年”法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增进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和睦共处上述举措正是法国所主张的区别于关国的多极化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两国对21世纪法国国际地位和作用引发的认知冲突   关法两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法国未来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尖锐对立   法国认为法国主导的欧洲一体化保证了法国在21世纪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从经济角度看,欧盟与美国伯仲之间,伴随欧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成员规模扩大,欧盟将越来越有能力发出影响世界的强音处于这一进程核心位置的法国凭借自身大国的综合国力以及欧盟的雄厚依托,必然在21世纪获得更加充分的话语权和享有更加广泛的行动自由度法国不是欧洲衰落的象征,而是力量重新凝聚的代表   正是基于上述判断,希拉克才表现得自信而果敢我们姑且称之为希拉克主义——面向21世纪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戴高乐主义。

      与对其它崛起国家的态度类似,美国对法国同样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认为21世纪是亚太世纪,法国不过是正在衰落中的欧洲的一员而已,欧洲一体化的实质是一群无助的乘客拼命挤上一艘正在下沉的航船之中美国有理由漠视和忽略它我们可以称之为“法国势微论”;   另一相反的观点认为,欧盟成员国部分主权让渡的结果将导致未来形成一个再生的强大欧洲,新欧洲经济上与美国平起平坐,政治、外交、军事、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必然构成对美国霸权的挑战和威胁而美国冷战结束后所力图避免的正是这样性质的对美国构成挑战的势力出现,即使这一假设挑战来自它的盟友我们可以称之为“法国威胁论”   无论是“法国势微论”,还是“法国威胁论”,其结果都是相同的,即打破传统跨大西洋主义的束缚,在全球范围推行霸权战略,对法国也不例外科索沃战争以来,美国不仅对联合国采取有用拿来、无用踢开的策略,而且逐渐摸清了欧洲的军事软肋伊拉克战争终于为美国提供了抛开联合国和北约的契机美国的轻蔑还表现在布什上台后不与欧洲盟友协商,单方面退出一系列国际条约   针对欧洲联合自强的趋势,美国还对欧洲采取“分化”(disaggregation)策,大力扶持英国和“新欧洲”担当“特洛伊木马”,发挥牵制和制衡作用,实质是发动针对欧盟的先发制人式的搅局攻势。

      显然,在这次美法伊拉克危机中,美国一方面分化欧洲,给法国贴上“旧欧洲”标签,另一方面把欧洲当成一个任意选择玩具的盒子,通过组成临时性的自愿联盟(CoalitionoftheWilling)壮大美国势力,削弱欧洲团结,破坏欧洲一体化进程   四、两国面向21世纪的长期能源利益存在根本矛盾   中、近东地区既被欧洲,也被法国看成它的后院,正如拉丁关洲被美国当成后院一样   法国除对因美国发动战争引发文明冲突和宗教冲突心存顾虑之外,更有其积极推动的一体化欧洲与美国在21世纪的长期能源利益矛盾 世界能源贸易的90%来自石油从上表可以看出欧盟和美国基本实现了石油进1:2来源的多样化(其中,美国在西半球进12:中,加拿大占16%,委内瑞拉占15%,墨西哥占10%),似乎在中东地区并不存在能源利益的聚积和冲突   2002年,美国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的25.4%,欧盟占18.1%;美国石油消费的52%需要进1:2欧盟也是52%从表面上看,美国与欧盟大体相当,也并不矛盾两者的潜在矛盾非常突出2002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65.4%在中东地区,余下依次是中南美、欧洲与中亚、非洲、北关和亚太,分别为9.4%、9,3%、7.4%、4.8%、3.7%。

      中东地区石油储量占据绝对优势而当年,中东地区石油产量仅占世界产量的28.5%,其它中南美、欧洲和中亚、非洲、北关和亚太地区,分别为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