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教融合背景下五年制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docx
12页产教融合背景下五年制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摘 要】专业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专业群是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载体,也是职业学校对接产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以整体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经验为基础,深度剖析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重组“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群”、搭建“产教融合开放式育人平台”、构建“开放动态式专业群课程体系”及打造校企融合“双师、多能”的结构化教学团队等举措,以点带片、由片及面,不断加强、完善学校专业群的内涵建设,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Key】产教融合;专业群;课程体系;教学团队;五年制高职G717 【文献標志码】A 1005-6009(2021)81-0056-06【作者简介】周一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江苏常州,213025)副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校教学管理一、产教融合建设专业群的意义和价值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职业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而专业群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对其的指导建设一直是政策的关注热点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2020年7月《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各设区市研究发布优先发展专业清单,引导学校开展专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促使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紧密衔接”;2020年7月《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协同和跨界整合,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特色鲜明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全面提升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水平”;2020年9月《教育部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服务学前教育、护理、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在苏锡常都市圈建成10个左右标杆性的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和一批具有五年制鲜明特色的示范性专业群,全面提高苏锡常都市圈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可见,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专业群建设如何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体现办学理念和产教融合的特色、更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各职业学校专业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以下简称“学校”)始终坚持把专业(群)建设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并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提高专业群建设水平二、主动重组基于产业转型升级和调整的专业集群以学校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十三五”初期,学校紧密对接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龙头、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为两翼的专业集群群内各专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以“自动化和控制技术”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配套建设利于课程实施的实践教学场所,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更扎实,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2017年机电一体化专业群被评为省级现代化专业群,龙头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教育部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伴随“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提出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常州积极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培育壮大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电力装备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重点打造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内涵建设带来了挑战一是原有专业群组建模式和各专业培养目标与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相脱节,专业设置、实训基地等重要教育资源亟待调整和完善二是学校专业群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不够,与产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密,产教融合的深度不足,无法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的复合性技术技能亟待提升三是由于生产智能化、设备数字化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催生,开放动态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需要重新构建,项目化、生产化的教学资源亟须开发拓展四是校企融合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尚有欠缺,实践经验缺乏,教师的“双师”素质亟待加强为此,结合产业的转型升级,2017年学校在原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专业基础上成功拓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020年在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础上拓展开设智能控制技术专业通过主动的专业动态调整和设置,[1]现已形成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融“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重点的专业集群,全面覆盖、对接常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专业群的组建模式也由原来的单核心引领型转换为单核心辐射型(如下页图1所示),在保证原机电一体化专业厚实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龙头专业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其他重点专业的共同发展,提升了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加强产教融合专业群的内涵建设(一)搭建产教融合开放式育人平台为突破专业群和企业深度合作不足的瓶颈,学校主动谋划,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牵头成立常州市创胜特尔职教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形成了产教融合开放式育人平台集团在常州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联合常州大市5所职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常州铁道分院、武进分院、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1所科研机构(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区域重点企业(星宇车灯、常柴股份)等45家单位,形成了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政、行、企、校积极参与的集团运行与管理机制[2]集团内每年不定期开展专项研究活动和各类研讨会议,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举措如在制订集团三年工作计划中就明确将产教融合的专业群建设作为各校专业内涵提升的核心,包括专业群组建的方法、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群教学组织的架构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等,通过集团内企业和学校的良性互动,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学校与集团内20多家装备制造类企业达成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意向,签订了共育人才的校企合作协议。
在协议框架下,校外项目化实践、工学结合活动、顶岗实习、专业师资互聘、横向课题研究、生产型任务等具有企业元素的高质量项目融入专业群建设,弥补了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不足职教集团建立了一个产教融合开放式育人平台,全面推进了校企协同参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实施,缓解了人才培养的传统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实践能力要求相脱节的矛盾,增强了学生面向职业岗位群的适应能力,促进了专业群内各专业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系统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面向产业链与岗位群的需求,学校重构了彰显“底层基础共享、中层模块分立、高层拓展互选”特色的“平台+模块+证书”专业群课程体系(如下页图2所示)[3]该体系秉承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学校依托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依据成果导向理论,将所有开设课程按性质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课程”两类基础平台和“专业核心”“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素质拓展”四类模块课程,并将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融入课程模块之中,供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选择。
公共基础课程”和“素质拓展”适用于学校所有专业群,“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选修课程”适用于本专业群内在专业群课程体系基础上,系(部)进一步细化群内各专业课程设置,形成各专业“两平台+四模块+三阶段”课程体系其中,“两平台”中“公共基础课程”须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各类文化课程;“专业群课程”由各专业必修和共享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组成,两类课程均面向群内所有专业开设,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通用能力四模块”中“专业核心课程”由专业核心岗位所需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组成,根据群内专业的不同要求分别开设;“专业方向课程”融入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对本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的掌握;“选修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为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个性化设置,为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课程支撑三阶段”是指课程设置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围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树立阶段、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习惯养成阶段及专业素质养成阶段进行合理的体系设计三)打造校企融合“双师、多能”的结构化教学团队学校专业群建设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教学团队的水平,职业学校专业群的有效建设需要一支校企融合、专兼结合、“双师、多能”的结构化教师队伍来保障。
学校历来重视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始终把师生发展作为学校办学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和核心(如图3所示)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为例,专业群领衔人(负责人)由所在专业系(部)的主任和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校外专家共同担任,各专业负责人(带头人)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担任在校企融合、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的组织下,以省级以上课改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课程开发和“三教”改革为抓手,以校企双元合作和书证融通为突破,以“职业学校、在常高校、龙头企业以及教育科学研究院”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平台为载体,共同倾力于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也是专业群建设的最大受益者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教学团队成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一是团队师德师风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双师型”教师素质显著提升,三是“三教”改革成果数量和質量显著提升,四是教师“学标、贯标、用标”能力显著提升,五是教师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显著提升,六是校企“双元”合作实施模块化教学的能力显著提升[4]通过专业群建设,学校培养了一批专业领衔人和带头人截至目前,该教学团队已获评全国机械行业领军教学团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有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坊)4个。
团队成员中有15人次获评国家级优秀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个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以及常州市拔尖人才等四)校企共建共享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和配套教学资源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技能实践的重要平台,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征,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离不开高质量实训基地的支持当前,建设产教融合、开放共享、资源集聚的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和配套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实训基地要形成集产、学、研、训、赛为一体的功能集聚,以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二是与实训基地配套的教学标准的有效开发和应用,包括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技能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实验实训实习实施标准等;三是利用产教融合的优势,根据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5]这些要素是制约专业群建设质量的关键为此,学校在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在设立专项资金保障相关建设的同时,引进行业企业的配套投入,形成多元投入、协同建设的良好局面。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实训基地已被评为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和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并被教育部认定为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在教学资源方面,依托超星泛雅网络平台,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案例项目等引入实践教学,校企已共建了18门信息化专业实践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