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合90后大学生的学风体系平台建设研究.docx
6页适合90后大学生的学风体系平台建设研究 摘 要:近年来,高校学生主体逐渐向90后群体转变,面对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90后大学生,寻找出适合他们的管理方法,切实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适合90后大学生的学风体系平台建设的具体方案,从政治素质平台、学习能力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网络育人平台等四个方面进行建设,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学风体系;平台建设 90后现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思想活跃且敢于表达,个性鲜明却自制力差,崇尚自由但心理承受能力弱,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他们鲜明的个性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90后大学生大多学习认真、刻苦努力,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但是,由于90后具有个性张扬、崇尚自由等特点,他们的学风状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1学习目标不明确 现在很多同学尤其是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不知道该忙什么,不知道将来能做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一些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一些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但是功利色彩太重 1.2学习态度不端正 不少学生缺乏自制力,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些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能混张文凭就行了;有些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考试前临阵磨枪,草草复习;更有甚者铤而走险,在考试中采取各种手段作弊,情节相当严重 1.3学习方法不得当 不少同学依然拿着高中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大学课程的学习,学习效果差强人意上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上听不懂,课后也不问老师,作业不独立完成,实验也懒得去做,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就不会学习了,导致期末考试常常亮红灯 1.4心理承受能力差 当考试成绩出现挂科时,不少同学会乱了阵脚面对挂科,他们一方面不敢向父母汇报真实的考试成绩,另一方面自己不知该如何应对部分同学由于心态调整不好,复习不到位,就会出现降级、退学等情况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出现心理焦虑、精神恍惚;一些承受力很差的同学则会选择自残,甚至是自杀来逃避现实的学习生活 这些现象,虽然不是高校学风的主流,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
因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搭建一个适合90后大学生的学风体系平台,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2学风体系平台建设 2.1实施“党员示范”工程,建设政治素质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政治保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实施“党员示范”工程,通过抓党、建促学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党员又是学生,通过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党员一帮一跟踪教育”,加强对受到学校行政处分违纪学生和一学期不及格课程在三门次及其以上学习不良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党员承包宿舍”,委派高年级学生党员下驻低年级学生宿舍,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帮助低年级学生正确认清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从思想上给予正确引导,充分落实了广大学生对学生党员的监督通过“党员模范寝室评比”“党员学风监督岗”等活动,将党的思想建设与学风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2.2实施“榜样教育”工程,建设学习能力平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典型感染学生。
实施“榜样教育”工程,用先进典型的事迹感染一方人、教育一帮人、带动一群人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榜样库,将省级优秀个人树立成广大学生学习的楷模、思想的导向、奋斗的目标,运用网络、报纸、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他们进行广泛宣传,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鼓励学生争当先进 开展“每周一星”“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学生干部奖章”等选树活动,选出在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科技创新、实践服务及自强自立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成广大学生学习的楷模,让榜样的力量调动全体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创新创业等方面有所提高,有力地推动学风建设工作 2.3实施“创新团队”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宗旨,采取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平台实施“创新团队”工程,就是利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ACM大赛等为依托,针对不同赛事分别成立电子设计大赛兴趣小组、数学建模培训兴趣小组、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兴趣小组、“刘鼎杯”课外学术作品兴趣小组、办公软件兴趣小组、创新创业兴趣小组、网络兴趣小组及英语兴趣小组等。
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并且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提高效率,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创新意识,也保证了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侧重点不同的兴趣活动一是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电子产品小制作、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开发、硬件维护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二是鼓励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年级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以培养他们熟练掌握并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三是针对各类科技竞赛、技能大赛开展专题培训和小组指导 2.4实施“网络阵地”工程,建设网络育人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知晓社会突发事件、了解社会动态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大学生表达政治、表达诉求的主要渠道在 、微博等大学生齐聚的网络平台上,社会突发事件往往在短时间内会被大量地讨论、转发、分享,进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高校上网人数目前几乎达到高校学生数的100%,其中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获得渠道,而使用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的人数均仅占总人数的33.3%在所有大学生了解信息所选择的网络平台中,各大门户网站、 、微博排在前三,贴吧、BBS、群等同样十分受关注。
可以看出,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利用率,要比对传统媒体高 实施“网络阵地”工程,就是继续创建一些贴近校园、贴近师生的学风建设网站或网页,开辟“思想动态”“每周一星”“人物专访”“创新创业”“院长信箱”等栏目,发布与学风建设相关的新闻报道、人物专访、先进事迹材料等,在网上建立网络育人的平台,在全面服务于学生的理论学习、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其中,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避免网络给学习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建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网络监管体制,培育自己的“网络领袖”,通过开辟博客、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做好网络引导工作 通过以上四大工程的实施,可以为高校学风建设搭建系统化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力提升校风和学风 参考文献: [1]王莉媛.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1). [2]李祥印.高校学风建设问题浅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3]温俊双.关于加强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会科学学报,2008,(09):124.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