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
35页前 言森林经营案是森林经营的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制定林业生产年度方案与安排、组织森林经营活动的规性文件;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科学编制与实施森林经营案,是永续经营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能力的需要,也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开展战略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森林经营案是根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同时依据省森林经营案编制技术细则的精神,依据林场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此经营案本次森林经营案编制是依据省2016年二类调查的森林资源数据,通过补充调查,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以更新后的森林资源数据作为森林经营案编制的依据长信林场经过几十年的建立开展,由单纯造林育林向采育结合转变,由单纯营林投资型向生态保护型转变,由单纯林向混交林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在建立过程中,努力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开展经历同时,注重应用现代林业新技术新成果,该场经营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天然林保护中取得很大效益和奉献国有林场的经营模式和显著成效,在国营林区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示和辐射作用。
长信林场在林业建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党的林业政策正确指引下,在一代代林场职工的努力下,为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建立用材同时,发挥了林业生态、社会和经济的三大效益但是,大面积的天然林、针叶林和纯林,也给生物多样性、地力维护和生态效益的正常发挥等,带来一些问题,必须引以重视长信林场面对目前对林业高度重视和加大生态建立力度的有利时机和大好形势,这将对林场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本次对林场森林经营案的重新编制,将进一步根据林场的现状和林业开展的大政针,按照科学、合理、可持续、实用可行的思路,为今后指导和加快该场的进一步开展和崛起做出积极的奉献本次经营案编制工作受到了市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县国营长信林场森 林 经 营 案第一章 根本概况1.1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县国营长信林场是一个始建于1956年的生态防护型国有林场,总场位于市北郊,京深高速公路西侧,107国道东侧、白马河下游南岸,紧靠107国道,交通十分便利下辖长信、白云山、灵霄山三个林区,总面积1.9327万亩,白云山和灵霄山林区主要以天然林为主,长信林区全部是人工林其中:长信林区1.5333万亩,位于市北郊白马岸,东起晏家屯镇北段村,西至皇寺镇西青山村;白云山林区0.2137万亩,位于县西部山区浆水镇和路罗镇境;灵霄山林区0.1857万亩,位于县西部山区北小庄境。
1.1.2 地质、地貌长信林区位于平原区,白云山和灵霄山林区为太行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林场境海拔100-957米,岩以片麻岩和英砂岩为主 水文、气候我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清楚,干旱多风,夏季湿润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少雪;年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气温11—13度,年平均降水量558.7mm;工程区具有春季枯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少雪的特点,气候条件适宜于多种林木生长与发育1.1.4 土壤白云山分场和灵霄山分场以片麻岩和英砂岩为主要成土母质的棕壤、褐土、红土、草甸土等,褐土分布最广,占95%以上;长信分场以山前平原冲积扇形成的沙质壤土为主,立地条件适合多种树木生长1.2 社会经济条件县是一个山区大县,林业大县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造林绿化、兴林致富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开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带着全县人民艰辛创业,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发动、全社会办林业的针,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深化林业改革,积极推进林业增长式转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山场开发治理高潮,走出了一条以生态经济沟为主要治理模式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协调开展,顶坡沟谷滩立体开发〞的太行山绿化之路,使全县的林木数量不断增加,使我县的林业建立事业得到了长足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林木资源130.5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17.33万亩,天然林面积13.26万亩集体林面积达129.57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130.56万亩的99.2%森林覆盖率达44.7%,植被覆盖率达87%,活立木蓄积达255万立米全县干鲜果树面积达56万亩,2637万株,年产量突破1.1亿公斤,年产值达3.6亿元,林果业收入已成为山区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全县共界定级公益林26.23万亩,省级公益林1.5万亩,县级公益林15万亩级公益林中一级公益林8.1039万亩,三级公益林18.1261万亩1.3 林场森林经营状况 管理机构长信林场始建于1956年,属于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股级建制,行政隶属县林业局 职工状况全场共有职工100人:退休人员12人,在职职工76人,长期临时工12人在职职工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36人,中专学历20人;具有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30人;25—40岁之间50人,40岁以上26人1.3.3林场设施林场现有固定资产净值900万元,办公用房和辅助用房面积1392平米,林场全部实现了“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通网络;现有林道50公里,汽车2辆。
森林经营关于停顿天然林采伐以来,林场进入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保护天然林、以生态公益林建立为主的林业建立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进展林业生态体系和后续产业体系建立随着林业建立的战略转变,林场原有经营模式被打破,旧的产业体系陷于瘫痪,收入来源被掐断,经济滑坡,职工收入降低,各面矛盾凸显,保护与开展成为林场林业开展的首要课题林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8640亩,其中:有林地13765亩,苗圃地3000亩,宜林地1875亩林场森林覆盖率为87.7﹪,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243000立米 停顿天然林采伐以来,林场在管护好现有森林和林地的同时,主要进展了林中空闲地的补植补造,造林800亩,增加了森林植被,提高了生态效益同时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开展了良种苗木的繁育生产,有力地促进了林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弥补了林场的经济缺乏 第二章 森林资源本次森林经营案以2016年二类调查的森林资源数据为根底,通过补充调查,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以更新后的森林资源数据作为森林经营案编制的依据2.1森林资源调查 调查人员组成本次森林资源资源调查工作由县林业局林调队牵头,抽调林场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调查法制定森林资源调查采用抽样调查与小班补充调查相结合的法,以总体抽样调查控制小班调查,提高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的调查精度技术标准格执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和"森林经营案编制技术细则"的各项相关标准1抽样调查根据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森林经营案编制技术细则"的要求,林场森林资源蓄积量是以林场为总体进展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总体抽样控制精度为91.2%2小班补充调查根据"森林经营案编制技术细则"、"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森林经营案编制技术细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森林资源补充调查工作〔1〕调查围容:凡发生变化的小班,均应重新调查,并填写小班调查记录卡,并根据补充调查记录统计修正森林资源统计表补充调查容主要有:地类、林种、小班面积、树种起源、林龄、权属及小班变化原因对因地类变化而增加林分蓄积量的小班还应测定树高、胸径、株数、蓄积、郁闭度等因子〔2〕调查法:利用1:1万卫星影像图和1:1万地形图,采用对坡观察勾绘小班界限,然后深入小班调查核实小班的变化状况,需要实地量测林分蓄积量的采用角规测树和样圆调查两种法 调查精度分析本次林分蓄积抽样调查精度为91.2%,高于规定的总体估测精度要求。
经补充调查修正后的小班资源数据其蓄积量累计值与抽样调查估测值比照误差率为3.24%,均符合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小班调查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抽样调查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小于±1倍标准误,符合精度要求,以各小班汇总的蓄积量可作为全场的总蓄积量2.2 森林资源现状 各类土地面积林场经营总面积为19327亩其中:林业用地18640亩,非林业用地687亩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3765亩,苗圃地3000亩,宜林地1875亩有林地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3.8%;苗圃地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6.1%;宜林地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0.1% 林木蓄积林场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243000立米 有林地面积、蓄积 林场有林地面积为18640亩,总蓄积为1243000立米其中:幼龄林面积391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1%,幼龄林蓄积21100立米,占有林地蓄积量的1.7%;中龄林面积12601亩,占有林地面积的67.6%,中龄林蓄积843250立米,占有林地蓄积量的67.9%;近熟林面积5163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7.7%,近熟林蓄积345100立米,占有林地蓄积量的27.8%;成过熟林面积485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6%,成过熟林蓄积33550立米,占有林地蓄积量的2.7%。
2.2.6 生态公益林面积林场生态公益林面积6300亩,占经营总面积的32.6%第三章 上期经营案实施评价该场通过几十年的经营管理、保护和调整,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林保护基地和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在上经理期间以坚持“以保为主、生态优先、分类经营、可持续开展〞的经营针,坚持以保护为根底,加快资源培育和利用步伐,根本实现了本经理期间森林经营案的目标3.1 经营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林场中心任务是森林管护,在管护好现有18640亩林地的同时,进展了林中空闲地补植补造、造林800亩,增加了森林植被,提高了生态效益 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开展了良种苗木的繁育生产,繁育各种苗木2000万株,有力地促进了林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弥补了林场的经济缺乏 3.2 执行情况评价林场上经理期的经营管理执行情况,归结为以下几点:〔1〕坚持分类经营,生态公益林建立卓有成效禁伐以来,林场进入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立为主的林业建立转变时期林场从经营商品林,变为开展和经营好生态公益林,发挥森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在林场重点公益林面积到达6000亩,占全场林业用地面积的32%〔2〕开展多种经营,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林场在以保护为根底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繁育各种苗木2000万株,通过努力,实现经济收入5000万元,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弥补了林场经费重缺乏的缺口综上所述,该场上期经营案实施效果良好,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增资源、增效益、增活力的预期目的,为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开展奠定了根底3.3经历与问题的分析 主要经历1 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林场上经理期间完成造林800亩,并加快林种树种构造调整2 森林资源保护得到加强林场切实加强森林管理、林地林权管理、林业行政执法建立,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改良和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深入抓好“三防〞体系建立工作通过努力该场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维护了林区的稳定3 林业生态建立稳步推进林场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不断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和质量,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全场现有林业用地的32%已界定为重点公益林3.3.2 存在问题1 森林资源构造不尽合理在乔木林中,存在着幼龄林和成过熟林比例过小,中龄林比例过大的问题幼:中:近:成过本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