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历届党的三中全会决策大思路.doc
8页30年历届党的三中全会决策大思路纵观党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 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一 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作出 的,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特点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 第一要务,是每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中心工作而从30 年中7个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与关键词的变化,也可 以看出党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发展方式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不断成 熟,进行着逐步演进与探索,勾勒出中共治国理政决 策的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1978年12月18日〜22日召开的H届三中全会 是一次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全会批 判了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 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决定停 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工作 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的决策;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加 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 解决了党在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重新评价了 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全会还增选了中央领导 机构的成员;决定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 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 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 体,以这次全会为标志掀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 幕,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纪元在此后的六年间,即从1978年12月到1984年 10月,中国的改革进入了启动阶段这一阶段,改革 的主战场是在农村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 实行包产到户为发端,在整个农村掀起了一股强大的 农村体制改革的浪潮,也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在农村改革的同时,城市里的工商企业也进行了 一些改革试点,即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这一 阶段的改革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开始逐步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探索一种全新的体制模式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1984年10月20 口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 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 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 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 件。
决定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 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经济 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已是相当大的突破,是对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1988年9月26日〜30日召开的十三届三中全会 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 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两 个重要文件当时,中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换时期,因 此出现了一系列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中突出的是经济 秩序混乱、物价上涨过快,并由此影响到人民群众的 生活为了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得以深入下去,这次会 议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 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建设的重 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扫清了道路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基本框架1993年11月11日〜14日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 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 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会议提出了八个方 面的改革内容,即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 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 对外开放、科技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这八个方面可 以归纳为“八柱”,支撑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这个大厦这一决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 体规划,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这次 会议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处发展,极大地 推动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新农村1998年10月12日〜14日召开的十五届三中全会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坚持的方针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H■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 村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在系统总结农 村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研究农业和农村发展现 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 标和必须遵循的方针,对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 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 政策措施。
这次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的形成,标志着全党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规律的认 识更加深刻了,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自觉性更高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新任务、新起点2003年10月11日〜14日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决定》,它不仅是以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同 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展示,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被称之为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其中 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0标,是 党的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更加现代、更加符合人 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执政理念这一执政理念的重大变 化,已经和必将推动中国全方位的深刻变化以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明确了国有制不等于 公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特别是股份制也是公有制, 这是继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之后的第 三次思想革命同时,十六届三中全会还明确了法律 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非公有经济都可以进入提出建 立现代产权制度,从单纯的经济发展转向以人为本、全面、均衡的发展观,同时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改 革,这意味着中国改革或者说制度创新将进入全新阶 段,即改革的第四阶段__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阶段。
由此,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改革已拉 开序幕,经济、社会及行政体制改革相互促进的态势 开始形成不仅如此,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 人的全面发展这种思想被写入中国发展的战略文本 还是第一次,这标志着决策层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发生 的重大变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体布局已全面展开十七届三中全会: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2008年1◦月9日〜12日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把主题定位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 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这个13亿人口 的大国来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 事业发展全局会议提出了实行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资,推进户籍改 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农村改革发展遵循党管 农村工作等原则,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同等待 遇,允许农民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实现农村发 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这次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 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 民工作的战略思想。
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总结了 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深入分析 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决定》适应农村改革 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各族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过上美 好生活的新期待,在认识上有新突破,在理论上有新 发展,在政策上有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 性、针对性,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 动纲领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