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哈工大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真题名词解释.docx
5页哈工大历年真题总结1. 共代谢:一、名词解释2. 双名法:由两个名字组成的命名方法,即一个物种的名字,是由它所属的属名后面加上种名形容词所组成的〔属名+种名〕3. 菌落: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育基中,由于单个细胞在局部大量生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群体,称为菌落4. 细菌的特别构造:指局部细菌所具有的可变构造,包括:荚膜、鞭毛、芽孢5. 菌胶团:产生荚膜与粘液层的细菌,相互粘连在一起,形成具有肯定形态的细菌集团,具有共同的粘液层,内含很多细菌6. 中体:细菌细胞质中的主要膜状构造,由细胞膜以最大量的褶皱内陷而形成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物,常伸入细胞内7. 二次生长曲线:当大肠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液体培育基中生长时,大肠杆菌首先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被利用完后才开头利用乳糖,大肠杆菌呈现二次生长现象8. 溶原性:温顺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并不马上使细菌发生裂解,而是将其核酸整合在细菌染色质体的肯定位置上,并与细菌的染色质体一道复制,随着细菌的分裂传给每个子代细胞;含有温顺噬菌体的细菌的这一特性称为溶原性9. 温顺型噬菌体: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不发生裂解而能连续生长生殖,这种噬菌体称为温顺型噬菌体。
含有这种温顺性噬菌体的细胞称为溶源性细菌10. 裂解量:每个噬菌体增殖后释放出的噬菌体的平均数称为裂解量11. 养分缺陷型:丧失合成一种或多种生长因子力量的微生物12. 生态位分别:是指在稳定的环境中,不同种群在同一生境长期共存时,必需有各自不同的〔实际〕生态位,从而避开种群间长期而又剧烈的竞争,并有利于每个种群在生境内进展有序的和有效的生存13. 生物修复: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不仅(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存在于地表水中,而且更广泛地存在于土壤、地下水和海洋中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去除或消退环境污染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展的过程,称为生物修复14. 生长因子:些微生物不能从一般的碳源、氮源物质合成,而只有通过外源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物质,称为生长因子15.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进展到成熟的阶段,它的构造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 各个种群的数量比例以及能量的和物质的输入、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 状态称为生态平衡16. CoA: 具巯基的辅酶,作为酰基的载体17. 质粒:质粒是指独立于染色体外,存在于细胞质中,能自我复制,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 分子所构成的遗传因子。
其相对分子质量较细菌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质粒18. 糖酵解: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氧化复原反响〔脱氢〕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并产生可供机体生长的能量的过程,称为糖酵途径19. 无氧呼吸:以NO3-、SO4-、CO3-等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复原过程有氧呼吸:以氧气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复原过程20. 发酵:呼吸是指底物在氧化过程中脱下的氢或电子不是直接与中间代谢产物相偶联,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最终交给有关无机物的氧化复原过程发酵是以有机物氧化分解的中间代谢产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复原过程21. 氧化磷酸化:物体通过生物氧化所产生的能量,除一局部用以维持体温外,大局部可以通过磷酸化作用转移至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 中,这种伴随放能的氧化作用而进展的磷酸化称为氧化磷酸化22. 呼吸链:有机物在氧化过程中,所脱下来的氢原子,经过以一系列有严格排列挨次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展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氢原子或电子的传递体系叫做呼吸链23.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被复原为 N2 或氮氧化物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在此过程中有少量ATP 生成。
氨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态氮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24. 灭菌、消毒与防腐:灭菌就是杀死全部的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死有芽孢的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等的孢子;消毒就是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防腐就是防止或抑制微 生物生长生殖的方法25. 水华〔赤潮〕:当水体排入大量含氮和磷的物质,导致水体富养分化,则使蓝细菌过度生殖,将水面掩盖并使水体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现象,在淡水域称为“:水华”,在海水水域称为赤潮26. 代时:细胞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在肯定时间内菌体细胞分裂次数越多,世代时间越小,即生长速度越快27. 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定律〕:〔由于竞争的结果,生态位接近的两个种群不行能永久的共存〕在一个稳定环境中,同一个生态位不能长时间被一个以上的安定种群同时占据和完全占据28. 生态位:每个种群受群落中生态因子限定的空间地位及其功能作用30. 巴斯德效应:29. 顶级群落:随着生物演替渐渐趋于稳定,到达的稳定群落形成,即到达顶级群落31. 酶:酶是活细胞的组成成分,由活细胞自身合成的,并能够在细胞内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种催化剂,故又称为生物催化剂32. NAD:辅酶I,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 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存在于几乎一切细胞中,是很多脱氢酶的辅酶,可直接与底物脱氢过程相耦联,参与各种底物脱氢作用33. 中心法则:分子遗传学争论指出,贮存 DNA 上的遗传信息是通过DNA 的复制传给子代的,而通过 RNA 的中间作用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种关于 DNA 的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根本规律称为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34. PCR:聚合酶链式反响是一种体外扩增核酸序列从而得到多个核酸拷贝的技术35. 基因重组:指两个不同性状的生物细胞,其中一个生物细胞中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细胞中,并与这个细胞中的基因进展重排列,称为基因重组36. 限制因子:对于一个特定的生境,在诸因子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在特定条件下起主导作用,即该因子的转变将影响微生物个体的生长、生殖,以及引起生物种群或群落的转变,这种因子可称为限制因子37. 遗传密码:mRNA 上三个相联的核苷酸挨次打算一种氨基酸38. 操纵子:微生物的DNA 上主要包括调整基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构造基因,其中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构造基因总成为操纵子39. 裂解性噬菌体:病毒侵染寄主细胞后,能引起寄主细胞快速裂解,这种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40. 指示生物:一些生物对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包括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响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这些生物称为指示生物41. 酶的活性中心:蛋白质分子中,由必需基团所组成的、具有肯定空间构造的活性区域42. 同化容量:是指在水体正常生物循环中能够同化有机污染物的最大数量43. 限制因子:对于一个特定的生境,在诸因子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在特定条件下起主导作用,即该因子的转变将影响微生物个体的生长、生殖,以及引起生物种群或群落的转变,这种因子可称为限制因子44. 孢子与芽孢: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大多为无性生殖方式,是由藻类、放线菌及霉菌等产生的生殖细胞;上述生物通过孢子生殖方式生殖。
芽孢是某些细菌发育到某一生长阶段,在养分细胞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45. 载体蛋白:位于膜上的蛋白质,它可以与养分物质法伤可逆性结合,起着“渡船” 的作用,把物质从膜一侧运至另一侧,其本身并不发生变化46. 生态演替:是指群落经过肯定的进展时期及生境内生态因子的转变,而从一个群落类型转变成另一类型的挨次过程,或者说在肯定区域内群落的彼此替代47. 基因工程:是指用认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展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 DNA 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生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展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物种的一种崭技术48. 生态幅:各生物体及其某一生理过程对限制因子所具有的耐性极限范围,称为生态幅49. 同型分裂:对于大多数细菌来说,分裂后的两个子细胞大小根本一样,两个子细胞大小不等的,则称为异型分裂50. 肽聚糖:肽聚糖是由 N-乙酰葡萄糖胺(NAG)和N-乙酰胞壁酸(简写NAM)以及少量短肽链聚合而成的一个大分子复合体,形成多层网状构造51. 连续培育:就是在一个恒定容积的反响器中,一方面以肯定的速度不断地参加的培育基,另一方面又以一样的速度流出培育物,从而在流淌系统中培育微生物,这种方法可使培育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养分状态保持恒定52.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基因突变,并从中筛选出具有某一优 良性状的突变体,一般包括以下主要步骤:①动身菌株的选择;②诱变剂的选择;③诱变剂量的选择;④突变体的筛选53. 电子传递体系〔呼吸链〕:在有氧呼吸中,被氧化有机物脱下的质子和电子并不直接传递给氧,而是在多种酶及辅因子的作用下,依次传递,最终传递给氧原子,生成水,能量是在这一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的。
电子传递体系又称呼吸链,辅酶NADH和FADH 为电子传递体,参与电子传递的各种辅因子称为电子中间传递体,O 最终2 2电子受体 呼吸链的分类:依据电子传递体系中的第一电子受体〔或受氢体〕,可将呼吸链分为NADH和FADH2呼吸链54. 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当电子从NADH 和FADH2 经电子传递体系〔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的同时,伴有ADP的磷酸化生成ATP,这一生物氧化过程称为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电子〔或氢〕经NADH 呼吸链可产生3mol 的ATP,经FADH2 呼吸链可产生2mol 的ATP55. 内含颗粒:在很多细菌体内,常含有各种较大的颗粒物,大多系细胞贮存物,如异染粒、聚 -羟基丁酸、肝糖、硫粒56. 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一种核糖核蛋白的颗粒状构造,由65%的核糖核酸(RNA)和35% 的蛋白质组成,分散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部位57. 异染颗粒: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由于它被蓝色染料(如甲烯蓝)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而得名,一般认为它可能是磷源和能源性贮藏物启发:细菌的聚磷现象为废水生物处理的除磷技术奠定了生物学根底58. 内源呼吸:在正常状况下,微生物主要利用外界供给的能源进展呼吸,叫外源性呼吸;同时,细胞内有机质也在不断更,利用内部贮存的能源所进展的呼吸作用称为内源性呼吸,常称做内源呼吸59. 放线菌: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更接近于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 因其菌落成放射状而得名60. 硫酸盐呼吸〔异化型硫酸盐复原〕:在无氧条件下,以硫酸根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复原反响,同理,有些细菌能够以有机物为供氢体,以硝酸盐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复原反响,称为硝酸盐呼吸61. 基团转位: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能量参与,并且被运输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这种运输方式称为基团转位62. 一步生长曲线:将菌悬浮液进展特别处理后,每隔肯定时间取样,接种在敏感性细菌琼脂培育基,通过固体培育基外表噬菌斑的多少,测试噬菌体增值的数目,把培育时间对噬菌斑数的坐标下左图,便绘制出了一步生长曲线,分为:埋伏期和突破期63. 巴氏消毒法:承受60-70℃的温度,将食品处理15-30分钟,以除去食品中的微生物, 保持食品的养分和风味64. 煮沸消毒:将带消毒物品置于水中煮沸30min以上,可杀死细菌的全部养分细胞和局部芽孢65. 调整基因:可以指导产生出阻遏蛋白的DNA片段66. 耐性定律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都存在最大和最小临界huo,在稳态条件下,当这种生态因子超过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收到损伤或不能生存67. 致育因子(F因子):是一种质粒,为环状DNA分子,能编码40-600中蛋白质68. R因子:即抗药性因子,能编码的没能使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化学构造发生转变, 从而使药物失效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