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旗矿14170采面采后总结.doc
5页14170工作面采后总结2010年10月14170采面回采总结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14170工作面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大峪沟镇安西沟以南和安西里沟以北2、井下位置:14170采煤工作面位于西四采区东翼中部、+100m水平运输大巷的正上方(跨大巷开采),南临14150工作面(未掘),北临14190工作面(未掘),东接二上山皮带运输巷,西距第九勘探线约60m3、地面标高:342.42m~385.58m4、工作面标高:123.49m~145.57m5、工作面长度:工作面走向长770m,切眼长为120m6、回采时间: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二、煤层赋存情况该工作面回采的二1煤层俗称“黄煤”,赋存于二迭系山西组下方煤层由于受沉积环境及后期构造变动的影响,厚度不均匀,变化较大,煤层倾角为4~7.5,煤层平均厚度为6m,煤质为黑色无烟亮煤,质轻性脆有沥青光泽的无烟煤,煤质松软,强度极低,硬度系数为0.17,极易冒落三、地质概况从整体上看,该工作面为南高北低的单斜构造,工作面煤层的倾角在4~7.5之间工作面在掘进送巷中未发现大的地质构造,有些地方发现一些小型褶曲构造,对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工作面的详细地质资料有待于进一步查明。
四、围岩及其特征围岩及特征表1-1围岩名称岩层名称厚度(m)岩石描述老顶细粒砂岩6.43深灰色厚层状,性硬脆颗粒均匀,节理充填白色薄膜,底为砂质泥岩和泥岩互层直接顶砂质泥岩9.66黑色细密含云母片及植物化石,底为炭质泥岩,污手有滑感,少夹煤缐直接底炭质泥岩10.69黑色薄层状,局部夹煤缐和细砂岩,含方解石脉,具有劈理片理结构老底石灰岩1.90深灰色厚层状硬脆有方解石脉破碎在直接顶、直接底与煤层之间,局部存在伪顶和伪底,其岩性多为炭质泥岩或泥岩,厚度一般小于0.50m五、水文地质情况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含水层为顶板砂岩,底板太原群上部灰岩,富水性极不均匀掘进送巷过程中,上、下付巷有顶板淋水,在工作面推采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采”的原则 六、工作面上下辅巷支护巷道支护状况表巷道名称支护形式净断面支护规格棚距用途设备上辅巷矿工钢抬棚5.6㎡梯形顶梁2.2m,腿2.4m,高2m0.7m回风、运煤皮带、刮板输送机下辅巷矿工钢抬棚5.6㎡梯形顶梁2.2m,腿2.4m,高2m0.7m进风、运煤皮带、刮板输送机 七、作业形式 本工作面采用“两采一准”,即两个采煤班、一个准备班,在采煤班内进行“落、装、运、支、移”等工序,准备班进行回柱放顶、检修设备、推移刮板输送机及伸(缩)运输巷胶带输送机等工作。
八、工序安排 每个循环内各工种的接替及顺序由生产单位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九、循环方式 循环方式为一日一循环,循环进尺为1.1m十、工作面回采结束分析总结1、该工作面上、下辅巷均布置在煤层中,断面5.6㎡,采用工字钢棚支护,巷道布置经济合理但是由于我矿为“三软”煤层,导致上、下辅巷工字钢棚变形较快需要较大的修护量,若换用断面较大的其他金属支护形式,可有限防止巷道变形快、断面小的弊端2、工作面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为4-5m,初次来压强度不大,因我矿为“三软”煤层,顶板薄且岩性较软,来压显现程度不明显3、该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回采时须及时调整与煤层相适应的支柱,严禁丢底煤;每班加强工程质量验收,采空区浮煤清理干净、彻底,加强资源回收4、该工作面煤层局部起伏较大,可能会因为个别支柱卸压,导致支柱歪倒伤人,应采用绳索、铁链等固定支柱,以防事故发生5、本采面煤层较厚,放煤后在采空区上方容易出现空洞,可能造成瓦斯积聚,应加强监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