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论文选例叙例.ppt
26页议论文指导之事实论据的选择表述,江湖夜雨,,议论文习作突出问题: 问题一:论据单一,证明一个观点就只用一个事例,并将这个事例详细地叙述出来,致使论证单调、乏味,论证力度不够 问题二:运用事例作论据时,全盘照搬,不作合理剪裁 问题三:止于摆例,缺少论证分析,缺少理论深度 问题四:好走极端,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的正确,而使论证陷于片面性,绝对性 问题五:写作目的性、针对性不强,文章缺乏现实意义、教育意义只为写作而写作,不懂联系当前社会现状,或就现实中存在问题、人们难以解决热点难点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的事实论据是哪一种?,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 金子, 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 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 石子一、新鲜: 1、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等 2、力求用旧材料写出新意(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等,要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 3、要少用(特别不要用作典型例子): ①过于流行(年度人物) ②用滥的伟人大事(屈原、司马迁、文天祥、毛泽东、雷锋、共产党、国民党) ③众所不知的奇闻轶事 ④过于幼稚和庸俗的事(我的一位同学),第一部分:事例选择,,二、典型 (1)选用的几个例子,最好能有典型性、代表性。
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文学家的,也有科学家的,也有社会活动家的 (2)几个例子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古到今,或从今到古;或从中到外,或从外到中;如所举例子分属不同类型,同一类型的要排放在一起,如四个例子中有两个文学家、两个科学家的例子,那么文学家的排放一起,科学家的排放一起 (3)典型例子和概括例子结合使用三、丰富 善于联想,用串珠式来体现材料的丰富性例: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责任感是最美女孩孟佩杰12年如一日伺候瘫痪养母的无怨无悔,责任感是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将岗位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壮举一、转述事例时要概括、简明,不求细节的生动 二、转述事例要依据分论点的需要,有所侧重,有所选取 三、同一个事例因为转述的不同,是可以说明不同的观点的第二部分:表述事例,,一、 求简明议论文转述事例时要概括、简明,不求细节的生动 叙例简洁的方法: 1、“做法+结果”式 用三至五句将事例讲清楚,两三句写做法,一两句写结果结果可以有眼前结果,远期结果盲从尧舜禅让,(做法)我们看见,燕王哙拱手将君位让给丞相之子,(眼前结果)结果,野心勃勃的齐军攻开燕都的大门,血流成河,尸首遍野(远期结果)。
2、“名人+名事”式 如自信是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 “空城计”,自信是张飞当阳长坂坡的一声断喝,自信是曹操赤壁惨败后的三次大笑二、转述事例要依据分论点的需要,有所侧重,有所选取材料的切入:围绕论点,找准重点 1、运用事例作论据时,不能全盘照搬,紧扣观点,适当取舍,合理剪裁 思维操练: 1、用 “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论证下列观点: (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2)位卑末敢忘忧国 (3)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参考答案,①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②位卑末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
巧点题,善取舍,参考答案,③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说句话,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的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一个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去,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能侧重,,2、表述事例时必须选准角度,确定论据内容的详和略,有意突出其与论点相契合的一面 例子:将《鸿门宴》中的材料用于至少三个高考作文中 2000年全国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001年全国卷:“诚信” 2002年全国卷:“心灵的选择” 2003年全国卷:“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2004 年广东卷:“语言和沟通” 2005 年全国卷:“位置和价值” 2005 年广东卷:“纪念” 2006 年全国卷:乌鸦学鹰抓羊的故事,,选自司马迁的《史记》中的《鸿门宴》 1、2000年全国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可以这样用: 项羽曾被李清照称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刘邦知人善用,一统天下谁是真正的英雄,答案的丰富多彩的 2、2001年全国卷——“诚信”可以这样用: 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统帅南路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而项羽迟来,却要仗军势欺人,如此没有诚信之人,如何能被万民拥戴?,简明概括,简明概括,,5、2004 年广东卷——“语言和沟通”可以这样用: 在鸿门宴中,为什么樊哙的话与刘邦的话如出一辙?因为他们事先用语言沟通得很好而范增“数目视项王,举所佩玉珏以视之者三”,项王却熟视无睹,应该说他们事先也肯定作过预谋,但却缺乏很好的沟通,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所以只能在互相埋怨中贻误战机6、2005 年全国卷——“位置和价值”可以这样用: 刘邦在军事上处在不利位置,本该俯首称臣,然而他不甘下位,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让项伯居中调停,让曹无伤担当罪责,让樊哙去拍马屁,自己也能屈能伸经过四年的欲血奋战,才实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与位置事实上,只要靠自己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希望巧点题,能侧重,,3、2002年全国卷——“心灵的选择”可以这样用: 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
在项羽的心里经历了无数次斗争,就在犹豫不决中他一次次作出了错误的选择4、2003年全国卷——“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可以这样用: 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为张良曾经救过自己,所以在关键时刻无意中向张良泄露了机密,告诉了张良项羽第二天要攻打刘邦的军事情报项伯正是因为与张良有旧交情,被情感蒙蔽了双眼,所以失去了理智,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也最终使自己辅佐项王的大业功亏一篑巧点题,善取舍,,7、2005 年广东卷——“纪念”可以这样用: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纪念项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为了说明人应该壮烈的活着;杜牧在《题乌江亭》中纪念项羽“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为了说明人应该包羞忍耻的活着;王安石在《乌江亭》中纪念项羽“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是为了说明一旦失去民心就会大势已去;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纪念项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为了说明革命要彻底 8、2006 年全国卷——乌鸦学鹰抓羊的故事可以这样用: 刘邦如果只是量力而行,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过自己平淡幸福的生活的话,就不会有一统天下,名留千古的丰功伟绩巧点题,简明概括,,例据与论点相契合堂上练习: 将《鸿门宴》中的材料用于至少两个高考作文中 2012年山东卷:“坚定信心,奋力向前” 2012年安徽卷:“思维何妨转个弯” 2013年重庆卷:“拐个弯,变个样” 2013年湖南卷:“梦想高飞” 2013 年山东卷:“挑错”,2012年山东卷《路在前方》:“坚定信心,奋力向前”,2012年安徽卷:《思维何妨转个弯》,2013年重庆卷,2013年湖南卷:《梦想高飞》,2013 年山东卷《“闻过” 我们“喜”了吗?》 “挑错”,一、叙例的方法,能侧重 善取舍 巧点题,,二、文段的写法,段首扣题,提出观点 中间点题,重现中心 结句强调,回扣观点,,总结一,,材料的整合思路: 1.整理已有的材料以充实内容 (1)利用所学的课本知识:课本是作文取材的“宝藏”。
(2)活用手头的素材(要求背诵的名言名句,习作已用过的事例,从报刊、范文学到的……) 2.对现有材料的换角度思考挖掘 3.结合语言表达“包装”材料,所谓“老套”(人人皆会用)的材料,关键是你怎么去用,怎样“包装”总结二,作文训练,[素材]苏轼原本为文坛巨擘欧阳修的得意门生,更是被仁宗皇帝所特别器重的未来宰相,身世显赫,备受世人敬爱,但是因为与朝中大员政见不合,乌台诗案,他被迫沦为囚中的一名罪臣,虽然死里逃生,但却不得不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漂泊动荡的贬谪生涯:从黄州,到杭州,从密州,到湖州,到惠州,甚至还到过海南在他被贬谪的多年岁月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怨天尤人、悲观消沉的苏轼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他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主持兴修水利工程,奖励发展农业纺织,我们处处都可以看见他忙忙碌碌的身影,苏轼终于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与尊敬 以苏轼被贬的材料为素材,分别以“懂得拐弯,才能成功”、“知足者常乐”、“守住寂寞,专注事业”为话题写一段话,150字左右。
点拨,“懂得拐弯,才能成功” (例子:2013重庆卷《拐个弯,变个样》 “知足者常乐” (例子:2012江西卷《知足者常乐》、 “守住寂寞,专注事业” (例子:2013福建卷《守住寂寞,拒绝浮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