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单选题高频考点.docx
8页教学实施单选题高频考点(一)教学概述1、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教育包含了教学,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教育中,除了教学, 学校还可以包括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2)教学与智育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但智育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实现;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智体美劳 的实施途径;(3)教学与上课教学与上课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还包括备课、课外作业的布置、课外、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等 一系列环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特殊性规律),二者的关系:①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育要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所必须的感性认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2)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二者的关系:①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②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③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广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 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个别差异。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二者的关系: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二者的关系: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②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③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防止脱离知识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两种倾 向,实现教学的教育性三)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重点)1.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重点,2019上、2018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量力性原则2.教学方法(2019上、2018 )(1)讲授法的含义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2)讲授法与注入式教学讲授法并不等同于“注入式”教学注入式也叫“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成消极、被动的客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死记硬背。
讲■授法分为“注入式”讲授和“启发式”讲授两种讲授法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容易导致注入式教学,但正确运用讲授法同样可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3)谈话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谈话法并不等同于启发式教学4)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优点: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 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5)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特点在于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6)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的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发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 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7)个别教学制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优点:有利于因材施教缺点:效率低四)教学组织形式1、 班级授课制(1)概念: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 组织形式。
我国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2)基本特征:年龄和知识水平大致相等,人数固定;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课的单 位时间固定3)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①优越性: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有利于 学生多方面的发展②局限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不利于发挥;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内容 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4)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1)个别(2)现场教学2、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一-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 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3、 分组教学(1)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2)内部分组: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4、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设教学法: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所创立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 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与能力。
道尔顿制: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指教师不再上课面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 置作业,由学生自主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 和接受考查5、 特朗普制(2018上)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把大班上课(40%)、小班研究(20%)和个别 教学(40%)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6、 国外流行的教学模式(1)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布卢姆创立,“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 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发现学习模式2)程序教学模式一斯金纳(3)发现学习模式一布鲁纳(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一罗杰斯(5)范例教学一瓦•根舍当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五)学习动机(重点)1、 学习动机(2019上)概念: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学习动机包括推力、拉 力和压力三种因素1)推力因素:与学生对学业成就本身的追求有关,发自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和要求。
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如强 烈■的兴趣和探究心向等)2)拉力因素:与学习的外在后果有关,对学习起引诱作用如学位、待遇和社会地位)3)压力因素:与客观现实环境对学生的要求有关,对学习起强制作用如考试、竞赛和升学等)2、 学习动机的构成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诱因3、 学习动机理论(2018下)(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观点:强化可以促进学习动机局限:只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而忽视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观点: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在学校,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 缺失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很大关系3)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麦克里兰、阿特金森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观点:在特定的情境中,如果个体趋向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趋向,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 如果很容易获得成功,反而会减低他的学习动机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挑战性。
4)成败归因理论代表人物:韦纳■归因的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注意六个因素的三个维度: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性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将成败归因于努力等因素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 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5)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代表人物:班杜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