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oc
3页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金溪中心学校:张冬云人类已阔步迈进了 21世纪,一种以知识信息的生产、传输、 加工、创新、转化为核心特征的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 在迅速崛起,紧紧与之相应,人类的生存形态亦将迅速进入学习 化社会,换言Z,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生命运动 的主旋律,独立学习能力将成为一个人所有素质的核心内容正 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种旨在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新型学 习方式一一研究性学习被积极侣导而诞生了所谓研究性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 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作为研究性学习一 种重要的分科学习方式,研究性阅读亦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学 工作者所认同、重视,并逐步成为自觉的实践以“大语文”理念观照当今社会,可以这样说:阅读活动占据了人类生活的大半时间和空间,贯穿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因此,从阅读的视角去倡 导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力,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那么,如何实施研究性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把握两种 取向,采用三种形态一、两种取向一一研究性阅读的价值追 求一般地说,人的阅读活动不外乎两种目的,一种是为了广泛 收索信息,大量获取自己所需的文本(或画面、动像等)资料, 或用于打发闲暇,满足娱乐需要,或借以充实和丰富某种活动主 题。
一种是为了探究某一特定阅读材料的深厚底蕴,包括遣词造 句之精当、谋篇布局之巧妙、表情达意之深邃等无庸置疑,研 究性阅读将更鲜明、更集中地突现这两种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具 体说明如下:1、基于外延拓展的研究性阅读这种阅读是拓展 性与研究性两种基本特征有机统一的活动,一方面,它要求阅读 者突破目前阅读材料的局限,在更长远的时空、更广阔的背景中 全方位、多角度地搜寻其它阅读材料,摄入足够多的信息,以形 成厚实的信息储备;另一方面,它又要求阅读者以研究的日光审 视自己搜寻中的阅读材料,发现他们与当前阅读材料的种种关 系,尤其是耍区分出重耍联系和一般联系,使其它材料对当前阅 读主题能发挥服务、铺垫或左证作用例如,教学《威尼斯的小 艇》,从拓展的角度看,可以引导学生着重收集关于水城威尼斯 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风光、小巧灵活的小艇、游人兴 致勃勃乘坐小艇的情景等方面的资料,有必要还可适当了解作者 马克•吐温生平以及主要作品;从研究的角度看,诸如马克•吐温 生活时代的种族歧视的残酷、竞选制度的虚伪、拜金主义的盛行 等,一般不必去纠缠2、基于内涵深究的研究性阅读与基于 外延拓展的研究性阅读相比,这种阅读是直接针对当前阅读材料 的深层次理解活动,它也有两项相辅相成的要求:首先要求咬文 嚼字,深耕细作,从字里行间去感悟、把握和品味人物性格、事 件意义、生活哲理、景物特征;尤其是对于意义特异、个性鲜明 的关键信息(字、词、句等),应该悉心推敲,不能轻易放过; 同时要求突出重点,紧扣主题,析词品句抓住典型进行开掘,不 搞遍地开花,牵强附会,而且力争以一个中心话题统领起来。
例 如教学《赤壁之战》,第一回合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紧扣“事件” 的话题展开,通过初步研读,把战争发生的原因,火攻之计的确 定、实施,战争的结果,尤其是其中火攻的实施过程搞得清清楚 楚;第二回合的研究则可以引导学生紧扣“人物”的话题进行, 通过深入研读,将周瑜(黄盖)方面战术之绝妙、准备之充分、 计划之周密,以及曹操气势之骄妄、思想之麻痹等作透彻的理解, 从而领悟东吴取胜是由于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曹操败北是因为 骄傲轻敌,决策错误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取向也并不是相 互排斥的,而是互为补充,可以同时追求的二、三种形态---- 研究性阅读的实施策略在小学生看来,研究性阅读还不宜严格 地规范在“科学研究”的框架之中,也不一定纯粹地“从自然、 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注②郭继东语]对小 学生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应该切合实际,务求实效,只要着力 体现“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就行基于这一 考虑,我们认为主耍可采用以下三种教学形态:侧重于学生独 立研读的形态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研究性阅读,是阅读教学的 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所以说是出发点,是因为:相对于一次阅 读过程来说,要确定课题(即阅读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学生 首先对阅读的主材料有个大概的了解,以便后面能够较快地“蒸 发”出一些基本问题或中心话题;还要对阅读的辅助材料有个大 致定向,以便围绕中心话题迅速搜索、研究相关信息资料。
没有 这一前提,其余任何形态的研读就无法展开,更谈不上围绕中心 话题进入深层次的研究另外,所以说是落脚点,是因为:研究 性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研读的能力作为前提的 独立研读,就是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对主体材料进行预测性阅读感 知、对辅助材料进行尝试性收集以及对主、辅材料相关性的初步 筛选;作为目的的独立研读,就是学生灵活自如地调用外部条件 (工具、伙伴、导师等)和发挥个人优势(综合、分析、演绎、 推理、联想、想象、直觉等),围绕阅读主题进行信息的全方位 搜索和意义的深层次建构2011-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