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版第10章_脂类代谢.ppt

149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55120761
  • 上传时间:2018-09-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62MB
  • / 1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糖原合成和分解的限速酶?糖原合成时葡萄糖的活性供体?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区别? 2、什么是糖异生的三个“能障”,克服三个“能障”需要哪些酶? 3、糖异生的生理意义?,课 前 复 习,第 十 章,,,,脂 类 代 谢,Metabolism of Lipid,教学目的,掌握脂肪动员的概念、限速酶;脂肪酸ß-氧化过程及其生理意义;酮体的生成、分解途径及其与糖代谢的关系 血浆脂蛋白的种类及其功能 熟悉脂肪酸的合成代谢;磷脂和胆固醇代谢的概要及其生理意义 了解脂类在体内的分布和生理功用;脂类的消化吸收过程 ;类脂的主要代谢途径;脂类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lipid),脂肪 (fat): 三脂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s,TAG)也称为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类脂(lipoid): 胆固醇 (cholesterol, CHOL)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CE) 磷脂 (phospholipid, PL) 鞘脂 (sphingolipids),分类,概念,脂肪——是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酯,又称甘油三酯、三脂酰甘油。

      CH2—O—CO—R1,CH—O—CO—R2,CH2—O—CO—R3,,,CH2—OH,CH—OH,CH2—OH,,,甘油 甘油三酯,‘‘油麻花’’,指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营养必需脂酸 (essential fatty acid):,※,CH3-(CH2)5-CH=CH-(CH2)7-COOH,不饱和脂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生物膜的结构,——脂质双层流动镶嵌模式,胆固醇(27C),胆固醇酯,17C连接一个8碳侧链,3,3,17,17,第 一 节 脂类在体内的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Lipid,一、脂类的消化,1.条件 ① 乳化剂(胆汁酸盐、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等)的乳化作用; ② 消化酶的催化作用,2.部 位 主要在小肠上段,P246,3. 消化过程及相应的酶,甘油三酯,产 物,食物中的脂类,2-甘油一酯 + 2 FFA,磷 脂,溶血磷脂 + FFA,胆固醇酯,胆固醇 + FFA,微团 (micelles),共脂肪酶是胰脂酶对脂肪消化不可缺少的蛋白质辅因子,分子量约10,000。

      共脂肪酶在胰腺泡中以酶原形式合成,随胰液分泌入十二指肠进入肠腔后,辅脂酶原被胰蛋白酶从其N端切下一个五肽而被激活 共脂肪酶本身不具脂肪酶的活性,但它具有与脂肪及胰脂酶结合的结构域它与胰脂酶(pancreatic lipase)结合是通过氢键进行的;它与脂肪通过疏水键进行结合共脂肪酶,脂肪与类脂的消化产物,包括甘油一酯、脂酸、胆固醇及溶血磷脂等以及中链脂酸(6~10C)及短链脂酸(2~4C)构成的的甘油三酯与胆汁酸盐,形成混合微团(mixed micelles) 易穿过小肠粘膜细胞表面的水屏障,被肠粘膜细胞吸收二、脂类的吸收,1.部 位 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2.方 式,P246,长链脂酸及2-甘油一酯,,肠粘膜细胞(酯化成TG),胆固醇及游离脂酸,,肠粘膜细胞(酯化成CE),溶血磷脂及游离脂酸,,肠粘膜细胞(酯化成PL),甘油三酯的消化与吸收,第二节 脂类的体内贮存和运输,一 、脂类的体内贮存和运输,(二) 脂肪的动员,1. 概念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2. 限速酶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 , HSL),P248,(一) 脂类的贮存,3. 脂解激素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ACTH 、 TSH等。

      抗脂解激素 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E2、烟酸等4. 脂肪动员过程,脂解激素-受体,G蛋白,AC,ATP,cAMP,PKA,,,HSLa(无活性),HSLb(有活性),TG,甘油二酯(DG),甘油一酯,甘 油,HSL-----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5.甘油的代谢,甘油,,,3-磷酸甘油,甘油磷酸激酶,,,α-磷酸甘油脱氢酶,磷酸二羟丙酮,,ATP,,CO2+H2O+能量,,糖异生,二、血浆脂蛋白和脂类的运输,(一)血脂与血浆脂蛋白,1、定义: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2、来源: 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内源性——脂库动员,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P249,* 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3、组成与含量总 脂 400~700mg/dl (5 mmol/L)甘油三酯 10~150mg/dl (0.11 ~ 1.69 mmol/L)总 磷 脂 150~250mg/dl (48.44 ~ 80.73 mmol/L)总胆固醇 100~250mg/dl (2.59 ~ 6.47 mmol/L)游离脂酸 5~20mg/dl (0.195 ~ 0.805 mmol/L),(二)血浆脂蛋白的类型及分离方法,1.分 类,电泳法,超速离心法 CM、VLDL、LDL、HDL,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 以脂蛋白(lipoprotein)形式而运输。

      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超速离心法分类,2.血 浆 脂 蛋 白 的 组 成 特 点,3.血浆脂蛋白的结构,疏水性较强的TG及胆固醇酯位于内核具极性及非极性基团的载脂蛋白、磷脂、游离胆固醇,以单分子层借其非极性疏水基团与内部疏水链相联系,极性基团朝外三)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与功能1、CM (1)来源:小肠粘膜细胞外源性TG加上吸收及合成的PL、Ch以及apo一起合成新生的CM2)转归:CM经血中LPL的作用,转化成新生的HDL和CM残核,CM残核再进一步被肝细胞摄取代谢 (3)半寿期:5~15min (4) 生理功能: 运输外源性TGP251,2、VLDL(1)来源:肝细胞小肠粘膜细胞少量合成)先由肝细胞合成TG,加上PL、Ch及apoB100E等,即成为LDL2)转归:VLDL→IDL→LDL3)半寿期:6~12小时4)生理功能: 运输内源性TG。

      3、LDL (1)来源:血中VLDL转变而来 (2)转归:(3)半寿期:2~4天 (4)生理功能: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4、HDL(1)来源:由肝、小肠合成,少量由血中CM降解生成HDL按密度分 HDL1(HDLC)→仅在摄取高Ch膳食时才能出现HDL2HDL3 血浆主要类型(2)转归: 新生HDL(盘状)在LCAT作用下,先转变成球状的 HDL3,再加上PL、CE、apoAⅠAⅡ等,又转变成 密度小、颗粒大的HDL2,HDL2再与肝细胞受体结合,进行降解 (3)半寿期:3~5天 (4)生理功能: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血 浆 脂 蛋 白 代 谢 总 图,第 三 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一、脂肪的水解(脂肪动员),1. 概念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2. 限速酶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 , HSL),P248,P253,3. 脂解激素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ACTH 、 TSH等抗脂解激素 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E2、烟酸等。

      4. 脂肪动员过程,脂解激素-受体,G蛋白,AC,ATP,cAMP,PKA,,,HSLa(无活性),HSLb(有活性),TG,甘油二酯(DG),甘油一酯,甘 油,HSL-----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二、甘油的氧化分解,甘油,,,3-磷酸甘油,甘油磷酸激酶,,,α-磷酸甘油脱氢酶,磷酸二羟丙酮,,ATP,,CO2+H2O+能量,,糖异生,,FADH2,FAD,P254,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组 织: 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其中肝、肌肉最活跃亚细胞:胞液、线粒体,β-氧化,P254,脂酸的活化 —— 脂酰 CoA 的生成(胞液),* 脂酰Co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存在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 CoA-SH,(一)饱和偶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限速酶,2.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载体:肉碱,,(L-β羟-γ-三甲氨基丁酸),,载体:肉碱 carnitine(L-β-羟-γ-三甲基铵丁酸),酶:①肉碱脂酰转移酶 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酶Ⅰ:线粒体外膜侧面,酶Ⅱ:线粒体内膜内侧面,②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 线粒体内膜,限速酶:肉碱脂酰转移酶-Ⅰ,3. 脂酸的β氧化,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脂酰CoA,L(+)-β羟脂酰CoA,β酮脂酰CoA,脂酰CoA+乙酰CoA,,,,,,,5,FADH2,乙酰CoA,彻底氧化,三羧酸循环,生成酮体,肝外组织氧化利用,,,,,,脂酰CoA 脱氢酶,,L(+)-β羟脂酰 CoA脱氢酶,,H2O,,FAD FADH2,,β酮脂酰CoA硫解酶,,脂酰CoA 合成酶,,,肉碱转运载体,,H2O,呼吸链,2ATP,H2O,呼吸链,3ATP,线粒体膜,,,活 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β氧 化:,每轮循环包括四个重复步骤: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 产物:1分子乙酰CoA 1分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1分子NADH+H+ 1分子FADH2,4. 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以16碳软脂酸的氧化为例,① -氧化循环过程粒体基质内进行; ② -氧化循环由脂肪酸氧化酶系催化,反应不可逆; ③ 需要FAD、NAD+、HSCoA为辅助因子; ④ 每循环一次,生成 FADH2、NADH、乙酰CoA及减少了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脂肪酸-氧化循环的特点,7 轮循环产物:8分子乙酰CoA7分子NADH+H+7分子FADH2,能量计算: 生成ATP 8×12 + 7×3 + 7×2 = 131净生成ATP 131 – 2 = 129,,16碳软脂酸的氧化:,胖熊的β氧化世界上有很多冬眠的动物,冬眠时他们的体温都很低,比如蛇但是胖熊冬眠时体温能达到32-35度,几个月不喝水,不进食,能量来自哪呢?来自β氧化,胖熊冬眠时纯靠β氧化来供能;另外,每一轮β氧化还能产生二分子水,所以他可以不吃不喝骆驼的驼峰也是这个原理三)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从简)1、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氧化过程与饱和脂肪酸类似,遇双键时需经另外的酶促反应转化2、过氧化酶体中脂肪酸氧化〈1〉也可进行β—氧化〈2〉因无呼吸链,故脱下的2H不产生ATP而产生H2O2〈3〉意义在于:将长链FA(≥20碳)变短链,后者方可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3、奇数碳FA的氧化(丙酸的氧化)〈1〉体内奇数碳FA极少〈2〉奇数碳脂酰基经多次β—氧化后产生丙酰CoA(三碳脂酰CoA)〈3〉丙酰CoA可经羧化等多步反应转化为琥珀酰CoA(4C),然后继续代谢概念: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三者总称为酮体(Ketone bodies),。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