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05118862
  • 上传时间:2022-09-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3.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浏览次数:1377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7-12-3020:49|提问者:hello2103最佳答案自信与实际的差别爱情与物质的交错人生前途的迷茫自信心的衰弱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心理,及解决方案[标签:大学生,矛盾心理]匿名回答:3人气:14解决时间:2009-06-2410:23满意答案好评率:100%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社会地位的变化带来的“成人感”,使得大学新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获得了较大的独立行动的自由,并且要求自己尽快摆脱依赖性,得到和成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但由于习惯心理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上还需要依靠家庭,在学习上还缺乏自学能力,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社会阅历和经验还不够,因而往往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渴望得到具体帮助这种依赖性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等待心理等待老师的关心和指导,等待同学的友谊之手,等待父母的经济支持等等。

      2. 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由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因而他们的理想常常带有幻想乃至空想的色彩刚刚迈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认识过程中就会产生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3. 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逐渐开始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但他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还处在模糊不清、很难把握其实质的阶段把一些事情看得很“神秘”羞于对人启口,而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闭起来,常常莫明其妙地陷入孤独寂寞的心境之中然而,青年人又有着与人交往的强烈需要,不仅需要有亲密交往的知己,也需要加入一个团体以满足心理上的归属感这些显示了大学生的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和冲突4. 情绪性与理智性的矛盾人的活动是一种知、情、意、行的过程,大学生精力充沛,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但是一遇适当情境,他们会热情奔放、勇往直前;一遇困难和挫折,他们就兴致皆无,情绪一落千丈表现出大学生情感变化的两极性,忽冷忽热,一忽儿,情绪主宰一切,难以驾驭;一忽儿,理智又使他们摇头叹息从而形成了处理问题时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5. 异性间吸引与隔离的冲突。

      大学期间,异性间的吸引是正常而又自然的心理现象但在刚进大学时,有的新生受习惯心理的影响,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导致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甚至相互隔离这种情况近年来虽然已经有所好转,但大学新生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职大学生常见的心里矛盾2008-10-0416:49:51|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1.理想与现实2.独立&依赖3.轻松感&压力感4.自尊&自卑5. 强烈的交往需要&孤独感6. 现代性文化&传统性文化7. 自我改变意愿&自控力不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决--生活百度(转载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大学是激荡青春的地方,在这片沃土上,人们已习惯了岁月如歌、青春如画的美丽境界而往往忽视了校园还是一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撞的地带多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激起大学生心灵的“震荡”;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对成才标准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的“天之骄子”们正面临着学习、生活中的多重压力和挫折——独立、竞争、适应,让他们生出一种断奶的躁动,经历着成长的失落、社交的困惑、过度的学业压力、家庭困境、就业压力、情感迷失等等心理困境。

      因而,有人把处于这种心理焦虑状况下的当代大学生戏谑为“天之焦子”一、青年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1. 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经常会遇到一系列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一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青年追求自我完善的意向会在心目中逐渐形成一个“理想我”,这个“理想我”反映了青年对自我成长所怀有的美好愿望,因此不可避免地包含进了自我美化的内容,而同真正“现实我”往往会发生矛盾在调查中发现,有78.6%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而一旦当这些“理想我”的目标受挫,只留下一个理想幻灭的“现实我”时,就会产生失望、羞愧和痛苦的消极体验,感到自卑、气馁而对自我丧失信心如“我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所事事,真的对自己很失望,很恨自己,我怎么是一这样的一个人……”二是独立自尊与受人管教的矛盾青年学生的自尊心强,独立性强,凡事希望表达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不愿意被别人指手划脚,随意摆布因此,表现为人们所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如“我也知道老师、父母都是为我好,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要与他们作对”。

      2. 无法承受学业之重在调研中发现,在影响大学生情绪波动的因素中,有48.4%的学生把学习压力排在了第一位每到考试前,我就紧张,心燥,失虑,一上考场我就拉肚子……”,一位女大学生如是说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感到难以适应,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些同学生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3. 对就业的焦虑目前,在大学生中流传“毕业即失业”的悲观论调在调查中有41%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前程感到担忧”,有28.9的大学生“还没有想过未来的规划”据统计近几年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部分毕业生面对人才市场感到困惹,对求职过程、择业过程产生种种矛盾心态,感到迷茫和困惑;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4. 人际困惑“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有那么多不如意,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当代大学生在高中期间与社会接触不多,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问题几乎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在调查中,有37.6%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良感到困惑”一方面,渴望友情,渴望理解与同情,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交往和缺乏交往的技巧,又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

      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就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使得人际失调、交往嫉妒、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纷至沓来;于是,高傲、自卑、孤独、无聊、无望、恐惧等心理体验频频光顾久而久之,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理疾病5. 情与性的困惑“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大学生是青春焕发的群体,又是处于性活跃期的群体大学生私自校外租房同居、某大学一男生宿集体嫖娼、某大学两女大学生在歌舞厅当“三陪女”被公安机关抓获……诸如此类的大学生性越轨事件在各大高校均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青年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经济上并不独立,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因此,过早的性行为经历、畸形的性爱、早孕,均对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据调查,约1/4的男生和1/2的女生事发当时即产生严重的心理困扰,如愤怒、羞耻、不洁等;12.5%的男生和28.8%的女生在事隔多年后心理上仍然留有阴影;“我不再是姑娘了”、“我为他奉献了一切,他应该心里只有我”、“她是我的人了,这下可以松口气了”等等婚前性行为后,青年大学生经常出现懊悔、负罪感、出现负面自我评价,或怀疑对方的品质、指责对方等;怕怀孕和人流的痛苦、怕处分、怕婚姻不再有选择;怕事情暴露,担心自己和对方的未来。

      6. 面对繁华物质世界的失落调查中发现,贫苦也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对四川省四所高校的在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有51.42%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经济较好的同学抑郁平均数为38.46,而贫困生的抑郁平均数为41.52,可见贫困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我为何不出生在豪门”、“勤奋学习不如别人有个好爸爸”……面对高档物质享受的无奈,他们发出如此感慨其实,今日的大学生明显带有相对贫困的性质客观地讲,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容易忍耐,但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构成更为复杂的心理压力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他们和其他大学生一样情感体验丰富多彩,区别在于他们的种种需要都罩着经济困难的阴影实际存在的经济压力与由于未能正确认识甚至部分夸大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困难,使一些贫困大学生长期处于抑郁和焦虑的矛盾心理状态下7. 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人格缺失现代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如宿舍中的“夜文化”、抽烟、喝洒、打扑克、打麻将、通宵上网……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理健康,进而影响到心理康一位即将退学的大学生在心理咨询中说:“大学里,我们有了最大的自由去任意安排自己的生活。

      谈恋爱、成天上网、游玩、赌博、喝得醉眼朦胧……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角落,好像什么也不是,好像又什么也是,觉得整个人都很颓废、惰性,慢慢地成绩开始下降……”所谓“习与性成”,就是指长期的某种习惯会形成一定的性格,“习焉不察”,则是指习惯干某事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而“习非成是”则是指把错误当成正确的,于是“积习难改”,从而给大学生带来诸多麻烦和不良的心理体验,甚至使一些青年走上歧途二、青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调控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五级联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形成从学生骨干、员到院系、部门、学生的快速危机反应体系,开设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正确总结和处理受危机影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完善大学生心理疾患预防和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创新内容及方式;运用先进的心理健康测试软件,开展集体为主导、个别相补充的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大学生自杀增多五原因::(转载)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大学生自杀增多五原因新华网(2005-09-2114:30:31)来源:手册2005年第5期大学生自杀增多五原因7月25日,北京大学33号宿舍楼,一名心理学系本科男生从5楼宿舍的阳台坠楼身亡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这是自今年4月以来,北京大学发生的第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今年上半年,北京高校中已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去年北京自杀死亡的学生为19人大学生成自杀高危群体继农民、破产者、下岗工人、明星等自杀高危群体之后,大学生也加入了这个群体的行列据《中国日报》的报道,自杀已成为我国20岁〜35岁人死亡的第一原因西方研究显示:中国青年自杀剧增,每天约有600多名中国人自杀,有自杀企图的人在250万〜350万之间,其中青年人占据不小的比例今年上半年,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某学生对大学生自杀状况展开调查,他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敌对情绪大学生缘何走上绝路据专家们分析,大学生自杀率攀升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1. 心理疾病。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