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单元 第3课鸿门宴.docx
18页第3课鸿门宴【素养目标】1 .语言目标:梳理、积累课文中重要文言基础知识,如多义实词、名词活用等2 .审美目标:(1)理清故事脉络,把握精彩情节,体会情节作用;(2)比照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任务情境: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陈胜、吴广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 也起兵江东,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 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开战《鸿门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举行的一次宴会,它揭开了楚汉之争的 序幕这次宴会包藏杀机,是一场明争暗斗、扣人心弦的政治斗争学习活动一阅读与鉴赏I任务活动一语言积累与探究(一)诵读全文,读懂文意1.边诵读边完成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沛公军(驻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称王)关中,使子婴为 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明天,第二天)飨(犒劳)士卒,为(替、给)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 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劝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靖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 地)时,贪于财货,好美姬(美女)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指君主宠爱女子),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 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同“彩”,色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叔父)也,素(一向,平时)善(友善,交好)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 之(往)沛公军,私(私下,偷偷地)见张良,具(详细)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一起)去,曰:“毋从(跟从,跟随)俱 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逃走)不义,不可不语(告诉)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怎样)?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谋划)此计者? ”曰:“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说我 S:'距(同“拒”,据守)关,毋内(同“纳”,接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 以当(对等,比得上)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本来)不如也且(将)为之奈何? ”张良日:“请往谓项伯, 言沛公不敢背(背叛、违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怎么)与项伯有故(有旧,有交情)? ”张良曰:“秦时与臣 游(交往),项伯杀人,臣活(使……活命)之今事有急,故幸(幸亏,幸而)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像对待兄长一样)事(侍奉)之张良出,要(同“邀”,邀请) 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献)卮(酒器)酒为寿,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曰:“吾入关,秋毫 不敢有所近,籍(造册登记)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的原因)遣将守关者,备(防范)他盗之出入(进入, 偏义复词)与非常(指意外的变故)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同“背”,背弃)德也项 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同“早”)自来谢(抱歉)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趁着(机会)]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且臣死且不避连词,尚且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且为之奈何副词,将6 .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判断句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此亡秦之续耳无标志词的判断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被动句假设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被动宾语前置句不然,籍何以至此“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客何为者“何”是动词“为”的宾语大王来何操“何”是动词“操”的宾语沛公安在“安”是动词“在”的宾语状语后置句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于项羽”是“曰"的状语具告以事“以事”是“具告”的状语7 .文化常识(1)古代方位与礼仪①室内宴会座次:在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东(东向),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座。
主人一般坐东 向西,所以称“东家”;最尊贵的客人坐西向东,称为“西宾”(也称“西席” )o②朝堂座次:君主坐北向南,臣子向北所以,君主也可称“南面”,对君主称臣那么可称“北面”③官位以右为尊,如"(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贬官那么称为“左迁”车骑以左为尊,如成语“虚左以待” 即指空着尊位恭候别人但左右哪个为尊也因朝代而异,并不绝对2)季父古代兄弟姊妹间习惯以“伯(孟)”“仲”“叔”“季”排序,伯(孟)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 的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8 .出自《鸿门宴》的成语(1)秋毫无犯: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犯,侵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 众的利益⑵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外表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⑶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核心素养一课两练I语言素养专练1 .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距关,毋内诸侯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张良出,要项伯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答案D解析A项“距”同“拒”,“内”同“纳”。
B项“蚤”同“早”C项“要”同“邀”2 .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8 .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C.沛公起如厕 如:如同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答案C解析如:往9 .以下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10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造册登记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假设入前为寿 前: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上前D.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答案C解析 “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前”,名词作动词,“上前”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约为婚姻⑥军中无以为乐⑦假设属皆且为所虏⑧我为鱼肉,何辞为A.①⑤/②③④⑧/⑥/⑦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D.①/②④/③⑧/⑤/⑥/⑦答案D解析 ①做。
②④替,给⑤结为,结成⑦跟“所”字合用,表示被动5.以下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约为婚姻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答案D解析D项“大功”古今同义,大功劳A项古义:峰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今义:山东省B项古义: 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十分、极C项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 妻关系6 .以下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申之以孝悌之义 B.大王来何操C.沛公安在 D.客何为者答案A解析A项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B、C、D三项皆为宾语前置句,即“大王来操何”“沛 公在安” “客为何”7 .以下对文本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是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8 .《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有做过皇帝, 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了 “本纪”C. “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 门宴》。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西最尊,次为北,再次为南,东为最末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 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坐”;张良那么“西向侍”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 自大答案C解析 “游刃有余”出自《庖丁解牛》8.翻译以下句子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译文: ⑵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译文: ⑶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译文: ⑷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 ⑸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译文: (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译文: 答案(1)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张良友善得分点:季父、素、善,判断句,句意通顺) ⑵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刘邦驻军地,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详细地告诉了他得分点:夜、驰、 之、私、具,状语后置句,句意通顺)⑶秦朝的时候,项伯与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了他如今有急难,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得分点:游、活、故、 幸,句意通顺)⑷之所以派军队把守函谷关,是防范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得分点:所以、备、出入、非常,句意通顺) ⑸趁机在座位上袭击刘邦,杀掉他。
否那么,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得分点:因、假设属、且,状语后置句、被 动句,句意通顺)⑹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得分点:大行、细谨、让,句意通顺)II思维素养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那么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雅,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 诗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假设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 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日:“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日:“吾 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 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 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日:“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 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 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日:“何如? "骑皆伏日:“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航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 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 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日:“吾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