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追及相遇问题2.ppt

24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56743837
  • 上传时间:2018-10-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76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追及与相遇问题,例1.物体A.B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 A以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B以 2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物体B能追到物体A吗?(2)如果能追到,在追到之前,两车间距离最大是多少?(3)什么时候追到?,扩展1、若0时刻A在B后面50m处,其余条件不变,则A能追上B吗?若能追上,他们有几次相遇?,解法一:公式法 A做10m/s的匀速直线运动,B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 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开始一小段时间内,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它们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当B的速度加速到大于A的速度后,它们间的距离又逐渐变小,A.B间距离最大值的临界条件是VA=VB,解法二.极值法 解法三.图象法,,,,,O,,V,A,B,t,解法四:相对运动法 因为本题求解的是A.B间的相对距离,所以可利用相对运动求解.选B为参考系,则A相对B的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分别是,例2. A、B两车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车的速度vA=4 m/s,B车的速度vB=10 m/s.当B车运动至A车前方7 m处时,B车以a=2 m/s2的加速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则A车追上B车需要多长时间?在A车追上B车之前,二者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解析】 设在B车减速过程中A车追及B车,其间历时为t,则:vAt=vBt-at2+7,代入数据解得:t=7 s(取有意 义值).而B车减速至零,历时t0==5 s<t,故上解错误.正确的解答应为:vAt=+7,所以:t==8 s. 两车等速时间距最大,B车减速至A、B等速历时:t1= s=3 s,所以A、B两车最大间距为 Δsm=vBt1-at12+7-vAt1 =10×3 m-×2×32 m+7 m-4×3 m =16 m,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例1、甲车以15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26m处乙车正以10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甲车立即关闭油门并以大小为0.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甲车能撞上自行车吗?若不能相撞,两车最小距离是多少?,扩展1、如果甲车恰好撞不上乙车,它们原来的距离应该是多少?,扩展2、若两车原来距离为24m,两车会相撞吗?若相撞,什么时刻相撞?,扩展3、上问中根据位移相等关系用数学方法列出位移方程式后,为何会有两解?为什么选第一个?,扩展4、若乙的速度是5m/s,且甲乙在平行的两条路上,相距64m,其余同上则甲乙能相遇几次?各是什么时刻相遇?,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说明:①表中的Δx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②x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③t2-t0=t0-t1; ④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例3:火车A以速度v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处有另一火车B沿同方向以速度v2(对地,且v1>v2)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紧急刹车,火车A做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要使两车不相撞,a1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法一:设火车的加速度为a0时,经时间t,恰追 上而不相碰,则,解得:,即当,时,两车不会相撞,解法二:要使两车不相撞,其位移关系为:,即:,由二次函图象可知,上式成立的条件为: 判别式,,即:,解得:,解法三:画出两列火车的v-t图象,由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要使两车不相撞,则图中画有斜线的三角形 的面积△S ≤S,即:,t≤S,解得:,而,v,解法四: 取火车B为参考系,则刹车后,后车相对前 车做初速度 v0=v1-v2 ,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减速直线 运动。

      当后车相对前车的速度减小到零时,若相对位 移 ≤S,则两车不会相碰,即:,,解得:,,,变式1:若v1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上时位置坐标相同,同 时还要注意两物体运动时间关系和速度关系②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 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 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等③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除了以上所述根据追及的主要条件和临界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外,还可以利用二次 函数求极值法、应用v-t图象法和相对运动的知识求解2、当问题中的已知量为字母时,要注意解题思维的 完整性,同时还要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反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