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马说》课件.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lizhe****0920
  • 文档编号:50087381
  • 上传时间:2018-08-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8M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 马说你能讲出几个含有“马”字的四字成语或是诗词名句吗?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耳东风 马工枚速 马牛襟裾 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马角乌头 马毛猬磔 马前泼水 马首欲东 马瘦毛长 马咽车阗 马空冀北 一马平川驷马高车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马革裹尸马空冀北 龙马精神 指鹿为马 千军万马万马奔腾 老马识途 天马行空……春风得意马蹄急踏花归来马蹄香浅草才能没马蹄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积累重要词语与句子意思,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发的情感走进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背景介绍本文选自韩昌黎文集中的杂说四,本篇取材于古代伯乐相马的寓言,借千里马因无伯乐赏识的不幸遭遇,说明了“欲得士,必须善识士,善养士,善誉士的道理。

      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现象的控诉,对昏聩愚蒙的达官贵人的谴责,以及沉沦下僚的才智之士的乞求脱颖而出的渴望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字词积累伯乐 祗 辱 骈 槽 枥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外见邪 策lèzhǐrǔpiáncáo lìshí sù dànsìxiànyécè整体感知《马说》解题“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题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春秋时人,擅长相马 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辱,受屈辱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枥,都是指喂马的马槽,这里借指马厩不把它称为千里马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一顿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或,有时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同“饲”,饲养显现出来见,同“现”犹,尚且等同,一样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道,方法竭尽它的才能材,同“才”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 意思之,无意义到它跟前表示惊叹,相当于“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难道,表反问语气邪, 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译文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字词积累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通“饲”,喂通“现”,显示通“才”,才能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一词多义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才能,能力能够用鞭子打马鞭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吃,动词饲 喂养,动词即使虽然难道其实古今异义古: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今:判断词是古: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今:安全;安定;安装安古: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今: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等古: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者或古:通“饲”喂养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食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辱:受屈辱。

      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2、名词用作动词: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3、数量词用作动词: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特殊句式1. 反问句:其真无马邪?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3.省略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细读感悟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马 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 刺层层递进自由诵读一遍,思考下面的问题:1.文中的千里马有什么特征?日行千里、吃得很多2.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第一段末“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末“也”反问,有愤怒、谴责的强烈语气第三段末“也”即有痛切,又有对无知的饲马者的嘲讽韩愈不仅将自己对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描绘千里马遭遇的字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还寄托在文中每段段末的那三个内涵丰富的“也”字上千里马”:寓指有才能的人。

      伯乐”:寓指识才的明君说天下无马的人”: 寓指封建守旧者韩愈的话表明有贤能的人士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发挥专长否则,即使才华出众,也不免受辱、埋没作者极言“伯乐”的重要、可贵,对人才埋没深为慨叹韩愈在文中借题发挥,抨击那些糟蹋“名马”的“食马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这和韩愈本人的遭遇是有紧密联系的托物寓意千里马人才伯乐赏识人才的人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主旨探究本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不遇明主,表明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的、无私的吗?千里马最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条件被人发现,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良机你怎么看待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呢?课外拓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