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重机械吊装质重量和吊装高度计算.docx
4页起重机械吊装质重量和吊装高度计算4.1.1 凡新购、大修、改造以及长时间停用的起重机械,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技术检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4. 1. 2 起重机司机应持证上岗,严禁非驾驶人员驾驶、操作起重机4. 1. 3 起重机在每班开始作业时,应先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作业时不得擅自离岗和保养机车4. 1. 4 起重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起重机的型号应根据吊物情况及其安装施工要求确定2 起重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起重机的起重量 Q 必须大于吊物(构件、设备)的重量Q1 与索具的重量Q2 之和即:Q1 Q2 Q( 3. 1. 4-1)2) 起重机的起升高度 H 应符合下式规定(图 3.1. 4-1):h1 h2式中: H ——起重机的起升高度( m)h3 h4 H( 3. 1. 4-2)h1 ——从停机面算起至安装支座表面的高度( m)h2 ——安装间隙(不小于 0.2m)h3 ——构件吊起后底面至绑扎点的距离( m)h4 ——索具高度( m),自绑扎点至吊钩中心距离3) 当起重机臂杆需跨越已安装好的构件(如天窗架、屋架)吊物时,起重机臂杆的最小长度应按下式确定(图 3. 1. 4-2):L L1 L2h sinf gcos( 3. 1. 4-3)式中: L ——臂杆的最小长度( m)arctg hf g( 3. 1. 4-4)f ——吊钩跨过已安装构件的距离( m)g ——臂杆轴线与已安装好构件的水平距离,至少取 1m;——臂杆仰角h ——臂杆底铰至构件吊装支座 (即图中屋架上弦顶面) 的高度( m),其值 hh1 h2h1 ——停机面至构件安装支座的高度( m);h2 ——杆底铰至停机面的距离( m),可由起重机外型尺寸表查取。
h4h 3h 2Hh 1图 4.1. 4-1 起重高度计算a)VGl1Lh3h2gpl2Hhh1EfFRVa)数解法简图b)GG GLgph1a a aE S S SffVVb)图解法简图图 4. 1. 4-2 最小杆长计算4) 根据( 4. 1. 4-4)式求得 值,代入( 4. 1. 4-3)式求得起重机最小杆长,并根据计算结果,按实际选用的 L 及 值代入( 4. 1. 4-5)式,计算出起重半径 r :r L 0 L cos( 4.1. 4-5)式中:L 0 ——吊杆底铰至起重机旋转轴中心的距离( m);可由起重机外型尺寸表查取4. 1. 5 自行式起重机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起重机工作时的停放位置应与沟渠、 基坑保持安全距离 且作业时不得停放在斜坡上进行2 作业前应将支腿全部伸出, 并支垫牢固 调整支腿应在无载荷时进行, 并将起重臂全部缩回转至正前或正后, 方可调整 作业过程中发现支腿沉陷或其它不正常情况时, 应立即放下吊物,进行调整后,方可继续作业3 起动时应先将主离合器分离, 待运转正常后再合上主离合器进行空载运转, 确认正常后,方可开始作业4 工作时起重臂的最大和最小仰角不得超过其额定值, 如无相应资料时, 最大仰角不得超过 78,最小仰角不得小于 45。
5 起重机变幅应缓慢平稳, 严禁猛起猛落 起重臂未停稳前, 严禁变换档位和同时进行两种动作6 当起吊载荷达到或接近最大额定载荷时,严禁下落起重臂7 汽车式起重机进行吊装作业时,行走驾驶室内不得有人,吊物不得超越驾驶室上方,并严禁带载行驶8 伸缩式起重臂的伸缩,应符合下列规定:1) 起重臂的伸缩,一般应于起吊前进行当必须在起吊过程中伸缩时,则起吊荷载不得大于其额定值的 50%2) 起重臂伸出后的上节起重臂长度不得大于下节起重臂长度,且起重臂的仰角不得小于总长度的相应规定值3) 在伸起重臂的同时,应相应下降吊钩, 并必须满足动、 定滑轮组间的最小规定距离9 起重机制动器的制动鼓表面磨损达到 1.5mm~2.0mm 或制动带磨损超过原厚度 50%时,应予更换10 起重机的变幅指示器、力矩限制器和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齐全完整、灵活可靠,严禁随意调整、拆除,或以限位装置代替操作机构11 作业完毕或下班前,应按规定将操作杆置于空档位置,起重臂全部缩回原位,转至顺风方向,并降至 40 ~60之间,收紧钢丝绳,挂好吊钩或将吊钩落地,然后将各制动器和保险装置固定,关闭发动机,驾驶室加锁后,方可离开。
冬季还应将水箱、水套中的水放尽4. 1. 6 塔式起重机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5144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JGJ196 及《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 中的相关规定4. 1. 7 桅杆式起重机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桅杆式起重机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设计和制作, 经严格的测试、 试运转和技术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 安装起重机的地基、基础、缆风绳和地锚等设施, 必须经计算确定 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应在 30~ 45之间缆风绳不得与供电线路接触,在靠近电线附近,应装设由绝缘材料制作的护线架3 在整个吊装过程中,应派专人看守地锚每进行一段工作后或大雨后,应对桅杆、缆风绳、索具、地锚和卷扬机等进行详细检查,发现有摆动、损坏等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处理解决4 桅杆式起重机移动时, 其底座应垫以足够的承重枕木排和滚杠, 并将起重臂收紧处于移动方向的前方,倾斜不得超过 10,移动时桅杆不得向后倾斜,收放缆风绳应配合一致5 卷扬机的设置与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卷扬机的基础必须平稳牢固,并设有可靠的地锚进行锚固,严格防止发生倾覆和滑动。
2) 导向滑轮严禁使用开口拉板式滑轮滑轮到卷筒中心的距离,对于带槽卷筒应大于卷筒宽度的 15 倍;对于无槽卷筒应大于 20 倍,并确保当钢丝绳处在卷筒中间位置时,应与卷筒的轴心线垂直3) 钢丝绳在卷筒上应逐圈靠紧,排列整齐,严禁互相错叠、离缝和挤压钢丝绳缠满后,不得超出卷筒两端挡板严禁在运转中用手或脚去拉、踩钢丝绳4) 在制动操纵杆的行程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 作业过程中, 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卷扬机, 并禁止人员跨越卷扬机钢丝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