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docx
4页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约73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下面是我共享的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欢迎阅读参考!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当暮色驾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奇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诗词大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漫,示意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困寒”“白”“贫”三字相互衬托,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排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也许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依次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怜悯 反客为主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终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主人”两字应当删去;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诸多赏析者都绽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唐诗鉴赏辞典》406页)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稀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纳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
由此可见,刘长卿的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宛转,一挥而就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动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主人”两字所特含的示意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这个芙蓉山“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画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诗一上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覆盖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静谧.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而先写他已找到安排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开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建了一个广袤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 下二句,由远景渐渐移入近处,写白屋有人归来,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这声音来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亲!假如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惹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 刘长卿这首诗的意境是从"夜"这个中心词生发开去的."夜"是全诗的脉络,"天寒"和"风雪"加深了"夜"的寒意.这夜,是眼前客观现实的寒夜,也是诗人内心对时势有所感受的象征意味的寒夜.刘长卿是一个"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送王员外归朝》)的入世者,但现实生活却使他沦为一个寄迹楚湘的谪臣.他痛恨上司诬加的罪名,也深知代宗的圣意难违.在诗人心目中朝廷和官场的现状就犹如这"风雪夜"一般,他既不愿同流合污、攀龙附凤,又无力拨乱反正,自然只好怆然喟叹.由于在人生道路上长期奔波,当诗人这一次于风雪之夜得到芙蓉山主人的接待,其内心的困难思绪:悲凉、辛酸之感中夹杂着某种庆幸和暖和的安慰,是可以想见的. 这首诗的遣词造句颇见功力.用"苍山"对"白屋",山是苍色,屋是白色,二者遥相映照,便构成一个银白苍茫的世界.再以"远"和"贫"真(这里的"贫"是少、乏的意思)来点出眼前的空旷浩茫,这就精确地表达了从远处看到的景象.第三句中的"柴门"和"犬吠".既照应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长.特殊是句中一"吠"字,洪亮有声,划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安静,唤起了寂寥群山的回响,给沉睡的郊野带来了生气.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