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管理案例——大亚湾核电站课件.ppt
16页2010大亚湾“核泄漏”风波验证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这不是一场危机事件 恰恰验证了中广核识别危机外显信号的能力 一场虚惊,一场核泄露演习 当今威胁人类生存的天灾在原三大天灾(地震、海啸、巨风)的基础上又新增了: 核泄漏、环境污染、地球变暖2010大亚湾“核泄漏”风波2010年5月23日,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监测发现,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异常上升,5月28日放射性水平达到平衡并保持稳定,初步判断有一根燃料棒的包壳可能存在微小裂纹按照电站设计能力,即便是特殊情况下发生更多的燃料包壳破损,导致机组进入停止运行区,放射性产物仍然能被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所包容,与环境完全隔离,技术上应不会产生危害公众的核泄漏国家核安全局通报在6月16日对媒体通报称,燃料棒包壳微小裂纹的影响仅限于封闭的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环境保护部在大亚湾核电站周围设置的独立监测点也未发现异常变化国家核安全局承认,5月23日大亚湾二号机组监测的确发现一回路冷却剂的放射性水平异常上升不过,五天之后,放射性水平达到平衡并保持稳定而且,即使处于异常状态时,仍低于正常运行限值的十分之一国家核安全局还表示,在核电站的设计中,本来就允许正常运行时有一定的燃料棒破损率,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核电站实际运行中此前也出现过极少量燃料棒的破损。
大亚湾风波反映了一种企业运营波动所引发的风险专家认为:1、事件展示的是在运营标准所允许范围内的企业运营波动风险;2、该事件不是实质性的危机事件,而是媒体不实报道所引发的社会公众 误解的舆论风险准确定义:大亚湾事件不应被称之为“危机事件”,而应该是消除危机外显信号过程中所引发的“社会公众信任风险”大亚湾风波的起源大亚湾风波的起源1、电站运营产生了设计允许范围内的超常规波动(起因);2、香港媒体在不明真相前提下的失误报道,误导了社会公众,并对加剧社会公众的误解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香港某电台报道6月14日报道:5月23日中午,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反应堆中燃料棒出现问题,大量放射性碘核素散布于空气,且辐射泄漏超出厂区范围出事的二号机组已运转10多年,有老化迹象,单在5月内就发生过4宗异常事故,包括2次停电及1次回水电路故障出现异常香港媒体指责这一事态没有及时向香港披露泄漏信息,侵害了香港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大亚湾风波争端的关键点分析 分析的关键点 1、大亚湾是否真正产生了危害公众程度的核泄漏; 2、如何界定核泄漏; 3、核电站超常事故的风险报告责任、渠道、及时性; 4、法律所授予的公众知情权权限范围; 5、中广核集团是否受承担隐瞒过失; 6、香港媒体消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程度; 7、如何监管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 8、大亚湾事件对中央企业进一步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启示。
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就此案例的分析思维以下从专业角度就上述部分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一、如何界定核泄漏危机国际公认的核泄漏危机界定标准根据国外核电站运行经验,少量燃料包壳破损导致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升高情况偶有发生5月23日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升高,未达到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事件评级标准1、界定核放射的水平程度2、界定核放射发生的范围目前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运行区,允许机组保持正常功率运行即使特殊情况下发生更多的燃料包壳破损,导致机组进入停止运行区,放射性产物仍然被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所包容,与环境完全隔离,不会对公众造成任何影响 上述两条标准:是界定这次危机事件的关键风险等级指标二、核电站超常事故的风险报告机制规定核电站超常事故:风险报告责任、报告渠道、报告的及时性中广核声明:对这事件,大亚湾核电站已按规定第一时间内报告了危机外显信号:1、向国家核安全局报告2、向中港股东专家等组成的:核安全咨询委员会通报管理中广核的风险报告机制有两大层面:1、国家法律规定(可能规定必须何时、由谁向谁报告风险,又由谁 向公众报告风险)2、中广核自身规则约束:必须何事、何时和向谁进行报告评论:中广核根据现行的国家规定,第一时间报告给了国家目前国际上的做法:在核电技术最为发达、应用最广泛的法国,则在2006年出台相关法律,要求核信息必须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并且将信息公开的范围具体规定到各个核电站发生的任何故障和失灵上。
目前中国的情况中国至今尚未有专门针对核电项目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三、核电站超常事故披露的法律机制评论:中广核就此事件处理的透明度等争议不应负有责任四、评论中广核的危机媒体应对策略本次中广核媒体反应策略是比较成功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四、评论中广核危机媒体应对策略大亚湾风波验证了中广核危机应对媒体策略和水平和效力香港某电台报道根据香港某电台6月14日报道:5月23日中午,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反应堆中燃料棒出现问题,大量放射性碘核素散布于空气,且辐射泄漏超出厂区范围出事的二号机组已运转10多年,有老化迹象,单在5月内就发生过4宗异常事故,包括2次停电及1次回水电路故障出现异常中广核集团公告中广核在6月15日发布公告说,5月23日二号机组一回路放射性水平虽有升高,但并未达到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事件评级标准,没有发生放射性核泄漏事件粤港两地环境连续监测数据也显示,大亚湾核电基地及周边地区放射性水平与电站投运前测量的本底数据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6月14日引爆6月15日应对(一)、较快的媒体反应速度四、评论中广核危机媒体应对策略(二)、得当的媒体言论旁证(有力的证据)1、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大亚湾核电站周围设置的独立监测点也未发现异 常变化。
2、据来自香港天文台的监测结果,自5月23日起直到目前,还没有发 现任何异常情况3、香港中华电力证实:深圳大亚湾核电厂在5月23日发生反应堆内的 核泄漏事故;中电强调有关泄漏极微小,并不列入国际核事件评级 内,不会对公众构成危险上述三种旁证对澄清此案例最具有对公众的说服力!四、评论中广核危机媒体应对策略(三)、危机变商机的宣传机会利用专家们发现:在报道本案例的某些具有影响力的网站/媒体上,同时出现了很多对中广核进行正面报道的新闻,例如雅虎网站、新浪网、人民网、大公报等这样使得人们反倒对中广核运行安全性的信任加深了,例如我们看到如下标头的新闻:“大亚湾核电站为香港带来25%用电 时间印证安全” “大亚湾刷新国内核电机组安全运行纪录”四、评论中广核危机媒体应对策略(四)、第三方专家评论策略(这次未见实施)中广核还可以(或者是国家层面)还可以安排邀请著名的核专家进行媒体访谈,就这次发生的燃料棒问题给予更为专业的解释,这样会帮助进一步增加公众可信度大亚湾风波的启示和建议中广核集团层面1、建议进行一次大亚湾运行16年整体运营风险评估 (可邀请国际专家参与)2、进一步理顺大亚湾的风险报告机制(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进一步完善危机应对机制3、集团组织一次/多次核危机演练,提升集团与公众的危机应对能力4、积极和加大力度对公众进行核电知识宣传,加大公众的理解,消除公 众的核恐怖。
5、完善和加强集团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切实提升预防危机的能力国家层面1、加强对核电行业的管理与指导2、按照国际惯例出台必要的公众信息披露法律法规3、在整个核电行业内大力推行以“预防为主,应对为辅”的全面风险管理 体制建设。












